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自然丨09:回乡小记,追寻自然里的童年足迹
上周末回乡探亲,去了外婆的老屋,那是我童年里每个假期都无比期盼的地方。小时候为了能得到母亲的批准,总是在放假前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在放假的前几天疯狂的写假期作业,写完作业还要积极的干活,小心翼翼的不惹母亲生气。然后母亲终于大手一挥:“去吧。”我和弟弟就背着书包拿着给外婆的礼物欢天喜地的出发了。
外婆家与我们家相隔不过二十多里地,却是重庆隔四川,公交线路不互通,我与弟弟从我们的镇子出发,先走七八里路去有公交的地方搭上一截,到外婆家的镇上,再走八九里石板大路或者抄近道走七八里羊肠小路到外婆家。有时候外婆也先派和我同龄的表弟先来我家住几天,等几个孩子在家里开始造反了,母亲受不了要赶人了,我和弟弟就立刻麻溜的跟着表弟一起滚去了外婆家。我们期待着表弟来的心情,和《红楼梦》里湘云期待着贾母打发人去接的心情颇像。
到了外婆家,头一天无比乖巧的立了规矩,第二天就开始撒欢了。表弟和弟弟有他们的玩法,玩四驱车、做弹弓、滚铁环、打陀螺,我却喜欢独自或者和小伙伴在竹林里山坡上转转,看花花草草,回来后就挼猫撸狗,也自有一番趣味。等到夜里,我们和邻居家的孩子汇合起来,躲猫猫唱童谣,看月亮讲故事,那又是另一种乐趣了。
祖国的经济发展是飞速的,还没有等我回忆完,我们的车已经开到了外婆家门口了。一路景色大变,大路小路都已经被水泥公路截断,泥墙瓦屋都被一幢幢长得差不多的别墅替代了。外婆的瓦屋还如旧,只是屋子里的外公外婆身形已佝偻。
午饭后,我出门去看我童年的乐园。春寒料峭,雨水淅沥,到处都是湿漉漉的。
竹林还依旧,只是每一丛竹子寿命是有限的,经过这么多年的代谢,已经有疏颓的样子了。竹林里曾经让我们当做滑梯的沙坡和让我们在壁上挖洞放菩萨的土坎,在多年的雨水侵蚀后,都平缓得快要消失了。
竹林里的琴叶榕还在,不过也只剩孤零零的一支了。以前有一大丛在这里,小伙伴们会很小心的呵护每一个圆珠子一样的果实,直到它从绿到黄,最后变得鲜红。我们把它的果实摘下来,用桑叶包着带回家,和每个人分享这甜甜的奶香味的小零食,并亲切的叫它的小名:“牛奶奶。”
竹林下的蝴蝶花正盛开着,被雨水洇湿的花瓣有些透明,挺好看的。大家都叫它扁竹根,因为它的叶子在茎上左右排布,使得它整个看起来就是扁的。蝴蝶花一开很热闹,但即便是喜欢花的小女孩,也很少去摘它,因为所有大人们都告诉我们,它有毒。后来花瓣上那一抹蓝紫色,就自动被我们脑补成了有毒的证据,以讹传讹大概就是这么开始的。
出了竹林,往山坡上走去。小时候挑鱼腥草的田埂上依然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嫩叶。西南地区的人喜欢吃它,凉拌了是一道爽口的小菜。我虽然不喜欢吃,但我喜欢挖。初春时节,背着小背篓,拿上镰刀或者小锄头,一群孩子呼啦啦奔向梯田间,挖鱼腥草只是噱头,玩才是正事。尚未到割油菜插秧的时候,为了繁衍,野草们成熟得要比农作物早一些,田野里好玩的多着呢。
油菜花谢了,不能摘花尝蜜拿叶子挡蜜蜂的去路了,但是油菜角的美依然是无法忽略的。油菜角的颜色,在国画颜料里叫三绿,一整片油菜田,远远看去像雾一样梦幻,剩余的残花就像用毛笔弹上去的墨点,整幅画都鲜活起来了。
别小看这条山坡上泥泞的小路,它通向快乐的野草地。那是一片土层很薄的岩石地,不便耕种农作物,只留着爬些南瓜藤什么的,大片的空隙留给野草们自由生长。
第一茬早春的野草已经泛黄了,整块地都是金灿灿的。蹲下来细看,顺便把小时候的游戏都玩了个遍。
球序卷耳的种子有些已经掉了,雨后的果实吸饱了水。用手一捏,凉意浸透指尖。
大巢菜的俗名叫马豌豆,果实已经很饱满了,再长一阵子,果荚会由绿变黄,再变黑,最后自动裂开,把种子弹向附近。大巢菜的种子也会从绿色变成有麻点的灰绿色。等到那时候,我们就会大把大把的把黑色的果荚摘下来,捏出里面的果实,凑够一大把丢进嘴里,再从口袋里拿出事先削好的竹吸管,对准小伙伴或者讨厌的大人,变身豌豆射手,噗噗噗噗,发射!不玩豌豆大战的话,就可以摘下黄绿的果荚,掐掉靠尾部的三分之一,从背部剖开,抹掉种子,再把尖的那头放进嘴里,抿着嘴唇吹气,一只哨子就做成了。
开黄花的野草很多,鼠麴草已经老得不能吃了,不能掐回去做艾粑,但是也不影响我们玩它。掐一根鼠麴草,断口处柔软的白毛可以扯得很长,就看白毛扯开的过程,也可以玩半天。
毛茛就更好玩了,绿莹莹的有一点硬的刺球是打仗的好武器,不会太痛也不会粘在身上,就算比较小气的小伙伴也不会被惹恼。偶尔我们也会把它捏开看看它到底是什么结构,甚至还会尝一下,然后立刻吐掉:“吃不得,苦辣的!”
