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 | 桀骜、野性、绝望、疯狂,他属于那个难以归类的时代

小南时光 2022-06-07


卢・里德(Lou Reed)是一位美国摇滚乐歌手与吉他手。他和他的“地下丝绒”乐队(Underground Velvet)在上世纪60年代的璀璨摇滚群星里并非最闪耀的一颗,却影响了之后整整五十年的摇滚乐走向,他也成为那一代最具影响力的歌手与词曲作者之一。卢·里德的一生充满强烈的喜剧色彩——


 桀骜、野性、绝望、疯狂。


//“雷朋墨镜……守卫着镜片后面的谜团——他总是这样,戴着太阳镜,对观众和音乐记者们冷眼相向,显然还带有一丝轻蔑。”//


《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中,杰里米•里德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为我们引出了这个粗鲁男孩的形象,重新审视了与卢•里德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那些身份:瘾君子、同性恋者、纽约市非官方桂冠诗人、全球亿万歌迷顶礼膜拜的摇滚乐教父。在这部传记里,不只有卢里德,杰里米如旋转万花筒一般呈现了20世纪后半叶美国的亚文化:卢•里德、安迪•沃霍尔、帕蒂•史密斯、鲍勃•迪伦、大卫•鲍伊……他们共同创造了那个难以归类的时代。


作为一个尖锐而孤傲的艺术家,卢·里德本人只认可这一部关于自己的传记,他说:“所有关于我的书都是胡扯,杰里米的除外。”


“重塑雕像的权利”乐队成员华东评价道:“翻开这本书,也许我们可以不经意地窥探到他面无表情之下的世界,以及,他为之歌唱一生的城市。在这里,他用破碎的歌词将尘土变成了黄金……”


《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

杰里米•里德

关于声音的最初记忆是母亲的心跳,我们所有人都是这样。你那时只有花生那么大小,就是聆听着这种节奏成长起来的。


里德蜷缩在一件旧巴巴的皮夹克里,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采访了,之后他飞往克利夫兰医院,得知自己的病情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末期。里德选择在纽约长岛斯普林斯的家中度过人生的最后几周,每日观看他所深爱的哈德逊河上的橙红落日,以及河上一片繁忙的景象,体会着曼哈顿合成一体的白噪音氛围。能在这座城市的中心死去,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他毕生都以这座城市为题材创作音乐,挥发着自己的创作活力。

劳丽·安德森在《滚石》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向自己的伴侣告别。她说,作为冥想者,两人一直都在为卢的终点做准备,而这一天终于来了。虚弱的里德挣扎着来到阳台,仿佛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卢去世的时候,他的神情非常奇妙,是我从未见过的。他的双手如行云流水般做着太极21式的动作。他的眼睛大大地睁着。他去世的时候,我拥抱着这个我在世上最爱的人,和他说话。他的心跳停止了。他并不恐惧……我相信死亡的目的就在于释放爱。”


卢·里德于2013年10月27日逝世。


里德这种安详的死亡对于他20世纪70年代的那些歌迷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他们习惯了那个使用“极速”成瘾、反社会的古怪形象。他是怪人之王,总在为男同性恋声辩。但是里德的创作却从未否认他的过去,直到《露露》,他的作品一直都保持着挑衅的反文化色彩,总在反映下层社会,也就是现实生活的B面。在内心深处,微妙的能量为他提供了必要的自律,约束自己的自虐行为。如果没有在20世纪80年代初戒毒,他很可能在那几年就已经因为注射“极速”和慢性酗酒(通常一喝就是一整瓶烈酒)而死去。但是不管他吸毒酗酒多么极端,他一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追求学术性的摇滚。在各种采访中,不管他当时多么堕落,他总是保持着摇滚明星中少见的知性和发人深省的思维方式,就算冒着过于理论化的风险。

……

卢·里德是最棒的。这句话我说了三十年,到如今还是一样。卢·里德是最棒的。


延伸阅读

《等待那个男人:卢•里德的人生与音乐》

20世纪外国文化名人传记 丛书

(英)杰里米•里德 著

董楠 译

ISBN:978-7-305-20903-1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扫描二维码购买图书


图源unsplash,此网站开放授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夜读 | 准备好迎接立秋了吗?

夜读 | 八月

夜读 · 南大 | 《法律的正当程序》

夜读 | 那是一个奇妙的夜晚

夜读 | 雷斯尼克:天上不会掉真理

夜读 | 梁实秋:令人讨厌的客人来访怎么破?

夜读 · 南大 | 《撒马尔罕的金桃》

夜读 | 一份来自城市漫游者的趣味明信片

夜读 | 南京人眼中的南京有多热?

夜读 |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夜读 · 南大 | 《寻路中国》

夜读 | 你知道马克思唯的是哪个“物”吗?

夜读 | 跟《长安十二时辰》学阅读理解

夜读 | 刺猬的腹部,请温柔触碰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师予璠

 『小南时光』主播

南京大学2018级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本科生



责编 | 马飞羽

文编 | 丛艺伟

指导 | 逸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