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卿 屈健|“出奇”与归真 ——王子武的艺术探索道路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当 代 美 术
Contemporary Art
“出奇”与归真
——王子武的艺术探索道路
西北大学副教授|刘艳卿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屈健
摘要: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王子武将西方写实观念与传统中国画笔墨语言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厚重而不失灵动、严谨而充满生机、朴茂而意蕴深远的艺术风格。关中黄土大地厚重的文化根脉、“徐蒋体系”的造型观念和传统文人绘画的笔墨语言直接影响了王子武的艺术探索和理想追求,使其艺术道路呈现出一种入手于写实、出奇于写意、回归于写心的发展轨迹。
在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变革中,王子武(1936—2021)将中国传统笔墨与西方写实观念相融汇,走出了一条极具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出奇”之路。作为一位特立独行、以自己的方式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画家,王子武的艺术历程和作品风格有力地展现了中国绘画语言的承续方式与创新之法,也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与西方现代造型理念的融合路径。尽管王子武生前不喜游走于各大美术展览和学术研讨,其名字也很少在专业媒体上频繁出现,但他却以执着的艺术探索、纯粹的艺术追求和精湛的绘画作品,在现当代中国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刘曦林称赞王子武“已登峰头”。陈履生认为:“在20世纪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能够称得上‘著名’的人物画家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他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时期各有贡献,王子武是其中之一。”唐勇力更加明确地指出,“他的艺术成就妙融中西、两端深入、无与伦比,他是我们永远崇拜和学习的楷模,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替代的水墨人物画宗师、大家”。
20世纪30年代,王子武出生于陕西长安。1960年,他考入西安美术学院,接受了正规的学院教育。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徐蒋体系”的绘画理念在学院教育中大受推崇,也深深地影响了王子武的艺术创作。据王金岭回忆,王子武那时画了不少高水平的肖像画,但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绩,仍然觉得“画得不好”,因而异常勤奋,“每个炎夏午后,子武的床铺总是空的。当你到教室看去,他一个人赤裸着脊背,光着的左脚蹬在案子上,汗水滴滴答答落在墨海里,打在宣纸上,捉笔的右手蹭蹭蹭蹭皴个不停”。王子武的勤奋,一方面源于他对自己艺术创作的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专业学习机会的珍惜。
20世纪70年代,王子武的写实水墨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一时期,他的绘画题材主要有现代名家肖像和普通百姓写生两大类。其中,表现现代名家肖像的作品有《白石老人》《黄宾虹先生》《蒋兆和先生像》《大千先生像》《鲁迅先生》等,在造型、构图、技法等方面,带有强烈的写实性,明显受到“徐蒋体系”绘画理念的影响。此外,王子武对普通百姓的写生,主要有陕西农民写生、东海渔民写生、凉山彝族写生、越南侨胞写生和亲戚家人写生等。《关中老农》(系列)等作品,表情生动,形象饱满,地域特色十分突出;《东海渔民》等作品,塑形充分,洗练概括,蕴含时代精神;《彝族老妇》等作品,工瑾健劲,神态自然,彰显民族风情;《越南老侨胞》等作品,沉稳厚重,笔意淋漓,悲愤之情跃然纸上;《吾家小燕子》等作品,和谐明快,色墨酣畅,饱含浓浓的深情。这些融汇了中西绘画语言的作品,以传神的情态、准确的造型和遒劲的笔力,证实了王子武的艺术功底。
王子武《蒋兆和先生像》中国画
97cm×69cm 20世纪70年代
王子武《白石老人》中国画
69cm×46cm 20世纪70年代
然而在王子武看来,这些作品并没有达到他所追求的艺术高度。1976年,王子武在他的一幅自画像上题诗曰:“惨淡经营愧无能,枉费衣食哭无声。画不出奇画到死,不负此生了此生。”这首题画诗不仅体现了他在前期艺术实践中的努力和反思,也抒发了其此后艺术创作的理想和决心。1977年,王子武曾赴京拜访蒋兆和。蒋兆和在王子武的画作中看到了中国人物画变革的希望,欣然在他的画像上题词道:“子武同志善以水墨写生人像,颇得传神之妙!京中幸会,交研技艺,并互为速写以留念”。1981年,王子武再度拜访蒋兆和。蒋兆和再次为其速写题字:“传神之笔不在多,着重精神特征即可。子武老弟深得此理,甚佩。”值得注意的是,主张“精微写实”的蒋兆和给王子武的题画词上强调了两个关键点:“传神”和“着重精神特征”。这两个关键点既是对王子武绘画特点的认可,也是对他进一步探索的期许。于王子武而言,与蒋兆和的两次深入交流,让他明白了艺术创作“出奇”的方向和道路。
