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为的智能座舱到底是不是“世界第一”?

圆周智行 圆周智行 2023-01-05

前不久问界M7发布会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又出惊人之语,称“华为智能座舱是世界第一”。



这并非余承东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如此宣传其智能网联技术。此前极狐阿尔法S HI版上市时,余承东就表示“它是全球最强的智能驾驶感知套件,没有之一。”


由于余总平时比较豪放的发言风格,有时候即便事实如此也容易引发外界调侃。此言引发了不少议论。有人认为余承东“口无遮拦”,但也有体验过华为智能座舱的人直呼“真香”。


那么,华为的智能座舱到底怎么样?它与同行相比优势有哪些?它实现的底层技术逻辑是什么?


《圆周智行》跟业内智能座舱工程师专业人士聊了聊,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性探讨一下。


(本文福利:关注公众号回复华为即可获得华为资料包,包含华为在电气化,智能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的20余份深度研报。)


华为智能座舱的4个优势:功能全、体验好、易上手、鸿蒙生态


华为智能座舱优势主要集中在4点:功能全、体验好、易上手、鸿蒙生态。


1、功能全。


问界M7官方介绍,其智能座舱可实现的功能包括语音控制,如免唤醒对话,连续对话、随时打断、识别方言,4音区精准拾音,可关闭特定音区等。


以及华为生态内的万物互联,比如手机,智能家居,手表等。


再有,它可实现与智能家居互联,用户可以在车内控制家里的空调,扫地机器人等华为生态内的所有智能家居设备。


最后是小艺提醒功能。可以设置提醒车主取快递,天气,会议等等。一些比较常规的功能,大部分车企都能做到。


当然,还有目前业内比较主流的HUD抬头显示和车内DMS功能等。软硬件都是华为自己的东西,能够更好地保障系统流畅性。


这些功能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基于华为的鸿蒙系统实现的手机车机无缝流转。它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比如当人在打电话时,进入车内,电话会自动切换到车机内,包括听歌、地图导航等功能都可以无缝流转。


2、体验好。


体验丝滑也是用户对华为智能座舱评价最高的点。不管语音控制,还是触控操作,亦或是手势控制,使用起来都非常流畅。


业内共识,在汽车功能上,“有和好用”完全是两个概念。目前市面上至少90%以上的智能座舱功能仅停留在“有”阶段,距离“丝滑好用”还差得太远。


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比如手势控制,时灵时不灵,操作半天车机屏幕都没反应;再比如连续对话功能,连续对车机发出3个以上不同命令的时候,它会“反应”很久,甚至个别还出现死机的情况。


从用户反馈看,华为的智能座舱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3、易上手。


华为智能座舱另一个用户好评的点,就是上手难度低,逻辑简单,操作方便。几乎零学习成本,从手机到车机,上手即用。这一点也是新势力厂商造车与传统汽车企业在思维上最本质的区别。


业内在智能座舱处上主要有两种思维方式:消费思维和用户思维。


消费思维是目前传统主机厂比较常用的方式,其特征主要以功能为主。比如车内屏幕追求多而大。语音控制、手势控制、车机游戏、车内拍照等功能丰富。但在用户体验上就值得商榷。


用户思维是新势力们比较常见的方式,主要以体验为主。更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比如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体验,系统流畅度等。


《圆周智行》采访的一位智能座舱工程师表示“其实大部分厂商在智能座舱功能开发阶段脑子里是没有概念的,只是从主机厂的角度出发,感觉用户需要,其他厂商都在搞,也开发了同样的功能。但实际用户的体感怎么样,那可能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了。”


但也有表现比较好的企业,它们会采取逆向思维的逻辑去反推开发座舱功能,比如理想汽车,他先锁定用户群体是奶爸,然后分析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然后再逐步拆解,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据此来开发智能座舱功能。


在这个大逻辑下,再来看华为的智能座舱思路,其实也是一样的逻辑。华为是以用户的使用习惯作为参照标定,用手机的逻辑去做车机。


这里有很多小案例,比如在操作习惯上,问界车机的界面完全按照手机的界面来显示。包括上滑菜单功能栏,下方的dock栏等,完全与Pad界面一模一样,用户可以随意拖动应用,添加或删除,不存在任何学习成本。



很多用户对华为座舱的评价是,直接把Pad平板搬到了汽车里。跟很多只是把硬件屏幕搬进车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4、鸿蒙系统优势。


鸿蒙系统也是华为独有的优势。以上提到的车机与手机的无缝流转,跨设备连接等都是基于华为的鸿蒙生态完成的。


此外,基于鸿蒙系统优势,华为智能座舱在应用商店可下载的应用也非常多。海量应用能够丰富用户的使用需求。


软硬件一体化和算法优势


汽车智能座舱系统大致结构、先后顺序如下:芯片-OS(操作系统)-Middleware(中间件)-应用-HMI(人机交互)。



芯片就是我们常说的座舱芯片,比如业内主流的高通骁龙8155,华为座舱内普遍采用的是麒麟990A的芯片。


操作系统就是车载OS。目前主流的底层车载操作系统包括QNX、Linux、Android、WinCE,以及华为的鸿蒙系统,其中Android是基于Linux系统的内核开发而来。所有都是开源,主机厂基于它们,在定制化开发属于自己的车载OS。华为的HOS就是基于鸿蒙系统开发而言。


