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娜芳: 马勒的图像学研究(上)

梅娜芳 维特鲁威美术史小组 2021-02-10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往期回顾


李骁:切萨雷 · 里帕的《图像学》与其哲学传统

黄 燕:切萨雷 · 里帕及其著作(上)

范白丁:《图像学研究》的一些理论来源(上)



按:之前几期我们已经讨论了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和里帕《图像学》,本期我们推介图像学的另一位重要学者——马勒。


篇幅原因,我们将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推送,上部分包括原文的1-3章,下部分为4-5章。




马勒的图像学研究


梅娜芳 撰




埃米尔 · 马勒 (Emile Mâle)(1862—1954)(图1),法国著名的美术史家,提倡用图像学的方法研究法国哥特式艺术和建筑,其著作在他在世时就深得赞赏,鼓励了好几代艺术史家把研究法国图像学作为解释中世纪艺术的核心。现代图像学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与一些法国学者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勒。国内也逐渐翻译出版了一批图像学著作,但对马勒的涉及甚微,更无专论,本文试图以其主要著作《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l' Art religieux du XIIIe siècle en France)(1902)为依据来介绍他的图像学研究方法,希望能激起读者阅读原著的兴趣。


图1  马勒


01


马勒出生于法国中部阿列河边的科芒特里 (Commentry),在圣艾蒂安修道院 (St. Etienne)附近长大成人。在他的童年记忆中,父亲十分喜爱雨果的《巴黎圣母院》(1831),应该说,那部小说出版以来,哥特式艺术就成了流行的题材。但马勒对中世纪的兴趣并非缘此,他受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时(1883—86)学的是建筑学,毕业后则在公立中学(Lycée) 讲授文学,但因受知交好友约瑟 · 贝迪耶 (Joseph Bédier)(1864—1938)的语言学论文《趣味之歌》(Chansons de geste) 的影响,打算毕业后到雅典继续学习古典艺术和历史。但这年暑假的意大利之行改变了他今后的道路。在佛罗伦萨参观新圣马利亚教堂时,佛罗伦萨的安德烈 (Andrea di Firenze) 画于14世纪的湿壁画深深地吸引了他,自此,他的热情逐渐从古典艺术转向了中世纪。于是,在回到圣艾蒂安担任了3年修辞学教授后,他辗转来到巴黎攻读研究生学位,开始了对中世纪艺术的研究。尤其当他穿梭在法国各大教堂的时候,更是坚定了对这一研究方向的选择,正如他在《中世纪的艺术和艺术家》(Art et artistes du Moyen Âge)(1927)一书的序言中所言:


I went from church to church without ever encountering an archaeologist, an artist, or even a traveler. A few women kneeling in the gloom near the alter lamp; an old priest teaching some children their catechism; the modest procession of a baptism——these were all that I habitually saw, whether in the most humble monuments or in the most famous. I spent hours admiring the statues on a portico or the windows of a nave, without anyone’s ever appearing to share my admiration. I asked myself whether there was still someone in France who was moved by these splendors. I grieved to think that these churches, which spoke through their thousand images of stone and glass, were no longer listened to by anyone, and I promised myself, if I were able, to restore the renown of this magnificent art that I saw ignored.


我从这座教堂来到那座教堂,但从未遇到过考古学家、艺术家,甚至游客。幽暗中,只有寥寥几个妇人跪在祭坛的灯边;年老的牧师在向孩子们讲解教义;还有最虔诚的洗礼仪式——以上这些是我经常看到的景象,无论是在最普通的教堂还是最著名的教堂中。我久久欣赏着门廊中的雕像或中央广场的彩绘玻璃窗,但未曾有人分享我的这种乐趣。我不禁自问,在法国,是否还会有人为这些杰作所感动。悲哀的是,这些教堂,曾经用成千上万的石雕和玻璃画来宣扬教义,如今却再无人留意它们。如果可以,我决心复兴这一遭到忽视的重要艺术,使她重新享有盛名。[2]



