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天民 潘晓华|东方既白——“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述评

《美术》 美术杂志社
2024-09-0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当 代 美 术

Contemporary Art

东方既白

——“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述评

中国国家画院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天民

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潘晓


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尽管充满了曲折,但一直努力向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前行,这个目标就是以中国的方式创造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使中国美术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经过两个100年的奋斗,中国美术在今天开始逐步显现出其独特性和价值,这在近期于北京举办的“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中得到充分展示。此展使我们看到,中国美术已逐步摆脱以往对西方的追随和模仿,开始以独立的眼光审视世界。这既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结果,也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钩织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似乎在向着其高潮迈进。但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历史有自己的轨迹和自为的逻辑,不因逆流而改变,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东流,奔腾不息。100多年来,伴随着民族复兴的历史召唤,中国美术在艰难的蜕变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经过几代美术家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今天已经走到了历史的新的关口。2023年10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和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成立30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支持、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办的“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综观整个展览,它不仅以其规模的宏阔、风格和手法的多样、内容的丰富以及样式的包容性和视野的开放性引人瞩目,而且其中所揭示出的丰富内涵更值得我们关注。


五星出东方:策展的隐喻


1995年考古学家在新疆尼雅遗址挖掘出土一块精美的瑞兽织锦,织锦以鲜艳的白、赤、黄、绿四色在青地上织出云气纹、鸟兽、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红白圆形纹,更重要的是上面还织有8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按照中国古代星占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作为一个星占术语,是对一种星象的吉凶判断,意味着当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同时出现在“东方”这个特定的天穹位置时,对于在相应的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及中原地区的“中国”意味着大吉。这种星象在中国古代星占术中即“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这是一种极其少见的星象现象,因而被星占学家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不仅五星被视为五行之精,而且关乎天下大事,国运兴衰。据史料,汉初曾出现过这种星象现象,且当代科学家研究发现,2040年9月9日将会再次出现“五星连珠”现象。


在古代星象学衰落的今天,我们的知识储备已很难给予这种具有神学意义的星象现象以完整合理的解释,但作为传统文化,古代星象学仍然可以给予我们暗示和启示。作为一种科学,古代星象学阐明了一种自然和历史的规律。由此看,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策划的“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引入中国传统星象学概念,以“五星出东方”为策展关键词,将学术性隐含于整个展览的策展构思之中,并以此暗示出策展者对展览的定位、性质和态度,从而引发出观者的无限遐想,也使展览本身获得了某种隐喻: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该展从整体设置上突出了全球性、综合展的定位,不仅包含了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版画、雕塑和陶瓷、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服装设计、当代艺术、品牌艺术和水彩艺术、农民画艺术14个板块,而且还特设了包含中外艺术家在内的特邀部分,可以说近乎全方位、全领域地呈现出当代中国美术的基本景观,同时又将其触角延伸向国际,涵盖了全球各大洲主要国家或一些国际上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显然,策展的立足点并不在于一般的综合性展览,而是将这种综合性与国际性联系在一起,将中国美术置于一个国际视野中加以考察,展览也由此暗示了在策展上的第一层隐喻。


此次“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共展出各门类艺术家686人的2358件(组)作品,其中中国画部分共展出80位画家的353件作品,书法、篆刻部分共展出47位作者的235件作品,油画部分共展出33位作者的162件作品,版画部分共展出41位作者的200件作品,雕塑和陶瓷部分共展出50位作者的245件作品,公共艺术和环境艺术部分展出了63位作者以及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和北京服装学院“四校联合公益设计活动”的300件作品(其中公共艺术119件、环境艺术181件),服装设计部分共展出48位设计师的273件作品,当代艺术、品牌艺术和水彩艺术部分共展出63位画家的330件作品,农民画艺术部分共展出27位农民画家的135件作品,特邀部分共展出234位国内外艺术家的125件作品。由此可见,尽管该展板块设置还有遗漏,板块命名还有待完善,但力图在整体上展现中国当代美术的策展意图十分明显,展览本身也正是以这种整体性而产生意义。


