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界 | 玩世不恭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沉鱼意 弘雅书房 2022-06-12


对于热爱艺术的人来说,“巴黎”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很多人将“巴黎”称作“浪漫之城”。


电影《午夜巴黎》海报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中,一心想成为作家的主角来到巴黎,一下就被这个城市迷住了,午夜时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坐上一辆神秘的老式汽车来到一家酒馆,在那里他竟然遇到了早已经逝世的海明威、毕加索、菲茨杰拉德夫妇、达利……


《午夜巴黎》电影截图


电影里的巴黎是如此美妙,在电影开头长达三分半的时间里,许许多多个镜头拼凑勾勒出一个动人的巴黎。


如果说意大利是典雅庄重之美,那么法国就是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摩登之美。看卢浮宫就知道了,入口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进去是路易王朝留下的纤细而繁复的建筑、画作以及家具装饰。



假如我们到蒙马特街头走一走,路过圣心堂、红磨坊,梵·高笔下著名的露天咖啡馆的景象会让你感到亲切,时至今日,这里仍然聚集着许多艺术家。



但是巴黎不止有卢浮宫,也不只是印象派大师们的聚集地,在巴黎第四区,拉丁区北侧,塞纳河边还伫立着一座重要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玩世不恭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这座现代博物馆藏着法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现代艺术珍品,并在内部建造了图书馆,与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的古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喜欢来蓬皮杜读书、欣赏现代艺术作品,人满时人们就坐在前面的广场晒太阳也不愿离去,流浪艺术家更喜欢在这里表演。

 


1971年,雄心勃勃的乔治·蓬皮杜总统宣布决定在巴黎建造一座巨大的综合性建筑,里面要能够包含一个图书馆、一个现代美术馆和一座研究所,使巴黎再次成为引领世界文化的中心。与不少政治人士在艺术上的保守不同,蓬皮杜本人是现代艺术坚定的拥护者,他欣赏大胆、反叛、颠覆传统的艺术,并认为新的蓬皮杜中心本身就应该是这种艺术理念的践行和倡导者。

 

乔治·蓬皮杜


当他从49个国家中的将近700个设计方案中亲自挑选中当时不过30出头、届时仍然默默无闻的理查德·罗杰斯和伦佐·皮亚诺合作的设计时,整个社会都震惊了。巴黎中心古建筑遍地,文化氛围浓厚,但这个方案是一个与周边环境没有一丝一毫关系的怪物。

 

除了外围的28根柱子支撑起整座建筑外,整个建筑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甚至没有一面墙;在传统建筑中通常被隐藏起来的所有梁、柱、空间桁架、管线、暖通照明设备在这个设计里全部毫不掩饰的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除此之外,整个建筑没有一点点的外部或者内部装饰。要说有,只有背面铺满的五颜六色的嚣张管线;而一条蛇一般的玻璃管道,装着电梯,涂抹着癫狂的红色,旁若无人的斜穿过整个主立面。单纯而又复杂。裸露得触目惊心。

 

罗杰斯是这样解释的:整个建筑单纯用外柱和空间桁架来支撑起整个楼板,没有内柱和内墙,因此释放了整个内部空间,赋予人们最大的自由,而且在可移动层板的控制下,展览区域和工作区的安排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所有的管线被涂上了不同的颜色以标注用途(蓝色为水管,绿色为空调管道,黄色管道里面藏着电线,红色则为人行电梯)并裸露在外,方便日后调查检修;外墙全是玻璃,因此人们可以毫无阻碍的欣赏巴黎的美景;而所有的结构暴露在人面前这个做法被他称为Inside Out,是因为建筑是诚实的,它们本就不应该被隐藏。

 


这样一说,不得不承认蓬皮杜中心的设计理念在当时确实非常出色而先进;但是那些裸露的管线和结构,仍然不免让人想到同样追求实用但是毫不美观的工厂建筑——确实,很多人讥讽其为“巴黎市中心的炼油厂”。对此,另一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狡猾的一笑:“没有人会说蓬皮杜中心漂亮;应该说它明亮、充满了生气。”

 

是不是感到很眼熟?最近不是很流行一种追求工业风的家装风格吗,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源头。


 

蓬皮杜中心于1977年建成。1978年,美国建筑学者琼·克朗(Joan Kron)出版了一本叫《高技派:工业化风格及其源头》的书,里面以蓬皮杜中心为例,认为建筑师们逐渐将现代工业生产出的车、机械、玻璃、工厂等产物的风格逐渐加入建筑设计,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流派。

 

这个流派赞美科技和工业的胜利,积极的使用现代的材料(钢筋和玻璃),自豪的对外展示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完美体现了高科技(High-tech)的态度和风格。