他的确这么去做了。1891年,马勒发表第一篇论文,论述了自由学科 (Liberal Arts) 的图像志。接着又相继出版了一系列论文,分别研究了图卢兹的奥古斯丁博物馆的罗马式柱头(1892)、美术史教学法(1894)和法国中世纪雕塑的起源(1895)。1898年,马勒开始撰写博士论文,并于1902年发表,即上文所提《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这本书使他声名大振,确立了中世纪图像志研究的范本,是艺术史专业学生的必读书之一,虽然马勒在导论中谦虚地称自己只是“拉卡纳尔公立学校的修辞学教师”。此书影响巨大,1913年由Dora Nussey翻译成英语,题为《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The Gothic Image: Religious Art in France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图2),1958重版。在撰写博士论文的同时,马勒还开始了 Quomodo Sybillas recentiores artifices representaverint 一书的写作,并于次年出版。


图2  《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中译


1908年,马勒在巴黎大学建立了中世纪考古学教席,1912年退休后成为荣誉教授,1923年(一说为1927年)继 Mgr. Ducheshe 之后成为罗马的法兰西学校 (Ecole Française) 的校长。马勒还是法兰西学院的成员和欧洲许多学术协会的会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著作,晚年还致力于修订、增补自己的著作的重印本和翻译本。其著作主要有:


1、Quomodo Sybillas recentiores artifices representaverint.(1899)

2、l’Art religieux du XIIIe siècle en France.(《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1902)

3、l’Art religieux de la fin du Moyen Âge en France.(《中世纪末期的法兰西宗教艺术》)(1908)

4、l’Art allemande et l’Art français du Moyen Âge.(《中世纪末期的德意志艺术和法兰西艺术》)(1917)

5、l’Art religieux au XIIe siècle en France.(《12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1922)

6、Art et artistes du Moyen Âge.(《中世纪的艺术和艺术家》)(1927)

7、l’Art religieux après le Concile de Trente, étude sur l’iconographie de la fin du XVIe, du XVIIe et du XVIIIe siècles en Italie, en France, en Espagne et en Flandre.(《特伦托会议后的宗教艺术:16世纪末、17世纪和18世纪的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和弗兰德斯的图像学研究》)(1932)

8、Rome et ses vieilles églises.(《罗马及其教堂遗物》)(1942)

9、les Mosaîques chrétiennes primitives du IVe au VIIe siècle.(1943)

10、l’Art religieux du XIIe au XVIIIe siècle.(《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1945)

11、Jean Bourdichon: les Heures d’Anne de Bretagne a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1946)

12、les Grandes Heures de Rohan.(1947)

13、Notre-Dame de Chartres.(《沙特尔圣母院》)(1948)

14、la  Fin du paganisme en Gaule et les plus anciennes basiliques Chrétiennes.(1950)

15、la  Cathédrale d’Albi.(1950)

16、Histoire de l’Art.(《艺术史》)(1950)

17、les Saints Compagnons du Christ.(《基督教圣徒》)(1958)


遗憾的是,马勒的著作为法语本,被翻译成英语的也只是少数,比如《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图3)、《12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中世纪的艺术和艺术家》,这就为我们全面认识马勒的图像学方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图3  《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中译

02


上文提到,对于马勒,国内的介绍微乎其微。由范景中先生主编的《美术史的形状》卷II“西方美术史的文献和书目”中,在“图像志书籍的历史”和“美术史家及其代表作书目”中有简单的介绍;邵宏先生的《美术史的观念》一书在“图像学与图像志”章中也有述及。在此之前,范景中先生曾于1989年编辑第三期《美术译丛》时约请戚印平先生翻译《十三世纪基督教艺术的图像学研究》一文,虽为节译,却使我们对马勒略有所知。


