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青情 - 勐龙缘 ——好友陈尧(上)(孙向荣)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2024-02-02



知青情 - 勐龙缘 

           ——好友陈尧(上)


作者:孙向荣


.



    陈尧是我的好友,我俩的友情从1971年起至今已延续了近半个世纪。 我和陈尧相识在西双版纳大勐龙纯属偶然。始于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断了我们的学业,1968年底全国掀起了持续十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我和陈尧都是文革期间的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使我们有缘在西双版纳勐龙镇相逢。


1967年我高中毕业,1968年12月从上海市下乡到西双版纳勐龙镇辖区的东风农场二分场(温泉农场)。1970年农场组建为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后我在第一师第二团政治处任保卫干事。1971年雨季,我奉命去二团一营调查一起多年未破的积案。一营教导员李忠孝对此项工作很重视,选派了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作为我的助手,他就是1969年5月下乡到东风农场一分场(红卫农场)的北京知青陈尧,兵团组建后他曾任一营四连副连长。


那年我二十四岁,陈尧二十岁。劳动练就了他结实的身板,晒黑的脸庞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朝气。他穿着一身褪了色的学生装,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说着一口纯正的普通话。翻开他的工作笔记,一行行清秀工整的钢笔字映入我的眼中。字如其人,我意识到他是一个善于学习,踏实工作,待人中肯,有志向的好青年。


版纳的雨季,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陈尧头戴斗笠,肩背挎包,光着脚,跟我走在雨后湿滑泥泞的道路上。白天我们内查外调,晚上在连队召开调查会,找知情者个别谈话。散会后我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整理材料,汇总线索,分析案情,很晚才入睡。那时交通不便,我们外出调查都是步行,有时我们核实材料回到驻地已错过了食堂开饭时间,就随便吃点剩菜冷饭。雨季恰逢缺油断菜,我们常喝盐巴汤下饭。由于不能按时就餐及工作的流动性,我们的肠胃都不太好。我患了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时常胃痛腹泻。在工作上陈尧对我尽力支持,主动减轻我的工作压力;在生活上对我照顾有加,有时特地去东风商店小卖部买一些鸡蛋或猪肝酱罐头(难得有货供应)来改善伙食。陈尧对那时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工作的劳累毫无怨言,他自觉地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错综复杂的工作中磨炼和提高自己。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和不懈的努力,我圆满完成了团首长下达的任务,也有缘结识了一位患难与共的知青战友陈尧。

陈尧十分尊重这段经历,珍惜这份情谊。2005年9月,他在给周公正主编的原东风农场上海知青回忆录《勐龙记忆》的稿件《我的良师益友》中写道:“2003年9月,我因工作需要调离了工作二十余年的中纪委系统,分配到商务部机关服务局工作。二十余年来我办过许多案件,其中参与有些重要案件的侦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使那些党内蛀虫得到了应有的惩处,为国家和人民追回了巨额资金,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党和人民的利益。每当重大案件了结后,我都会想起我的办案启蒙老师,我的知青战友孙向荣。”“虽然在孙向荣带领下参加办案的时间不长,然而他的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优秀的人品给我后来的办案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从中我感悟到很多,学到了很多,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终身受用。至今我还想起当年发生在云南边疆的许多人和事,想起我的知青战友们,那是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和刻骨铭心的勐龙记忆。”

 

1973年和1974年陈尧和我先后上大学离开了云南建设兵团,尽管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学习不同的专业,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不同的工作,但始终保持着联系。2001年及2005年,我参与编辑原版纳东风农场上海知青老照片画册和回忆录时向陈尧约稿,他欣然受之。他的三首诗词和回忆文章《天涯相见父子情》被录入周公正主编的《勐龙印迹》(2001.12)和《勐龙记忆》(香港文汇出版社2015.12)中。

  

水调歌头 为《上海知识青年在西双版纳东风农场》画册所题

 

陈尧  二零零一年五月

 

梦绕澜沧水,

魂系勐龙缘。

热血凝成画册,

笔下起风烟。

屯垦艰辛十载,

蚁咬蜂螫露宿,

赤手建胶园。

上海新儿女,

硕果续宏篇。

 