从此,高技派(High-tech Architecture)正式开宗立派,名震天下。

 

“高技派”建筑


从全球来看,蓬皮杜艺术中心还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 and Tate Britain)一样,被列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代艺术博物馆。

 

蓬皮杜艺术中心位于巴黎市中心,步行10分钟左右就可以抵达巴黎圣母院和巴黎多个热闹的街区。它还是巴黎最佳的观景地之一,巴黎全城风光尽收眼底,埃菲尔铁塔(Tour Eiffel)、蒙马特高地(Montmartre)、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等一览无遗。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观景台


这里收藏了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现代和当代艺术品。除了中国艺术家徐冰、张恩利的作品,还包括了美国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超现实主义的始祖,意大利国宝级画家乔治·德·基里科、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荷兰风格派运动鼻祖蒙德里安、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



 《缪斯》,1935,毕加索


自现代主义艺术诞生以来,关于它的非议、争论就从未间断过。且不说那些带着充沛情绪和力量,肆意挥洒的笔触构建出来的画作,曾一度让各地美术展览拒之门外,即便巴黎作为艺术中心,都不愿接受那样“看起来像是没画完”的艺术作品。



《自行车轮》,1913—1964,杜尚


1913年,杜尚把一只自行车轮插进了一把椅子上,把这个他本人丝毫没有涂抹、修改过一笔的“装置艺术”放进了美术馆。“现成艺术(Ready Made)”诞生于大众面前。




在过去,古典主义艺术给人们带来审美与宗教上的熏陶,在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眼里已代表着“落后”,他们不再满足于依样画葫芦地画那些他们看得见的东西,而是选择将艺术深入到哲学、精神、甚至用艺术表达“艺术”本身。

 

艺术的革命也因此展开。艺术走进19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都不愿屈服于学院派的教条,而是选择自建团体,开始“革命”。艺术流派的后起之秀如同新科技一样迅速发展,更超前、更先锋的艺术风格可以在短短十几年时间中涌现,对之前的艺术思想提出质疑。



《四片叶子和三片花瓣》,1939,考尔德


1929年,考尔德创造了第一座“动态雕塑”。艺术不再是静止的,仅仅是被欣赏的,它不但可以表现运动,自己也可以动起来——只有通过与外力的互动,才能给予它完整性。



更难能可贵的是,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并不会拘泥于同一种流派的风格,而是不断地尝试新的风格、不断接纳新的艺术思想。以毕加索为例,他的作品一开始还是在表现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宣泄自己的情感,直到非洲文化对于他的感染,以及他对于前辈印象派画家塞尚的崇拜,才让他走上了立体主义的道路,并且以此闻名。

 

在蓬皮杜,这里的艺术品不仅包含着绘画表现方式的革命,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艺术思想表达上的突破。

 

如果你热衷于莱热等艺术家的作品,在蓬皮杜你可以感受到没有抒情、神话和浪漫而只有力量和意志的工人与农民,也可以领略到令人目眩的艺术家的精神世界。


在这里,你恐怕很难找到像19世纪以前那样画什么都惟妙惟肖的人物、静物或者风景画,更多的只是那些让你觉得看起来“很怪”、“看不懂”、“小学生都能模仿得出来”的作品。

 

如果你对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感兴趣,马塞尔•杜尚的作品最可以带给你惊喜,给一个普通的小便池刻上名字,它就成为了一幅不朽作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有了一个全新的内容,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束缚。


就像蓬皮杜艺术中心本身一样,当这个钢筋结构和各式管道、甚至连自动扶梯都露在建筑外部,堂而皇之地面对大街上的建筑方案公布与众时,引来了巴黎人民的众怒。习惯于穿梭在水泥混凝土建筑之中的市民们,讥讽蓬皮杜建筑的方案活像一个“化工厂”。

 

更何况,这两个顶尖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和理查德罗杰斯,怎么会把本应该遮掩的排风管口,堂而皇之地放在广场最显眼的位置呢?甚至,在同一时期,整改卢浮宫的贝律铭都严厉禁止了把卢浮宫的排风口放在外部的提议。

 


但如今,那排暴露在广场上的巨型通风管,也成为了蓬皮杜建筑的标志性部分,目前在蓬皮杜艺术中心的礼品店里的小模型成为了畅销商品。

 

这样一来,蓬皮杜的建筑与馆藏的经历不谋而合——它们都是审美的开拓者,经历了质疑与风波,最终都被证明了价值,在历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同现代艺术,蜕下了华美的外表,艺术欣赏者才会对艺术产生沉思,去理解那些脱离画布、大理石、颜色……那些视觉发现不了的内涵。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投稿邮箱:linjq@artlib.cn

官方网站:www.artlib.cn

合作请加微信:qinruyi929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