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彭雪枫与汤恩伯
彭雪枫(1907-1944),是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著名将领。
1988年10月,确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33人为“军事家”,彭雪枫名列其中。
抗战期间,彭雪枫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边区党政军委员会主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和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校长等职。
汤恩伯(1898-1954年),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黄埔系骨干将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汤恩伯率部参加南口会战。
由13军,到后来第20军团,再到第31集团军,汤恩伯部都被日军惊叹,认为是最能打的中国军精锐。
汤恩伯在1942年任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鲁苏皖豫边区总司令。
回顾抗战八年,两位分属国共不同阵营的高级将领,其实并没有什么私人交集。
只是,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作为国共在鲁苏皖豫战区的最高将领之一,他们各自指挥各自的武装,进行了艰苦的抗日作战。
可能,两位高级将领在抗日方略上分歧太大。
所以,在鲁苏皖豫战区,同属抗日国军序列的第31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新四军发生不少内耗战、摩擦战。
外辱未御,兄弟阋于墙,至今而看,不免让人惋惜。
当时,在抗日大局中,打通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略联系,无疑是利好延安的抗日大事。
彭雪枫的第四师,则是新四军向北唯一的主力部队。
当时,汤恩伯部主要承担河南一带鲁苏皖豫边区抗日。
在抗日战略态势上,鲁苏皖豫边区策应第五、九战区在长江战场作战。也是客观上第一、二战区的战略屏障。
此外,在鲁苏皖豫边区西南方向,则属于另外的鲁苏战区——在黄桥战役之后,新四军主力完成东进,鲁苏战区也成为事实上新四军最活跃得抗日前线。
江淮一带的彭雪枫的第四师,向南固然可以得到友军的支撑。然而,向北进入河南,势必会进入汤军团防区。
皖南事变后,国共相互误会、成见加剧。
这期间,效忠重庆的汤恩伯军团对越过津浦线的新四军完全处于敌视状态。
豫中处于四战之地,相比汤恩伯军团和日军,当时的新四军第四师尚无实力进入。
1943年初,日军以第17师团为主力,向鲁苏战区韩德勤发起大举攻势。
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爱萍传》记述,苦战一月有余,韩德勤派出副官联络,找到当时驻守在淮安北蔡桥地区张爱萍将军。
韩德勤希望能在日军扫荡时撤到淮安蔡桥一带躲避。
韩德勤是“皖南事变”主要参与者。一直被认为抗战时期,苏北摩擦战的老司机。
于是,张爱萍设计,以从我根据地边区通过,进驻洪泽湖畔我新四军四师防地,我可以通知他们迎接贵部,协调韩德勤直属部队转移。
张爱萍当即向新四军军部及四师师长彭雪枫发了电报,说明韩德勤近日即到,建议趁此机会铲除后患,收编韩部。
同时,张爱萍通知边区部队为韩部让道,并提供方便,让其毫无顾虑地奔赴他的归宿。
(加黑字段,来自摘引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爱萍传》)
3月17日,彭雪枫、黄克诚两部十多个团,对毫无防备的韩德勤组织了出其不意的围歼。
是役,鲁苏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德勤“亲自”被俘。
战后,和皖南事变一般,举国舆论哗然。
随后,为了统战和联合抗日,新四军及时善后,释放了韩德勤,并发还了数百人、枪。
至此,鲁苏战区在苏北一带,成为新四军游击抗日战区。
而韩德勤各部也前后消耗殆尽,几均销声匿迹,再无影响。
然而,在鲁苏皖豫边区,尤其河南一带,是当时日军向长江主战场、向一、二战区腹地发起攻势的主要进出通道。
同时,鲁苏皖豫边区也是汤恩伯第31集团军的主要防区。
1941年,皖南事变后,彭雪枫义愤填膺,发表《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
是年,第31集团军和彭雪枫率第四师主力,在豫皖苏一带,发生全面冲突。
彭雪枫擅长兵运工作,虽然斡旋汤恩伯部高级将领李仙洲、廖运泽没有成功。但汤部的一位团长陈锐霆,率部举行战场起义。
最后,在1941年5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率四师主力撤离路西,退入皖东北根据地。
鲁苏战区的韩德勤问题,在新四军有理、有利、有节解决后,新四军自然也就希望能够打通北上通道,与八路军联合抗日了。
不过,和韩德勤鲁苏战区部队不同,第31集团军异常能打。
问鼎中原,需要时机。
1944年,日军发起以重创或歼灭第31集团军的豫中会战。
日军首次使用规模化机械化部队,以分进合击,席卷豫中。当时豫中国军分属蒋鼎文、汤恩伯等指挥。
日军一路虽然攻城略地,除却击溃一些地方部队,因为第31集团军分散突围,并没有实现会战预期目标。
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发起攻势,日军已经日暮西山。
日军发起豫中会战的机动力量很快向南发起攻势——这是所谓历史教科书记载,日军为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会战。
这股日军一直向南,凭借远程炮火和空中优势,甚至一度打到两广。
豫中会战之后,日军很快离开,第31集团军分散突围,尚未集结。
一段时间,豫中成为真空。
此刻,八路军、新四军经略中原条件成熟。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率第四师主力五个团,在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举行西征誓师大会。
参阅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张震回忆录》,第四师的西征,在大战之后空旷的豫中,自然势如破竹。
涤荡各地顽军,基本上收复了豫苏区八个县的地区——取得胜利不提。
张震,时任彭雪枫助手,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
据他记载,在9月,夏邑县八里庄,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和鲁苏豫皖边区苏北挺进军李光明支队发生激战。
两支抗日武装为抗日方略分歧,误会,激战。
国共在抗战期间的摩擦战,实在是河南抗战的哀痛。
是役,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被流弹击中,阵亡。
彭雪枫是新四军最杰出的军政人才之一,假设如到后来授衔,至少也是大将级的人物。
这一事件发生,国共再起争议,误会更深。
目前,尚无鲁苏豫皖边区总司令汤恩伯在这一事件中,更详细的资料。
当时,日军自北向南攻势凌厉,贵州方面的张发奎不断告急。
11月,汤恩伯调任黔桂边区总司令,赴西南救火,就此,也离开了河南。
彭雪枫和汤恩伯都是当时国共双方,最是一等一的干才。
抗战期间,两位将军在河南均有不俗的表现。然而,结局却是不太理想。
彭雪枫战死,汤恩伯也因为河南大灾荒以及豫中会战,被一些史家长期诟病。
当然,汤恩伯也就被传闻为“水旱蝗汤”的汤了。
后来,毛、朱、彭、陈毅等为彭雪枫共同挽词: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汤恩伯及汤军团抗战系列文稿(点击可见)
纪念南京大屠杀八十周年文稿(点击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