查看原文
其他

王安石悖论:不变法,败局;变法,同样败局



王安石悖论
不变法,败局;变法,同样败局
文:赵冬梅  编:先知书店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的改革浪潮。西方有人会称呼它为“大变法”。

在我们过去的教科书和一些著作里,通常会说:王安石变法就等于改革,就等于是进步的、正确的,反对王安石变法就等于是一个很糟糕的、不好的事情;而王安石变法就是在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保守势力的阻挠之下最终失败了。

我们读历史一定要区分判断和事实。说“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其实是一个判断,这个判断究竟是否符合事实呢?我们要看它用的标准。说“王安石变法失败了”,用的主要的标准是说,王安石后来下台了。那么,王安石下台是否意味着王安石变法失败呢?


王安石退休,但王安石的政策仍在延续

在王安石下台之后,神宗继续推行着王安石所开创的各项理财措施;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王安石变法绝对没有失败,相反,他是非常之成功的。

任何一个老师都想要得到一个好学生,而神宗毫无疑问是王安石最好的学生——他在老师退休之后,应当说是义无反顾地、坚定地推行着王安石的路线。

所以,虽然王安石退休,但是王安石的政策在延续;在这个意义上讲,王安石变法没有失败。

王安石

判断王安石变法其实还可以有另外一个标准,就是我们看王安石变法它究竟想要什么、变法的目标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想要什么?要富国,要强兵;富国就是理财,用理财来富国,用富国来支持强兵。王安石变法中,兵和开疆拓土的部分主要是神宗在主持,那么理财是王安石变法最核心的内容。

理财究竟失败了吗?显然没有,理财的成绩是卓著的。我们可以看一下,熙宁六年,王安石还在台上,他提到“两浙自去岁及今岁各半年间,所增盐课四十万,今又增及二十五万缗”。

就是说,光两浙的盐税的增额,增幅都是非常之可观的。我们再看另外一个例子,“在京仓场”收到的剩粮和草的数量,就是“收出剩粮”,六年之间积攒下来的多余的粮有三十四万石、草有二百五十九万束。

其他还有更多的数字,我们不一一列举。单就理财而言,到神宗过世的时候,宋朝的国库有很大一部分是封桩起来,就是王安石变法以来聚的财。封桩是什么意思?封桩其实就是保管在特殊的用途。

神宗朝经历那么多折腾,国库还有相当大量的财富,所以不能说理财改革失败了。如果我们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尽管在神宗死了之后有九年的时间,神宗的母亲高太皇太后主政,司马光上台,推翻了王安石所建立的一些新法,但是那段时间很短。

那九年之后,一直到北宋亡国,朝廷所用的还是王安石的理财措施;而且,王安石的很多理财措施,包括增加的税收部分,一直到南宋都还在延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王安石变法绝对没有失败。说“王安石变法失败”,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判断。

王安石变法,理财是成功的,没有失败。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说法来解答的话,王安石变法就是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使帝制时期的朝廷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力度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地步。

那么,是否对于经济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我个人觉得没有。尽管有时候可能在一定范围之内有物价的明显上涨,还有流通的不畅,但是总体上讲,不能说王安石变法就破坏了宋朝经济——没有达到那样一个地步。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最大影响,不在经济而在政治

王安石变法最大的影响不是在经济层面,而是在政治层面,造成了北宋政治的转向。

在钦宗朝,曾经有人总结北宋法度的三变。提到“祖宗法”,也就是神宗变法之前的那个法度,说“祖宗法惠民”,就是说,北宋前期的制度、前期的国家,政策倾向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

提到“熙丰法”,也就是熙宁、元丰时期,王安石、神宗的这个法度,说这个政策措施“惠国”,是对国家、对政府有好处的——它是一个倾向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法度。

接下来还有一个“崇观法”,崇观是指徽宗的两个年号崇宁和大观,说“崇观法惠奸”。崇观法对谁有好处呢?徽宗时期的法度对奸臣有好处——当然奸臣是服务于皇帝的奢侈享乐的。

在王安石和神宗的时代,王安石开创了一种鼓励高效推行圣意、迎合圣意的这样一种政治风气。同时建设了一支不鼓励独立思考的、非常善于执行的、高度工具化的官僚队伍。

这支官僚队伍基本上是放弃思考的;他们能干,但是没什么大的格局,不再考虑大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就是,在神宗、王安石的时候还开始排斥异己,让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离开朝廷、离开权力,让他们靠边站。

