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书法3(宋代书法)

自然虽美,仍需描绘

中国书法赏析

相关阅读:

中国书法1(汉魏晋南北朝)

中国书法2(隋唐五代)


宋代书法赏析


赵匡胤建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 国家复归统一,文化艺术也得以在一个比较安定 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宋代书法崇尚书“意”,继承 隋唐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众多诗人、词人研习书法,又为书法注入了强烈的抒情意味。宋四 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草、楷俱备,他们既属同代,又有先后,彼此相 互影响。苏轼先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擅长行、楷。黄庭坚草书优于行书,人称“草圣”。 米芾学书勤奋,师承广泛,时人称其“集古字”。蔡襄对楷书研习很深,自出新意。蔡京、赵佶、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等也是北宋颇有影响的书 家,他们的书法寓文意于纸上,意境卓而不凡。南宋时期行书成就较髙,赵构、陆游、张孝祥、范 成大、赵孟坚等都有佳作传世。


同年帖 宋 李建中 纸本 行书 纵33X横5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金部同年,载喜披风,甚慰。私抱殊未款曲,旋值暌离,必然来晨朝车行迈。适蒙示翰,愈伤老怀。惟冀保爱也。万万。不胜销黯。见女夫刘仲谟秀才,并第二儿子在东京,相次发书去,如有亊,希周庇也。建中简上。九月十六日。 金部同年,汤世帖碑文三道,略表西京之物也。怀湘南拙诗附上。同院刘学士骘、同年郎兵部希差人通达,或与面闻也。建中又白。

【简介】

李建中(945-1013),字得中,号岩夫民伯,河南洛阳人。书法主要受欧阳询、颜真卿、杨凝式三家影响。其作品对于由唐入宋书法艺术的过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帖风格朴厚而不乏姿态,拙中藏巧,浑厚不滞,格调温润中和,正如黄庭坚评论曰: “ 西台书出群拔萃,肥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


贵宅帖 宋- 李建中纸本行书纵3 1 X横27.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贵宅诸郎各计安侍奉。所示请改章服。昨东封须得出身历任家状一本,并须赍擎官告敕牒去,未审此来如何行遣也。兼为庄子事。已令彼僧在三学院安下,近已往彼去未回。此庄始初见说甚好,只是少人管勾,若未货,可且收拾课租 ,亦是长计。不知雅意如何也。侯亲家亦言可惜拈却。建中(草柙)谘刘秀才久在科场,洛中拔解,今西游兼欲祗候府主,希略一见也。

【简介】

《贵宅帖》是李建中致亲家的一通尺牍,为李氏六十四岁时书。此帖风格与《同年帖》大致相同,但章法较为紧密,结构、点画更为修谨。


自书诗 宋 林逋 纸本 行书 纵32X横30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制诰李舍人,以松扇二柄并诗为遗,亦次来韵。

编松为躉寄山中,兼得紫微诗一通。入手凉生沬自慰,可烦长听隐居风。

孤山雪中写望

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远分棋载(昨盖切)重,斜压苇丛乾。楼阁严城寺,疏钟动晚寒。

孤山从上人林亭写望

林表秋山白鸟飞,此中幽致世还稀。谁家岸口人烟晚,坐见渔舟两两归。

送史殿省典封川

炎方将命选朝伦,治行何尝下古人。拥旆肯辞临远郡,登舻还喜奉慈亲。水连芳草江南地,烟隔寒梅岭上春。若过中途值归雁, 慰怀能与致音尘。

春曰斋中偶成

空阶重叠上垣衣, 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棠人卧病,春风时复动斋扉。

殿直丁君自沂适闽,舣舟惠顾晤语。未几,且以拙诗为索。病中援笔勉书数章,少塞好事之意耳。

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 林逋记

【简介】

林逋(967-1028),字君复,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为宋代著名诗人。工书法,擅行草书,风格清劲,被陆游称为“ 高胜绝人” 。

