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这是「航叔来信」的第八篇,写给连长,这封信从读《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说起,欢迎你读。对了,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的文章,可能需要你在每次阅读后,在底部给文章点一下「在看」,这样推送的新文章才会及时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这里会保持更新,欢迎你留言。
在媒体和你们的朋友圈看到国内的生活越来越热火朝天的恢复正常,煞是羡慕。我在这边继续处于疫区生活模式,好处也不少,生活很规律,运动很多,书看得也比在国内多了一些。最近看的一本书觉得不错,相信你也知道《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真的写得很好,内容不少,有 22 万字,但总体来说很好读,从第一人称的视角阐述,有大量的事实叙述,态度真诚,言辞恳切。特别是对我来说,这两年做投资,对他说的很多投资方面的专业话题多了一点体会,读起来自然更有感觉一些。说起来,我 2015 年见过一次苏世民,当时是湖畔大学的第一次课,马云把苏世民请来给我们上了一整天。当时我还是个创业者,对投资这事不太关注。回想起来,除了觉得他很友善之外,却不大记得他分享的内容。再后来,我和雷总聊天,听他讲起和苏世民沟通交流的一点趣事,现在模糊记得,好像和书中有些观点接近。黑石在 LBO (杠杆收购)上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的超级高手,这是个非常有创新性的交易模式,国内的投资机构学习能力很强,有一些机构也把黑石作为自己的学习效仿对象。在我的理解中,高瓴在百丽并购和格力投资上都很好地效仿了杠杆收购这一模式。我相信,随着中国企业体量越来越大,资本交易的认知越来越成熟,杠杆收购、杠杆投资等灵活创新的资本交易方式会越来越多。我也认识到,资本市场的几个关键点,一个是「交易」,另一个是「杠杆」。杠杆是资本交易中最大的变量之一,既可以利用杠杆取得更大的收益,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如果说交易和杠杆是投资这台车的油门,那风险管控就是这台车的刹车。如何有效管控风险?书中也有介绍,就是黑石成功的投资原则:「永不赔钱」。咋一听,这算啥原则?谁在投资的时候想赔钱呢?可事实上,不管是机构投资还是个人投资,不管是 VC、PE,还是二级市场的价值投资,对冲基金......投资亏损者远比赚钱的人多得多,巴菲特不也曾和一些煞有介事的投资者打赌说,其实绝大多数的基金业绩都会跑输大盘指数。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可见在投资上做到「不赔钱」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许多人自视精明,认为凭借自己的聪明见识,就可以获得貌似丰厚的投资回报,我理解,一时一事赚钱的确不难,不管是凭本事还是运气,但是长期要在频繁的交易保持不亏,以及管理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保持可持续的赢利能力其实非常困难,除了保持高水平的交易能力,建设维持高素质团队水平之外,「风险」意识和建立的交易机制更加重要。不管个人和机构,一级或二级市场,除了「交易」和「杠杆」,必不可少的还要有「风险」意识。在这里无法真正展开讨论了,我的道行还很浅,你也未必有兴趣,但这是我在书中的一点收获。我回忆不管是苏世民的书中内容,还是他当面讲课时,有一点给我很深刻的印象:他不怕拒绝。对他真正想做成的事,他会不厌其烦数十次地向人推介直至成功为止。我们在创业经历中,不管是推销自己的产品,还是融资,争取政府部门支持等,挫败的经历很多,其实人内心都厌恶被拒绝,以至于为了逃避这种不好的感受而逃避我们本应做的事情。他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敢想敢干「难事」,这点很多优秀创业者身上都有,好的创业都是面对和解决了「真大难」的问题,相反,平庸的创业想法往往「不够难」。
不怕拒绝,除了天性使然,我觉得这些和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从体育运动中得到的锻炼和成长有很大的关系。在运动的竞争中,人会激发自身潜能,不断超越自己,能体会到胜利、失败、合作、精进成就感、自信,去追求进步与卓越。苏世民在书中也提到了他在高中田径教练的帮助下,提高了对痛苦的忍耐度,也理解了充分准备的价值和威力;和高中要好的朋友一起参加比赛,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意义。对比之下,国内青少年运动的教育观念还需继续发展。以前我们习惯把学习和体育对立,认为把身体练好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要不就是为了成年生活多学一些运动技能,亦或把运动当作一个人的才艺展示,却很少从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和养成的角度来看体育。我在国外观察到,在传统的偏见中,亚裔孩子都是那种戴着眼镜、学习门门功课全 A,略显瘦弱木讷,不参加运动不参加社交,而运动正是这边学校学习的一部分,甚至很重要很重要。所幸我们大家的孩子都很爱运动。
这本书略显遗憾的一点大概就是,书中几乎还是成功经验为主,教训很少。不过,没办法,谁让人家这么成功呢?哈哈!不过说实话,相比经验,我其实更关注教训。过去几年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对一个人最好的成长学习是「自我的失败」,正视了所谓的失败,进而从中学习,让自己开始有所改变,才有可能迎接一个更好的未来。这本书里他谈到的有限的几点教训也蛮好的。他在书中谈到,有一个板块业务发展的很好,但这个公司实际操盘手后来觉得股权比例太少了,希望调整,苏世民当时认为协议就是这么确定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尊重协议,这是道德原则,因此他不愿意调整,最终双方闹的不欢而散,公司也早早卖掉(后来的「黑岩」)。我在最近乔丹的那部纪录片《The Last Dance》中也看到类似的情节。当年公牛队和未成名的皮蓬签了一个并不公平的长期合约,以至于皮蓬在成为全明星级别球星后薪资居然在NBA球员中百名以后,这造成了皮蓬心理非常不平衡,一段时间和公牛队心生龌龊,闹的沸沸扬扬。
这两段故事,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商业合作、交易在谈判、博弈之外,自己一定要有主动公平合情的意识,最好不要用道德原则挑战和绑架人性,不管是博弈力量暂时不够,我们或对方一时忍耐,还是当时判断能力问题,合同虽签的不好,但已是黑纸白字,只要违反公平合情之道,我们或对方后来也一定会试图调整,调整不成就另寻出路补偿或对抗,总之结果都是双输而得不偿失。因此,与其指责对方道德失当,不如理解人性,照顾人的感受,以公平合情为最高原则,方能延续长久的合作和各方共赢的局面。好啦,这封信实在太干了,说了这么多无趣的商业话题,想必你已经看困了。对了,最近对比看了《杯酒人生》和《心花路放》,我发现「没头脑」比「不高兴」的人更有趣,要是再待下去,我肯定愈发「没头脑」,你在国内貌似勤奋的工作必然会很「不高兴」,一想到这,我略感安慰。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阅读)
疫情中的「创业治愈」| 航叔来信01
月怡:像打高尔夫一样得去工作 | 航叔来信02
连长:再聊聊印度吧 | 航叔来信 03
连长给航叔的第一封回信| 忙闲对写
按自己的心意活着,心里得有根定海神针 | 忙闲对写
这一切都和男人的救赎相关 | 忙闲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