拓荒史,

添异彩,

磨难全。

青春岁月如荼,

悲壮别南天。

霜染青丝两鬓,

励志雄心不减,

四化奋当先。

浦江东流去,

永恋韶华年。

 

 编者注:

 〖澜沧水〗指澜沧江水。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唐古拉山北麓,流经中、老、缅、傣、柬、越六国后注入南海,全长4880KM,为东南亚第一大江河。澜沧江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出境后称为湄公河。

〖勐龙〗指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辖区。

〖胶园〗指天然橡胶的种植与生产。东风农场以种植天然橡胶为主业,拥有橡胶林十八万亩,年产标准胶2万吨,“东风牌”橡胶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东风农场接收安置了13522名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的知识青年,垦荒植胶是知青主要的劳作。

〖南天〗指西双版纳,地处西南边疆。

〖如荼〗荼音图,一种苦菜。如荼即知青在边陲生活像叫荼的一种苦菜那样艰难

〖韶华〗即美好的青春年华。

 

 

满江红  《滇南伐竹野营》

 

  陈尧 一九七三年六月  

     

 竹刺青天,藤如网、密林雾瘴。毒蜂恶,蚁凶蛰咬,更防蛇蟒。渴饮蕉汁山涧水,饥餐野果包谷棒。任雨摧、虎跃砍伐忙,筏飞放。

   

 驱虫兽,篝火旺。燃苦艾,浓烟呛。月当明灯挂,叶枝搭帐。露浸肌肤残梦断,风吹笑脸悲歌壮。建胶园,憧憬美前程,东方亮。

 

忆江南  《西双版纳屯垦》(五首)

 

 陈尧 一九八五年三月

 

  其一

南疆忆,

长忆月儿圆。

月上竹楼燃篝火,

踏歌击鼓舞翩迁。

傣妹笑声甜。

 

 其二 

实愚昧,

烧坝遍山峦。

异兽珍禽皆遁外,

森林化炭百花残,

闻者俱胆寒。

 

  其三

风光美,

最美曼飞龙。

白塔婷婷如玉女,

修篁掩映立花丛。

雨霁佩长虹。

 

  其四

狂欢乐,

泼水傣家节。

象鼓震天歌满坝,

澜沧水尽情难绝。

日落不知别。

 

其五

黄昏好,

边寨镀金辉。

绿海苍茫浮暮日,

云霞五彩凯歌飞。

百鸟入林归。

 

 编者注:

〖南疆〗指作者下乡的所在地云南西双版纳,地处中缅边境。

〖竹楼〗为流行在西双版纳及东南亚地区的杆栏式建筑,这种竹木结构,底部架空的民居,俗称“傣家竹楼”。

〖烧坝〗开荒过程中的一项劳作,把砍倒的原始森林放火烧成灰烬,然后在山坡上开垦梯田种植橡胶树。

〖曼飞龙〗为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镇辖区的一个傣族村寨。

〖白塔〗坐落在曼飞龙寨后山顶上,由高16.29M的主塔和八座围绕主塔四周的辅塔组成,因塔身洁白,俗称白塔。白塔始建于傣历565年即公元1204年(南宋泰和四年),199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象鼓〗为傣族常用的一种敲击乐器,圆柱形,中间较细,腹空,两端蒙鼓皮,因形如象脚,称之“象脚鼓”。

〖修篁〗即修竹、长长的竹子。

〖雨霁〗即雨停天放晴。

 

2013年4月初,我完成了四十天的“金三角”摄影之旅,从磨憨口岸入境回到勐腊时接到陈尧的电话。他说近期要从北京来版纳,问我现人在何处。我回答他说,恰巧在版纳。四月中旬我们在景洪相逢,与西双版纳各兄弟民族一起欢度2013年度(傣历1375年)泼水节,回访了当年下乡所在地东风农场。这是陈尧离开西双版纳四十年后第一次重游阔别的故地。与老战友久别相逢他感慨万千,回京后不久给我转来他填写的水调歌头《重返景洪与东风农场感怀》

 

水调歌头《重返景洪与东风农场感怀》

 