此卷章法布局较为疏朗,字的大小差别也不大,极富整体效果,给人以清新、静逸、脱俗之感。结字清峭劲紧,点画多用尖锋入笔,俊爽斩截,转折处棱角分明,善于把情感、性格体现在笔锋的起收转落之间,表现出自己独有的艺术气质和意韵,颇有“ 瘦鹤孤高之趣” 。


远行帖 宋 范仲淹 纸本 行书 纵31X 横4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仲淹再拜,运使学士四兄。两次捧教,不早修答,牵仍故也。吴亲郎中经过有失款待,乞多谢。吾兄远行,瞻恋增极,万万善爱,以慰贫交。苏酝五瓶,道中下药,金山盐豉五器。别无妤物 ,希不责。不宣。仲淹再拜景山学士四哥座前。八月五曰。

【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此帖书法瘦硬方劲,因是写绐朋友的应酬私函,所以书写时较为率意,更多笔墨之趣。


边事帖 宋 范仲淹 纸本 行书 纵32X横3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仲淹再拜,知府刑部仁兄。仗惟起居万福,施乡曲之惠,占江山之胜,优哉乐乎。此间边事,夙夜劳苦,仗朝廷威灵,即目宁息,亦渐有伦序。乡中交亲,俱荷大底,幸甚。师道之奇,尤近教育,乞自重、自重。不宣。仲淹拜上知府刑部仁兄左右。三月十日。

【简介】

《边事帖》是写给苏州知府富严的,范氏书时五十四岁。此帖风格与《远行帖》相似,相比之下更见爽利,宋人书法的一些特征已显端倪。


行草札 宋 文彦博 纸本 行草书 纵43.6X横22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适见报状,已差赵待制卨、张都知茂叔郧王葬礼使副送都厅。凡干葬礼亊节,速牒护葬使司,并牒管勾口贵早见集。仍看详牒语周备,如法修写。预差定将来监开浚漕河官。准都提举汴河 堤岸牒。为洛口水小,有妨行运,请权闭分洛堰口。权住放水入城。留府。即时已闭断分洛堰入城水口,比欲更将午桥入城伊水闭断。又为正值磨焦踏麪,年计亊大,遂将入城伊水一支,以岸分水小口子依例封闭 ,专用伊水一支动磨磨焦。其水只自磨下且流过便却自东罗门出城合洛,并不渗耗却水势。尚虑寅夜未得雨泽,伊水减小,又妨动磨麿焦,却致将焦麦配与步磨行转致不便,有妨踏麴。今勘会除睦仁官磨,上下有私 磨四盘。今来只因睦仁官麿带得使水。比西河诸磨一例停住。乃是优幸。今擘画将合磨焦麦量亊分配与四盘水麿,都厅相度配定分数。麿焦所贵,早得了,当却令众户使水卢依旧使水。

【简介】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历任四朝,任将相五十年,为当时重臣。擅诗文,工书,“笔势清劲”(黄庭坚语)。其书法中散朗的结体、清劲的笔势,以及省略细节、毫不经意的态度,都极有唐人风致。


灼艾帖 宋 欧阳修 纸本 行书 纵25X横I 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榷也。亦有闲亊,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氷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工书法,“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

此帖受唐人欧阳询、颜真卿二家影响,结体有颜书的宽绰,笔势具欧书的险劲。此外,他在书写工具方面, 如笔、墨的运用上,也有嗜好,即苏轼所说的:“ 用尖笔乾墨作方润字,神彩秀发,膏润无穷。”


虚堂诗帖 宋 欧阳修纸本行书纵2 5 X 横I 8 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虚堂永昼来风长,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园姊渴厌烦热,更要夫君在侧旁。

【简介】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蔡襄诗文清遒粹美、刚柔并济。书法亦一如之、真、行、草皆入妙品,人称当世第一。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书写此帖时,蔡襄年约三十五岁,在他传世作品之中,为纪年最早的,因此显示功力的成分较多,个人风格面貌尚不十分明显。结体厚重、严谨,笔法、点画丰肥拙涩,富于弹性,十分接近颜真卿,而与蔡氏后来遒润疏宕的风格有所不同。


