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不是意志力差,只是不懂坚持的力量 | 职场有用功

小七 一周进步 2019-07-31

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样,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某天看了鸡汤文章后,信誓旦旦地为自己制定了一大堆计划,决心成为更好的自己。


于是,将计划落实到每天,调好了闹钟,告诉自己每天要在五点半起床看书、健身。


结果,第二天闹钟响的时候,“好困,要不再睡十分钟好了”,就这样关掉了闹钟。然后,等到睡醒的时候已经是九点了。


内心悔恨不已,下决心明天不能这样了,一定要做到早起!

 

但,此后,就像是中了什么诅咒一样,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阻碍自己早起。比如前一天因为加班到很晚,导致第二天起不来。又或者身体不舒服,难受得不得了,影响了早起。


这样的情况一次又一次出现,不禁让人心生沮丧:自己好差劲,看别人坚持做一件事都是那么轻松,到了自己身上就完全不管用了,哎,坚持,太难了!


其实,并非是意志力差,只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如何坚持而已。

 

【1】你坚持得那么痛苦,只是因为没找到正确的方法


就像文章开头说的,看别人坚持做一件事总是很轻松,到了自己身上,说起坚持这个词,脑中唯一浮现的几个词就是:好难,痛苦。


坚持,似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但,我想说的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坚持并非难事。


【2】坚持的核心是养成习惯


在说坚持的核心之前,不妨先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我们可以一直坚持做到的呢?


其实还真不少,吃饭、睡觉、玩手机,都是每个人可以做到的。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上面几件事能始终如一,无论风吹雨打,都可以做到坚持呢?


仔细一想,这几件事已经完全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哪天不做都会觉得奇怪,或者浑身不舒服,也不会在内心做自我斗争:我到底要不要玩手机?我到底要不要玩手机?


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首先让自己养成习惯,而后让其完全融入生活,久而久之变成身体条件反射般的行为,坚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了。


那么,我们要讨论的话题也就非常清晰了,已经不再是「如何坚持做一件事」,而是「如何养成一个习惯」。

 

确定想做一件事背后的诉求和目标


众所周知,要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并不容易,这就就像是我们从一个熟悉的环境里,突然切换到了其它的城市,难免会有不适应,总要有一个逐步习惯和接受的过程。


那么,在培养习惯这件事上,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首先应该要找到内驱力,内驱力又分两个部分:目的和目标

 

①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做一件事,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做而做。


所以不妨先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一个好的诉求一定是来源于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内驱力,促使我们在日后的行动中不断前行。


比如对于健身这件事,我们背后真正的诉求到底是什么?有的人只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健身,于是觉得自己也有必要行动一下;有的人是因为觉得体型不够好,健身可以帮助自己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等等。


而针对上面两种情况,显然后者更有机会形成健身的习惯,因为做这件事的动力是来源于自己,自己内心真正想做一件事了,才更有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将动力建立在他人身上,就像一句古话: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②设定目标,并细化成行动路径

解决了背后的诉求,接下来再说说「目标」。从定义上来说,目标就是:我们做成一件事所能达到的状态。


a.设定目标时,考虑合理性

在养成习惯路上有一个常见的拦路虎,那就是盲目设定目标,太过超出实际情况的目标,从源头上就已经增加了实现的难度。


如果是对于一个长期熬夜到十二点才睡觉的人来说,突然说要每天十点睡觉,想想都觉得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那如果是说要做到十一点半睡觉,是不是觉得更有可行性呢?

 

b.设定目标时,考虑具象化

同样还是拿健身来举例,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健身的目标是可以变瘦,穿上美美的衣服。”这样的目标其实是模糊的,并不明确,就成了一个空口号。


那如果换个说法呢?

比如:“健身的目标是可以在6个月内瘦10斤”,这样的话,就非常清晰了,甚至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目标推拆分出接下来的行动路径:6个月内瘦10斤,细化到每个月则需要瘦1-2斤,具体到到每个星期,只需要做到减重0.25-0.5斤即可,这样一想,是不是更有动力了呢?

