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记实 (十一)走进瑶区大山(李颂源)

作者:李颂源 知青情缘 2024-02-02


有声朗读: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


(十一)走进瑶区大山


作者:李颂源

     


    1970年7月,版纳的暴雨一直下个不停。寨子里的牛马把道路踩得泥泞不堪,简直无法出门。我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发呆出神。百无聊赖中,队长冒雨走了进来,说刚才接到县上通知,要我立即去县接待处报到,参加县上召开的大会。


    趁雨下得小点时,我穿上套鞋,靠着路边行走,深一步浅一步地在泥泞中滑向勐腊县城。到了县上会议接待处,才知是去参加勐腊县第2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首届四好单位,五好职工代表大会。报到后接待处给我安排好了住宿地点,没多久就去食堂吃饭,伙食很好,有猪肉吃,油水和寨子里比是没得比的,这种会议值得我参加。


    第2天出席会议,听了一下会议的发言内容,觉得都是老套套。我们南阳寨知青代表谷虞生在会上大讲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心得体会:在插队务农期间如果遇到了种种困难,只要大家翻开毛选认真学习,照着办,什么复杂难办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会取得骄人的成绩,而这些成绩都归功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会上发言的代表们发言的内容都是讲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心得体会,大意基本如此。


    一连开了几天大会,慢慢地我们也松懈了下来,我们知青都坐在后排聊天,前排当地群众代表吸烟吸得乌烟瘴气,台下的人都搞不清楚台上谁在发言。有一个代表发言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傣族放牛娃,他用傣语发言,说的是1970年旱季时,瑶区纳哈寨山上砍伐树木烧山种地。放火烧山时,突然刮起了了大风,有一团火球刮落在寨子里竹楼的茅草屋顶上,大风中火势猛烈地烧了起来,大火烧着了小牧童家的住房,小牧童见势不妙,冒着烈火冲进家门,家里的东西什么也没拿,拼着性命取下了墙上挂着的毛主席像,跑了出来。全家所有财产统统毁于烈火之中。幸好会议期间,天天都有猪肉吃,我希望大会多开上几天。

    会议结束后县委干部老罗在知青中挑选我和他一起去516公社宣传修改宪法的工作。早上1人吃了1碗米干。饭后老罗带着我在勐腊公路上搭上一辆运货车,两人上了驾驶室坐稳后,车就沿着公路向北驶去。我问老罗:“516公社在什么地方?”老罗回答我说:“516公社就是瑶区。”我常听老乡提起过瑶区,那是个大山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有很长的国境线。


    汽车开到了一个地方,路边的石碑上写着96,大概从勐腊到这里正好是96公里的地方。老罗叫司机停车,我们下了汽车,从距离上看估计这里应该是在勐醒坝地面上。雨还在不停地下,没有地方躲雨。老罗领我沿着小路走进了大山,抬头之处,雨雾之中,山上白茫茫的,什么也看不清楚。山路越走路越狭窄,天上的雨也越下越大。我全身都淋湿了,身上的水灌进了我的套鞋里,脚在鞋里一滑一滑的。我把套鞋脱了下来,赤脚在山路上行走。山石硌得脚底生痛,但在宣传毛泽东思想不过夜的理念下,我还是跟在老罗后面向大瑶山慢慢前行,再累再饿也不敢停步不前,因为山路两边的旱蚂蟥已闻到了人的气味,径直从两边向我包围过来。


    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但就是走不到山顶。我第一次领略到了登大瑶山的滋味。我的手脚已软了下来,越往上走山路越陡峭,我的肚子也感到越来越饿,但我还是坚持一步步地向上向上。终于在走过一段崎岖狭窄的林中小道后,登上了瑶山大坡。我俩喘了会气后,又一前一后向东方走去。