陈尧  二零一三年四月

 

 情系月光曲,难断勐龙缘。飞来黎明之地,巧遇傣家年。佳丽盛妆曼舞,万巷狂欢泼水,锣鼓闹喧天。焰火澜沧畔,一夜醉难眠。 

 敬米酒,迎远客,笑酡颜。亲浓依旧,拉手围坐话如泉。最忆当年会战,沐雨餐风露宿,赤手建胶园。莫怨别离久,天涯咫尺间。

 

 注释:

〖月光曲〗指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谱写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黎明〗指景洪市,傣语“景洪”为黎明之城

 

西双版纳有陈尧的青春足迹,是他心中的勐巴拉娜西(傣语,神奇美丽的地方),他对西双版纳各兄弟民族和农场老职工、老战友的深情厚谊跃然于纸上。    2018年秋,我应邀参与东风农场博物馆的修复工作,陈尧给我发来了他的新作七绝《贺景洪市东风农场建场六十周年》。

    

七绝  《贺景洪市东风农场建场六十周年》


 陈尧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七日

 

欣迎甲子舞东风,

共庆普天创业功;

代代丹心扬四海,

橡胶伟业更兴隆。

 

编者注:

〖东风〗指西双版纳国营东风农场。“甲子”为六十,东风农场创建于一九五八年一月,二零一八年是东风农场建场六十周年。

 〖橡胶〗指天然橡胶。 

   

 著名知青作家刘晓航在他的著作《我们要回家》(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10月)回望红土地章节中这样描写陈尧:“红土地上的艰苦岁月磨练了他的意志处任何逆境都不往后缩,与在农场老职工的朝夕相处中,培养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抱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正气。同时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对当年在红土地上患难与共的知青战友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前年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去中国海外贸易总公司这个负债十几亿大企业的破产改制,这个在外经贸部令人生畏,令部长们大伤脑筋的硬骨头,被他啃了下来,为国家挽回了巨额损失。他调侃说靠的就是在云南当知青时砍坝,喝盐巴汤的铮铮骨气。” 

他经历了这场艰辛的处置破产工作之后,特填写了蝶恋花《咏梅》词一首:     

 

   蝶恋花《咏梅》 

    陈尧  二零零四年  

 

 俏立黄昏秋雨著,疏枝残篱,清气依如故。雪打霜欺何所述,挺枝傲对呈风骨。

 痴梦春园花万树,唤起群英,无意争香吐。待到来年蜂蝶舞,蓄芳悄隐浓荫处。 

 

  词中强烈地反映出他在困难面前的精神风貌和顽强的斗志,尤其是在取得显著成绩面前,不争功,不自傲,悄然隐去的可贵品质。

  

 陈尧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南疆的红土地起步,走向改革开放,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退休前曾任中纪委常委秘书、商务部机关服务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专职党委书记(正司级);曾被选为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纪委《官园诗社》副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世界汉诗协会会员。 


 陈尧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史》河北人民出版社(任副主编和主要撰稿人);《观园诗词选》(任副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12月;诗词《春笋集》华宝斋古籍书社2002年3月;《中外哲理名言》中英文对照双语版,中国文史出版社。

 

 陈尧不忘初心,坚定革命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于职守,爱憎分明,始终保持着一股正气。他曾写道:“在社会和党内不良风气盛行时,每位公务员更应当淡雅洁身好,芳菲远世俗,具有宁居松柏侧,不愿入金屋的人格;保持一身正气心如铁,两袖清风骨似松的气节;努力走好为官廉至无官日,去任常怀疾苦声的职业生涯(《中外哲理名言》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年12月)”。

 

陈尧在退休后,虽然过着无官一身轻,寄情于山水间的休闲生活,但仍然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尤其关心影响着党的生死存亡与中华民族振兴的党中央反腐之举。他说退休后第二年在温哥华探亲期间,站在海岸面对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远眺东方故土,想中华百年崛起之艰难,恨党内腐败之猖獗……,赤心游子,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特填写念奴娇《思乡感怀》词一首:

 

  念奴娇《思乡感怀》

 

   陈尧  二零一二年六月

 

神州何处?雾茫茫、骇浪惊涛腾雪。 回首百年悲壮史,激荡风雷震宇。唤起貔貅,狂澜怒卷,伏虎摧龙穴。枪林弹雨牺牲多少豪杰?

