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马云建立支付宝,然后孵化出余额宝、招财宝和网商银行。2014年,马云以这些产品为基础组建蚂蚁金服,此后相继推出花呗、借呗等个人消费贷业务。
前段时间,蚂蚁金服宣布将于今年11月上市,发行价68.8元,对应市值2.1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蚂蚁金服仅用6年时间,就登上了绝大部分公司想都不敢想的高峰。
很多时候,资本的原始积累都带着不可告人的私密与争议。
1.蚂蚁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幕?
内幕一:蚂蚁高杠杆放贷模式
大家可能不知道,支付宝虽然是国民级应用,但在蚂蚁体系中,它主要用来导流,蚂蚁最大业务来自花呗借呗为首的放贷业务。
2020年上半年,蚂蚁放贷总额2.15万亿人民币,以此类推,它全年放贷规模超过4万亿。
那么问题来了,蚂蚁哪来那么多钱放贷?
它不必自己掏钱,只需通过一个无限循环的杠杆游戏,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前段时间,重庆市长黄奇帆透露,蚂蚁是这样操盘的:
首先30亿人民币打底,从银行贷款60亿,这样账面资金就有了90亿。
90亿不够放贷,没关系,可以资产证券化(ABS)。
蚂蚁把90亿放出去后,就有了90亿债权,它用这个债权抵押,就能再次贷到90亿,这样它又有钱放贷了。
第二轮放贷,蚂蚁手里又有了90亿债权,它继续抵押贷款,无限循环。
循环了多少次呢?
说出来吓你一跳:40次。
也就是说蚂蚁只用了30亿本金,就贷到了90亿×40次=3600亿的资金,杠杆率足足120倍!
普通人拿着90万不动产去抵押,银行顶多贷你60万,但是蚂蚁靠着这种神一样的操作竟然拿到了120倍的贷款。
这就是蚂蚁的原始积累:你说它违规吧,说不上;你说它正常吧,但又实实在在钻了空子。
内幕二:蚂蚁风险转移
蚂蚁的骚操作像滚雪球一样,滚了120倍杠杆,这样有没有风险?安不安全?
风险非常大!一旦出事,就是地震级!
这3600亿资产规模中,只有30亿是蚂蚁的本金,一旦出问题,贷款收不回,它最多赔光30亿。
剩下的3580亿谁来兜底?
有人说是银行。
对不起,银行没有生产力,它的钱归根结底还是储户的。
内幕三:普惠金融的外衣
毫无疑问,蚂蚁金服是中国最大的放贷公司。
它一面低息吃进资本,一面高息贷款给淘宝天猫用户消费,在这个闭环生态里赚得盆满钵满。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蚂蚁的利息差有多恐怖。
目前,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85%,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司法保护上限是LPR的4倍,也就是15.4%。
蚂蚁的年化利息有多高呢?
它根据信用评级,低的15%,高的18%。也就是说,10000借一年,你光是利息就要还1800元,比民间专放高利的人还狠!
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是这样评价的:蚂蚁金服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内幕四:鼓吹消费主义
去年,央行公布了一组数据:
2019年全国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59万亿,信用卡逾期半年没还的信贷总额742.66亿元。这个数据在2010年仅仅是76亿,9年时间翻了10倍,房价涨幅在它面前都是小弟。比央行数据更恐怖的是一份90后负债调查:90后平均负债12.7万元,是月收入的18倍。
这股消费主义潮流正是蚂蚁金服一直推动的,一句句slogan通过洗脑的广告变成了年轻人的价值观,比如:
“年轻,就是花呗!”
“爱自己,想花就花呗!”
“花呗,5亿用户的快乐生活!”
之前只是诱导大家剁手买买买,现在摇身一变大家借钱买买买。
问题是让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刚毕业就背一屁股贷款,真的对国家、对社会好吗?
很多人想到自己的花呗借呗额度上涨了,又要去给马云点赞了,又要管马云叫爸爸了。
想想清楚,爸爸会鼓吹儿女借钱买买买吗?
今年的疫情中国能扛下来,从某个角度讲靠的不就是大家还有点存款吗?还能度过难关吗?
如果真有一天,家家户户都被超前消费,只有欠款、没有存款,那下一次再有疫情或者金融危机,我们还顶得住吗?