1984年,王子武迎来了“出奇”的一年。然而,让他实现“出奇”夙愿的作品,并不是其早期已经达到炉火纯青境界的写实水墨人物画,而是一幅地道的写意历史人物画。这一年,他创作的《悼红轩主曹雪芹先生》以巧妙的立意、简括的笔墨和深远的意境震动了中国人物画坛。此画有方幅、横幅、竖幅3种变体稿,内容几近一致,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石头的长短和题画诗的内容。方幅题画诗《寄怀曹雪芹》中的“爱君诗笔有奇气”和竖幅题画诗《赠芹圃诗》首句“傲骨如君世已奇”,似与王子武“出奇”的艺术追求相契合。黄永玉用“震惊”二字表达其看到此幅曹雪芹像时的感受;刘曦林称这幅画有“五奇”,即立意、章法、笔墨、题跋和书法,并认为这幅画“当为王子武艺术全面出奇的里程碑”。可以说,在多元文化思想交汇冲击的80年代,王子武不为潮流所动,坚定地深耕传统、专研笔墨,为中国画坛带来的“曹雪芹”形象以全新的角度描绘和阐释了文人的精神品格与风度气韵,堪称经典。
“曹雪芹”形象的成功塑造,奠定了王子武“出奇”之路的关键基石,更成为他艺术风格转型的重要标志。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子武的创作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写意性表达,《李白与晁衡》《杜甫造像》等作品以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古意、淋漓的笔墨,逐渐与“徐蒋体系”拉开了距离。此时,无论是从题材选择,还是从表现语言等诸方面来看,王子武已然进入了一种挥洒自如、从容不迫的抒情写意的艺术境界。
王子武《悼红轩主曹雪芹先生》
中国画 90cm×97cm 1984年
迁居深圳之后,王子武将主要精力投注于组建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和深圳画院的工作。他深居简出,几近大隐30余年。为了探寻中国画的本体性价值,他甚至回避无关于艺术创作的社会活动,本能地拒绝商业运作,一直保留着艺术家精神世界的纯粹。如果说,在陕西的成长经历体现了王子武在艺术探索中的韧劲和执着,那么在深圳的处世风格则更多地凸显了他人生理想中的桀骜与清骨。
王子武本是学习山水画出身,擅长人物、兼修花鸟,其创作盛期的作品,以山水、花鸟的精髓滋养人物画;晚年回归花鸟、山水画,钟爱青蛙、白鹤、竹子等,将人物画的精神寄情于花鸟山水,借以表达一种淡泊坦然的心境和耿介高洁的志趣。《蛙》《竹鹤延年》等创作于2000年左右的作品,笔苍墨韵,悠然洒脱,充满了文人气节和雅士清趣。晚年的王子武不仅由人物画转向了花鸟山水,而且其气度和品格更加旷达宏放,回归到了对自然生命的观照和对艺术真谛的阐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史上,将西方素描理念融入传统笔墨语言展开多方面探索的画家不在少数,而王子武以其作品内在的品质、格调与意趣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尤其是曹雪芹的形象刻画得深入人心,极富感染力,让他在中国人物画领域备受关注。王子武一生追求艺术创作的“出奇”,在博采中西绘画精要的基础上,深研传统文化,更加注重笔墨趣味和文人精神内涵,逐渐走出了一条入手于写实、出奇于写意、回归于写心的艺术发展道路。
在王子武的艺术探索道路上,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关中黄土大地厚重的文化根脉、“徐蒋体系”的造型观念和传统绘画的笔墨语言。其中,关中地区淳朴厚重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周秦汉唐历史文化遗存为王子武艺术创作的生根发芽和传承开拓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徐蒋体系”的绘画理念为其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拓展了视野、规范了技法、完善了造型,铺垫了其艺术走向臻熟的坚实基础;传统文人绘画的笔墨语言,是王子武艺术创作中始终坚持并不断探索的表达方式,是形成他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和根本特质。以上三个因素的巧妙融汇,共同推动了王子武由写实向写意发展、由写意向写心拓进的艺术轨迹,使得其绘画呈现出一种厚重而不失灵动、严谨而充满生机、朴茂而意蕴深远的风格特色。
王子武成长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长安,西北黄土大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不仅是他笔下最早的绘画题材,而且涵养了他质朴敦厚、执着顽强的性格。他在学习绘画期间,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为代表的“长安画派”对西北风土人情的挖掘和表现,对王子武的艺术探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既钻研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蒋兆和、石鲁等画家的作品,又吸收列宾等人的油画技法,虽然没有标榜“革新”,却较为深刻地领悟到了融汇中西绘画思想的真谛,呈现出不同于前人的绘画面貌。可以说,从出生成长,到学习工作,王子武对黄土地的感情是深入骨髓的,对长安文化的理解是透彻深刻的。直到晚年久居深圳,他仍保留着陕西人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情怀。刘曦林认为,“他在关中道上长大,周秦汉唐丰厚的文化底蕴、黄土高坡高亢的秦腔养育了他”。
