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瑕:合理期望管理,让父母和孩子同频共振(深度荐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谁来到这个世界都会被充满希冀,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时间和时代的区别。
我们几乎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刚刚出生,或者还未出生,父母总要把取名字作为最大的事情。引经据典,到处请教,特别一些老人还会专门去测算孩子的生辰八字,其实这一切都蕴含着一个家庭对一个新生命深深的期望。
期望,在教育社会学里的含义是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和希望。是指人们对每样东西的提前勾画出的一种标准,达到了这个标准就是达到了期望值。
期望的本身并没有错,血浓于水,每一个父母发自内心的这份期望,都是我们生活情感的自然流露,永远无可厚非。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不同程度的期望,这种教育期望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行为和培养方向,但并不是有期望就一定会有收获。可以说,期望是父母和孩子最为重要的一份精神纽带。它承载着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承载着一份浓浓的深情,甚至承载着父母的理想和遗憾。
但是,在生活中,在我们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们的有些父母往往将这份期望变成了一份要求,甚至将期望变成了给孩子规划的道路。孩子不再是自己期望的管理者和追求者,父母在一次次追求期望的过程中,有些还会走向期望的反面。他们无限制地放大期望的分值,在作茧自缚中,断送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一次夏令营中,一个孩子对我哭诉,她特别烦恼,因为妈妈给她定了一定上名牌大学的梦,还总是用“小才女”这样的话去“激励”她。而她觉得那些目标自己根本就达不到。每次成绩考不好,她就自己用刀在手臂上划,划的流血疼了,她才觉得舒服。
即便这样她也不敢冒犯妈妈的权威。她对我说,她不想做才女,不想一定清华北大,她想和她同学多交往,过正常的生活。压力下的她天天郁闷,靠负疚性的打游戏排解自己,有时候不得不看书,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业余生活。她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听着孩子哭诉,我的心很紧,父母的过高期望已经成为紧箍咒,让孩子到了危害生命的边缘。过后我给这位妈妈电话聊了三小时,让她放低期望值,归还孩子正常的人生。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达到预设目标,合理的期望才是正确的选择。教育界有一个跳一跳摘桃子说法。一棵桃子树下,大家都在摘桃子,有人顺手一摘轻易就拿到桃子,有人稍用力就能摘到稍大点的桃子,有人尽力去跳一跳也能摘到自己喜欢的桃子。
这里面有人先天个子高,比较容易摘到大桃子,有人个子矮,又缺少助力和方法,就很难摘到他想吃的桃子。从这个理论来看,有人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用力跳一跳,摘到了桃子,就会有成就感,喜悦感。但最忌讳的是,用力天天跳,总想着摘树顶上那最大最红的桃子,但是一直够不着。
事实上,不同的人,力气不同,弹跳力也不同,所运用摘桃子的方法不同,加之还有不可预测的运气成分,所能够够到的桃子的高低,摘到的桃子大小也会不同。如果总是期望值很高,想摘最高的那一颗,跳久了就累了,太苦太累就放弃了。
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也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总结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目标就像长在树上的桃子,教育的过程一切安排都是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摘到他够得着的桃子”。“跳一跳”是孩子的努力,而 “摘”是孩子自主地获得知识。教育专家林格曾说过,“教育者在帮助孩子设立阶段目标时要注意尺度,‘跳起来正好够得着’应是目标设立的基本原则。”也叫量力性原则,该原则要求教育者要恰当的把握教育难度。
但是,我们的许多父母却将孩子跳起来摘取那个又红又高又大的桃子作为唯一目标,让孩子孜孜不倦地追求,在过高的期望里让孩子贻误了成长。
其实,正确而合适的期望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共同管理的过程。
前一段时期,一对父母因为孩子上高中的事情咨询了我。他们的孩子,毕业于当地人认为最好的初中,而且这个学校的高中也是当地最好的。但是,他们的孩子在考取高中的过程中,成绩恰好处于上本校高中的边缘,没有被录取。当时,他们有两种选择,一是让孩子自费插班上这个最好的高中;二是让孩子上一个略差一些的高中。
焦虑的父母告诉我,他们期望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无论花再多的钱都没有问题。当时的我陷入了思考。我反问父母:“你们初中不也是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上最好的初中吗?孩子的结果如何呢?”他们说:“不是很理想。“
我这样告诉他们:“其实,这件事情从一开始你们就错了。明明知道小升初的时候,孩子的录取的可能性就在这个学校的边缘,为何还要专门买学区房上这所学校呢?而且,当初还有很多选择,明明知道孩子达不到你们想象的目标,而不选择身边适合孩子的初中,也许在适合的人群和环境中,孩子会自信,而不是始终处在这买来的初中二等公民的自卑中,或许后期考上更好的高中机率反而会大一些。“