2.“马爸爸乱讲话,导致蚂蚁暂缓上市?” 没那么简单......
有人说,是因为马爸爸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激烈言论,导致蚂蚁被上交所延缓上市。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吃瓜群众的逻辑是:马爸爸发表激烈言论-->银保监会发布网络小贷新规意见稿-->上交所暂缓蚂蚁上市。
看起来好像是,马爸爸的激烈言论,导致了蚂蚁被暂缓上市。
而真实的逻辑很可能是:银保监会发布网络小贷新规意见稿-->马爸爸发表激烈言论-->上交所暂缓蚂蚁上市。
为什么这么说呢?
网络小贷新规,不可能突然发布,发之前早已跟蚂蚁方面征询意见,显然新规对于蚂蚁小贷业务产生了巨大影响,才引发了马爸爸的激烈言论,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上交所是因为新规意见稿的发布,才暂缓蚂蚁上市的,在公告上说得很清楚了。
好,那么,整个事件逻辑讲清楚了,我们来聊聊新规到底写了什么?对蚂蚁的小贷业务影响如此之大,让马爸爸如此激动。
新规意见稿第一点: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说点人话,简单来说,假设安德鲁向蚂蚁借1万块,利息10%,现在的模式是银行出9900,蚂蚁出100,银行和蚂蚁各分到5%的利息。新规一出来,就不能这么玩了,蚂蚁出资不能低于30%,也就是要出3000块。
对蚂蚁来说资金成本加大了,毛利就降低了。但,这还不是要命的。我们继续往下看。
新规意见稿第二点: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
还以刚才1万块借款,年息10%为例,这是一笔债务。现在的模式下,蚂蚁用ABS(资产支持型证券)的方式,用3%的价格卖掉,买的人拿7%的利息,但连同风险一起买走。而蚂蚁,回笼了资金。
自有资金,就从1万元,涨到了1.03万元。我拿这1.03万元放贷,然后再把债务卖掉,自有资金就滚到1.06万元。如此循环。有些小贷公司,只有10亿净资产,用这种办法,贷出上千亿的生意。
新规之下,就限定了这个玩法的上限: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
业务空间没有想象力了,没得玩了呀。
新规意见稿第三点: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这就是说,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最多转4圈。10亿的净资产,最多只能放出40亿左右的贷款。
如果你是上交所,你看到这个新规,你是不是也要暂缓蚂蚁上市?
新规一旦通,蚂蚁的盈利能力、生意规模大大受挫。到时股价跌得不要不要的。
3.发散思考:日本信贷之王覆灭记
蚂蚁金服的放贷帝国,让我想起了日本的信贷之王——武富士。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老百姓对消费品和休闲娱乐的需求迅速上升,民间消费信贷登上历史舞台。
1966年,武井保雄创办武富士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
武井保雄是怎样在一大堆信贷公司中脱颖而出的呢?
他喜欢用大数据放款。
他认为主妇的个人信用比男人好,于是暗中观察统计家庭主妇的生活画像。
比如,他会每天早上观察各个小区的阳台,谁家主妇的衣服洗得干净,那她的信用肯定好。
再比如,他会借用每家每户的厕所,谁家马桶干净,那么这家人信用肯定不赖。
为了方便别人借钱,他还发明了一种“无人贷款机”,自动申请贷款和签约。
凭借这种生意模式,武井保雄迅速暴富,最后登上了日本首富的宝座
然而随着巅峰期到顶,武富士迅速没落,名声越来越差,“消金三恶”(高利率、多头借贷、不当催债)它全占了。
2000年,武富士积压多年的信贷黑幕曝光,武井保雄卷入非法窃听丑闻。当年底,他被捕入狱,判了3年有期徒刑。
武井保雄出狱后,日本政府推出《利率限制法》,限制消费信贷最高年利率,此前多出的利息,必须返还借贷人。
从此,武富士再也没有机会东山再起,最后在2010年宣布破产。
日本信贷之王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们回过头看蚂蚁金服,它和武富士有太多相似之处:相似的背景,相似的高利,相似的大数据模式……
这恰好印证了一句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只希望国家对金融的监管坚持从严管控,因为金融一旦出问题,影响的就是千千万万家庭。
那些给马云炮轰监管点赞的人,想想美国的次贷危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