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常庆:哈萨克斯坦欲大力发展农业,中哈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赵常庆 欧亚新观察 2021-10-13

点击“欧亚新观察” 欧亚资讯一手掌握



哈萨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面积最大,有272万平方公里,为其他四个中亚国家面积之和的两倍多。该国拥有农牧业用地2.222亿公顷,2021年有人口1887万,人均占有农牧业用地11.8公顷,是世界上人均占有农牧业用地最多的国家之一。联合国有位官员说过,哈萨克斯坦如果将这些土地用好,可以养活10亿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需要论证和未来结果检验,不过也说明哈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本文梳理哈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并对中哈农业合作提出建议。



一、哈欲大力发展农业,是为实现农业产品自给自足和出口创汇


2020年哈萨克斯坦产粮2006.3万吨,本国吃饭用不了,还计划出口850­~900万吨,这个数字顶多能养活两三千万人,恐怕不够一亿人用。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是食肉饮酪的民族。2020年,该国拥有牛784.5万头,羊2000.56万只,马311.83万匹,猪81.99万头,除马以外其他牲畜数量还没有达到1990年时的水平,(1990年牛为981.8万头。羊3622.3万只,马161.9万匹,猪326.4万头)。2020年哈共产肉93.14万吨,其中牛肉52.13万吨,羊肉17.28万吨,马肉14.3万吨,肉类总产量较上年增长3.7%。哈官方称,牛肉自给率为97%,羊肉为100%,马肉为98%。哈2020年经济下滑2.6%,而农业产值却增长了5.6%,对经济下滑起了一定阻滞作用。不过,哈农业产值只占GDP的4.4%,农业产值增长对阻止经济下滑发挥的作用有限。



哈大力发展农业有以下考虑:


第一,除本国吃饭外,还要满足居民食品多样化的需求。迄今民众普遍需要的食品种类不能做到完全自给自足,需要大量进口,哈有哪些民生重要食品需要进口呢?2020年进口食品的情况是:87.18%的糖、50%的奶酪、47%的禽肉、25%的葵花籽油、23%的橄榄油、27.9%的通心粉、14%洋葱、5%的牛肉。哈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当前在19种重要的社会民生食品中有9种未能实现自给。


第二、平抑食品价格的需要。2020年哈食品上涨11%,哈官员认为,有些食品价格上涨是受进口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同时也与农业和食品部门相关联的商品的价格与运费上涨有关。这表明,哈是产粮大国,还不是农业强国,特别是肉类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是弱项,距哈政府制定的2025年实现重要社会民生食品自给自足的目标还存在差距。


第三,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2020年新冠疫情造成食品价格上涨很多,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是哈政府不得不考虑和需要解决的。


第四,外贸是拉动哈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也是落实哈政府提出的“经贸外交”的重要手段。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是哈调节与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中国等粮食进口国关系的重要工具。


第五,哈政府很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它是“具有成为世界粮食中心潜力的五个国家之一”。不过,哈目前还停留在潜力阶段,还不能称作是世界粮食中心。哈这些年采用各种手段提升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威望和影响力,大力发展农业也是其措施之一。


二、哈独立后农业发展缓慢,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停滞或倒退



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在苏联建立前是游牧民族,农业是从19世纪起步的。1913年粮食产量为216万吨,仅占当时沙俄粮食产量的2.5%。哈现在成为产粮大国得益于20世纪50年代中叶的大开荒。当时苏联粮食供应紧张,决定开荒解决粮食供应不足问题,哈萨克斯坦被定为垦区之一。苏联政府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动员大批年轻人来这里垦荒,建立了很多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1954年~1960年,苏联共开垦荒地4230万公顷,其中在哈萨克斯坦垦荒就占2250万公顷。至20世纪70年代末,哈萨克斯坦谷物种植面积达到了2540万公顷。当时采用的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即使这样,哈萨克斯坦谷物年产量基本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


