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以笔为警钟,敲醒一代国人

先知书店 少数派文库 2022-07-11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些话您一定很熟悉。但是,许多人不一定知道这些话源头?当时何种背景?今天是否适宜?
 
其实,这些话不仅成为今天许多国人张口就来的潜意识。诞生之初,也如警世钟一样,敲醒了一代昏睡国人,甚至影响了孙中山、梁启超、鲁迅、胡适等一批时代先驱。
 
它们源自“近代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他翻译的《天演论》中影响一代人的警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天演论》译自甲午海战惨败日本时。在中国屡战屡败之际,它提出的“优胜劣汰”观念,确是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绝大刺激。胡适以“适”为名,即从适者生存而来。
 
严复因此成为开中国近代思想风气之先的第一人。梁启超说他是“于西学、中学皆是第一流人物”;李泽厚说他是“近代中国传播西方新文化的总代表。”
 
然而,正如今天人们对“物竞天择”的推崇失之于片面:既忽略了丛林法则流行于清帝国屡战屡败,面临覆灭之际,更忽略了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文明社会更要有正义、公平;人们对严复的认识同样失之于片面。
 
实际上,严复一直严重被低估,被误解。
 
——被低估
 
许多人知道严复是从信达雅翻译原则,但他远不只是一位翻译家,当北洋派引入坚船利炮改良中国,维新派、孙中山们致力政治体制、革命改变中国,他却希冀从思想意识改观中国。
 
他的突出贡献,使他远超同时代诸多杰出人物:他将开民智、兴民权、国家兴衰联系一起。他系统翻译西方思想,从思想根基上突破中国封建意识,推动中国从近代转向现代。
 
他的远见卓识,使他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西方强大,不在于坚船利炮、也不仅在于西方制度,而是其中蕴含的自由价值,产生了强大西方。

 
——被误解
 
然而,这位中国近代启蒙人,却在辛亥革命后,因为支持袁世凯复辟,反对革命共和,而为世人诟病。不过,只要深入了解严复,就会发现,严复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他从不是激进的变法派。作为最早亲身到过西方,因此深度了解中西差异的近代思想家,严复对中国学习西方的困难和矛盾认识得极为深刻。
 
他提出尊孔,不是希望重回封建,而是基于对数千年来形成的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他反对激进革命,是他看到了社会演进的复杂性,不循序渐进而急求成果,往往会带来更大祸乱。
 
——被需要
 
实际上,无论洋务派,还是主张全盘西化的激进派,都因忽视了国情和中西差异,碰得头破血流。辛亥革命迅速夭折,冲击旧制度诱发的社会问题,反而让中国步入更为激进的时代。
 
可以说,严复思想的窘境,恰是中国社会的创伤。严复成长经历,就是近代中国吸收、消化西方文化的过程。严复思想之路,构成了近代中国各种思潮演进的轨迹。
 
也可以说,中国转型现代化不断出现的种种问题,某种程度都可以在严复这里得到答案。
 
让人遗憾的是,尽管研究严复的论著并不算少,但能匹配严复价值的重量级作品,却少之又少。因此,最新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笔醒山河》,或许是迄今为止关于严复的最重要作品了。

▲《笔醒山河》内页展示
 
严复成长经历与思想之路相辅相成。本书亦围绕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从严复的历史处境、个性特质、婚姻家庭、师友关系来看他的生命历程;一条线从思想,尤其透过严复翻译作品,向读者描述严复“走向世界”所遇挑战与所得成就。
 
作者为台湾学者黄克武,三十年来不遗余力访求严复史迹,研编严复文集,精研严复思想。《笔醒山河》是黄克武先生积三十年之功的严复研究成果。
 
作者身为学者,写得却很有可读性,欲了解严复生平、思想及中国艰难转型者不可不读。
 
马勇:严复学贯中西,横跨诸多知识领域。研究严复,如何与其处于同一学术境界,这是最难处。克武先生中西兼通,研读严复数十年,深得严学意指。这部新著必将推动严复研究的进展。
 
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黄克武先生的《笔醒山河》,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启蒙人严复权威传记,著名学者欧阳哲生、马勇、王宪明一致推荐。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杨奎松:我研究历史,是为了让读者对现实有所警悟

王人博:我把现实搁下,从历史废墟中寻找现实的答案

罗新:历史学家的使命本质上是质疑现有的历史论述

孙中山的革命历史、海内外声望如何来哉?

权力与身体,在历史上的博弈与斗争

瞿同祖和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柏杨:解剖“国民性”也是在解剖着整个中国社会

为什么中国古代制度遭遇现代文明会“水土不服”?

书友推荐:这本书一个废字都没有,看完打开世界史的大门

从世界看中国:一套等了13年的中国史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