冯远 《汉武帝经略边疆遣使丝路》中国画

152cm×336cm 2018年


赵培智 《帕米尔组画之开河节》油画 

210cm×450cm 2017年


我们发现此次展览的作品多是艺术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近10年间创作的。回首过去的10年,无论是国家还是美术都在悄然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百年变局”的思想使我们看到,尽管当今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甚至波涛汹涌,但中国的崛起已势不可挡,无论国际局势如何变幻,中国仍然按照自己的轨迹稳步前行。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再次为中国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也为全球的发展带来福音,对于打破国际垄断和霸权、创造和谐世界具有历史性意义。与此相适应,中国美术在进入1949年以来的第二个100年之后,不仅全面打通了国际交流的空间,而且在这种交流中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定位,在全球视野中构建起新的发展系统。尤其重要的是,中国美术在此期间逐步建立起了民族文化自信,无论在艺术创作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开始逐步勾勒出自己的面貌,使中国美术开始在各个方面都渐趋摆脱了以往对西方美术模仿、回应的状态而进入一个整合、完善和创造的阶段。这是一代代艺术家经过艰难摸索和奋斗之后的结果。


何家英 王振 祝建华 霍炬 季颁 周涛 《双喜临门》

中国画 240cm×560cm 2019年


唐勇力 《向往敦煌》中国画

178cm×378cm 2018年


周韶华 《阿尔泰山》中国画

121cm×247cm 2016年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在策展上以“五星出东方”为主题,并以一种近乎全覆盖的方式展现出中国美术近10年来从自由创作到设计等各个艺术领域中所取得的成绩。这种成绩是建立在近代以来中国美术在对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的吸纳和整合基础上的,由此把我们带入历史的逻辑之中,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内涵提示了其在策展上的第二层隐喻。尤其当它将这种隐喻纳入东方文化和语境之后,便被赋予了全球的意义。


东方既白:历史的逻辑


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意义是以其具有普世价值的内核为基础的,这个内核即以儒、道、释3种文化为核心以及内含于其中的“和”的思想。从儒家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释家的因缘和合、圆融会通,到道家的天人合一、负阴抱阳,无不强调“和”的自然规律和社会意义。儒、释、道相互印证,铸就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近现代以来的中国美术正是建立在这种文化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美术也曾经在西方强势文化的挤迫下出现过相当长时期的迷茫、困惑、徘徊以至民族虚无主义,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重新回归传统,从而建立起面向世界的、独立的艺术观和价值观。这种回归是以改革开放为前提的。


杨力舟 《丝路遗韵·悠悠丝路行》中国画

198cm×398cm 2018年


张祖英 《埃及纪事·牵骆驼的埃及少年》

油画 135cm×107cm 2017年


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对今天的中国和中国美术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先,它带来的是视野的开阔和观念的更新。如果说此前的中国美术意在探索一种民族方式,并期以世界意义的话,那么改革开放则是将这种探索置入了全球的视域之中加以考量。这种状况的发生源于中国在向世界打开大门之后所带来的视野的开阔和观念的转变。在这种新的视野和观念下,中国美术得以被重新审视,并开始确立了新的方向,也从此以开放和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其次,使中国美术真正介入全球艺术发展系统之中。尽管自19世纪末以来的中国美术在第二次全球化中就已经被迫纳入全球艺术发展系统,但一直处于“冲击—回应”的状态,由此导致以一系列的类似中与西、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这样的二元概念为特征的二元思维,这也是造成诸多困惑并抑制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美术逐步在对历史的整合中扬弃了这种二元思维,开始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平行的眼光看世界,也同时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中国美术从此在一种新的意义上进入全球艺术发展系统。再次,建立起中国美术整体发展理念。全球眼光的建立带来的不仅是对全球资源的关注,还包括对自身资源的重新审视和整合。正是在这样的视野下,中国美术开始形成一个面对全球艺术未来发展的闭合系统,这个系统将以其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创获在内的整体的理念面向未来。最后,激发出系统构建和创造意识。当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美术面临着新的选择。尽管已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制约着中国美术的发展。正是改革开放的启动打破了这一僵局,使中国美术在第三次全球化的背景下进入新的整合与建构阶段。整合是一种扬弃,建构则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在今天已初见成果。这次“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的举办就是一个明证。


