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赵绍琴:谈谈荆芥的配伍及临床应用
今日要闻
【媒体报道】潮安村医张仲林立德行医 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 作者: 江玲 来源: 南方农村报 时间: 2013年10月24日
荆芥,一名假苏,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升散,主入肝胃二经,行气而兼能和血,功擅轻宣、发表、祛风、理血、解郁、升和,临床与其他药物配伍运用更能变化多端,有得心应手之妙。
兹将本人临床运用荆芥的一些体会分述于后,以供参考。
1. 祛风解表
荆芥穗味辛性温,其性升浮,善能发汗祛风而解表邪。
凡风寒束表而致头痛寒热、无汗、周身痛楚之表闭证,用之最宜,常配入复方应用,如荆防败毒散之类。
因其温而不燥,疏风之功擅长,故又常以之配入大队辛凉疏解之品而治风热感冒初起,如银翘散用之以加强疏风散热之力。
此因其配伍而异其用,可谓通治感冒之良药也。
2. 清头目,利咽喉
荆芥体轻升散,上行于头面空窍,而有清头目利咽喉之功。
凡风邪上犯头目诸窍,而致头目眩晕、头昏鼻塞、耳目不清等症,无问其有无寒热身楚等全身症状,皆可用此以除风邪,风邪去则头目清,诸窍清利矣。
至于咽喉肿痛用之者,亦取其疏风利窍之功也,如清咽利膈汤、六味汤等即是其例。
3. 散风胜湿以治痹痛
荆芥本为疏风圣品,此人皆知之,而又专能胜湿,则为人所鲜知矣。古云:风以胜湿,洵为至理。
凡风邪阻于脉络,湿邪困阻气机,证见周身痛楚,项背强直,四肢关节疼痛,肌肤麻木不仁等,用此有一举两得之妙。
至于某些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已成热痹者,则当于凉血活瘀配入本品,庶免其寒凉凝涩之弊,又无温散助热之虞。决不可为了“消炎”而纯用苦寒之药。
4. 治风热瘾疹,皮肤瘙痒
若风湿之邪入于营分,蕴郁化热而发隐疹,奇痒难忍,夜间尤甚,搔之不已,皮肤遍起片状红疹,治疗必须疏风祛湿、凉血活瘀,荆芥既善疏风,又能胜湿,既入气分宣郁,又入血分通络,故为治疗隐疹必用之品。
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所谓血行非指纯用血分药,乃令血行流通之意耳。风药自可通络宣郁行滞,故不可缺也。
5. 除颜面㖞斜
颜面神经麻痹而成口眼㖞斜,考其原因甚多,总属阳明经络受病,以阳明之脉上行于面也。
若单纯风邪袭于阳明络分,则当用荆芥以散风邪则愈矣。
若阳明腑实,大便秘结而致口㖞不遂,必俟其积滞化,腑气通,病当向愈,方中宜加用荆芥穗以助其活络之功,则收效更捷矣。
故曰,荆芥为阳明行经之药。凡头面诸疾属阳明经络受病者,用荆芥自能行诸药直达病所。但若属肿瘤压迫颜面神经,则荆芥无功矣。
6. 助脾消食
荆芥辛温芳香,故能醒脾开胃。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司消化之职。若中州湿阻寒凝,脾胃运化失职,胃不能纳,脾不能化,诸病生矣。荆芥辛温芳化,温以通阳,芳以化浊,为醒脾开胃之品。
凡湿邪困阻中宫,用此得心应手,其效超过甘温补中之品。若属湿阻中宫,胸闷不畅,肺气不宣,中满而气逆,用散药、补药、化湿等法皆不效者,于对证方中加入本品,用之甚灵。
7. 治诸出血证
荆芥炒炭用而能入血止血,故为止血要药,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候。
如:①肠风便血:肠风者乃风邪留恋于肠中而致便血不止,荆芥善除风邪,炒炭后入于血分搜剔肠络中之风邪,故治肠风便血,其效甚捷。
若便血之由湿热下迫者,用之尤良,以风能胜湿故也,当配黄柏、山栀,则下焦湿热必去而愈。
②吐血盈口:多是胃热上迫,或肝郁逆上,用炒荆芥既能疏风(火郁发之),又能止血(血见黑则止),且有疏解肝郁和血之效,故治吐血有效。
唯肝硬化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的胃大出血,及肿瘤出血则当从外科处理,不可延误。
③崩中出血:妇女非经期,子宫忽然大量出血名崩中,其原因甚多,若因暴怒之后,气郁且热,下迫胞宫而致崩中者,除用止血凉营之剂外,必须配以疏调解郁之品以和之,荆芥可为首选,况其又具入血止血之功。
妇人带下而用荆芥即是升和疏肝之意,与崩中证虽不同,其义有相通之处。
8. 破结解毒,为疮家圣药
疮疡之为病,全是气血壅滞,热郁不散,结聚成毒,轻则为痈肿,甚则为疔毒。推究其病机,一言以蔽之曰“结郁为病也”,若郁开结散,则何毒之生?