应该注意的是,马勒的著作虽被列入“图像志书籍的历史”中,但他的著作和早期的图像志手册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他们所针对的读者不同。早期的图像志手册在古典时期就已经存在,描述了各类象征、属像,是为了向画家、雕塑家提供创作主题、方案,往往附有原典;但马勒的著作更偏向于解释性的图像学,为的是解释中世纪艺术所表现的主题、内容。因为在中世纪一目了然的作品后来已经变得越来越晦涩难懂,尤其从16世纪下半期起,除了个别专家,已经没有多少人能读懂这些作品,包括基督教的信徒,甚至连部分学者都对中世纪作品产生了误解。虽然我们也能根据纯粹的形式来欣赏这些作品,但要更好的了解它们,介绍它们的主题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马勒的著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03

马勒的图像学研究深受法国著名的图像学家和考古学家狄德龙 (Adolphe Napoléon Didron)(1806—1867)(图4)的影响,从16世纪以来的导游指南和百科全书式著作衍生而来。他的《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就从13世纪法兰西大教堂中的彩绘玻璃窗和雕刻作品中选取实例,展示了13世纪的基督教思想。


图4  狄德龙


马勒选择13世纪这个时期和法国这个地域开始对中世纪艺术的研究,是因为:


中世纪思想在13世纪的艺术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虽然它远不是所有表现方式的起源,而是完善了各个表现方式,继承了先前几百年间的大量类型、意向和观念……


…………


并不是因为邻近国家的艺术遵循了不同的规则,才把研究范围限制在法国。相反,13世纪的艺术像基督教教义一样普遍……但其他地方表现的基督教思想不像法国这么充分……正是在法国,中世纪的教义找到了最完美的艺术形式。13世纪的法兰西最自觉地表现了基督教的思想。


作品的丰富在为研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分类上的障碍,因为它们的涉及面十分广泛,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13世纪是百科全书的时代。当时的著述试图建立整个人类的理论大厦,而大教堂仿佛就是它的视觉对应物。如果用现代人的思维习惯进行研究,难免会造成误解,所以,马勒很明智地选择了13世纪的历史写作方式。这正是马勒独特的图像学研究方法——以博韦的樊尚 (Vincent of Beauvais) (图5)的《大镜》(Speculum Majus) 为原典,寻找大教堂艺术的意义。


图5  樊尚


樊尚是圣路易时代的百科全书作者,堪称是当时最全面的学者,他试图在《大镜》一书中包含整个宇宙的全部知识,文艺复兴以前的学者发现,几乎很难为它添加任何新的知识。《大镜》出版后很快就流行开来,当时也正是法国各大教堂完成主要装饰的时代,马勒发现《大镜》几乎能涵盖大教堂中所表现的一切,这应该不是纯粹的巧合,虽然我们没有证据可以证明《大镜》是否为这些作品提供了直接的方案。但用如此全面的著作做向导,确实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许多便利。马勒完全按照《大镜》的四个部分——自然之镜、知识之镜、道德之镜和历史之镜——来划分大教堂为我们提供的实例,甚至以此作为自己的写作标题。


“自然之镜”阐述了中世纪的人认为宇宙是一个象征符号的观念及其起源,主要解释了大教堂中出现的一系列动植物题材。在神创万物后,人类始祖的堕落使人生而带有原罪,因此必须在劳动和知识中进行赎罪。所以,接下来的“知识之镜”就解释了大教堂中的劳动场景,尤其是表现各月劳动场景的石制月历图,以及文科七艺的拟人像和作为学科之母的哲学拟人像。但人类的劳动和知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是通向道德的途径,于是紧随之后就是“道德之镜”。这部分主要解释了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善恶形象,追溯了善恶表现的演变过程,力图判断具体的善恶拟人像。到目前为止,研究的都是抽象意义上的人——人的美德和罪恶以及他们所发明的技术和科学,之后就开始转入现实生活中的人,进入“历史之镜”。大教堂对世界史的描述完全符合樊尚的方案,旧约、新约和使徒行传为作品提供了题材,构成了三个历史时期:等待戒律、具体化戒律和遵守戒律的时代。这部分在全书中所占比重最大,约为三分之二,虽然马勒并没有解释大教堂中的全部作品,他认为:


整理13世纪图解《圣经》各部分的作品,包括彩绘玻璃窗和浅浮雕,不但烦冗乏味,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只要注意那些动人的一般主题就足够了。


他自己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历史指的是基督教的历史,而非法国的历史,就像樊尚的“历史之镜”几乎没有描写帝国的历史一样。但大教堂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异教和世俗的作品,马勒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和世俗史”章中集中论述了这些作品,而这些题材的出现,是因为他们和基督教的联系。在13世纪的法国教堂中,古希腊哲人只在沙特尔大教堂的学科拟人像下方作为该学科的发明者或主要代表出现过,而对亚里士多德和维吉尔的表现不是为了让人们想起伟大的学者,而只是为了增强故事的说服力。真正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表现应该体现在女先知身上,但13世纪的女先知都集中在 Erythraea 身上,因为她向异教世界宣传了救世主的到来。而关于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只选择了克洛维 (Clovis) 的洗礼,查里曼的故事和十字军的东征,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基督教历史上的三个新纪元。以圣路易的生平来总结历史,则是把他作为圣徒来对待,而不是因为他的国王身份。中世纪的大教堂中几乎没有纯粹历史性的作品,原先被认为是国王像的那组作品现在越来越被证明代表了基督教的先祖,这种误解导致它们在大革命时代的被毁,不能不说是艺术史上的一大损失。





由 Sylvia Stallings Lowe 翻译成英语,题为 Art and Artists of the Middle Age,收录了马勒在1897年至1927年间出版的论文。

Emile Mâle,Preface,Art and Artists of the Middle Age,translated by Sylvia Stallings Lowe,Black Swan Books Ltd.,1986.

1949年出版于纽约,是从马勒以下四部著作中精选出来的论文集:《12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中世纪末期的法兰西宗教艺术》、《特伦托会议后的宗教艺术:16世纪末、17世纪和18世纪的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和弗兰德斯的图像学研究》。

英译本题为《宗教图像志研究》(Studies in Religious Iconography),1977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关于图像志和图像学的含义及差异,最著名的当数美国学者欧文 · 潘诺夫斯基 (Erwin Panofsky) (1892—1968) 和波兰艺术史家让 · 比亚洛斯托基 (Jan Bialostocki)(1921—1988)的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象征的图像》一书,该书附有潘氏的《图像志和图像学》和比氏的《图像志》两篇论文;及1986年第4期《美术译丛》中所收比氏《图像志和图像学》一文。国内学者的论述有易英先生的《图像学的模式》一文和常宁生先生编译的《艺术史的图像学方法及其运用》一文。但很多时候,图像志和图像学之间很难有明确的划分,故而常将两词混用,故本文若无特别强调处,一律通用图像学一词。

狄德龙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图像学家和保护主义者。早年专门研究兰斯的神学院教堂,后来在雨果的鼓励下开始研究中世纪的建筑。他最初着迷于考古学的方法来研究中世纪,1835年至1852年间陆续在《考古学杂志》(Bulletin Archééologique)上发表他的考古学发现。并在皇家图书馆(Bibliotheque Royale)举行了一系列关于基督教图像学的演讲。他的图像学研究著作有出版于1843年的《基督教图像志:上帝的历史》(Iconographie chrétienne: Histoire de Dieu),是解释中世纪艺术的典范。他致力于复兴哥特式的建筑和艺术,甚至开办工场专门制造这类风格的彩绘玻璃窗,引起了大众对中世纪艺术的赞赏。但他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功,法国的装饰艺术和宗教画几乎完全没有体现他的观念。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图像学的研究上,堪称是最早的中世纪研究者之一,为马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从原始基督教时代以来就有了用石雕日历装饰大教堂的风俗,在早期的巴西利卡式教堂中经常有季节拟人像,在罗马式教堂中常有黄道十二宫图。关于这部分,马勒没有寻找对应的原典,而是从当时的生活习惯中寻找依据,体现了13世纪法国各地区的劳动场景,当然这其中会因为地域、气候的差异而略有不同。但对于劳动场景中出现的国王和骑士形象,马勒并没有做出解释。