郭北平 《王洛宾和他的西行漫歌》

油画 160cm×200cm 2018年

无疑,中国美术走到今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自19世纪末中国在第二次全球化中开启现代之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第一个100年里,中国美术在“冲击—回应”的模式下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探索过程,笔者把这个时期称为“解构与重建”期。在这个时期,以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和“科学、民主”口号为标志,中国社会和文化艺术同时开始了一个“解构—重建”的进程,而这个进程则意味着对传统的否定和对西方的向往——“五四”的启蒙正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这个进程使我们看到,近现代以来的中国美术一直是在以进化论为特征的西方文化理念下来思考自己的发展,由此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价值判断:传统是落后的,必然被更为先进的现代所取代,而现代则意味着西方。由此可见,在这第一个100年中,如何对待传统成为中国美术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但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传统是一个立体交叉的结合点:它既是一个直线的古今问题(传统与现代),也是一个平行的中外问题(民族与世界)。正是这种复杂性造成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的迷茫、徘徊和曲折。可以说,这是“解构与重建”中的必然现象。当“传统”被“现代”取代之时,“文化冲突”就不可避免,只不过这种冲突在实践中被各种融合主义思想所消解,并转化为新的资源,这就是以“进步”“竞争”和“创造”这种“动力式的精神结构”(高瑞泉语)为基础的新的价值观的形成,这也是中国美术得以以一种新的姿态进入下一个100年的前提。


左右滑动可查看全部张江舟 《海誓——郑和下西洋》中国画 200cm×1592cm 201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100年,中国美术进入了“探索与建构”时期。此时的外部世界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技术革命到信息革命,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加速了彼此的互动;从“两超”对峙的“冷战”到“一超多强”的意识形态的消解,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不仅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对话,也使合作共赢成为世界之大势所趋。在中国美术内部,“新中国”在对民族虚无主义警惕和批判中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艺方向,并试图以此建构一种与其国家性质相一致并表明其文化身份的现代美术。其中,“民族的”是其身份指向,“科学的”是其现代性质,“大众的”是其政治方向。随着第三次全球化的到来和新的世界格局下意识形态的消解,进入“新时期”的中国美术开始在对以往正反两个方面的资源的调适和整合中以一种新的姿态参与世界。特别是在对世界的全面开放中,通过对自身以及全球艺术资源的吸纳与改造,建构起一种得以面对未来的新的艺术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的艺术体系在对“大众的”意识形态化取向的扬弃中坚持了“民族的”和“科学的”方向,并对这个方向作了新的阐释和补充,使之适应未来的需要。


左右滑动可查看全部杨晓阳 《丝绸之路——甘肃苦水社火》中国画129cm×1308cm 2016年
“新时期”美术对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艺术的浓缩演绎曾经被指为全盘西化而备受诟病,令人没有想到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一种新的认识基础上出现了对传统不可遏制的回归趋势。正是这种对传统的回归确立了中国美术新的方向和性质——它不再是曾经的以身份确认为指归的民族情结,更不是那种孤芳自赏的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置于全球视野中的文化选择。可以说,中国美术在第二个100年中的探索与建构,是以文化再阐释为核心的理念的探索与建构。如果说以往对民族性的坚守解决的是在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化的世界之中的身份问题,那么,将传统纳入文化范畴所要解决的则是在一个多元的全球化时代中的立场问题。这种转换和文化立场的确立,使中国美术摆脱了以往对西方的追随和模仿,开始以独立的眼光审视世界。这既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的逻辑发展结果,也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自信。


