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列宁:俄罗斯何以在疫情后的两极格局中求得平衡
点击“欧亚新观察”
近日,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特列宁在中心网站刊载了题为《俄罗斯何以在疫情后的两极格局中求得平衡》的文章。现编发以飧读者。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欧亚新观察工作室立场。
尽管新冠大流行引发的危机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显然,它大大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正在发生的进程。最明显的影响是中美竞争的加剧和新的全球两极化的出现。正是这种若隐若现的全球两极格局,将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中长期主要挑战。
莫斯科的一些人可能对美国现在把中国而不是俄罗斯作为主要对手而感到欣慰。但这种观点有失偏颇。美国政界精英对俄罗斯的敌意没有消失也没有减少。当面对共同的敌人——这一次是新冠病毒时,任何重启的想法都注定会令人失望。
管理与中国的平等关系
在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的时候,与中国的密切关系巩固了俄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地位。对俄罗斯来说,中国已成为俄罗斯重要的经济、金融和技术伙伴。进一步发展与北京的战略伙伴关系,甚至是更友好的关系,无疑符合莫斯科的最大利益。
目前的中俄关系,最初是建立在两个大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和主权平等的基础上的。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一直是 "永不为敌,但也不一直捆绑"。这种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也应该在未来延续下去。
新冠危机对中俄关系提出了考验。对莫斯科和北京来说,国家安全高于其他一切考虑。两国都在认为公众健康受到威胁,未经事先协商就立即关闭了两国边界。中方对中国游客在俄罗斯受到的待遇表示不满,而俄方则抱怨中国人并没有与他们分享关于病毒的全部信息。
两国领导人通过直接沟通成功化解了这些早期的紧张情绪。俄罗斯国有媒体对中国处理疫情的做法大加赞赏,甚至连续播放了中国电视台对中国与病毒作战的自述。作为俄罗斯向中国赠送防疫物资的回应,北京后来又向俄罗斯运送了大量医疗物资并派出了医生团队。
当美国开始将疫情爆发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并要求进行国际调查时,俄罗斯官员立即对将疫情 "政治化"的行为进行了谴责。针对西方国家提到的数万亿美元的赔偿要求,俄罗斯媒体将其与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相提并论。在外人看来,莫斯科似乎有点太相信北京对这一流行病起源的说法了。
战略伙伴关系需要适度的信任和高度的相互忠诚。俄罗斯如果破坏其与隔壁超级大国的重量级友好关系,那将是疯狂的。话虽如此,莫斯科不应该不顾一切地去满足北京的所有愿望。在有疑问时,克里姆林宫只需看看中国在美俄对抗问题上的做法就足够了。北京没有加入华盛顿制裁莫斯科的行列,但在与俄罗斯发展经济关系时,北京始终把与美国的关系放在其国家利益的第一位。这没有批评的意思:中国人完全有权利这样做。俄罗斯人只需效仿就好了。
中国在经济上比俄罗斯强大得多的事实不应该使俄罗斯变得更易摆布,相反,它需要更加谨慎。对俄罗斯来说,只有在不会滑向对中国的片面依赖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合作才有意义。成为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治下的和平 "的一部分,是俄罗斯绝对不能接受的。
另一个值得俄罗斯小心行事的领域是中美对抗。莫斯科和北京拥有共同的世界观,反对美国的主导地位,反对美国在全世界推行民主,并且都被美国打上了对手的烙印。然而,中俄之间的军事同盟只有一种完全是假设性的情况下才是合理的:美国对两国的军事攻击。
原则上,俄罗斯拥有发展自己的经济和先进技术的资源,可以避免过度依赖他国。但遗憾的是,俄罗斯目前的政治和经济条件暂时阻挡了这条路。在这个国家能够开始利用自身资源进行经济自强之前,对外政策可能是有用的。
为了不落入中国的圈套,并保持平衡,尽管不是等距离(与中国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当与美国的对抗关系持续下去时),俄罗斯必须开始发展他与欧亚大陆上其他主要经济和金融玩家的关系。主要包括欧盟国家、印度、日本。
寻找全球平衡点
新冠危机再次打击了欧盟对战略自主权的思考。同时,它也加强了个别国家的作用。应对危机最成功的德国显然正在加强其在欧盟内部甚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地位。现在是时候向德国政界和经济界精英们宣传德俄经济合作的前景和必要的政治条件了。
与法国的对话正在进行中,并应该继续加强,重点是大陆安全以及中东和北非局势。俄罗斯有与意大利(例如,利比亚问题)、北欧国家(北极问题)、甚至是英国(关于两国被严重破坏的关系正常化问题)以及其他欧洲国家进行实质性讨论的空间,不应特别回避任何人。这种外交接触应该为更多的经济交流铺平道路,即使在制裁期间。