独立前的1986~1990年,哈谷物年平均产量达到2599万吨,除自用外还可以大量调往其他加盟共和国。根据苏联“劳动分工”政策,中亚其他四个加盟共和国主要分工生产棉花、水果、蔬菜等。这就是为什么中亚各国独立后直到今天粮食供应仍吃紧的原因。中亚国家独立后都被迫调整农业结构,例如,乌兹别克斯坦减少棉花种植,改种粮食。土库曼斯坦也说要做到粮食自给自足。不过,说起来容易改起来难,至今这几个国家仍要从哈进口粮食。哈正常年景可以出口粮食800万吨左右,中亚国家是购粮大户,其次还有阿富汗、伊朗等国,近一两年,中国也从哈购买了包括小麦、面粉、肉类等食品。


畜牧业曾经是该国的强项。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广阔的草原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苏联解体前,哈为苏联提供了1/4的羊毛、1/12的肉和1/5的粮食,成为苏联的重要农牧业基地。


苏联解体给哈农业带来重大打击。哈独立初期面临国家对农业投入急剧减少、人才流失、经营方式转型等变化和困难,使农业包括畜牧业陷入严重危机。粮食年产量很少能达到2000万吨,1997年肉产量只相当于1991年的48.3%,奶相当于58%。如果说1990年哈萨克斯坦人均可提供粮食1702公斤、肉92公斤、奶337公斤,那么1990年相应只有683公斤、52公斤和220公斤。1998年的农业产值只相当于1990年的42.3%。1999年该国农业被认为是“大丰收”年,产粮也只有1430万吨。



独立最初年代哈农业衰败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国家总体经济形势困难,农业受到影响在所难免。哈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1995年1月说过,国家知道农业工作者很困难,但国家没有钱,要求多投资是办不到的。这就使得必要的生产资料得不到补充,农机数量往往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


第二,国内政策和国际环境变化不利于农业。哈独立初期哈国内市场混乱,苏联时期遗留的工农业商品价格剪刀差更加扩大。例如,1992年~1995年8月,工业品价格上涨9600倍,农产品价格只上涨1500倍,导致粮食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生产单位不愿意多种粮食,因为种得越多,亏损越大。独立以来,该国实际种植面积在不断减少,由1992年的2260万公顷,降至1996年的1719万公顷,到1999年进一步降至1220万公顷。


第三,农业部门企业虚弱,其负债额相当于自有固定资产的5~6倍,农业职工工资只相当于工业企业职工工资的30%,农企留不住人。


第四,农业经营单位改制将国营大农场和集体农庄改为小农场、农户经济、股份公司等非国有制形式,但改制流于形式,没有收到预期效果。


第五,哈北部各州是小麦主产区,那里生活的居民以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德意志族为主。这些民族的人在哈独立后大量移民国外,使从业人员锐减,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哈政府还是很重视发展农业的,曾制定过几个计划,例如,根据至2010年的农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粮食产量应达到2500~2700万吨,高产牛应达到650~700万头。又如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说,2002~2005年,国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农业上。在2012年《哈萨克斯坦—2050》国情咨文中有一节专门提到“必须实现大规模农业现代化”。在2105年《百步计划》中起码有3条是关于农业的。不过,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目标并未达到。与能源、采矿、机械、高新等发展较快的领域相比,农业仍是该国经济的弱项。



三、2021年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农业计划


托卡耶夫总统上任后对农业问题很重视。他执政后在2019年所做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就专门谈到“建立发达的农工综合体”问题。他开门见山就说“农业是我们的主要资源,但远未得到充分利用”。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旱涝保收农田少,大量农用土地未开发,被一些人藏起来备用。农村缺乏应有的生活条件。他提出需要解决农村定居点小而分散的问题。国家要拨款实施“农村—人民摇篮”计划。他在这份国情咨文中明确了“土地不得向外国人出售”。2021年托卡耶夫总统进一步强调,哈土地不得向外国人出售和出租,甚至不允许哈从事种植业的农企有外资参股。此前纳扎尔巴耶夫任总统期间,不允许土地向外国人出售,但可以出租,最初期限为10年,后改为25年。托卡耶夫总统这个决定表明,哈宁可让大量土地撂荒,也不能利用外资使哈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哈农村长期落后于城市,存在求学、就医、购物、出行难问题。特别是独立后农业职工工资低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2020年全国平均工资为18493坚戈,而农林渔业职工只有11222坚戈,为各行业最低。为此,托卡耶夫总统在哈第七届下院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对3500个农村进行现代化改造,要解决农村居民遇到的困难问题,要对所有通往主要村庄的公路和国家公路进行100%的重建和维修。


