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临朐】电影《南征北战》拍摄花絮

2016-08-19 李守祥 临朐

☞【临朐】故乡(冶源回头村)的老石屋

☞【临朐】蒋峪出彩我的梦,出彩蒋峪我的家

☞【临朐】家乡的煎饼,娘亲的爱

☞【临朐】行走的力量

解放后,在我国拍摄的多部战争题材影片中,《南征北战》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十年来永葆生命活力,让人回味无穷。

1952年,电影《南征北战》摄制组在临朐嵩山西井村拍摄。《南征北战》以“莱芜战役为背景”,艺术的再现了我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与国民党(李军长、张灵甫)军队大决战的情境,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波澜壮阔。外景系在青州火车站附近拍摄。拍完外景后,摄制组途经临朐到达嵩山。

电影中的主要镜头全部在西井村北至龙门河大桥西一带拍摄。其中凤凰山是龙门河大桥西面的山,沿大桥南头的小路向西走,穿越四亩地就到达。摩天岭在村子西南,大沙河就是嵩山水库上游的龙门河。当时,没有修大桥,公路在村南。

拍这部电影,职业演员有二十余人,参加“战斗”的国共士兵一千余人全是驻鲁士兵,大多数来自济南军区,群众演员四五十人,分别来自暖水河、瑞头、西井、崔木、沂源县南水沟等周边村庄。士兵分散居住在嵩山青石崖至南水沟一带的公路沿线诸村,跨度达8公里。

摄制组从初夏到西井安营扎寨,至盛夏拍摄结束,前后40多天,演员自己开伙,吃的是大食堂,烧火用的木柴全部从邻村筹集,摄制组按市价付款,因此村民送柴禾积极性较高。士兵在拍摄之余还要进行业余训练,纪律严明。群众演员属于志愿者,有老人、妇女、儿童等各种层面的人,他们“跟着共产党走”“跟着解放军走”,主要扮演逃难的群众,或是担架员、农民、小商贩一类的角色,热情高涨。当时没有电,也没有修嵩山水库,摄制组在丈头湾崖(俗称北崖头)西的一个场院里用机器发电,场院东设有放映场,白天拍了电影素材,晚上就放映,于是吸引了周边村庄的人来观看。当时建国之初,文化生活贫乏,群众对拍电影之事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观众之多,不言而喻,以至到人满为患,拥挤不堪的程度。观众中各种年龄层次的人都有,许多裹脚的大姑娘、小媳妇是骑着毛驴来看,后面跟着丈夫或兄弟陪护。

在拍摄战斗场面中,士兵放的枪全部卸去了弹头,有几辆“国军”车在路上来回行驶,尘土飞扬。“国军”到村子里去烧、杀、抢、掠所用的房子全部是在丈头湾崖西搭建,用高粱秆子做成,外面上了一层泥。“地雷”爆炸全是放炮,非常逼真,为了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在拍摄中出现了一件令人落泪的事情:一个士兵,姓刘,寺头镇黑山村人,刚入伍不久,奉命拍电影,非常高兴。他刚刚回家探过亲,就急匆匆赶回拍摄现场——南水沟村南沙岭(今沙场附近)拍摄,他点上了炮,待了一会没响,当时正值夏天,烈日当头,看不清导火索冒出的屡屡青烟,他以为没点着,就迫不及待的上去看,就在这时,炮响了……他牺牲了,是用筐抬回去的,同时受重伤的还有他身后的一位女性演员。

因为是夏天拍摄,要拍出一年四季的场景,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在大桥北头东桑行子地拍冬天的情境时,只好把桑树上的叶子全部摘掉,士兵都穿着棉衣,热的大汗淋漓,外围有岗哨,旁边发着电,正在向北拍摄。远处,有一位上庄村老人从八亩地挑着一担麦子由北向南回家去,不小心被拍上了,导演仰天长叹说:“可惜啊!可惜啊!毁了我一盘带子”,只好把它剪去。

当时桑树下种着谷子,导演下了命令,不许损坏一棵青苗,否则重罚。整个拍摄中,地里的禾苗完好无损,桑树按照当时的桑叶价格付了钱。

在大桥北头拍摄“国军”进村,老百姓逃难时的镜头:老百姓沿着小路向西山跑去,有挑着的、有扛着的、有牵着的……拍摄“国军”到百姓家里牵牛的镜头,是在瑞头村,士兵多而慌乱,牵着牛走,走的快了一点。牛不知道是演戏,一边走,还一边顾着吃草,一不小心,牛舌头被士兵踩下来了,摄制组只好照价赔偿一头牛。

一些群众演员,在拍摄中,时间长了,不仅对电影事业有了感情,对战士们也日久生情。上庄村有一姑娘在瑞头村当童养媳,正值妙龄,主演村姑娘角色,美丽而聪明,很有表演天赋,想跟着摄制组走,遭到家庭的强烈反对,才作罢。

当时摄影条件较今天落后许多,但是导演独具匠心。拍解放军指挥部活动场面时,灯光明亮,摆设简陋,官军斗志昂扬;拍“国军”指挥场面时,设施豪华,灯光暗淡,有时用烛光代替,给人以颓丧之感,效果非常好。

摄制组在拍摄《南征北战》之余,还拍摄了故事片《白毛女》中的许多镜头。选择了龙门河大桥北螭龙潭附近的一个天然石洞去拍,这个洞本无名,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透凉洞”,原始、荒凉,洞口荆棘丛生,前面有河,附近还有一个庙,非常符合原著中的故事情节。

当时,晚上放电影时,除了放《南征北战》片段外,还放其它故事片。

《南》与《白》两部电影的拍摄是西井村有史以来的文化盛宴。时过57年后的2009年,再与许多老人谈到这件事,大都记忆清晰,侃侃而谈,回味无穷。西井村是地地道道的两部电影拍摄地。

注释:“四亩地”“桑行子地”“八亩地”均为地名。

李守祥,男,大学文化。临朐县嵩山小学教师,副高级职务。县学科带头人、全国百佳创新名师,3次荣获县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全国班主任管理成果一等奖,在《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多次被山东教育报、潍坊电视台等媒体专版或专题报道。被潍坊市教育局评选为“学生最敬佩的好老师”。2015年被评为“最美临朐好人”。

【临朐】哑姐

【临朐】嵩山“牛人”秦贞福

【临朐】端午艾草粽子香

【临朐】齐鲁嵩山赋

【临朐】(临朐嵩山)天路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