荆芥开郁疏调营卫,有开郁散结之功。
凡疮疡初起宜宣解热毒,不使增重,重者清热解毒,然无论热郁轻重,皆当疏调开郁为法,故以荆芥为要药。
若是后期已成虚疮者,自当补益气血,然纯补须防其留邪为患。
故疮家早、中、晚各期均宜酌情配以荆芥:故曰疮家圣药也。
9. 升阳
一般认为,升阳药物当选柴、葛、升麻之属似乎已成定局,然不知凡是风药,则每有升阳之意,况荆芥入阳明气分而疏调升和,入厥阴血分而解郁和血,性温而不燥,通三焦而和荣卫,非若柴、葛、升麻升散之太过,麻、桂、羌、独而辛散者过烈也。
故欲升阳者,当选荆芥,不亦宜乎?
荆芥是辛苦温、芳化升和之品,以辛走气;炒入血,既解郁,又通阳,芳香疏化,升和醒中。
不论表病里疾,在气在血,皆可应用,配伍得法,其效甚捷。举例如下。
1. 荆芥配黄芪
既能益气固表,又能疏调气血,荆芥助黄芪补中而兼化湿郁,使益气而无满中之虑,补益而无恋邪之患。
2. 荆芥配防风
防风辛甘微温,解表升浮,搜肝泄肺,为祛风要药。
二药相伍则疏散风邪之功更捷,凡风邪为患,皆当荆、防并用,以收除风之效。
又因其皆能搜肝泻肺,故又用于肝热日久,肺热郁结,上焦风热所致的肝热头痛、风火头眩、肝热目赤等证。病虽为热证而不避其辛温者,取其善能解郁,所谓火郁发之也。
3. 荆芥配羌活
羌活味辛苦性温,气雄而散,味薄而升,入少阴厥阴气分,配荆芥以理游风,祛风湿而利关节。
羌活专行气分,荆芥兼能入血,俱善祛风胜湿,合用则有协同作用,而为风湿痹痛之要药。肝经郁热时又可疏散其郁结。
惟当注意实热或虚火时慎用。
4. 荆芥配黄芩
黄芩味苦,泄中焦实火,酒炒上行于肺,郁热在上焦,风湿阻于中上二焦时,以荆芥配黄芩用之最妥。
以其既能疏风清热,又能泄火热、祛湿邪,故能表里两解,而治风热化火,郁于中上二焦者。
5. 荆芥配木贼
木贼体轻而中空,味苦微温,能发汗,擅退目翳。
目翳的产生,多是肝热郁火,上蒸于目。目为火户,肝家主之,风热入于足厥阴肝、足少阳胆,必用木贼祛之,配以荆芥者,以其入肝而善祛风热也。
6. 荆芥配地榆
地榆苦酸微寒,性沉而涩,入下焦,凉血分,主治肠风、崩中、血痢等因热郁下迫血分而致出血之疾。
凡出血之证,清则血止,过凉则寒凝,甚则血分瘀塞,为害非浅。
如配以荆芥,既能清血分之郁热而止血,又能调和血分以畅气机。习惯上炒黑用之,如有荣卫不和或湿邪留恋,则不必炒用。
7. 荆芥配大黄
大黄大苦大寒,走而不守,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因其性猛,故号将军,又入血分,有化瘀生新之力。
配以荆芥,能倍增其力,且将其引入气分,既能温以化瘀活血以通络,又能避免其功之过猛,故有表里合用、气血双调之功。
8. 荆芥配白术
白术味甘苦温,燥湿健脾,补中益气,常与参、苓共为补中之剂,今配合荆芥,旨在防其滞膈满中之弊,因荆芥善能宣郁化湿、疏调气机、疏化升和,故能醒中阳,消痞满,助运化,增强参、术的补益作用。
9. 荆芥配川楝子
川楝苦寒入肝经泻火解郁,常用于肝经郁热所致的胃脘痛、少腹痛、疝痛等,惟其病机属热者方宜,若寒痛则不宜用。
川楝为厥阴气分之药,配以荆芥,借其升和疏调之力,能增强疏肝解郁之效,更能解除湿邪郁热,故用金铃子散时,加入荆芥炭,则收效更佳。
10. 荆芥配片姜黄
片姜黄苦辛性温,入脾肝经,为血中之气药,有下气破血、除风消肿之功,亦为行气开郁之物,故升降散用之以升降气机之用。
若配以荆芥疏肝解郁,则开郁疏调,流通气机之力益增,二药配伍,广泛用于诸郁不开。
如气郁、湿郁、痰郁、食郁、血郁、火郁及寒凝、冰伏等因药误所致郁结不开之证。
笔者临床用荆芥一药多有效验,故述之以助交流。
注:本文选摘自《赵绍琴论温病》,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1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临床用药请遵医嘱!
封面图来源于百度图片。
今日要读