虹县帖 宋 蔡襄 纸本 行草书 纵31.3X横42.3厘米

【释文】

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余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尚为说者云。渠水当有涯 ,计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轻舟径来;即无水,便就驿道,至都乃有期耳。闽吴大屏皆新除,想当磐留少时,久处京尘,无乃有倦游之意耶。路中诚可防虞,民饥鲜食,流移东方。然在处州县 ,须假卫送,老幼并平善。秋凉,仗惟爱重,不宣。裏顿首。郎中尊兄足下。谨空。八月廿三日。宿州。

【简介】

本帖风格清健圆润,轻灵迅捷,间杂草法。


暑热帖 宋 蔡襄 纸本 行草书 纵23X横29.2厘米

【释文】

襄启:署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

【简介】

此帖约书于北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帖中书法婉美淳淡,却又柔中寓刚,圆中有方,其势别有韵味。


离都帖 宋. 蔡襄 纸本 行书 纵29.2X横46.8厘米

【释文】

襄启。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庆南归珠为荣幸,不意灾祸

【简介】

此帖亦名《杜君帖》,十二行,一百一十二字。内容写自己离都,将渡长江南曲,行至南京而痛失长子。尽管谈及的是十分悲痛的事情,但是笔法、结构仍然十分平和,是他一贯作风 的自然展示。


次韵秦太虚诗帖 宋 苏轼 纸本 行书 纵30.7X横45.3厘米

【释文】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大朴初散失混沌,六凿相攘更胜坏。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险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简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雪堂、东坡、坡翁,又名铁冠道人、静常斋,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共称“ 三苏” 。任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谥文忠。

苏轼执笔采用单钩古法,因而笔法比较特别,横多中锋,竖多侧锋,横轻竖重,结构得力于颜真卿、李北海,宽博横扁,右肩耸拔,字势欹侧。整体看来,厚重朴实,而机巧暗生,后人评价像老熊当道、百善畏服,非常传神。


覆盆子帖 宋 苏轼 纸本 行书 纵27.7X 横44.8厘米

【释文】

覆盆子甚烦采寄,感怍之至,令子一相访,值出未见。尝令人呼见之也。季常先生一书并信物一小角,请送达。轼白。


东武帖 宋 苏轼 纸本 行草书 纵28.7X 横22厘米

【释文】

东武小邦,不烦牛刀,实无可以上助万一者,非不尽也。隔数政,犹望掩恶耳。真州房缗,已令子由面白。悚息。悚息。轼又上。


获见帖 宋 苏轼 纸本 行书 纵27.7横38.1厘米

【释文】

轼启。近者经由,获见为幸。过辱遣人赐书,得闻起居佳胜,感慰兼极。忝命出于余芘,重承流喻,益深愧慰。畏再会未缘,万万以时自重,人还,冗中,不宣。轼再拜。长官董侯阁下。六月廿八日。



汴堤帖 宋 李之仪 纸本 行书 纵28.3 X横3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之仪再拜启:自汴提瞻近,遽复累年。一曾于书海上,不辱报,勿勿不敢嗣音。而旧德相 求、庶几未在弃黜,故役投满,谓得还遂见口右。又尔维絷,其味可知,美绩在人固久,显部回翔,讵得为终岁计。归历严近,勤向尤属,晚春更觊善卫。前对光宠,之仪再启。

【简介】

李之仪,字端叔,北宋沧州无棣( 今属山东) 人。苏轼谓其书“入刀笔三昧"。存世墨迹除《汴提帖》外,还有《别纸帖》。此封信札笔画劲媚,结构紧凑,重心于上,展示了李之仪的书法特点。


苦笋赋(一) 宋 黄庭坚 纸本 行书 纵31.7X 横51.2厘米

【释文】

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战作《苦笋赋》。其词曰:焚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 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玫之与梦永,又安得与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 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

【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擅诗文,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学苏轼,世称“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 ,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为江西诗派之鼻祖。书法兼工诸体,尤擅草书,楷法亦独创一格,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的小行书依然有着他大楷行书的辐射式结构和振动笔法的特点,却少有波澜壮阔之意。此帖书《苦笋赋》 十余行,气息内敛,虽则笔笔开张,却难得沉静之趣,是黄氏小行书的代表之作。


