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徽州”地名何时归

钱念孙 群言杂志 2021-08-26
原载《群言》2016年7期

安徽省黄山市原为徽州地区。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绩溪、旌德两县划属宣城地区,其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三区和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四县。

市区夜色
此次区划调整及徽州更名为黄山,一直饱受争议。从眷念故乡厚重历史和故土完整性出发,徽州本地有识之士和普通民众不断致信各级政府,并通过各级人大、政协反复申诉意见。徽州以外的专家学者及新闻界人士中呼吁恢复徽州地名及原有区划者,多年来也络绎不绝。《人民日报》及众多报刊曾多次刊文讨论相关问题,并数次引起广泛反响。 为什么僻于安徽一隅的一个地名及区划调整,会引得各界持续多年关注和争议?这要从徽州的历史及文化渊源谈起。 古徽州之域,早在秦汉时期即设郡县。北宋宣和三年(1121),正式设立徽州,辖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州治歙县。此后历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860多年,除1949年婺源划归江西外,徽州名称及其基本格局一直未变。徽州不仅自然地理环境独特,拥有黄山、齐云山、太平湖等丰富旅游资源,而且文化底蕴特别深厚,堪称中国传统乡村文化发展最为充分的典范区域。 
黄山日出

徽州是北宋哲学家“二程”(程颢、程颐)的祖籍地,又是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故乡,素有“程朱阙里”之称、“东南邹鲁”之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程朱理学在徽州社会深入人心,浸入村规民俗及家风家教等方方面面。徽州崇文重教,文风独茂,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灿若星汉。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朝徽州中进士542人,举人1513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同胞翰林”、“四世一品”等科举奇观,在古徽州屡见不鲜。
徽州是位居中国十大商帮前列的徽商的发祥地,明清两朝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商的重要特点是“贾而好儒”,一方面在经商活动中尊崇儒道,重诚讲信,以义取利;另一方面经商致富后,致力于建设家乡,倡兴文化,发展教育,热心公益,从而促进了徽州文化的全面繁荣。 徽州文化的兴盛,不仅突出表现在许多徽商不惜重金营造大量有形资产,如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西递、宏村等众多古村落,被列入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屯溪老街,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歙县牌坊群,以及遍布徽州各地的祠堂、学堂、民居等徽派建筑;更表现在徽州拥有难以胜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影响甚巨的新安理学到驰骋杏坛的新安医学,从备受推崇的新安画派到进京献寿催生京剧的徽班徽剧,从浩如烟海的徽州文献到驰名全国的徽州刻书藏书,从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到精美绝伦的徽州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品,更有源远流长的徽州方言、民谣、民俗、楹联、徽墨、歙砚等,每个方面都构成了风貌独具、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胜景。 

