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新论】陈占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
|
陈占安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认定,不仅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地位,而且也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工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立德树人方面承担着最艰巨和最重要的任务。我们可以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四个方面,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培养;助大学生养成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大学生具有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识别和抵御能力。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不仅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地位,而且也明确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工来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在大学生立德树人方面应该承担最艰巨和最重要的任务。
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最重要的和首要的历史使命是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新确立的党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已经载入了我国宪法,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理应成为每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国公民应知、能懂并且会用的思想武器。二是因为,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重要。青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最有文化和最有思想的一部分人,他们毕业之后将成为国家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材,其中很多人将成为各个单位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他们对这一理论成果的掌握程度,不仅关系到现在,而且关系到未来,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而且关系到与他们所关联的很多人。因而,为了大学生能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然承担着最重要的教育责任,应该发挥其在学习宣传这一最新理论成果中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不能停留在一般政治宣传的层面,而有必要,也有能力、有条件将这种政治性很强的学习宣传引向深入。
其一,它是一种有教师指导的而不是自发性的学习,通过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把科研成果讲授给学生并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这是高校学习不同于社会其他部门学习的优势所在。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绝大多数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纯教书匠的路子,而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动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为课堂讲授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由此使这种教学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别是课堂讲授不是会议文件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重点教材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设计和开设专题讲座。这种具有深厚科研含量的专题式教学,能够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由于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存在,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教师指导并有较长时间保证的学习,这中间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学生的自学,还有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多种环节,每一门课学完还要安排考试或考核,它对大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够起到督促、检查的激励作用。
其二,它是一种系统的而不是碎片化的学习,通过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于这一最新理论成果,就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而言,不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2018年版教材的第三大部分集中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包括:第一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二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第三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四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五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第六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第七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基本上涵盖了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而且还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教材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贯彻这一理论成果。
其三,它是一种深刻的而不是浅显的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实现从“是什么”到“为什么”的转化。由于学生在高中期间已经从知识层面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们到了大学阶段不会满足于对相关知识的一般了解,更是反感那种简单重复特别是照本宣科。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变化,他们需要往理论成果的“为什么”层面上去深化。再加上如今大众媒体每天都在进行理论宣传的工作,而这种理论宣传往往是结论性的语言,面对大众不可能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其针对性受到一定限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学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但是没有难度的学习很难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恰恰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长处,他们能够使一般的知识了解深入到理论探讨的层面,能够使政治理论宣传达到学术研究的水准。这一点,既满足了大学生经过从小学到中学、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已经在一些基本知识点上有所了解之后需要往“为什么”方面提高的需求,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者所具有的实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下,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涉及的理论、历史和现实等有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
其四,它是一种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学习,通过教学活动应该帮助学生跟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进程而使思想认识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它本身也在发展。对于这一理论成果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党的十九大相关文件所涉及的内容,又要关注十九大之后的内容。我们现在学习这一理论成果,还应该把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纳入学习的范围;把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作为重要的辅助读物;等等。因为在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献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又有了新的丰富完善,有了更新的解读。做到这一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具有的优势。
其五,它是一种步步提高的而不是简单重复性的学习,通过教学活动能够实现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设置,不仅包括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的课程,而且还有硕士生和博士生阶段的课程。比如,为硕士生开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博士生开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这些课程都承担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任务,研究生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简单重复以往的学习,而要力求能够体现研究的深化和认识的提高。其中,硕士生的学习专题性更强,博士生更要讲求国际视野。不论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要比本科生更多安排一些讨论,使其更具有学术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的辩证统一。通过学术的探讨,能够促使大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超出一般人的感性认识。大学生通过学习所达到的理性认识,将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成果,从深层次上把握这一理论成果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把握这一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把握这一理论成果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这一理论成果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指导意义。
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素养和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好的接受能力,他们掌握知识和理解理论的能力比起一般人群来要强。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强烈,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具备接受先进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他们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变革的参与者,也是历史变革所带来的最新成果的受益者,他们从心里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道路,拥护改革开放。就他们自身的经历来讲,大学生对学习并接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发自内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所以能够达到目的的基础条件。
二、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培养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新时代大学生,其中有一个任务必须强调,那就是要突出贯穿于、渗透于、体现于这一最新理论成果之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夯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功底。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职工作,也是它对大学生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自觉担当。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精髓所在。毛泽东曾经在很多著作中强调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重要性。1942年,他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中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他说: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就是要“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1]这一年,党中央在《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中号召全党同志要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个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时也指出:我们“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3]
新时代大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才能明白为什么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篇章,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明白为什么说它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旗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也只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大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各项方针政策,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担当、而奋斗。
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4]他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在讲话中还专门解释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就其思想内涵来讲,以人民为中心,表达的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从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立场中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愿意加入党的组织,立志跟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服务中书写人生华章。
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该深刻理解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概括为九个方面: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这些重要观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和体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这些重要观点,自觉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使自己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加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沿着正确的航向破浪前行。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它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它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从而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并身体力行的八个方法:实事求是、战略定力、问题导向、全面协调、底线思维、调查研究、抓铁有痕、历史担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帮助大学生认真了解这些方法的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为在校学习提供思想指导,更为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学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指导学生通过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结合起来,从中找到贯穿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这些理论成果之间一脉相承的那个“脉”。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5]这段话可谓语重心长!高校一方面要帮助当代大学生学好专业课,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否则毕业走上社会没有办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他们学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即是说,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都学好,才能成才,或者说为成才打好坚实的基础。当然严格说来,青年人的成才不仅要靠学习课程,还要加强实践锻炼。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在落实这个根本任务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助大学生养成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
思想道德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面,而思想道德建设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方面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重视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论述。古代很多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反复强调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最为典型的是宋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表达的观点。他认为,人与人之间按照德与才的比重大体上可以分为圣人、君子、小人、愚人四种人。他在书中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为什么呢?他解释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他还讲道:“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可见,在司马光的话语中,他是特别强调德的重要性的。
到了近代,更有很多学者强调人才的培养和遴选必须把思想品德的考核放在第一位。到了现代,我们党的很多领袖更是强调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德育首位、德才兼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个问题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要素,是最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下决心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要帮助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其中他特别强调青年人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他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7]
从课程分工的角度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方面应承担特殊重要的任务,其他课程也应该贯彻这一精神,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帮助大学生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使大学生具有对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识别和抵御能力
社会思潮,是社会上某一时期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有着十分复杂的一面,尤其是网络媒体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更增加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近年来,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反复登场,它们多样杂陈,竞相发声。一些人鼓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一些人贩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他们把矛头直接指向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政治制度、发展道路,竭力同我们党和国家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是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的集中表现。这种情况对于人们尤其是对那些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政治上不够成熟、容易受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来讲,是个严重的挑战。帮助大学生提高对错误社会思潮的识别和抵御能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承担的重大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醒全党:我们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他还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从立德树人的大局出发,反复强调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指出:“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8]
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掌握这把总钥匙,那么,他们再来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大学生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断增强对于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和战斗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勇敢地、自觉地担当起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大学是青年成长道路上十分关键的历史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及时的指导,这是一种立于当下、利在长远、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0.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18.
[3][5][6][7][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54,175,172,173,173.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
文章来源:《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05期
李少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赵光武教授学术思想述要
孙蚌珠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新境界笔谈
宇文利:努力书写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华彩篇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