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味古城上丨库斯科的闲适时光

2017-07-25 守望香格里拉


品味古城 上


库斯科的闲适时光


文/唐芸


一 库斯科的闲适时光


11世纪印加帝国初期,就已经有库斯科这座城了,后来几经磨难,1670年,西班牙人在大地震后的废墟上,重建了现在的库斯科,他们没把残留的神庙和古城墙完全销毁,而是在此基础上再建巴洛克式的教堂和修道院,所以,库斯科是两种文明和文化交融的城市。


第一次在库斯科,我们只呆了两天,主要为了去马丘和办波国签证。古城里很多可以品味的地方,比如那些星罗棋布的小巷,每一条似乎都有故事,可我们只是匆匆一瞥,离开时甚是遗憾。重返库斯科后,打算把武器广场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每一条路,都用脚丈量一番。



第一天早晨,我沿着小路,爬到古城最高处的小教堂,这个教堂并不出名,却像保护神,静静的守护着整个古城。钟楼应该是制高点了,从窗口俯瞰全城,广场上的人声,音乐声随风传来,清晰可闻。



下山时,拐进一条幽静的小巷,墙和窗框刷着不同的颜色,阳光下鲜艳耀眼。正欣赏呢,身旁走过两个白人男孩,其中一人抱着个乐器盒子。不知谁先say了hi,他们问我,你在找住的地方吗?我还没回答,他们停在一家客栈前,说“这是我们住的客栈,主人是很好的本地人……”我看了看招牌,很有艺术感。我不需要客栈,倒是对他们手上的乐器感兴趣,于是我指了指他的大盒子:“这是琴吗?”那男孩听了,大方的打开盒子,取出乐器,原来是印第安箫,他放到嘴边,一阵低沉悠然的旋律,自箫中游出,刹时惊艳。店主闻声出来,是个当地的女孩,问我一个人?很可惜,我们只有4人间,也就罢了。和他们道别,说常在武器广场演出的,我说那好啊,期待再见,意犹未尽的离开了。



慢无目的地晃到印加博物馆的附近,碰到一个摆摊的艺术家,他用尼龙绳编织项链和手环。这种编织法很早已在大理流行,据说就是流浪艺术家从南美带来的,因为大多用南美的各种石头做坠子。有几款我相当喜欢,于是干脆坐下来聊天。艺术家英文不行,靠几句简单的西班牙语和英文,加手势,知道他是本地人,除了摆摊儿,也在网上卖自己的产品。他的五官很像亚洲蒙古人,宽阔的鼻子,皮肤比普通印第安人黑,也许高原阳光晒的。


行走在秘鲁或玻利维亚,身边的环境基本没有违和感,因为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长得很像。其实,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甚至有研究猜测,他们是中国人的后裔……如今,中美和南美许多国家,包括原来属于印加帝国的哥伦比亚,智利和阿根廷,都是白种人占绝大多数,只有这三个国家印第安人数量最多。南美洲,毋庸置疑是印第安人的家,但经过欧洲殖民者的杀戮,已几乎绝迹。像澳洲新西兰,你已经找不到从前的土著了,那片土地的主人,已经消失了!多么悲哀的现实!而在这里,你还可以看见褐色皮肤,大眼睛,宽鼻阔脸的主人,真是值得庆幸的事。



因为信用卡出了问题,口袋里只有几百索尔现金了,但我还是花100索尔买了只水晶银手镯。买了漂亮东西心生欢喜,下阶梯的脚步都轻快很多。路中间有两个男孩在拍照,仔细一看,中国人。忍不住搭讪,原来是北京人。其中一个男孩戴着印加风格的项链,鲜艳醒目,他也看到了我的手镯,彼此夸赞了一番。


他们昨天到达库斯科,因为停留时间短,忙着办玻利维亚签证,没好好休息,两人都给高原反应撂倒了,吐了一整晚。好在高原反应只需要休息,适应。这不,早晨的阳光一晒,他们又满血复活了。目前来南美玩的中国团不多,一般都是几个朋友结伴,做了攻略自助游,所以行程大同小异。比如都知道在国内办玻利维亚签证,程序复杂且官僚,所以都到库斯科办。这里只需交30美金,把事先准备好的文件递上,等个几分钟,审核完毕,签证就交你手上了。我们去那天,大使还愉快地和我们合影。同时办签证的,几乎都是韩国年轻人,继日本人“占领”南美多年后,终于到了韩国人的时代,但未来,肯定是中国人的天下。



自助游的人很快熟络,他们问了我好些在周围游玩的问题,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耐心地一一解答,两个男孩特开心。后来被现金问题困扰,我突然后悔,当时怎么没想到用微信跟他们换点现金呢?但是再也没有如此偶遇。


一早上就这么悠闲地过去了,没有时间的压力,像是辛苦旅行后的度假,真是奢侈。



查看作者相关文章请直接点击标题

《约旦的故事丨双脚丈量佩特拉【上】》

《约旦的故事丨双脚丈量佩特拉【下】》

《新西兰B&B民宿之体验》《重返库斯科》

《消失的古城 【上】》《消失的古城 【下】》

《三毛和我们的库斯》



--- 感谢分享阅读 ---

请点击原文阅读 查看「守望香格里拉」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