大人们说蛇莓是吃过的,所以不能吃,我们也常常在蛇莓的叶片上看见沫蝉的泡沫,就真的认为那是蛇留下的口水。但蛇莓的玩法却不少,过家家时可做菜,还可以扯一根禾本科的野草茎,把红彤彤的果实串一串,拿着去田里钓鱼,当然,一次也没成功。或者干脆摘一把抛洒在池塘里,看它们荡起涟漪,沉沉浮浮四散开去。
下雨天酢浆草收拢了花朵。但看着那三片心形的叶子,我的唾液腺不自觉的开始分泌唾液。小时候我们把酢浆草叫做“酸巴菜”或者“酸鸠草”,玩法就是几个傻孩子吃酢浆草的叶子来比赛谁不怕酸。一个孩子拿起一小片叶子先试探着放进嘴里,其他孩子也有样学样,难免有人的叶子比其他人的大一些,几个回合下来,每个孩子都往嘴里塞了一大把酢浆草叶子,酸得脸都拧起来了。
同样吃法的还有杠板归。这个三角形的叶子比酢浆草的味道好一点,但是吃的时候得把有刺的叶柄掐掉。
雨天很少有蝴蝶,都在躲起来了。看到一只躲雨的菜粉蝶。
站起身来,吹着大巢菜哨子往回走,不自觉想起了小时候的童谣:“马豌豆结管管……”高压线传输电流的呜呜声在寂静的田野中分外清晰。童年时独自来外婆家,路过空寂的田地,一个人也没有,只有风声鸟声与电流的声音,还有山坡上零零散散的几处坟地,总让人心生恐惧,不由得加快脚步,生怕这些钢铁巨人会活过来。
扑棱棱,一只穿着婚纱的小白鹭腾空而起。
晃悠悠,一只白头鹎在竹枝头荡秋千。
一阵悦耳婉转的哨声压过了我的草哨,是一只漂亮的领雀嘴鹎在电线上高歌。
插田泡是高大而茂密的灌木,从岩上垂到岩下,红色的枝条披白粉,甚是艳丽。此刻插田泡有了花蕾,我并没有见过它开花的样子,因为每年暑假到外婆家时,插田泡已经结了黑色和红色的果实。黑色的果实是完全成熟的,酸甜可口,红色的果实就十分酸涩。
岩上的竹叶花椒也垂了下来,花和叶子都是鲜嫩的颜色,好像要随着雨滴流淌。竹叶花椒也叫蜀椒,也就是方便面里的藤椒,也是青花椒鱼里的青花椒。
岩下随处都是看麦娘和荠菜,凝结了雨水,看上去有了几分灵秀。我们不吃荠菜,到了这时节漫山遍野荠菜的果序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摘一根荠菜的果序,从果柄处把果实一个个从茎上撕开但不扯断,果实就垂在了茎上,用手捻荠菜茎使其旋转,果实随之旋转,发出风铃一样清脆的声音。
竹枝上凝结了雨水,用手抹过去,雨滴顺着手腕流进袖子里,一丝丝早春的凉意也传递到皮肤上。沿着竹林抹一路,回家时袖子就湿的透透的了,这时常让外婆很困惑:“去哪里玩了,怎么把袖子打得那么湿?”这还不算太湿,有时候干脆在竹枝上蹬一脚,或者抱着树干使劲一摇,然后大叫一声:“下雨啦!”赶紧跑,这样玩一路,回家时就从头到脚都湿了。
所谓童年就是给那个该死的孩子一根该死的棍子让他站在该死的泥地里。没有蜘蛛的网总是会被该死的棍子挑掉的。不过现在我已经不手痒了。
看见大葱花蕾表面那层膜时,一下子想起了手痒的往事,忍不住笑起来。小时候母亲会留一排大葱结种子。我看见有的大葱花球已经很大了,有的还被一层膜包着,会忍不住去撕开膜帮它一把。一连“剖腹产”了好多个,母亲看见大惊失色:“啊呀!你手爪爪痒啊!撕了不得结籽籽的。”后来果然这些花球就没有长的很大,也没有结什么种子。我还帮茼蒿开过花,把花蕾掰开,结果可想而知。