如今,孩子又面临同样的选择,势必还有可能会出现初中同样的心理反应和学习成绩。我进一步问他们:“孩子的意见呢?”他们告诉我,孩子倾向于去这个稍次一些他的分数够的高中读书,孩子认为,这样自己会更自信些。我果断地支持了孩子的要求。我告诉他们,孩子期望才是父母的期望。如果仅仅是父母的期望,那仅仅是空中的楼阁。他们这次接受了我的建议,现在孩子的学习状态特别好,一家人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这就是上述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验证的案例:即每个人在学习时,都会面临舒适区(Comfort Zone)、拉伸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PanicZone)三种心理状态,父母要帮助孩子寻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心理区域。
现代许多家长们活得很累,很多孩子出生前就为他设计了一条辉煌之路,上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留洋、直至功成名就。孩子出生后,特别是到了幼儿期,家长就开始忙于奔波于各种学习班,忽而让孩子学钢琴,学电子琴,忽儿让孩子学画画,忽儿又让孩子学书法……,更有一些家长将子女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作为了追求。
其实,这是父母的期望,不是孩子的期望。心理学研究表明,不适度的期望是孩子健康成长障碍。而这些,是我们父母常常会犯的错误。
一次,孩子姑姑带着他儿子外地归来,五岁的孩子聪明伶俐,大家都在逗他玩,孩子高兴地表演他的小本领,从速算、写字到唱歌,可让他背唐诗,首选了李白,他却有些犹豫。孩子姑姑告诉大家,这孩子最不喜欢李白。大家很诧异,惊问为何?
儿子姑姑说,一日,孩子回家,问他今天在幼儿园做什么了?他很烦躁的说:“妈妈,那个李白真不好,今天又写了一首诗让我们背。”听后,大伙哑然失笑,笑过之后,我陷入了沉思。
在孩子印象中,在他们还不了解李白是谁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开始讨厌李白,憎恨李白了。这是谁的错,或许正是我们拔苗助长的期望的错,教育的错。我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强加给孩子,喜欢把人生目标和遗憾让孩子完成,喜欢以既定的教育模式来要求孩子。但是,如果不能实现和孩子的追求同频共振,就会在引领孩子成长中发生偏差甚至反向。
要知道,合理的教育期望才是孩子成长的动力。每一位父母对孩子都有着自己的期望,如果是合理的期望,将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但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强烈越好。这些期望到了孩子的身上,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压力。动力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帮助孩子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适当的压力只会给孩子带来成长中的负面效应。
不要试图让孩子去符合大人所有的教育期望,这会对孩子的自我意识甚至健康都非常有害。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不是建立在他的行为表现基础之上的,孩子也没有必要去追求所谓的完美。如果孩子不喜欢,那就不要去勉强,否则只会让孩子离你的期望越来越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会有了自己的成长期望,如果父母的期望和孩子自身期望发生矛盾,这就考验我们父母的智慧了。接受孩子的自我期望,再引领孩子适时纠错,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往一个方向走实现共同成长;有时候过高的期望和孩子自身期望不能一致时,成为恶性互动,或是教育方法不到位,或父母过于的功利心等,都会影响和阻碍孩子发展,甚至走入教育的反面,频频发生的很多孩子自杀案件不就是最大的警醒!
曾经有一个很睿智的父亲,他告诉我,他对孩子没有特别的期望,他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个精神丰满的人。于是,孩子在一岁多的时候,他就开始坚持每晚给孩子读书,直到孩子自己进入了梦乡。如今,每晚和孩子一起读书已经成了他的必修课。孩子已经成为少年,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期望,也常常希望自己上一个好的学校。他告诉我,他又何尝不希望孩子飞的更远,更高,上最好的学校,补偿自己没有上清华北大的遗憾呢?但他深知,自己的那份期望只有从孩子的内心生出,那才会开花结果,那才会美丽绚烂。
最后,一起品读余光中老先生的《写给未来的你》的一段诗歌:
“ 孩子,我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理想会使人出众。……”
一份美好的期望,一定既是属于父母,又属于孩子,需要一起面对,一起完成,一起精彩!
清瑕简介
清瑕:教育作家,中美跨文化教育媒体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专家讲师团成员。美国Global A&C Education CEO。曾任中国少年报社培训中心校长,中央电视台“非常6+1”教育点评嘉宾。曾领衔并参与多个国家级教育课题研究,在中美各地进行数百场专题教育讲座,出版《向阳的智慧》《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等多部教育类图书。
从老师到校长,再到教育媒体人,三十余年职业经历,从未离开过教育。如今游历中美。致力于做教育行者,中西合璧育儿理念的研究者、传播者、力图将实用且适用的教育方法,科学且现代的教育理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家。
荐读
荐点击阅读往期热点文章
您点赞、打赏、转发、留言、支持都是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