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 Adv. Sci.:黏弹性聚合物基智能导热复合材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高分子科技 Author 老酒高分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随着器件集成度的提高和使用环境的日益复杂,界面接触差,应力集中的热界面材料在实际应用中极易发生不规则变形、热膨胀和挤压以及振动,造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和局部温度过热,导致界面层分离、热控制失效和工程失效。因此,为确保散热效果,设计能够自动适应应用环境与非平整、粗糙和动态的接触表面实现牢固贴合接触,在不同的温度场中保持良好的快速热疏导能力的新型快速自修复弹性导热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此外,除了高回弹性外,维持界面的黏附性是降低界面热阻、提高k值的另一有效措施。具有强黏附力的导热材料不仅可以改善导热填料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接触,保持导热材料的机械完整性和稳定性,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传热界面膨胀时新型导热材料的脱落。根据之前的研究,在选择取向高导热填料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软硬段的类型以及交联结构的分布,优化分子间氢键与强交联的比例,实现可逆作用与强交联的互补,获得具有连续立体网络的聚合物,对于设计具有强黏附力和高弹性的新型自修复导热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内容如下:
(1)材料合成及表征方面,当PBA与PDMS摩尔比为1: 1时,粘附力最高达1.7 N。聚(PBA-ran-PDMS)/VAFG显示出高弹性和界面黏附性。当应变为50%时,材料的最高应力强度达2.5 ± 0.2 MPa,且在50%应变下保持1000次循环压缩-回弹性能稳定,与铜的表面上表现出较6500 N·m-1的黏附强度。高弹性和高界面黏附性的聚(PBA-ran-PDMS)/VAFG导热材料,提高材料与产热或散热装置之间界面相互作用,导热性能提高。材料的初始面外k值为13.4 ± 0.3 W·m-1·K-1,界面热阻为6.35 ± 0.2 K·mm2·W-1当压缩至50%时,平面外的k值为15.49 ± 0.5 W·m-1·K-1,界面热阻为4.30 ± 0.2 K·mm2·W-1。同时,利用导热复合材料抓取不同材料,根据不同被抓材料回弹性及导热系数的不同,感知和识别材料的材质。
智能材料模拟感知,是实现传感器智能应用的先决条件。因此,应用方面,聚(PBA-ran PDMS)/VAFG材料可利用其弹性和附着力,可以通过机械手表面负载导热复合材料来抓取具有不同硬度、粗糙度和导热系数的物体。利用材料导热系数及软硬程度的不同,拟合材料抓取后的曲线变化,然后根据机械手抓取不同类型材料物体后的温度和电信号的变化趋势,对比获取未知材料的信息。
识别未知材料是智能材料应用的主要目标。由于配备聚(PBA-ran-PDMS)/VAFG传感器的机械手在不同物体上表现出明显不同的传热和压力趋势,因此可以在暗箱中使用机械手识别和测试由未知材料制成的物体。图6描述了测试系统的示意图,其中材料在暗箱中加热至恒定温度,然后操纵器抓取球,同时读取温度变化和压力变化数据,并绘制和分析数据。然后将趋势与已知感知的数据库进行比较,以获得球的材质纹理。
因此,本文研究结论如下:
(1)优化PBA与PDMS获得综合力学性能的聚合物基体材料。对于PBA链段,当PBA聚合物链段含量较高时,共聚物分子交联程度较低,分子的力学稳定性和力学承载能力较差,导致聚合物的力学强度及黏附性相对较弱。相反,PDMS具有较大的力学强度,高PDMS含量下聚合物交联程度较高,分子键氢键较少,聚合物分子间相互作用降低,导致最终高PDMS含量的共聚物材料力学强度提高,伸长率和黏附性明显降低。因此,优化分子强交联和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提高。
(2)黏附性强、高回弹性的聚(PBA-ran-PDMS)/VAFG的界面热阻降低,导热效率提高。兼具高弹性和界面黏附性的聚(PBA-ran-PDMS)/VAFG导热材料可以排除产热装置和散热装置之间接口的空气,填充装置之间的间隙,降低接触热阻,可有效地将热量从发热装置传导到热控制装置。因此,引入强黏附和高弹性的概念,优化可逆超分子相互作用或动态共价键是解决导热基底强界面黏附及提高导热效率的最有效方法。
(3)通过优化聚合物的结构,控制复合材料的回弹性和导热性,可以通过不同热源材料的弹性和导热性能实现材料材质的智能感知和识别。
相关研究成果近期以“Highly Thermally Conductive Adhesion Elastomer Enhanced by Vertically Aligned Folded Graphene”为题发表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文章第一作者为俞慧涛博士,通讯作者为封伟教授和冯奕钰教授。该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支持。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导热材料的研究,近年来该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以及科技部重点研发等项目的支持下在碳纳米管、石墨烯材料(Carbon, 2014, 77, 1054-1064;RSC Adv., 2014,4(20),10090-10096;Carbon, 2016, 104:157-168;Carbon, 2016, 109:575-597;Carbon, 2017, 116, 81-93;Adv. Funct. Mater., 2018, 28(45), 1805053;Carbon, 2018, 13,149e159; Carbon, 2019, 149: 281-289;Compos. Sci. Technol., 2022: 109406)、聚合物基碳复合材料(Carbon, 2016, 109:131-140;Compos. Part A. Appl. Sci. Manuf., 2016, 91:351-369;Compos. Commun., 2018, 9, 33-41;Adv. Funct. Mater., 2019,1901383;Mater. Sci. Engineering R, 2020, 142, 100580;Carbon, 2022, 196: 902-912;Adv. Funct. Mater., 2021, 2107082)、导热自修复复合材料(Nano-Micro Lett. 2022, 14:135;Macromolecules, 2020, 142, 100580;Carbon, 2021, 179, 348-357;高分子学报, 2021, 52(03):272-280;功能高分子学, 2020, 33(06): 547-553)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上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vs.202201331
相关进展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 Small:碳点水凝胶实现高性能触觉传感器和自供能电子皮肤
天大封伟教授、王玲教授团队 Chem. Eur. J.综述:基于动态化学键的智能液晶弹性体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王玲教授团队 Small综述:仿生抗冻软材料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 NML:室温下快速自修复的高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 Adv. Sci.:光控动态键助力偶氮基柔性织物用于人体热管理系统
天大封伟教授、王玲教授团队《Nano Today》:仿生水黾光驱动水上行走软体机器人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 Angew:仿生变色手性液晶弹性体-形状可编程且室温自修复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课题组《Matter》:4D打印仿生触觉应变自主软体机器人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液态金属实现凝胶基仿生皮肤的多功能集成
天津大学封伟团队MSER综述:聚合物基三维连续网络的导热复合材料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Macromolecules》封面:兼具高强度和快速自愈合功能的导热复合材料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特邀综述:偶氮基超分子聚合物的结构设计与应用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具有快速光热释放功能的偶氮基杂化材料及其“密钥”功能实现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和冯奕钰研究员团队新成果:兼具可控光驱动和快速自修复功能的软体机械臂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应用硫化/逆硫化法制备高性能含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在长寿命室温磷光氟氮双掺杂碳量子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团队利用多级碳纤维-定向碳管阵列构筑兼顾各方向导热柔性硅橡胶复合材料
天津大学封伟教授课题组: 磺酰亚胺基锂单离子交替聚合物电解质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天津大学王玲教授、许鑫华教授与美国肯特先进材料与液晶研究所李全院士合作Angew:近红外光驱动MXene/水凝胶软体机器人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m@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m@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