屋后的芭蕉展出的新叶还不是太长,比较大的几片前几天被外婆割了包粽子了。芭蕉也和竹林一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深深嵌入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才有代代相传的童谣:“芭蕉叶,叶叶长。巴山巴寺看我娘,娘又远路又长,哥哥留我过端阳。嫂嫂嫌我吃的多,拿起扁挑砍大哥。妹呀妹,好久来?石头开花,牯牛下儿,鸡公生蛋我才来。”巴山巴寺是翻山越岭的意思,类似的童谣还有几首,均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作比兴,把以前大家族里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际关系描绘得淋漓尽致。(更多可以点这里:在自然里玩丨08:谣歌无腔信口唱)
回到院子里,外婆家的石头堡坎上,还是熟悉的青苔,只是石头的棱角圆润了许多。
院子里,外婆正在送客人走。年轻时外婆送客人会送好几里路,如今年纪大了,就送至院子口,聊几句家常再告别。路短了,礼数没变,情没少。
外婆姨婆两姐妹住的不远,她们的子女都在城里有房,也都积极的邀她们去住。然而四位老人住了一段时间后又不约而同回到了老家,还相约着种起菜来。与姨婆开玩笑:“姨婆,你们几个伙起伙起的,又在老家不去城里了呀?”姨婆大笑:“我们哪里伙起伙起了嘛,你们都说我们伙起伙起。”
去姨婆家的路上,她说现在路修好了,走哪里都方便,在家里随便做点什么日子过得都快,有点事做才觉得自己还有用。点点头表示理解,对老人而言,熟悉而安宁的环境,对生活的掌控感,比优渥的物质条件更有意义。
给四位老人拍了合影,他们很开心,还拿出一直珍藏的5年前给他们拍的合影给我看,让我要拍得和那个照片一样好才行。大笑着答应,咔嚓定格下四位平均年龄超过80的老人照片。
时光很短暂,匆匆转回程。外婆家屋后的山坡,姨婆家竹林里的小路,都让我恋恋不舍。重走自己童年走过的路,再次感受故乡的乡土人情,那些曾经让我畏惧的礼节与规矩,家长里短与是是非非,这时候再看来,反而透露着一种约定俗成的人情味。当对这种人情味有了感知和包容,那些礼节与规矩,是非对错与观念差异,就不再那么可怕了,甚至也不再那么重要。
真正可贵的,是我童年曾经在自然里肆意畅玩的日子以及此刻日常的生活给予我的真实感,这真实感是由真实的体验所获得的,它不完美,有痛苦有冲突有失落也有欢笑。它也不做作,更不需要美化,带有生活赋予的的生命力。这样的真实感会在日后的生活中源源不断给予我力量。
我很敬重的老师曾说:“教育的伟大性其实就是在它的日常性,因为教育无法一下子看到效果,需要日积月累地去做一些事情。……所谓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所谓的专业技术层面,而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培养起生命的反思能力,体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个人能够提升生命宽度的可能性……”
体察人性的幽暗与良善,思考和感知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探寻个人能够提升生命宽度的可能性,就从我自己开始吧。
全文4563字,如果觉得还不错,请帮我点个在看,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也欢迎留言讨论和赞赏哦!
阅读更多请点
自然体验师实习记系列丨身边的自然系列丨读书如行路系列丨视频系列丨猫咪张念九的专栏丨过日子系列丨尘世间系列丨在自然里玩系列丨浮生偷闲系列丨游学记系列
慢 慢 写
微信号
nuonuo_1125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