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云南插队纪实篇】(七)坐上汽车一路颠簸到永德县(沈志强)
云南插队纪实篇
作者:沈志强
语音:刚哥
(七)
坐上汽车一路颠簸到永德县
昨天发的第六章里没有我出发时的照片,我爸爸这么喜欢拍照,但我不知道怎么我出发当天居然没有带相机到火车站来为我留影,大概他也不想记录下这个令他郁闷的时刻。今天正好有人发一套老北站的照片,特别提到这是当时知青上山下乡离开上海站时的情形,“盗”来补发在这里。
4月27日上午火车到敦仁站就算到终点了,我们全部下车要改坐汽车,等汽车开过来才发现,原来不是像公共汽车一样的客车啊,而是一溜十几辆草绿色的带拖斗的解放牌大卡车,啊,让我们坐这个车吗?估计当年云南的客车也没有多少,全部调出来给知青用都不够,有卡车坐也不错了,大家也没有多少怨言,一个个麻利地爬上卡车。爬上去看到,卡车车厢里空空如也,丢了一个备用轮胎,还有一包拆下来折好的汽车篷布,这就是唯一可以让几个人团团围着坐得安稳的“vip”位子,这时候男同学们的气概出来了,一概不坐,都让给女同学们“享用”,而男同学们就席地而坐——其实坐不了一分钟屁股会颠成三瓣的,只能马上站起来扶着栏板或干脆坐在高高的栏板上,手就拉住支撑篷布的铁杆,有点像“长臂猿”用手臂把自己挂在树上的样子,现在想想也后怕,多么危险,如此颠簸的路面、如此频繁而急转的“发卡弯”、如此上、下坡,居然没有人会被甩下去,也算一大奇迹了,还有胆子大的干脆在汽车开行途中通过挂杆爬到后面放行李的挂车上,在那里面倒是自在多了,挂车是有篷布遮着的。有同学回忆说,当时坐在车上,车子在云南的青山绿水之间穿行,感觉非常好,有在天地间“放飞自己”的感觉。是啊,那可是“360度立体全方位敞篷车”啊,现在哪里有机会去坐?
十几辆大卡车一路上浩浩荡荡、黄尘滚滚在路上滚过,因为当年云南省的公路几乎没有一寸是黑色的柏油路面,全部是黄色的砂石路面 ,除了第一辆领头的车,后面的车辆无一例外被裹在滚滚黄尘中,一天下来,头发、衣服都是黄尘一层。车辆休息的时候,驾驶员会打开车门出来,蹲在驾驶室的踏板上拿个大烟筒,我们好多知青非常好奇上去看,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记得有一个自认为“见多识广”的知青说:“这还不知道,这是在抽鸦片”,哇塞,这胆子也太大了吧,敢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吸毒?其实他们是在抽水烟,发一张我十几年前回云南去时假装在抽水烟的照片。
这已经先进了,把香烟插在烟嘴上,当年是用烟丝塞在烟嘴上用火点着了抽的。这是在一家饭店门口,为适应使用者的不同爱好,提供了大大小小不同口径、长长短短不同尺寸的竹子烟筒好几个。
现在工艺先进多了,工厂出品的不锈钢的烟筒了。
云南人普遍喜欢这样抽烟,说是“火气”小。
车子开了一天,晚饭前到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的楚雄县鹿城镇,安排我们在楚雄一中住下休整,好像当时是在一个很打的空的大礼堂打的地铺,乱哄哄一屋子好多好多的人,晚上也无法关灯,就有些捣蛋的就趁大家白天辛苦了,晚上睡得迷迷糊糊机会“作案”了,只记得时不时有人叫,我什么什么东西丢了,我哪个包包不见了,我附近的一位冯同学的草绿色军用水壶不见了,那个时候几乎是“标配”,都一样的,但他是怀疑是他旁边的一个“捣蛋鬼”毕同学偷的,因为他原来没有水壶的,苦于没有证据,冯同学和徐同学就“计上心来”,趁毕同学不在,偷偷过去,把水壶底部的十字帆布带拉开一点,用小刀刻个“十”字,再复原帆布带,然后两人告到带队的工宣队那里去,说毕同学偷他们的水壶,工宣队来“判案”了,工宣队问冯同学,凭什么说是你的,冯同学说我在水壶底下刻有个十字;工宣队再问毕同学,你有什么“记认(上海话,记号)”?毕同学说没有“记认”,工宣队拿过来一看,下面果然有十字,就把水壶还给冯同学,毕同学毕竟心虚,也没敢多啰嗦就算了。