“徐蒋体系”的造型观念,对王子武早期的绘画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王子武曾言:“起初学画时,蒋兆和先生的作品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曾用了相当的时间对他的作品进行学习和研究。”但他并没有拘囿其中,而是将西画造型观念与中国人物画审美思想巧妙地融为一体,旁参传统花鸟画、山水画的表现意趣,兼容书法的用笔韵致,形成了一种“心入”“情入”“神入”的独特笔墨语言。此外,王子武从蒋兆和、徐悲鸿等老一辈艺术大师身上还领悟到了一种“哀民生之多艰”的大爱情怀。在王子武看来,“要画好人物,首先要对所要表现的对象须有强烈的感情和表现欲望,才会笔墨之间有情有感有内容,这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他在雷州半岛绘制的一系列被越南当局迫害的归国难侨肖像,在绘画思想和写实造型等方面确有对蒋兆和《流民图》的借鉴,但在情感表达和笔墨语言上却有较大的拓展和“出奇”之处。
事实上,王子武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笔墨的热情和对传神写照的追求。他画的陕北老农、东海渔夫、凉山妇女等形象,笔墨浑厚,神形兼备,对人物身份、性格和精神状态的把握十分到位。正如邵大箴所言,“王子武有很强的以线为主的造型功力,这不仅得益于他学习西画素描所获得的精湛技巧,更由于他对传统笔墨语言有深入的研究”。他在大量临习前人绘画和钻研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发现了中国画用“线”的奥秘。他总结了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等诸位艺术家用线之特点,认为“稳健沉着、朴实磊落,从容有静气,富弹韧性而饶韵致”的笔墨语言是值得推崇的。同时,善于从对历代碑帖的“意临”中兼收并蓄,汲取精髓,以其开创性的“抖笔”线条塑造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形成用笔虚实相生,格调冷逸奇崛,笔墨语言高度风格化的“子武样”。何家英认为,王子武的人物画“将西方绘画元素与中国画的笔墨融合得超凡脱俗,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成为又一座令人仰望的画坛高峰”。
王子武是一个出生于西北、成长于学院、辗转于南北、融汇于中西,在博采众长中形成独特绘画语言和个人风格的艺术家。王子武的艺术探索不仅反映了中国绘画思想与西方现代性潮流融合发展的历程,也展现了艺术家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淡泊恒久的毅力和不断突破的勇气。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美学的典雅和简洁,又充满现代性的张力和创新。可以说,在美术史上王子武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他身上,保留着一个文人画家纯粹坚定的精神风骨和价值追求;王子武亦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在他面前,照出了许多人随波逐流的生存状态和审美取向。(注释从略 详参纸媒)
往期精选
谢涵之|水墨何以体现时代精神——由“2023·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谈起
付彬捷|白纳万有 守正而新——第三届“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获奖及入围作品展述评
杭间|乡愁是一种任务——“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观后
李中诚|漫画的转型与速写的出场——叶浅予1935年北游之旅考论
许力 孔蓓|杭州碑林《宋高宗御题孔子及七十二圣贤像》石刻研究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 专 题 研 究 | 靳 浩artmsyj@163.com
|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artmsyj@163.com
| 近 现 代 美 术 |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 古 代 美 术 |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 外 国 美 术 |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 文 萃 艺 荟 | 靳 浩
artwcyh@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施晓琴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