 

【1】习惯运作模式解析


一个人就算再自律,也总有想要懈怠、觉得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这个时候通过强化外驱力的作用,则可以很好地在我们想要偷懒的时候,“拿着小皮鞭督促一把”。


在提到外驱力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习惯运作的原理图。(下图模型源于《习惯的力量》一书)



当我们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会对大脑产生刺激,形成一个电波。


当一个习惯形成以后,各部分的神经元之间会连接起来,形成一条通路。


一个习惯坚持的越久,相同的行为重复的次数越多,这个通路就会不断地被强化,这条神经链就变得越来越粗。


给自己一个暗示,然后采取惯常行为,行动之后奖赏一下自己,这是形成习惯回路的必要条件。

 

细化来看,习惯回路中的暗示涵盖几乎所有事物,比如从视觉方面、到特定的地点、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某种情绪、一系列的思绪或者特定人的陪伴。


简单来说,暗示就是引起我们想做某件事的情景、行为、食物等。

惯常行为就是我们看到暗示,就去做的行为。


奖赏则涵盖了可以给感官带来快乐的食物、药物或情绪上的高潮,比如表演带给人的自豪感,锻炼让人身体上改变和精神愉悦,这些行为都会促使我们的行为变成习惯。

 

【2】如何有效制造暗示


①利用氛围制造暗示

曾经,我是一个苦苦挣扎于运动与不运动之间的人,有动力的时候可以连续一个星期运动,没动力则会连续休息一个月,为此我非常苦恼。


后来,在朋友的怂恿下,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减脂训练营,教练要求大家每天都要在群里进行运动打卡。


每次群里打卡进行得火热朝天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比我瘦的人,都在运动,我还有什么理由偷懒?


就这样,训练营总共28天,在被大家打卡氛围激励下的我,居然破天荒成了群里十个满勤运动打卡的人之一。


所以,利用氛围来制造暗示,可以在想要懈怠的时候打打鸡血,让我们满血复活。

 

②利用待办事项软件制造暗示

一般来说,如果我要养成一个新习惯的话,有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是:将其安排进「每日必做」待办事项里,然后设置重复提醒,不断强化暗示。


现在市面上待办事项的软件不少,有:「极简代办」、「滴答清单」、「Any.do」等等,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进行选择。


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设置重复提醒,这样的话,到了设定的时间后,提醒信息会自动弹窗,暗示我们:今天还有好几个习惯没完成哦!


而在将习惯安排进「每日必做」待办事项时,也需要注意:每天一定要划出完整的某块时间来做某件事,而这个时间点最好也是固定的,这样才让我们的身体习惯每天在某个固定时间点做某件事。

 

③利用外部监督体系制造暗示

在外部监督这件事上,有的人习惯于发朋友圈立个flag,有了公众的监督,更有动力去完成自己要做的事;也有的人习惯于拉个小群,和朋友互相监督,每天固定时间在群里打卡,并设定相应的惩罚机制,这些都是很好的监督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拟定。


比如我自己在结束减脂训练营后,回到了一个人健身的状态,又出现懈怠心理,有时候会想要偷懒,后来我想了个办法,和朋友约定好:每天固定在晚上十点半打卡,如果没做到就得发100块钱的红包。就这样在打(pin)卡(qiong)的督促下,我慢慢做到了坚持健身。

简单总结下今天的文章,其实坚持并不难,只要学会培养习惯,坚持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那么,培养习惯不妨试试这么做:


1、找到自己做某件事背后的真正诉求和目标,对目标进行拆解,并细化成每日行动路径;

2、通过氛围、待办事项软件、外部监督体系等制造暗示,时刻提醒自己:该做这件事啦;

3、有了暗示以后,接下来就是行动,行动后必不可少地给自己一个奖励,让身体记住这种快乐的感觉;

4、不断重复「暗示→惯常行为→奖赏」,我们就能轻松养成一个习惯,做到坚持啦!


分享完毕,希望有助:)

 



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到底该如何处理

学会管理时间,一天能有25小时

学会精力管理,到底有多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