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 | 南京人眼中的南京有多热?

小南时光 小南时光 2022-06-07


今日大暑。


《秋凉话酷暑》选自叶兆言笔下的散文集《南京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和敏感多思的作家,叶兆言对南京这个城市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察,对于南京的城市氛围、南京人的性情习俗有着独到的见解。


南京人的性格、好恶、习惯以及南京城的历史在南京人的集体无意识中留下的痕迹,都在书中有着细腻的展现,活画出南京人作为一个群体的精神和灵魂。


    秋凉话酷暑    

南京的夏天很可怕,尤其在回忆中。如今家家装了空调,对酷暑已有些模糊,真正太热倒不怕了,反正是开空调。难受的是那些不算太热的日子,不开空调似乎也能过去,可是上了床,忽然发现一丝风也没有。于是夫妻间有了分歧,一个说热,一个说还好,无端费一阵口舌,弄不好还会吵一架。


有个北方同学,提到南京的夏天就有深仇大恨。想当年,他读书的时候,临放暑假那几天,天天晚上卷着一个席子,满校园地乱窜,什么地方凉快便在什么地方睡觉。热也能让人失去理智,所谓热昏了头,校园里蚊子那么多,偏偏这位同学固执,宁给蚊子咬死,不愿被酷暑窒息。现在想想,这恐怕已是中暑的症状。金圣叹《快说》第一节说到了酷暑的难熬:


夏七月,赤日停天,亦无风,亦无云前后庭赫然如洪炉,无一鸟敢飞来。汗出遍身。纵横成渠,置饭于前,不可得吃。呼欲卧地上,则地湿如膏,苍蝇又来缘颈附鼻,驱之不去。正莫可如何,忽然大黑,车轴疾澍,澎湃之声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如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这段文字很精彩,不仅写了热,更写出了消热的痛快。只有忍受了酷暑,才能享受到秋凉,就好像忆苦思甜,不吃苦,对甜也没感觉。二十年前,对于一般居民,不要说空调,连电扇也不常见。八十年代中期,电视上最牛气的广告是“长城电扇”和“骆驼电扇”,晚上能开着电扇睡觉,一度也是了不得的享受。南京的热,是越到晚上,气压越低,越闷热,随着夜幕降临,空气仿佛凝固了,记忆中,很多人乘凉都到深更半夜。小孩子不怕热,糊里糊涂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常听大人说:“唉,昨晚热得又是一夜没睡。”



如今“乘凉”这个词,年轻一代人眼里很陌生。可是,没有了乘凉的仪式,会减少许多潜移默化的受教育。我们这一代人的许多学问,从大道理到性知识,都是乘凉时听来的。过去没电视,吃过晚饭洗完澡,胡说八道便成了典型的保留节目。无论口若悬河自己说,还是虚怀若谷听别人说,都足以快乐地打发一个夜晚。昔日的南京夏夜并非完全不堪回首,听人聊天,躺在那看星星,这些美好的往事一去不返,在记忆中会保留一辈子。


不久前,和回北方的同学通电话,他对南京的酷暑记忆犹新,却一点也不像当年那样愤怒。这世界突然发生了变化,北方也成了个大火炉,过去北京人从来不睡席子,用不着电扇,更不要空调,可是这几年全乱套了。同学埋怨说,妈的,北京甚至比南京还热。他用十分平静的心情谈着当年在南京时的狼狈,同时也不无得意,语调恰如老红军谈爬雪山过草地。当年,他动不动就控诉南京,现在,控诉对象已经换成了首都北京。

延伸阅读

《南京人》

叶兆言 著

ISBN:9787305169229

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扫描二维码购买图书



图源unplash,此网站开放授权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或许你还喜欢:

夜读 |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夜读 · 南大 | 《寻路中国》

夜读 | 你知道马克思唯的是哪个“物”吗?

夜读 | 跟《长安十二时辰》学阅读理解

夜读 | 刺猬的腹部,请温柔触碰

夜读 · 南大 | 《万物静默如谜》

夜读 | 余光中说,这不算旅行

夜读 | 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悬临

夜读 | 生长在中国的第55颗世界明珠

夜读 · 南大 |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

夜读 · 南大 | 《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夜读 | 安吉拉 · 卡特:绝处焚舟,不复归途

夜读 · 南大 | 《新参者》

夜读 · 南大 | 《生活的比喻》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沈华琪

 『小南时光』主播

南京大学2018级工科实验班本科生


责编 | 马飞羽

美编 | 周

指导 | 逸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