    坡顶向东地势平坦了起来。路也宽了起来。已是下午时分,老罗指着前面对我说,前面就是大山寨子了,寨子的村民以所在的大山为村寨名。我看见前面出现了一个光秃秃的大山包。顶上有几间小草屋,我俩加快速度向大山包顶上走去、到了上面先问谁是队长。屋里的队长听见了声音走出门口,客气的把我们请进了屋里,让我们2人坐下休息,他去煮饭烧菜。饭菜熟后端上桌子,饭是包谷饭,菜是南瓜藤汤。尝了一口汤,淡而无味,山区里盐巴也是珍贵物品。早就饿坏的我和老罗大口小口地吃了起来。


    饭后老罗让队长通知寨民,今晚集中开会学习中央重要文件。天黑后,村民们陆续自带小凳子坐了下来,以妇女为多。老罗要我先教村民唱歌,记得我当学生时会唱一首南飞的大雁,请你帮我捎封信----。教了几句歌后,来的人多了起来。老罗估计人来的差不多了就从包里取出一份中央红头文件,照本宣科地念了起来,文件传达完毕后,又塞给我一本会议记录本,要我作群众发言记录。


    这下子就有麻烦了,开头谁也不肯吱声。我想恐怕是村民没有人能弄懂召开人大,修改宪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情。老罗见没人发言,就说,“这次开会只要有人不发言,今晚就不散会。”这才有胆大的村民讲:“毛主席好,共产党好。毛主席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一人发言,后面的人也跟着发言,说的和第一个人说的都八九不离十。


    又拖了一段时间后,老罗宣布会议结束。队长安排我们2人睡在地上铺的竹凉席上,给了我俩一人一条又旧又脏的红棉毯。实在太累了,我一躺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2天一早醒来,我出门望了一下大山的景色。大山对面云雾缭绕,山峦叠嶂起伏,悬崖峭壁林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大山的美丽景色使我陶醉。见景生情我作了一首诗:青山丛立雾满岗,鸡啼鸟鸣报晨到;白云深处有人家,应疑九天神仙家。


    而当年大山寨子村民的生活却又十分的贫困。山上土层薄瘠,庄稼收成很低,生活又比山下的傣族苦了很多。雨后村间道路泥泞,行走十分不便。我观察了这个只有10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泥坯房的正中开了一扇木门,连窗户都没有。屋顶都是用茅草覆盖,山上茅草多,村民用竹篾将茅草扎成一小扎一小束的盖在屋子的顶上。时间久了屋顶都沤成了灰褐色,村子一副破败的模样。


      我回到了队长家中,和家中的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告诉我,这一带山岭里分布着3个香堂族寨子,香堂族是彝族的支系,妇女身穿青衣,头缠黑布巾。村民的日子极其贫困,每天都须为生存风里来雨里去的干活。森林里的猴子,黑熊,老鼠,鸟雀都会时不时地出来糟蹋庄稼,所以收获很低,难于填饱肚子。村民的家中不见一砖一瓦,连吃饭的碗也很少。每家主要生活用品就是一口大铁锅。除了家中的大铁锅外,家里只有一点干活用的砍刀锄头了。


     天已不早了,队长安排我和老罗又吃了一顿水煮玉米粒。我和老罗每人付给队长四毛钱,一斤粮票。这是勐腊政治边防工作队一天的伙食费标准。老罗领着我去下一个村寨,黄连山村寨。


     

80年代大山小学依然是如此的简陋。站立者是小学老师吴莉英,毕业于红河师范学院,少数民族碧约族。

   

(待续)    

                                   

作者简介:

李颂源1969年4月24日从上海虹口区上山下乡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曼龙叫村寨插队落户。1971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勐伴大队小学任教师。1982年调离云南瑶区到江苏海门市正余小学任教,至2012年退休。

作者作品链接

虬江路的童年回忆(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一)南下的路上(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二)傣族村寨曼龙叫(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三)咪樱喃(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四)我是放牛郎 (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五)和傣族村民一起劳动生活(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六)曼旦水利工地(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八)知青户(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纪实】(九)陈永坚之死(李颂源)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记实  (十)猎人岩帅占(李颂源)


本文 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双版纳插队生活记实 (十一)走进瑶区大山(李颂源)

作者:李颂源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