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风物记丨01:鸡枞菌的季节

张诺诺 缙云风物
2024-09-05


新栏目来了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城一地,四时风物,皆有可爱之处。如今长在重庆,亦时常随性四处而去,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重庆各地那些有趣的风土人情也时常吸引我。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具体的生活中蕴含着教育的智慧,见过了人间百态,读懂了古往今来,才能更理解“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所以新开一栏目,记录日常所见重庆地区的自然风物。欢迎围观、探讨、指教。


今年的重庆格外多雨,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不到秋天,从盛夏就开始了。进入7月之后,更是常常夜半暴雨倾盆,所以空气中常常湿漉漉的。

夏日是捡菌的季节,往年在北碚的菜市场早市可以买到松树菌,今年则格外反常的出现了许多鸡枞菌。不止菜市场,基本上整个网上的重庆最近都陷入一种捡鸡枞的热潮。

为什么要说反常呢?我的故乡在重庆西部的荣昌区,多丘陵少大山,也没有什么捡菌的习俗,对能吃的野生菌仅有的印象就是鸡枞菌了。夏天雷雨后,是鸡枞菌出现的高发期,但是鸡枞菌并不那么多,如果捡到一朵,几乎所有人都会说:“运气好耶。”于是遇到鸡枞甚至成为了好运的象征。

捡到一朵大的鸡枞菌,通常并不似其他菜肴那样油炒肉炒。上好的做法是是直接起锅烧一瓢白水做汤。鸡枞用南瓜叶洗干净,撕得细细的丢进锅里,拍上一些蒜,鸡枞煮熟以后放少量猪油少许盐,一锅鲜甜的鸡枞汤就出锅了。看看,谁说川菜都是辣的?上好的食材同样只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次一点的烹饪方式则是炖鸡汤,鸡枞在我们方言里叫鸡肉菌,鸡肉菌炖鸡肉,颇有一点原汤化原食之妙。再次一点的烹饪方式就没什么稀奇的了,辣炒甚至和其他蔬菜一起炒,鸡枞味道全无,图个省事罢了。至于现在时兴的熬鸡枞油,我们小时候是没有的,一来费事,二则哪里来这许多的鸡枞呢?看看我们小时候捡鸡枞的过程,就知道这食材有多难得了。

小时候的暑假总是在外婆家渡过的。外婆家是几户人家聚居在一处,各家小朋友年龄都差不多,去外婆家几天混得熟了,各种游戏都玩得起来了。竹林里最是好玩,躲猫猫,捉泥鳅,逮笋子虫,挖灶过家家,和泥捏菩萨,总有说不完的耍事。雨后寻鸡枞菌,也是其中一项。

寻鸡枞菌,忌讳可多了。大孩子领头,大家散开在竹林里各处寻找,往年长鸡枞的地方必是如梳子般被孩子们梳过好几遍的,不过鸡枞神出鬼没,今天没看见或许明天又突然见一朵大的。而往年没长的田埂土壁,也很有可能会有鸡枞。总之没什么规律,遇到了就遇到了。

发现了鸡枞后的事情,就有意思了。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完整的孩子们谈判和制定规则的过程。一般来说,谁发现就是谁的,如果鸡枞太小就会舍不得摘,那就先用竹叶盖起来,再在旁边压块石头,意思是这是被“号了”的了(被预定了有主了)。不过又有说法是鸡枞被发现后就不再长了,所以当我们发现只露头的鸡枞后,最多等到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地摘回去了。如果有破坏规则偷偷摘走鸡枞的人,那是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很久的。

挖鸡枞更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情,一点点扒开土,尽量深地把鸡枞的根拔出来,然后把土盖回去,再呸呸呸吐三口唾沫,然后据说第二年就还会长鸡枞。在万物有灵的年龄里,这仪式是要做足的,至于第二年是不是真的会长,那到第二年就都忘了这件事了。

有时候大人也会捡到成圈或者成片的鸡枞,不过比单独长一朵的要小很多。有一年姨婆捡了一簸箕,她说这叫暗鹅菌,是因为有暗鹅在地面拉了粑粑后才会长的。还说了她们小时候关于暗鹅的故事。每到夏季有暗鹅队伍飞过,姨婆她们就对着暗鹅群喊:“暗鹅,扯长,扯长。”然后暗鹅的队伍就变得很长了。姨婆八十多岁的人了,她们用的一些方言老词我不是很能听懂,经过父亲翻译,才知道暗鹅是大雁。这下就解释得通了,大雁飞过,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嘛。只是不知道八十年前姨婆她们的童年游戏居然是指挥大雁排队,真的好有趣。

后来才知道,鸡枞是比较庞大的类群,我们常吃的鸡枞有13种左右,目前都不能人工种植。鸡枞与白蚁共生,所以竹林与腐木比较多的地方容易发现它。单朵的比较大的鸡枞应该是黄皮鸡枞,而成圈成片生长的暗鹅菌可能是鸡枞花,与大雁是否在地面上厕所也没有什么关系。

前几天家人过来北碚,我在住处的竹林边捡到一朵大鸡枞菌,又在北碚菜市场碰到了村民捡了鸡枞来卖,买了几朵,煮了一锅最老底子的鸡枞汤,大家一起好好回味了一下童年。


END


全文2326字,感谢您耐心阅读。如果觉得有意思,请帮我点个在看,或者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也欢迎留言讨论赞赏哦!


更/多/活/动



7-8月周末活动招募丨缙云山中过暑日,绿荫丛中寻清凉





部分回顾

念九专栏丨张念九回喵星了,不再回来了(最终章)

缙云山里的日常丨06:黄梅时节家家雨,梅子变成梅子酱

过日子丨49:端午节的李子,让人又爱又恨

三个盖娅自然体验师三人成众的故事

益启野丨缙云风物获得2022年重庆野保公益行动最佳贡献奖

清明茶课回顾丨欢笑、吵架、互助、协作都在这一天发生

从《西南采风录》的诞生故事获得面对当下的力量

缙云山里的日常丨05:不期而遇和失之交臂,都是常事

缙云山里的日常丨04:人间四月芳菲尽,缙云山中茶事忙

缙云山里的日常丨03:跟邓老师巡山,新认识14种植物

缙云山里的日常丨02:重逢七叶一枝花

缙云山里的日常丨01:雨后踩点去,沉醉在春天的色彩里

五感体验低龄亲子营3月回顾丨孩子天生是喜欢自然的

活动回顾丨植物认知盲盒路线,成人一起“哇!”

活动回顾丨首届“自然重庆”嘉年华“漫步缙云”现场回顾及备展故事

活动回顾丨缙云山野菜食育一日营,意想不到收获多

活动招募丨植物认知徒步系列,走进自然,总有收获

自然教育践行记丨01: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总结季丨我的自然教育践行记录(2022)




阅读更多请点


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与课程系列双城风物自然创作挑战缙云山里的日常张念九的专栏丨过日子


慢 慢 写


微信号

nuonuo_1125


怕什么真理无穷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缙云风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