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代尧: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深得人心
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深得人心
虽然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20世纪后期才提出并流行的,但其进程早在16世纪就开始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赞成和反对的声音一直都有。今天,逆全球化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个别西方国家政府和精英阶层把世界乱象和自身内部矛盾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民粹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对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构成严重干扰。在亟须借深化经济全球化以摆脱世界经济增长困境的关键时刻,美国却逆向操作,致使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间的矛盾急剧激化,引起国际社会普遍担忧。
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全球化向何处去?我们看问题,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应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察。首先,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会出现波折甚至反复,更要认清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不可逆转性,谁也回避不了、改变不了。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全球历史形成与生产力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即“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充分肯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步性:它使人类历史突破了此前孤立的、民族的、狭隘地域性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使“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经济全球化是难以阻挡的历史趋势,其进程中的波折或回潮是暂时的,从来不是主流。
从根本上说,当前出现的逆全球化是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借助民粹主义向外转嫁国内矛盾、继续维护其全球垄断利益的表现。病急乱投医而不是对症下药的逆全球化之举,不仅不能解决国内问题,还会使世界经济陷入更深危机。当前,美国放弃自由贸易原则,四处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历史上贸易保护主义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恶果,令人记忆犹新。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势,也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给一些国家发展带来新的问题。例如,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不平衡,南北差距依然巨大;经济全球化不可能自动促进各国内部平衡发展,一些国家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面对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应该怎么办?是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和封闭孤立,还是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在经济全球化走到新的十字路口的关键时刻,中国登高望远,积极回应和推动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提出新理念、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努力以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出困境,成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坚定推动者。
有一种说法:中国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却没有承担责任,从世界体系“边缘”跃升到“中心”的中国必然挑战现有世界秩序。这不符合事实,是十分错误的,是单边主义和零和思维的反映。美国试图以贸易战围堵打压中国的发展,也是单边主义和零和思维的产物。对于中国以开放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而应实事求是地看。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和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推动者。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断释放发展红利,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发展合作。中国还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相关国家普遍欢迎。这一倡议是经济合作倡议,而不是搞地缘政治联盟或军事同盟;是推动开放包容发展,而不是关起门来搞小圈子或者“中国俱乐部”;是促进合作共赢,而不是以意识形态划界、搞零和游戏,各国只要有意愿参与进来、共同发展,中国都欢迎。中国积极同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欢迎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顺风车”。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
中国倡导的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的经济全球化,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方案是对21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有力推动,是对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积极贡献。(作者孙代尧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原载于《人民日报》 2018年10月22日 16版
相关链接
顾海良:新发展理念的新时代政治经济学意义陈占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孙熙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孙代尧:理解中国方案的三个维度
孙代尧:经典的魅力——从世界和中国面临的时代课题重读共产党宣言
林锋:“两种生产一体论”究竟是不是恩格斯的思想?——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文本解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