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蔡趣事】胡亦千同学的插队征途(谢波夫)
【西蔡趣事】
胡亦千同学的插队征途
作者:谢波夫
朗读:原野
六八年底,扬中的学生都拿到毕业证书。一纸文凭去学籍,毕业就是句号,端茶送客了。于是上山下乡,升学参军,学校大清仓。少数几个不愿插队,或因身体问题不能插队的,一律移交地方,轰轰烈烈的老三届时代宣告结束。
地方就是街道居委会,对付插队“钉子”户,大妈们有杀手锏:敲锣打鼓上门送插队喜报。这种外人欢天喜地,主人躲着拒绝的喜事,谁见过?躲也没用,就在你门口敲,日日敲,月月敲,敲得惊天动地、震得屋子散了架也绝不罢休,拭看谁能顶得住!
不肯插队很难,胡亦千同学想插队居然更难。
六四年跨进校门,胡亦千和同班同学周道兴、刘以增、方学恒等便成了好朋友,上学放学一路走,课间一道玩。到了寒暑假,更是形影不离成日泡在一起,比起亲兄弟,还要胜三分。
插队开始,出身先天不足的刘以增等人,毫无悬念分到兴化蔡家舍。决心书一起写,志愿一道填,理所当然同赴广阔天地。但胡亦千万万没想到出问题了,问题的关键是,胡亦千的家长当时属红色阵营,革命的后代需要培养,自然要升新高中。胡亦千当然抗争,不过革命接班人的问题,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决不能动摇。抗争无效,胡亦千首战失利,无可奈何坐进课堂。
胡亦千独自留在学校,可他的心早已跟随同学们飞去了蔡家舍。 从此,黑板上写ABC,他看成蔡家舍,工宣队唱语录歌,他听成蔡家舍…,老师暗地里摇头:可怜的孩子,病得不轻!
似乎皇天不负有心人,当年底,西蔡一名同学转走,少了一人。真是喜从天降,胡亦千决定继续奋斗,无论如何要补这个缺。至于他用了什么办法,走了什么门路,学校有没有同意,外人一概不知。总之,春节刚过,胡亦千便带着全部装备赴任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的家长显然是支持的,不然他哪来的行头?
加入知青大军倒无所谓,能踏上西蔡大地,朋友成战友,胡亦千心花怒放。从此,一张通铺一锅饭,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是其乐也融融!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西蔡的床还没捂热,不速之客便登门了。大约是党的九大之前,一个月黑风寒的夜晚,一群武装民兵闯进西蔡二队的知青点。一个不漏,翻箱倒柜地搜了一遍,说是扬州发现了反革命匿名信,所以要大搜查。这样大海捞针,自然不会有收获,民兵们一百个不甘心,接着搂草打兔子,查到了没有户口的“流民”胡亦千,不由分说,深更半夜,将胡亦千连人带带行李押到公社,次日,遣送至兴化县……最后终于又回到扬州中学的教室里。
当时事发突然,弄不清发生了什么,过后细想,问题出在户口。本以为插队既成事实,户口还不好办?哪晓得农民也不好当,胡亦千竞成了混进知青队伍的异已分子,终于被驱逐出广阔天地。祸兮?福兮?胡亦千应该憎恨还是感谢?
带着西蔡的泥土和酸甜苦辣的记忆,胡亦千回扬州了,不过他的心,永远留给了西蔡的同学们。
二OO八年七月十日于南京
作者简历
作者謝波夫,江苏省扬州市人,扬州中学67届初中毕业,68年11月插队兴化县林潭公社,西蔡大队。1977年3月,招工进扬州曙光仪器厂;1978年10月,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今南京师范大学);1982年毕业后在南京工作。
作品荐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