苦笋赋(二) 宋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一) 宋 黄庭坚 纸本行书纵29.1X 横21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简介】

此卷大行书为山谷晚年时所书,波磔横张,气势开拓,点画用笔沉着痛快,笔笔似自空中荡漾而来,充满飞动之势。结字奇宕欹侧,舒展大度,器宇轩昂,时以逆笔取势,具有典型的黄庭坚特色。


寒山子庞居士诗(二) 宋 黄庭坚

【释文】

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


山预帖 宋 黄庭坚 纸本 行书 纵31.2X横26.8厘米

【释文】

当阳张中叔去年腊月寄山预来,留荆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头。取视之,萌芽森然, 有盈尺者。意皆可弃.小儿辈请试煮食之,乃大好。盖与发牙小豆同法. 物理不可尽如此。令之论人材者,用其所知,而轻弃人. 可胜叹哉!

【简介】

与《苦笋赋》相较, 《山预帖》更不计笔画的飞扬之势。稳重之外, 几许漾动之笔穿插其中. 别有意趣。


花气诗帖 宋 黄庭坚 纸本 草书 纵3 0 . 7 X 横4 3 . 2 厘米

【释文】

花气薰人气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简介】

此帖书七绝一首, 共五行二十八字。前二行界于行草之间, 似觉拘谨,从第三行开始便沣洋洒洒 点画亦不大注意, 极得天然之妙。而此帖较少萦带的笔意, 也与其晚年的跌宕多姿有着显著的差别。


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牍 宋 黄庭坚 纸本 行书 纵28.8X横17.5厘米

【释文】

庭坚顿首: 承见谕。早当过此, 延伫甚久, 何以不至耶。雪寒。安胜否。大轴今送, 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 亦 来索。匠石斫鼻, 则坐困矣。庭坚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简介】

此帖笔锋劲健、功力深厚、遒丽古雅、洒脱飘逸。笔画转折, 亦中规入矩。


听琴图题诗 宋 蔡京

【释文】

吟徵调高炷下桐, 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窺低审含情客, 以听无弦一弄中。臣京谨题。

【简介】

蔡京(1047-1126),字元长, 仙游(今福建仙游)人。精工书法, 尤擅行书。 《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人物画的代表作。左上有瘦金书“听琴图”三字,左下另书“天下一人”押。蔡京深得 徽宗宠信,所以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多有蔡京的题记、题诗。此画面上方,有蔡京题七言绝句一首,形容画中情景,颂 扬琴声的清越宛妙, 书法欹侧姿媚,功力深厚。


寒光帖 宋 米芾 纸本 行草书 纵27.3X 横3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向乱道在。陈十七处可取租及米, 寒光旦夕以恶诗奉呈, 花丹想已盏矣, 修中计已到官, 黻顿首。 ECHO 处于关闭状态。

【简介】

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淮阳外史,人称米南宫。祖居太原,后迁襄阳,最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所以亦称为吴人。工书,兼擅画山水,自成一家。著有《书史》、《画史》。此 帖为米芾写给好友蔡肇的书札。帖中行草相间,笔法变换多端, 以倾侧取势, 流畅婉美。


书盛制帖 宋 米芾 纸本 行草书 纵27.4X横32.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盛制珍藏荣感, 日夕为相识拉出, 遂未得前。见寒光之作, 固所愿也。一两日面纳次。黻顿首。天启亲。

【简介】

此帖行草取法晋人, 字里行间流露出米芾书法颠放舒展的独特风格。


多景楼诗(一) 宋 米芾 纸本 行书 十一开 纵31.2X 横538.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释文】