如果上海出发前不改地方,我的插队的目的地楚雄就算到了,而现在还要继续西行。
第二天28日,继续在楚雄集训,白天有捣蛋的同学就去街上“偷鸡摸狗”了,当年时兴灰色人造革的运动包,由于是圆筒形的,上面有带子一收,俗称“马桶包”,到街上看见老乡的鸡,抓一个就塞进马桶包里,拿到人家店里去自己杀杀、退退毛准备请店里烧了吃的,当然被“活捉”了,你想,当年一个土不拉几的小县城里,几个上海时髦小青年打扮的知青的目标太显眼了。那天把那些在昆明游荡的知青也找回来了。
第三天又整整开了一天,晚上到弥渡县住下了,当年云南的公路条件差,再怎么赶路,一天不会超过200公里的,因为时速也就是在30公里每小时。
第四天还是在黄尘滚滚的公路上一路向西,到达临沧专区的云县了,在上海出发前多次改地点,第一次从楚雄改到了云县,所以我的户口是被迁到云县的,户口前奏后,第二次又改到临沧专区的永德县,现在这个云县与我没有关系了,我们闸北区来的四百多知青中,有两百多人是到云县和附近不远的凤庆县插队的,他们倒是算到目的地了。而我们还得住一晚上,第五天继续西行——nnd,再写下去成“西行日记”了。
到云县前,要经过澜沧江上的一座悬索桥——景云桥,它是从云南腹地去滇西这一片的唯一的通道,我们的卡车到这里后车上乘客全部下车,卡车轻载慢慢地开过摇摇晃晃的悬索桥,桥头站岗的解放军战士要一一检查过桥人员的证件,如果没有证件(当年要介绍信)你是你是插翅,否则难以飞过横亘在你前面的这条大江的,我们过桥时扶着栏杆看下面咆哮的澜沧江,气势太雄伟了,江中巨石林立,滔天江水从峡谷中冲出来,撞在石头上激起一两米高的浪花。记得有个姓秦的同学在几年前写了一篇记忆体的小说,说是那天经过景云桥,有知青看到澜沧江太美了,就从桥上翻过栏杆“纵身越下“去游泳,这也太虚构了、太夸张了,除非想自s,没有人敢这么跳下去的,就是跳下去没砸死,也无法游泳,早被撞死了。不过现在变了,前几年我经过时看到那里修了个水库,已经“高峡出平湖”了。
第五天是5月1日(就是51年前的昨天),汽车开了整整四天(中间在楚雄休整了一天),终于在劳动节那天到了我们插队目的地的永德县县城所在地的德党镇,住在永德中学。用“风尘仆仆”来形容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到底当时年少气盛,在火车上三晚四天,接下来又坐五天汽车,居然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叫苦,都是硬骨头啊,到云南开始艰苦生活的第一仗就打赢了。
第七篇完,待续。
作者简历
作者:沈志强(网名:河马91)生于1952年,1968年初中毕业赶上“上山下乡”,1969年四月去云南省临沧专区永德县永康公社忙捞大队前进生产队的沙沟组插队落户。插队落户四年后于1973年参加了当年入学前的“文化考查”,成绩不错,被昆明师范学院录取,在物理系学习。1976年毕业后在楚雄教了十年高中物理。1987年调到无锡某企业工作。1992年调入无锡市人事局的无锡市行政学校(军队转业干部培训中心)、无锡市人才服务中心(无锡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曾任无锡市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会长。2012年退休。
爱好旅游、摄影、体育活动等。
作品荐读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