等到神宗的两个儿子哲宗和徽宗的时代,他们基本上沿用了神宗时期的政策方向,以及施政的方法——就是“国是定于一”、排斥异己的这样一种“国是”的施政模式——而且是越走越远。

我们在前面说,神宗朝的时候,异己仅仅是被排斥出去,但是并未出现对他们的政治迫害。可是到了哲宗朝,就出现了政治迫害。到了徽宗朝,我们看到的是政治黑名单。

而且,王安石把皇权从笼子里放出来——用“三不足”,把祖宗、天、人言这些原本加在皇帝身上的约束一一拿去。当然神宗没有太滥用这个权力,神宗用这个权力来干什么?

用来开疆拓土,做的毕竟还算是像样的皇帝做的事情。可是,我们看,到了徽宗朝,做的事情——“花石纲”也出来了,“艮岳”也出来了,丰亨豫大,种种满足皇帝个人私欲、满足宰相私欲的东西都出来了。这个政治不断地走向腐败。

宋神宗与王安石

▌变法成功了,国家却失败了

政治最大的腐败是什么?就是当官僚集团走向了恶性分裂,这才是一个更大的腐败。恶性分裂,就是出现了刚才我们说的政治黑名单,还有出现了政治迫害;官僚集团裂解成了小集团,小集团的利益超越了国家利益。

到最后,那些真正在位的人都不再关心朝廷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而且,那样一个官僚高度工具化的政府、习惯了说谎的政府,其实是看不到真实的情况、没有办法应对真正的打击的。

当然,在徽宗朝,我们看到的还是形势一片大好,因为社会经济其实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你看开封,你会觉得灭亡之前的开封是花团锦簇的、好像是很繁荣的。

可是,那个国家机器内里已经彻底地腐败掉了,它已经丧失了应对内外打击的能力。因此,当东北的女真人崛起,这个更强大的新的力量对宋朝展开攻击的时候,北宋政府是没有能力调整的。

北宋就是这样灭亡的。它里边先烂了,已经是一个“朽画船”——这是司马光的一个比喻。这个朽画船是经不得任何一点风浪的,可是它遭遇到的却是那样一个强大的敌人,所以灭亡是它的应有之义。




与赵冬梅老师一起回看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不变法、败局,变法同样是败局。当与“王安石悖论”相似的现象贯穿了两千年的中国政治文化时,中国传统政治的悲剧命运也就彻底不可避免:
 
当他们一身正气,力图变法图强,却往往上不能实现政治理想,下不能维护自己的名誉。随着知识分子形象的坍塌,这个帝国也失去了最后的纠错能力,一步步走向危亡的深渊,一切似乎都不可避免……这不仅是那个时代文人政治家的悲哀,更是值得整个民族深思的悲剧。
             
用洞见拆解历史,用历史故事表达历史智识,正是赵冬梅论史的特点,她的著作《大宋之变》所揭示的中国历史叙事中深藏的种种权力秘密,又何止一个“经济政治悖论”。
 
优秀的作品,绝不会出自平庸者之手。赵冬梅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客座副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堪称宋代历史研究领域的权威。
 
而作为“百家讲坛”上成功的学者之一,听众口中“兼具优雅与知性的最美主讲人。”在新媒体碾压传统渠道的今天,她的讲座依然场场爆满。

北大历史系主任张帆教授说:“论当代历史学者,功底扎实而又贴近公众的,赵冬梅老师当之无愧。历史在赵老师的声音中复活。”
 
为此,人文英华&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包括《大宋之变》在内的“赵冬梅作品集”签名版。除了专业性和权威性之外,赵冬梅老师还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文字魔力,让她的书深刻又好读。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来源 | 本文作者:赵冬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缠足:中国历史上最恶劣、丑陋的文化现象

赵冬梅:饥饿史与饮食发达史

赵冬梅:人生代代无穷已,两种日常达古今

赵冬梅:功败垂成的王安石,是大宋最后的体面

赵冬梅:最是感慨宋仁宗

元朝:政治文化的两大倒退|赵冬梅

书讯|《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商鞅和王安石:搬起石头砸的都是自己的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