华胥兜率

【简介】

《多景楼诗册》是米芾所书的大字行书墨迹’此作气势雄伟,字态奇异。纵览全篇,仿佛使人感觉到作者的激情 在字里行间奔腾。用笔爽辣、结字奇险、笔势酣畅、章法随意, 精妙之处多有。 这幅字, 绝好地印证丁米芾自谓的“ 四面” 用笔, 是“ 刷字” 的代表作品。作为手卷形式, 此帖前篇、中段、结 尾的布势、气韵畅达, 波澜起伏, 高潮迭起, 引人入胜, 足见作者把握全局, 驾驭笔墨的胆力和功力。


多景楼诗(二) 宋 米芾

【释文】

梦曾游,天


衰老帖 宋 米芾 纸本 行书 纵34.5X 横49.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芾顿首启: 衰老人所弃, 蒙口节翌日欲拜谢, 虑大君子讶其情文。钦向,钦向。晴和起居何如。想口检已了。来日 欲屈节华同彦勉家庖早饭,不审肯顾否。谨具启,不备。芾顿首再拜提刑殿院节下。

【简介】

此帖笔画雄健,力透纸背,细劲者矫若游龙,健骨丰筋,转折肥美,为米氏得意之作。该帖入清内府《法书大观》册,前有乾隆帝题“ 快马斫阵,屈曲随人” ,后被人控去,但三希堂刻本此字尚存。


砂步诗帖 宋 米芾 纸本 行书 纵29.6X横3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砂步漫皆合,松门若掩桴。悠悠摇艇子, 真似剡溪图。

【简介】

该帖为米芾早年书, 尚见习欧的精紧, 但体势更纵逸,笔力也更沉着。


值雨帖(一) 宋 米芾 纸本 行书 纵25.6X横38.6厘米

【释文】

芾顿首。早拜见,值雨,草草。不知 轴议何者为如法,可换更告批及,今 且驰纳。芾皇恐頓首。伯充防御台坐。


值雨帖(二) 宋 米芾


大年帖 宋 薛绍彭 纸本 草书 纵25.1 X横34.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绍彭启:多日廷中不得少款为慊,晴和想起居佳安。二画久假,上还希检收。许借承晏、张遇墨,希示一观,千万、 十万。承晏若得真完,虽异热帖亦可易。更俟续布,不具。绍彭再拜,大年太宁执亊。廿八日。

【简介】

薛绍彭,生卒年不详,字道祖,号翠微居士,河中万泉(今山西万荣)人。曾官秘阁修撰、知梓潼路漕。与米芾交往 密切,亦善于鉴古,时人并称“米薛”。

该帖结法内敛, 锋藏不露, 而古意时溢毫素问, 不作倾险浮急态。


闰中秋月诗 宋 赵佶 纸本 楷书 纵35X横4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闰中秋月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 魄澄鲜。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 增浩荡, 四溟收夜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 乘兴能无 赋咏篇。

【简介】

赵佶(082-1153),即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 怠于政治, 崇信道教, 自称道 君皇帝。“靖康之变”被金人 虏去, 于南宋绍兴五年死于 五国城。一生勤于书画, 精 于鉴别,创“瘦金体”,在书 画史上独树一帜。对北宋文 化艺事起积极倡导和推动作 用,敕编《宣和书谱》、《宣 和画谱》,并刻《大观帖》。有 许多书法作品传世, 在中国 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ECHO 处于关闭状态。

此帖锋棱分明, 力度均 匀, 挥洒如意, 体现了身为 一国之君的大家风范。


高义帖 宋 韩世忠

【释文】

世忠再拜。日者事绪种种’每荷周全,自非高义,何以及此。世忠近以私家身物,悉进朝廷,复得圣旨,令世忠般 取缕细。专遣人拜闻,谅已垂念。若更蒙颐旨,早与发遣,乃出厚賜也。叠有干溷,悚仄之剧。世忠再拜。

【简介】

韩世忠(1089-1151),字良臣,宋代延安(今属陕西)人。《高义帖》书法学苏轼, 结体端正, 用笔丰润。书时五十三岁。


后赤壁赋 宋 赵构 纸本 草书 纵29.5X横1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简介】

赵构(1107-1187),即宋高宗, 宋徽宗第九子, 在位三十六年。《书史会要》评其“ 善真行草书” 。初学米芾, 中年亦学黄庭坚体, 晚年学二王及六朝书, 自成一家。著有《翰墨志》, 总结宋以来书法, 尤有见地。