3.【诗文同题】专注于痒疹胃病诊治领域的张仲林医生 ( 一 )
4.【诊疗信息】痒疹胃病患者好福音,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张仲林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立德行医门诊!
往期推荐
1.公卫课件解读第三版,史上最全!2021年8月回顾
【重磅】科普作品正式列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 三部委联合发文 )
免责声明
张仲林工作室 ( ID:e620228 ) 微信公众号,除原创文章外,所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张仲林工作室观点,版权属于原作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本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同行之间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员请至正规医疗机构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对使用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张仲林工作室不做任何承诺。
邮箱:zhonglinzhang@126.com
编辑:寒香医路
行程指引导航
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村卫生站
健康咨询看诊
张仲林,笔名寒香医路,1962年生,广东省潮州市人。中共党员,参加过对越自卫防御战。荣获广东省优秀乡村医生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治疗痒疹胃病有口碑,在继承裕德堂家传验方上创立了《张氏痒疹得效方》,发表医学论文多篇,参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青年中医药优秀论文荟萃》和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古今外治灵验単方全书》。《南方农村报》《潮州日报》报道了裕德堂张仲林三代立德行医的先进事迹,名列《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辞典》《中国专家学者名录》《世界名人录》等辞书。曾获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主办的2018年全国卫生计生系统"中国年味"摄影大赛三等奖、广东省医学会主办的"2020年南方健康科普大赛"优秀奖等。总政治部原副主任史进前开国将军、海军副政治委员康成元将军、农业部原副部长刘培植先生、民政部原副部长史怀璧先生、苹州女史汪德祖老人、中国榜书第一人张平树先生、中国书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康智峰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苗培红先生等题词勉励。现为中国卫生摄影协会会员,张仲林微信公众号主编,张仲林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主编,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张厝巷卫生分站主要负责人。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