九鼎难得赢来,焉能沉陆,空洒英雄血!歌舞楼台狐鼠醉,嫖赌贪习难绝。呼盼金猴,天河欲挽,一洗殃民孽。它乡远眺,彩云归伴明月。

 

注释:

〖貔貅〗音皮休。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型猛兽,此处借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 

〖龙穴〗借指国民党反动政府南京所在地。

 〖九鼎〗古代帝王铸鼎表示权力,此处借指政权。

 〖沉陆〗倒装句,即陆沉。意指江山淪丧。

 〖金猴〗即孙悟空。毛主席诗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天河句〗从宋朝诗人张元幹的词“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演化而来的。

〖彩云句〗从宋朝诗人晏几道的词“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演化而来的。毛主席曾写下“故乡明月在,何时彩云归”词句交民主人士曹聚仁先生转送蒋介石。

          

我认为,陈尧的上述格言与诗词,体现出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品质与志向。他从一个普通的知识青年,成长为中央国家机关的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有自已的努力和实干,更离不开党和人民的教育培养。他在2020年11月给我的来信中说:“我始终不变地要感谢党和人民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把我培养成为一名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坚强战士和人民的勤务员。我要为人民的事业多做添砖加瓦的事。”

 

▲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场部 /2008年摄,图片摘自东风农场博物馆。

 

▲清晨割胶的留场老知青, 2013年雨季摄于东风农场。

 

 ▲垦荒植胶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东风农场知青的主要劳作,图片摘自东风农场博物馆。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东风农场新建连队的知青住房,图片摘自东风农场博物馆。

 


▲1970年“八一”建军节陈尧(左)和战友在一营三连(版纳东风农场一分场三队)

 

▲一营(版纳东风农场一分场)领导在营部与1973年一营上大学的知青留影,前排左起:陈尧、营长李国亭、教导员李忠孝、副教导员廖时务。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团的边防通行证。

 

▲陈尧(左一)和回访第二故乡的知青在景洪澜沧江大桥,摄于2013年泼水节。澜沧江大桥长341米,1965年1月23日竣工通车,它的建成结束了靠渡船进入景洪市的历史。1968年冬来自上海的首批一千余名知青跨过澜沧江大桥抵达西双版纳景洪。

 


▲陈尧(左一)看望版纳东风农场一分场四队老职工,摄于2013-4。

 

▲2010-6陈尧(右)因邀参加原版纳东风农场知青《情系勐龙、欢聚世博》联谊活动与原东风农场工会主席刁光明(中)留影。

 


1


2008年秋孙向荣在东风农场专题片《胶林丰碑》拍摄现场



作者孙向荣简历:


   1967年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中毕业。1968年上山下乡赴云南西双版纳东风农场。1974年赴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读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建筑系讲师。1993年调回上海,从事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旧区改造,任高级工程师、浦东新区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上海卢湾区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200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室内设计第二专业。2008年退休后以志愿者身份赴西双版纳东风农场,参与东风农场博物馆和知青纪念碑的建设。2013年以高级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东风农场小城镇的旧区改造和知青文化旅游项目的前期策划工作。2018年参于东风农场博物馆的修复工作。2000年至2005年任原东风农场上海知青老照片影集《勐龙印迹》和回忆录《勐龙记忆》的编辑。


作品荐读

勐龙河畔知青村(孙向荣)

不会忘却的纪念(孙向荣 )

怀念离休干部谢一非 (孙向荣)

我心中的白塔  (孙向荣)

生命的尊重(陈新增.孙向荣 )

《 朱梅华失踪案纪实 》孙向荣

版纳四月天,傣家泼水节(孙向荣)

记已故北京知青王开平的亲属来农场扫墓并捐赠遗物(孙向荣)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青情 - 勐龙缘 ——好友陈尧(上)(孙向荣)

​点击关注👉 知青情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