余论:“新时代”的境遇


“新时代”既是一种政治表述,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表述。从这个角度说,中国近现代以来经历了文化冲突、文化重建和文化自信三个主要阶段。在第一个阶段(1840—1919),中国美术面对一种新的异质文化表现出的是文化上的迷茫、困惑和自暴自弃;在第二个阶段(1919—1949),中国美术在自我批判中不断寻找中西两种文化互补和结合的可能,逐渐在现实主义的方式中找到了建基于民族身份的平衡;在第三个阶段(1949年至今),中国美术以全球化的视野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并赋予其全新的意义。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三个阶段互为关联,形成依次递进的逻辑关系,将中国美术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新时代”是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中国特定历史阶段而言的。在这种历史交错中,“新时代”中国美术面临着新的境遇,特别是当中国美术以新的价值观面对世界的时候,必然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在今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理念重新审视世界,我们将看到一个与西方进化论史观完全不同的美术史。如果说西方进化论史观强调的是新与旧、革命与反叛的文化观,那么中国的和谐史观讲求的则是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传承性。因此,和谐的理念强调的是建立而不是破坏,是事物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关联性而不是此消彼长的冲突和取代。这是对以往在西方主导下的历史观和文化观的颠覆,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今天的世界格局为这种和谐史观的出场提供了可能。笔者以为,此次“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的意义也就在这里。



Dawn in the East:

Commentary on the Five Stars Rising in the East International Fine Arts Exhibition

Gao Tianmin, Executive Deputy Director of the Theoretical Professional Committee, 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Painting

Pan Xiaohua, Postdoctor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Since the 20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rt, despite twists and turns, has always striven toward the goal of creating art with world significance in a Chinese way so that the Chinese art can stand tall in artistic world. After 100 years of efforts, the Chinese art has begun to show its uniqueness and value, which was fully demonstrated by the Five Stars Rising in the East International Fine Arts Exhibition held in Beijing recently. This exhibition enables us to realize that the Chinese art no longer follows or imitates the art of the west and has begun to look at the world from an independent perspective. This not only is th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rt since the modern times, but also reflec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a new era.


Keywords: Five Stars Rising in the East; the Belt and Road; Chinese art; the new era




往期精选

目录&卷首语|《美术》2024年第1期

张颖|概念、方法与路径:艺术赋能乡村的三个基本问题

谢涵之|水墨何以体现时代精神——由“2023·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谈起

渠岩|社会剧场:艺术介入乡村行动的话语实践与美学机制

付彬捷|白纳万有 守正而新——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获奖及入围作品展述评

张立辰|意笔塑形 浙派新境——吴山明的人物画创作

杭间|乡愁是一种任务——“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观后

李中诚|漫画的转型与速写的出场——叶浅予1935年北游之旅考论

章宁书|梁白波都市漫画中的现代主义与性别书写

丘挺|思古求新——我的水墨探索

康伟|“接着讲”  ——评阳光漓江题材水墨作品

连旭|人民的文艺——廖冰兄两组《猫国春秋》中的“鼠变”问题

马雯|米谷漫画创作分期再议

于波|新时代青年美术探索——以全国青年美展为中心

许力 孔蓓|杭州碑林《宋高宗御题孔子及七十二圣贤像》石刻研究

陈晗|明清祭祖图像中的双重空间——以《王氏家族祭祖图》为例

杨静|帖木儿王朝《升天记》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研究

张垚|造物之境——威廉·荷加斯《时髦婚姻》中的弥勒摆件新解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投 稿 信 箱

| 专 题 研 究 | 靳 浩artmsyj@163.com

|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
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artmsyj@163.com
| 近 现 代 美 术 |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 古 代 美 术 |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 外 国 美 术 |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 文 萃 艺 荟 | 靳 浩
artwcyh@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术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