中间件可以理解成连接件,就是做功能开发的接口。


应用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车内APP,以及一些功能实现。


HMI就是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比如我们看到的车机界面。


这其中,大部分OEM厂商都采取“拼接”的做法,比如用高通的芯片,OS基于安卓开发等等。而华为几乎所有的软硬件都是自己的东西,这让它拥有了智能座舱天然“丝滑”的优势基础。


一位智能座舱高级工程师告诉《圆周智行》,“如果非要说华为的智能座舱优势,软硬件一体化能力是绕不开的一个点。”


这让华为在系统兼容性上做得更好。“这里面存在很多软硬件适配的问题。理论上肯定是参与者越少越好,所有的事情都由一个企业来主导,这样就能从源头上去做整体设计。”


这和此前我们谈到的辅助驾驶的逻辑类似。理论上来说,企业希望辅助驾驶功能的参与者尽可能少一些来保证“丝滑度”。比如当车辆从领航辅助驾驶状态切换到ACC自适应巡航状态时,上一个功能在什么时间点退出,下一个功能在什么时间点介入。如果这两个功能由不同的企业来完成,那中间需要大量的适配工作要做。不然很容易出现系统“卡顿”的情况。


在一些外部设备上,比如HUD和DMS,华为的优势依然是软硬件一体化能力。HUD是华为自己的屏幕,此前已经在上汽飞凡R7上车,屏幕分辨率受到了不少消费者好评。


DMS更多停留在功能检测阶段,比如开车时候抽烟识别。这不是什么新功能,但不同的车型在表现形式上会有区别,比如有时候司机摸一下嘴可能也会被识别为抽烟的动作,挠一下耳朵,可能被识别为打电话,存在一些误判的情况。它牵扯到算法对于使用体验的优化。以及大量的数据收集,数据标定的准确性等等。


软硬件一体化只是前提基础。上述工程师还谈到,在功能的流畅性上,算法的先进程度也起到了很大的决定性因素。


“硬件OK的情况下,如果算法不够好,也会存在表现拉胯的情况。”


比如目前不少车机也使用了高通骁龙最新的8155芯片,这也是目前业内最先进的智能座舱芯片,但是由于软件算法不够先进,很多座舱功能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以一个很小的后排音区识别功能来看,麦克风的排列需要与相应的算法做匹配,中间还牵扯到降噪的功能。表现在实际中,好与不好的区别就在于,有些车机即便在嘈杂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准确地识别声音,并且做出指令,有些即便在安静的车舱内也存在极高的失误率。


鸿蒙生态


鸿蒙系统生态也是华为在智能座舱里对外“吹嘘”最多的点。基于鸿蒙生态,用户可以使用华为手机内的海量应用。


问界工作人员介绍:“当华为手机与车机连接之后,车机可以直接控制手机内的APP,并且后期华为车机还会支持第三方开发小程序,类似于微信的小程序一样。”


和Carplay、Carlife原理差不多,不同的是,华为取消了Carplay、Carlife的连接操作,让手机和车机无缝连接。


这是手机厂商造车相较于其他车企独有的优势。


目前,厂商们在车机应用开发上的逻辑如下:主机厂开放开源文档和系统接口给第三方企业,后者开发完成后发东西发给主机厂审核,审核通过后在车机应用商城上线。


然而,一个很尴尬的现状是,目前车机的体量非常小,还要定期做维护,成本太高,第三方应用企业在车机上做开发的意愿并不高。


也有不少企业为了保证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使用需求,自己开发车机应用。据称理想汽车招了不少此前锤子科技的人做车机方面的功能开发。


即便如此,所有厂商的车机应用与手机的海量资源相比依然是九牛一毛。华为、小鹏、理想的车机体验一圈下来,应用最多的小鹏估计20个左右,很多都是重复的应用,比如游戏,听歌软件都有4、5个。跟手机动辄上百个应用不在一个量级上。


在车机应用生态没有完全丰富之前,华为的鸿蒙生态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当然,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少消费者反映,华为智能座舱用的是麒麟990A芯片,由消费级芯片改装而来,后期用久了系统容易出故障,死机的情况。


工程师表示,消费级芯片算力一般是大于车规级,性能上完全能处理汽车的运算,但是车规的工作环境更复杂,工程要求更高,理论上车规芯片在稳定性、可靠性要求上要比消费级大得多。但是不少低价位车型考虑到成本需要,也存在用消费级芯片运行车机的情况。


这一点,《圆周智行》咨询过华为的销售,他们回复完全不存在这种说法,华为的芯片全部能够满足车规。


文末,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华为的智能座舱到底是不是世界第一?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某新势力资深智能座舱工程师的时候,得到了如下回复:

“只能说某一个点吧,如果综合考虑的话,这是一个不可量化的事情,每个人的体验都不一样。”


他认为,非工程性的东西很难通过具体的数据量化,对消费者来说,没必要较真所谓的第一第二,用得爽就对了。


问界M5和M7两台爆款车型的销量也说明了消费者的关注点。用排除法来思考,不能找出其爆火的逻辑。


因为赛力斯的原因,问界在造车品质、电气化技术、自动驾驶、增程技术等领域的表现都处于业内中下水平。


问界M5和M7的主销车型价格分别为在29万和34万左右。这个价格区间的车型选择面非常宽。综合看来,它们吸引用户的点也只有智能座舱这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世界第一”的话太绝对。如果理性分析,按照梯队的方式来划分,比如理想、小鹏、华为是一个梯队的话,华为的智能座舱处在第一梯队应该不存在太多争议。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