最近向意大利运送援助物资这样的人道主义行动是好的,但对于改善俄欧关系的气氛来说还远远不够。对俄罗斯来说,尤其是在目前的条件下,从内部破坏欧盟和北约没有任何意义。俄罗斯的政策应该是积极的,强调与个别欧洲国家的善意和合作,避免试图干涉其国内政治进程。俄罗斯对欧洲的信息政策(information policy)进行修正是有必要的。
当然,不能把顿巴斯冲突放在一边。虽然问题的解决还任重道远。2015年的明斯克协议停滞不前。停火应当长期化稳定化,停火线两侧的人道主义和经济联系需要扩大和发展。
修改后的俄罗斯对欧政策的总体目标应该回归到欧洲是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主要外部来源这一基本认识。当然,欧洲不是唯一的来源。日本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成功地度过了新冠危机,其对于俄东部地区的意义正如德国之于俄西部地区。
美俄之间对峙不断升级导致俄日之间一度有希望最终实现正常化的进程停滞不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是日俄关系缓和的主要推动者,但他不会永远在位。如果他与普京的接触最终以失败告终,安倍的继任者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愿意再次尝试。日本的战略利益并不在于归还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这纯粹是象征意义的,而是在与俄罗斯这个奉行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外交政策的大国建立稳定的关系。这种地缘政治方面的主权也同样是俄罗斯的核心利益所在。
俄罗斯一直公开怀疑“印太”这一被认为针对中国的概念。这种说法大体上是正确的,但只是在其美国版本的情况下才成立。日本和印度都有自己的相关概念,莫斯科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来研究,而不是把它们当作美国战略的附属品。俄应该与日本和印度就发展毗邻欧亚大陆的海洋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进行接触。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思想在历史上一直以陆地为中心。不管是已经失败的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计划,还是目前提出的大欧亚伙伴关系,都具有大陆思维的特点。应该辅之以海洋性的内容:例如,一个从摩尔曼斯克到孟买的构想,能够将欧亚大陆北岸、东岸和南岸的三大洋连接起来。而在实际操作上,它可以将日本和印度在俄罗斯北极地区的更大程度参与,与俄罗斯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加强与这两个国家的合作结合起来。
俄印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但两国关系长期以来停滞不前,它们的经济基础非常狭窄:仅仅是军事技术合作和最近开展的能源领域的合作。这两个领域的合作都保有很大潜力。合作开发生产先进的武器系统,以及印度进一步参与北极项目能够为两国关系加分。技术合作似乎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领域。
在外交领域,俄中印三国的互动应该通过三国合作机制获得新的动力。这一集团可以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以管理亚洲大陆的安全。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是将与印度的关系提升到与中国关系的水平。再加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与欧洲国家重新建立的联系,以及与日本更紧密的合作,这些都将成为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主要结构性要素,为俄罗斯在欧亚大陆上的地缘政治平衡提供保障。
结论
在可预见的未来,俄罗斯的主要地缘政治问题不是与美国的对抗,而是与中国这个伙伴保持平衡。俄罗斯必须注意维护自己在中国面前的充分主权和独立,这是与中国建立友好和富有成效的关系的唯一坚实基础。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自身发展经济和恢复技术大国地位的能力。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内部资源很可能仍然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俄罗斯需要重构并加强与整个欧亚大陆其他主要外部经济现代化来源的关系,即欧洲国家、日本和印度。虽然与美国的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仍将是对抗性的,但俄罗斯面对中美对抗加剧的态度和行动应小心谨慎。争取平衡必须成为未来几十年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
(编译:蓝景林,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特聘副研究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