徽派木雕

正由于徽州具有如此不同于其他区域的丰厚独特的地域文化,堪称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民间发展的典范形态,因而1987年仅从“开发和利用黄山风景资源”出发,便将其更名为黄山市并调整行政区划,就显得过于匆忙和短视了。简略说来,其负面影响起码有以下三端: 一是不利于历史文化的有序传承和家乡情怀的维系。徽州地名迄今已有890多年历史,徽州人在这方水土上创造了灿烂文化。徽州乡邦文献特别丰富,家谱、族牒、村史、县志及各类著述浩如烟海,全国史地类著作有关徽州的记载也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徽州”早已成为中国史地文化的一部分,轻率地将其更名为“黄山”,不仅各种史乘、碑刻及档案文献中记载的相关信息易于被误解乃至被消解,更不用说徽州地名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联结着外出游子和坚守故土的徽州人的家乡情感,是抒发乡愁和认祖归宗无法替代的符号与载体。 二是现有“黄山”地名重复过多,给旅游者和文史资料记载都带来诸多不便。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后,形成了黄山市、黄山区、黄山三个以“黄山”为主体的名称。黄山市为地级市,市政府驻地在屯溪区;黄山区指原来的太平县,区政府驻地在甘棠镇;黄山指黄山风景区,其管理委员会驻地在黄山风景区逍遥亭。多年来,常有不知底细的游客误跑到黄山市(屯溪区)后,才发现黄山风景区远在60多公里之外;而一些欲到黄山市办事或游屯溪老街者,误乘车到了黄山区或黄山风景区的也不在少数。长久以来,人们多指责黄山地名混乱,给许多人造成麻烦和经济损失。对于文史工作者及行政人员来说,不仅要细致区分三个以“黄山”为主体的名称之间的不同,还要注意改名后的黄山区即原太平县,1984年1月至1987年12月曾为县级黄山市。此“黄山市”与现“黄山市”,又是迥然不同的两回事。 三是不利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推进和整体实施。伴随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力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徽州之域作为全国少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活态传承的典范地区,其独特意义和价值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珍视。2008年1月,文化部依据国家“十一五”规划设立国家级民族和地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部署,正式批准成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明确其覆盖范围是老徽州的“一府六县”,即除现有黄山市的区域外,还包括现属于宣城的绩溪县和现属于江西的婺源县。2010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又被列入国家十大文化建设创新工程之一。 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强调对徽州地区物质形态、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文化生态,进行整体和立体的保护。只有这样的保护,才能在现代化浪潮淹没和摧毁无数乡村的情势下,使徽州这一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充分发育的典范区域得以完整保存和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的保护,才能使徽州作为中华传统村落文化“活态博物馆”的意义和价值在时间的推移中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彰显。 然而,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八年多来,各地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整体推进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保护区的范围覆盖两省三市,与现有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无法有效衔接,协调难度大,不易整体联动推进。2012年6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曾率民盟专家组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保护区内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三地干部群众对恢复“徽州”名称及“一府六县”格局有着强烈的意愿。因此,考察组在呈送中共中央的调研报告中提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大局,应考虑适时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尽快结束徽州文化生态整体空间被肢解、割裂的现状,将现有的黄山市、绩溪县和婺源县合并为统一的行政区域,并以徽州命名”。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刘延东为此专门作出批示:请相关部门对民盟中央所提关于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建议予以研究论证,尽可能予以支持。 简言之,恢复徽州命名并进行相关区划调整,有利于历史文化的有序传承和家乡情怀的维系,有利于改变因“黄山”地名重复给各界人士带来的诸多麻烦和经济损失,有利于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整体实施和工作推进。更重要的是,此事在黄山市、绩溪县和婺源县均深孚众望,有较为强烈的民意要求。 

徽州民居

徽州复名及相关区划调整,有三种实施方案可供选择:第一,在现有黄山市范围基础上,绩溪和婺源回归,建立徽州市;第二,绩溪回归,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第三,现有行政区划不变,仅把黄山市更名为徽州市。若实施第一种方案,需要在安徽与江西之间跨省协调;实施第二种方案,需要黄山市与宣城市取得一致意见;第三种方案最为简便易行,只要黄山市同意并获上级批准即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名调整需要增加换牌子、换公章等行政成本,但这与“黄山”地名过于重复混乱、每年给游客等所带来的麻烦和经济损失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 面对徽州更名所产生的弊端和多年来各界质疑之声,徽州复名及相关区划调整,确是实行比不实行好,早实行比晚实行好。我们期待着,“徽州”地名的早日归来!


【更多精彩文章】

李山 吴娇:积跬达千里:碎片化时代的经典阅读


朱万章:饶宗颐:学者之书与文人之画


刘恩平:临界1599: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时空对话


姚冰阳:九里山:民谣里吟唱的史诗


何毓灵: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殷墟早期考古发掘人物


朱祖希:没有了胡同和四合院,还是北京城吗


郭耕:法国仨神甫 博物京津沪


李贯通:朝也西湖,暮也西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