《后赤壁赋》与马和之画《后赤壁赋图》同装, 笔法精熟, 笔画稍显瘦峻,可见锋棱筋骨,功力极深。


门下帖 宋 刘岑 纸本 草书 纵31.3X横5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岑轻别门下,乃已逾四旬矣。雨滞南浦,深恨 前日不少迟延,以听教诲也。外生书中,闻近 中尝存賜书.度道路污口,书来尚缓,然已荷 眷意之勤矣。即日不审

【简介】 刘举,字季高,号杼山,宋代吴兴(今浙江湖州)人。此帖用笔丰润“纵逸不拘,有自 得之趣”(《书史会要》),是其晚年之笔。


怀成都十韵诗卷 宋 陆游 纸本 行草书 纵34.6X 横82.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放翁五十犹豪纵,锦城一觉繁华梦。竹叶春醪碧玉壶, 桃花骏马青丝革空。斗鸡南市各分明,射雉西郊常命中。壮 士臂立绿绦鹰,佳人袍画金泥风。椽烛那知夜漏残, 银貂不管晨霜重。一稍红破海棠回, 数蕊香新早梅动。酒徒诗 社朝暮忙, 日月匆匆迭宾送。浮世堪惊老已成,虚名自笑令何用。归来山舍万亊空,卧听糟床酒鸣瓮。北窗风雨耿 青灯,旧游欲说无人共。省庵兄以为此篇在集中稍可观, 因命写之。游。

【简介】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 晚年号放翁, 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人。曾知严州, 后升宝谟阁待制, 其“ 才气超逸, 尤长于诗” , 以诗词闻名于世。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的书法和诗歌风格一样, 沉雄郁勃, 寄托 着饱受精神压抑而欲一吐为快的情绪。此帖书法有张颠笔意,沉郁疏放, 字里行间充溢着满腔的爱国热情。


自书诗(一) 宋 陆游

【释文】

原上一缕云,水面数点雨。夹衣已觉寒,秋令遽

【简介】

陆游的书法风格在苏黄之间, 其结体近黄而笔墨近苏, 遒严飘逸, 沉雄厚重, 在宋代众多书家中独树一帜。 本卷是陆游所书诗稿,书写随意,空白处使得章法有致。张丑评其书:“放翁书迹飘逸,其自书诗一卷,字画遒 劲可爱也。”文彭则说:“人品既高,下笔自有不同者也。”


自书诗(二) 宋 陆游

【释文】

如许。行行过东村,父老可共语。披衣出迎客,芋栗


城南唱和诗 宋 朱熹纸本行书纵3 1 . 5 X横27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奉同敬夫兄城南之作

纳湖

诗筒连画卷, 坐看复行吟。想象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东渚

小山幽桂丛. 岁莫蔼佳色。花落洞庭波, 秋风渺何极。

咏归桥

凉涨平桥水. 朱栏跨水桥。舞雩千载事, 历历在今朝。

舡斋

考槃虽在陆, 洗济水云深。正尔沧洲趣, 难忘魏阙心。

【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人称考亭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居建州。《书史会要》 说他:“善行草,尤善小字,下笔即沉着典雅。”

此帖为朱熹早年书法, 笔势迅疾,无意求工, 而点画波磔无一不合书家规矩, 韵度润逸. 笔墨精妙,为其代表 之作。


郡符帖 宋 岳珂 纸本 楷书 纵30.3X 横4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坷揆序且夏庚仗蕴隆, 仗惟权邵签判通直荣摄郢符,神所饮介,台候动止万福。 坷比者草率上状,旋蒙巽答,慰怿曷已。宇文兄试牒重荷, 垂应寒士,三年之期, 一试之地,得失 升沉之所繇。

【简介】

岳珂(1183-1234),字肃之,号惓翁,岳飞孙。富收藏,精鉴别,工书法。 此帖楷书工 整,是典型宋代 信札“劄子”格式。


望君诗帖 宋 吴琚 纸本 行书 纵26X 横12.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忘归不觉鬓毛班,好事乡人尚往还。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

