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索尔仁尼琴早已谢世,俄罗斯的苦难到头了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Author 先知书店

哈佛大学的一位文学教授在给学生介绍俄国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关上灯,教室漆黑一片。


教授在黑暗中点起一支蜡烛,黑暗中有了一丝光亮,“这是普希金”,他对学生们说。教授又点起一支蜡烛,“这是果戈里”。教授走到教室门口,打开灯:“这是契诃夫。”他又走到窗边,猛的打拉开窗帘,耀眼的日光洒满教室。教授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再后来,教室窗帘被拉上,灯也熄灭了,漆黑一片中,只有一个微弱的烛光摇曳,教授说:“这就是索尔仁尼琴”。


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曾这样说:“俄罗斯这个民族的文学,从不是诞生于愉快的创造冲动,而是诞生于人和人民的苦难及其灾难深重的命运,诞生于拯救全人类的思考。”


就像索尔仁尼琴,他“重视苦难”,却绝不“歌颂苦难”,他的作品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是为了使人不忘记苦难和苦难的制造者,是为了神圣的事业和崇高的理想。


可以说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苦难发生,我们就需要记住这样一个人,记住他的作品,因为,我们不但需要良知与正义,更需要来自人性深处的力量。


而索尔仁尼琴一生创作的成果正是两部不朽的名著——前者即流亡前所写,令索尔仁尼琴名扬全球的《古拉格群岛》;而后者则为他流亡期间写就,倾注了一生思考与生命之火的作品《红轮》。

▲索尔仁尼琴之墓


然而在中文世界,这两者却命运迥异——前者《古拉格群岛》无人不知,后者《红轮》却知者寥寥。

 
《红轮》之所以在中文世界长期被低估,究其原因可能是——
 
其一,题材特殊敏感,所以知之者较少
 
金雁与秦晖老师曾说:如果说《群岛》是对斯大林体制的深刻揭露,那么《红轮》则上升为对这样一种体制何以能在这片土地上产生的深刻反思。
 
苏联的崛起与崩溃,堪称整个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有无数的经验教训有待反思。但尽管读者的需求很大,现实却是这一题材无论新书老书的出版和讨论,都越来越少。
 
其二,写作、引进时间跨度大
 
《红轮》是索尔仁尼琴写了一生的书,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从1937年开始构思,直到2008年索翁逝世前夕仍在修订。
 
不但写作艰难,《红轮》中文版的遭遇同样令人唏嘘,因种种不可控的原因,从引进版权,到翻译出版,就花了十年时间,以至于这套巨作出版时,两位译者都已撒手人寰。
 
其三,版本零散、收集困难
 
《红轮》中文版共出版三卷、16册,然而作为一部“全景式”历史著作,网上在售的,都是零散的残卷,缺少合集,无论阅读还是收藏,都很难收集全完整的版本。

即便这套书的价值因种种原因被低估,但是阅读过它的专家学者却称其为“20世纪俄罗斯版的史记”。这套书目前在市面上也所剩无几,并且三卷散落在不同的渠道,一些渠道的二手书已溢价到900元。

有鉴于此,先知书店联合出版社等环节,经多方努力争取,集齐了目前最全中文版《红轮》(全3卷共16册)。好书难得,值得珍藏。


索尔仁尼琴早已谢世,俄罗斯的苦难似乎并没有到头。今天我们阅读(重读)索尔仁尼琴,或许会得到更深刻的启示。


想拥有这套书的朋友,请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在当今环境之下,所谓经典重现,其实并不常见。所以,机不可失。

▍延伸阅读

世界正在被那厚颜无耻的信念淹没

永远的叛逆者:他的思想赢得了全世界,但他只属于俄罗斯

他说:活着,并且不撒谎

秦晖、金雁:从《古L格群岛》到《红轮》——索尔仁尼琴笔下的历史

斯大林:“这本书,两三百年都休想出版”

俄罗斯帝国争霸世界500余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金雁:千年跌宕俄国史

一部苏联“大国梦”破灭的醒脑之作
美国前驻苏联大使马特洛克:俄乌冲突的由来
俄罗斯为何盛产政治强人?
“三国论”、“阴谋论”、“分久必合”的认知,无法洞悉当代国际政治走向

俄乌之争的背后:国际政治冲突与动荡五大根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