2021年3月8日,政府总理马明在政府工作会议上说,发展农工综合体,提高国内市场本国食品自给率,是政府面临的战略任务之一。他谈到要落实执政党“祖国之光”党在竞选时对选民的承诺,即建立肉、奶、粮、油、果、蔬、糖等七大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生态体系,改革农村补贴制度,促进农村合作,发展动植物检验检疫,促进农业科学研究。哈计划在2025年将农工综合体劳动生产率提高1.5倍,农产品出口增长1倍(其中70%为制成品),农业生产总值增长30%。2023年将重要社会民生食品自给率达到100%。为完成既定目标,哈每年要实施70~80个项目,提供50万个工作岗位,要求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业教育,安置农业院校毕业生等。


农业部长奥玛洛夫说,农村综合体将建设的项目包括:饲料厂、养殖场、温室、农产品加工厂等。为落实国家计划,卡拉干达州表示,要建一个养羊50万只的养殖场,还要建一个年产羊肉8000吨的加工厂。阿拉木图州欲引资3000万欧元,建一个年产5万头猪的育种和杂交联合企业。东哈州准备建一个以出口为主的大型养殖场。这些项目主要瞄向对中国出口。曼格斯套州准备上马8个农工综合体项目,计划增加1000多吨农产品。还计划建一个占地37公顷的农业园区,能增收600~700吨农产品。国家还为1.1万农户提供小额贷款,鼓励企业为农村居民建房,国家还为建房企业提供50%的资金补助。为解决北部各州缺少农业劳动力问题,还从南方人口密集就业困难各州向北方各州农村移民。不过,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大笔资金。可是,国家要上的项目很多。2020年受石油价格下降和疫情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有所减少。农工综合体本身引资困难,引进的外资仅占引进外资额的1%。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况下,欲实现上述目标难度很大。


四、中哈农业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中哈经济合作一直很好,但农业方面合作不如经贸、交通、工业等领域。中国学者提出过是否能租赁哈土地,利用中国的技术发展哈种植业,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的建议。托卡耶夫总统的讲话使这个建议被直接否定。不过,在其他方面,如农产品贸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生产、农业环保、农村防疫、农业科技和农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中国进口包括大豆、小麦、面粉、大麦、麸皮和肉、奶等农产品,为哈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在中国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的情况下,哈扩大了大豆的种植面积,主要是面向中国市场。在改造哈农村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也可以助其一臂之力。中国农业机械发展很快,也可以帮助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前哈缺乏农业检疫人员和兽医,两国也可以在这些方面开展教育合作。


总之,中哈两国在农业方面合作有很大的潜力。至2021年中国已经允许哈741家从事农业经营的企业进入中国,哈有30多家公司参加了中国进口商品博览会,并与中国20多家中国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2020~2021年哈准备对中国出口50万吨小麦和面粉,还有牛肉、奶粉等。2020年中国公司购买了380万美元牛肉,虽然数量不大,但只是开头,哈准备每年为中国提供10万吨牛羊肉。2020年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与哈签订了进口6万吨牛肉的合同。2021年春节期间,哈20吨牛肉就摆到了北京市民的餐桌上。有8家哈奶生产企业获准进入中国市场,使中国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中哈两国的友好关系为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可以供哈方参考。可以说,中哈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步子会迈得越来越大,前景十分广阔。相信在中哈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合作能为两国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增添新的动力。

 

(作者:赵常庆,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推荐阅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