【简介】

吴琚, 字居父, 号云壑, 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宋高宗吴皇后侄。历尚书郎、部使者、直学士,以镇安节度使留守健康, 迁少保, 世称“ 吴七郡王” 。其平生“ 性寡嗜好, 日临古帖以自娱, 字体类米芾。” 此帖书法极像米芾, 然稍嫌圆滑, 缺乏米芾俊拔之气。


文潜帖 宋 吕祖谦 纸本 行书 纵30X横18.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祖谦上覆。文潜至孝知府朝议兄,谨此附承慰唁。惓惓之意,不殊前幅。中甫昆仲,并想口痛难胜, 亦不及一一上状。 祖谦上覆

【简介】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 吕好问孙。南宋寿州( 今属安徽) 人。

《文潜帖》是致刘焯的书札,书时四十四岁。 此帖笔法奇异, 行笔婉转跌宕。


去国帖 宋 辛弃疾 纸本 行楷书 纵33.5X横21.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弃疾自秋初去国,倏忽见冬,詹咏之诚,朝夕不替。第缘驱驰到官,即专意督捕. 日从亊于兵车羽檄间, 坐是倥偬, 略亡少暇。起居之问, 缺然不讲, 非敢懈惠, 当蒙情亮也。指吴会云间, 未龟合并,心旌所向, 坐以神驰。右谨具 呈宣教郎新除秘阁修撰。权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亊。辛弃疾劄子。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 南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本帖书于淳熙二年, 辛弃疾时年三十六岁。书法中锋用笔, 笔画尽合法度, 书写流畅自如, 浑厚沉婉, 笔意略 显苏、黄遗规。虽无豪纵恣肆之态, 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此为辛弃疾仅见的墨迹珍品。


自书诗 宋 赵孟坚 纸本 行书 纵35.8X横675.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我家山河二百州, 半没膻腥逾二纪。坐舆图鬓已凋, 马嘶半夜秋风起。

【简介】

赵孟坚(1199-1264),字子固, 号兰坡, 又号彝斋居士, 宋宗室。工书画, 善水墨白描水仙梅竹, 有梅谱传世。 书此帖时赵孟坚年六十一岁, 是赵氏晚年之笔, 笔力雄健, 纵逸豪放, 有黄庭坚书风。而结体瘦劲, 中宫紧结, 欹侧俯仰之势则师法米芾, 自有标度, 为其书法代表作。


双松图歌卷 宋 张即之 纸本 楷书 纵33.8X横119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回

【简介】

张即之(1186-1266),字温夫,号木云寮, 和州(今安徽) 人。以擅书世, 书宗唐人, 结体严谨,对当时书 坛影响很大,北方亦多仿其体者。后人称之为“以能书闻天下”,“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不凡”。

此巻为其晚年之笔,擎窠大字, 神完气足, 劲健雄肆,且时见险怪之态。


木鸡集序(一) 宋 文天祥

【释文】

三五百篇,优柔而笃厚,选出焉,故极其平易,而极不易学。予尝读《诗》,

【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人。

文天祥书法宗法二王,笔画粗细变化不大,但注意在布局安排中的疏密变化,观其作品中,仿佛有一股清泉在流溢,秀逸并富文人气息。这件作品中点画精劲微妙,轻起轻落,显得清疏挺竦。在结字中注意留空,所以每个字的结构显得十分空灵,即便在字与字的连接上,依然是以气势连贯为主,而不强调笔画之间的连带。


木鸡集序(二) 宋 文天祥

【释文】

以选求之,如曰:“驾言陟雀亀,我马 何虺陵,我姑酌金曇,维以不永怀。”如 曰:“自子之东方,我首如飞蓬。岂无 膏与沭?为谁作春容! ”《诗》非选也,而《诗》未尝不选,以此见选之大出于 《诗》。此从魏而下多作王言耳,故





未完待续


长按二维码关注四维美学
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与自我崇高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