分别指作为三学科的语法学、辩证学、修辞学和作为四艺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基督教艺术往往用拟人形象来表现善恶,并形成了一些常见的表现方式。在12世纪,由于受普鲁登提乌斯 (Prudentius) 的《灵魂的争斗》的影响,盛行对善恶冲突的表现。到13世纪,这种方式越来越少见,转而表现美德战胜恶德的静止场面。另外还有道德之梯、善恶树形图,美德和罪恶的拟人像等。

图解了亚里士多德驮着美丽的 Campaspe 以证明对她的爱的场景,虽然他曾劝阻学生亚历山大对 Campaspe 的爱;维吉尔的故事讲到他在和住在高塔上的女子约会时,女子让他爬进篮子,但拉到半道时却停了下来,把他吊在半空中。这两个故事都是为了传达一定的道德寓意,说明女子的力量。

在13世纪有10位著名的女先知,樊尚根据前代学者的观点指出他们分别是 Sibylla Persica、Libyea、Delphica、Cymeria、Erythraea、Samia、Cumana、Hlelespontia、Phrygia、Tiburtina,而 Erythraea 是她们当中最为著名的。13世纪的法兰西大教堂只表现Erythraea,其他女先知是后来才出现的。

波伊提乌是罗马时代的最后一位学者,中世纪的第一位学者,他的著作在中世纪非常盛行,几乎能在任何修道院和主教的藏书目录中看到他的著作。

《金传奇》的作者是13世纪的沃拉吉纳的雅各 (Jacobus de Voragine),或译《全传》或《圣徒故事集》。

犹太人最初只关注旧约的字面意义,后来才逐渐采用寓言式的解释方法。到公元3世纪的亚历山大,这种解释法就演变成了明确的体系。为了让这个体系和圣经保持一致,菲罗(Philo) 甚至完全消除了圣经的字面意义。但他的学生奥里根 (Origen) 首次以完整的体系展示了旧约的寓言解释,除了恢复字面意义外,还强调圣经的道德意义和神秘意义。希拉里引进这种东方的寓意解释法,为拉丁世界熟悉这种方法做出了贡献,圣哲罗姆的学说很快就普及了这种方法。后来,经过奥古斯丁、圣格利高里以及伊西多尔的努力,为旧约的神秘解释提供了明确的形式。最终,拉巴努斯 · 毛鲁斯的 Glossa ordinaria 总结了前代的所有注释,成为我们研究中世纪艺术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

动物寓言集是中世纪关于动物及其象征意义的专题论文,也是最早生动地表现自然界的文学作品。与最初关于自然界历史的科学著作相比,动物寓言集的描述有一种系统化的倾向。动物寓言集中的动物形象与宗教、道德规范以及基督教文学作品的传统相符,把动物分成“干净”和“不干净”两类,代表了正义和邪恶之间的斗争。


[本文原载于范景中、曹意强主编

《美术史与观念史》VI,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6-221页]



梅娜芳


作者简介:梅娜芳,美术学博士,2001年至2011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范景中教授学习中西美术史,现为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墨的艺术:<方氏墨谱>和<程氏墨苑>》,译著《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图像学:12世纪到18世纪的宗教艺术》、《神经元艺术史》。




联系我们请直接

识别二维码哦

投稿邮箱

3174398670@qq.com



戳下面的“阅读原文”,查看全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