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俄乌战争谈:从“1981-西方81演习”可见,俄军与苏军完全没有可比性
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现实、虚拟和抽象的战场的全面对抗
1981年苏军举行81-西方军演。
前言:
最近经常在抖音、头条、喜马拉雅等等自媒体发现有“朋友”摘取、嫁接我的作品的视频、音频和文字……
这里恳请各位潜水自媒体朋友,恳请手下留情并声明保留法律权利。
俄乌战争延续150日,俄军虽然继续占据着全局战略优势和主动攻击态势,但是作为大多人们心中设定的世界第二大陆军,俄军实战表现蹩脚,整体实力逊色,尽为人们充分目睹。
显然,俄军仅仅在直观的体量和数量上占有世界第二大陆军排名。
但是,如要评估俄军的综合战力、战略智慧,俄军可能仅算是世界三流军事大国。于是,也有朋友对当年苏联军队的战力提出质疑,苏军如是投入实战,是否也会如俄军这样名不符其实?
要讲述这个问题,还是从2005年说起。
当时,冷战结束,波兰政府曾经公开了一批华约军事文件。
其中,在1979年的苏军制定的华约军队的作战地图及相关图上推演,标注了假设“华约”和“北约”爆发战争,苏军及华约盟军即从波兰、东德(当时的民主德国)集结大军,以战术核弹、空军、机械化集群及海军舰队等,联合反击西德(联邦德国)、比利时、荷兰、直至法国东部边境。
这份苏军图上推演的军事文件注明了苏军及华约盟军设定的作战目标,为7日推进抵达莱茵河区域。
时任波兰国防部长拉多斯劳·西科尔斯基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解释:
“这是一个反攻击计划,也就是苏军不会首先发动攻击。
但是,看着这幅地图令人感到震颤,因为地图显示战争一旦爆发,仅波兰至少就有200万人丧生。”
那么,苏军是否具有如此强大的战力?
我们再回望1981年秋季的苏军“西方81演习”,即可清楚找到答案。
1981年9月14日,苏军针对欧洲,举办了一次假设在核战争威胁下的、以陆军战略兵团为主,联合诸军、兵种和战术核武器支持下的方面军规模的大纵深进攻作战演习。
苏军为这次演习投入了包括1500多辆各型坦克,1200多辆各型装甲车和步战车,1000多架作战飞机和50余万官兵在内的陆军机械化部队、战略火箭军和陆军火箭炮兵、前线航空兵、海军舰队及海军陆战队、空降兵等部队。
这是冷战时期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军全盛时期的演习。
那时的苏军,有着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强大工业支撑,享有华约及东欧卫星国家经济、资源的保障,完成二战以后又一次全面扩军和装备升级。不仅核武库为世界第一,其常规装备既在数量上超过美国。
当时,苏军陆航装备了米24直升机,坦克部队更在普遍列装T72和T64等先进坦克基础上,开始装备了堪为世界最先进的T80坦克。苏联陆军导弹兵和战略火箭军列装的SS21近程导弹和SS20中程导弹;苏联空军的列装的米格23、苏24和苏25等飞机,使得苏联在陆海空天方面完全具有对峙美军的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俄国负责“特别军事行动”的现任国防部长绍伊古毕业于“工程师和建筑师”专业,长期在建筑行业工作,奇迹般从预备役上尉直接晋升为少将的神奇经历不同。当时,受命主要负责“1981-西方81演习”的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苏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不仅毕业于苏军名校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参加苏德战争,更在40余年服务苏军,为苏军现代化改革主要推动者和苏军新军事理论的领军者。
因此,他在主持设定“西方81演习”期间,即大量参考苏德战争的苏军经验教训和美国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教训,提出了将著名模块化指挥体系运用于演习的方案。根据这个方案,苏军总部可以指挥任何战线作战部队及任何单位,同时为前线作战的军官,甚至士兵提供最准确的作战信息、命令,以求苏军能够根据战局、战况而以最新作战信息、命令攻击敌人。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奥加尔科夫理论在欧美军事大国流行,成为现在的信息化战争理论及美军信息与控制作战的重要参考之一。
综上可见,当时的苏军如是集结主要兵力实施军演,其效果惊天动地可想而知,远非俄军发起的扣扣索索、散乱无神的“特别军事行动”的可以相提并论。
发起攻击的苏军S-25战机。
“西方81演习”军演影像。
苏军演习目标,清晰、简单、快速、粗暴:
苏军自波兰、东德地域向法国西部沿海地区发起进攻,以发动导弹、航空轰炸实施纵深打击及实施“战术核打击”,以战术导弹和火炮伴随地面机械化集群实施突击,一路向前突击……
演习开始,苏军即以数千门重炮和火箭炮对蓝军及北约军队100余公里防线实施火力准备。
随后,苏军第一波次出动米格23、米格25等前线机场战机,第二波次出动米格27和苏22、苏24等先进战机,轮番攻击蓝军及北约军队的前线及浅纵深的地面防御攻势和机械化集群。
同时,苏军演习设定,苏军战略火箭军和战机对蓝军及北约军队的包括美军基地、导弹阵地、地下指挥中心、主要集结地和运输枢纽等140多个战略目标,实施战术性核武器攻击。
此后,苏军以坦克集群、约4万苏军编队的机械化步兵集群汇成钢铁洪流,全部配备“三防”设施,在假定的6个小时之内穿越向己方核打击形成的辐射区,向纵深发起大纵深突击。
在军演进入大纵深突击阶段,苏军在明斯克机场完成空降,假设低空突进联邦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苏联波罗的海舰队在西德北部实施登陆行动,以先进战轰机和军舰发射导弹,掩护苏军机械化集群在正面战场推进作战。
在确定北约的防御体系全面崩溃,苏军还加重演习难度,假设苏军地面突击遭遇蓝军援军(美军、英军)从英吉利海峡和法国境内发起反击,苏军从加里宁格勒出动波罗的海舰队,与蓝军(美军、英军)在法国沿海地区及海岸线作战。
苏军这个插曲,在核战争背景下高仿了山寨美军二战两栖作战。
按照军演设定,苏军以波罗的海舰队巡洋舰、导弹驱逐舰、载机巡洋舰火力及火箭军对蓝军陆海目标密集发射导弹,以饱和火力实施压制、打击……
最终,苏军最精锐的近卫坦克师以最先进的T80坦克集群向尼德兰地区发起突击,俄军其他海军陆战部队、空降兵部队和陆军机械化突击部队随同发起联合进攻,完成对欧洲的最后一击。
这种前面丢导弹、丢战术核弹,后面钢铁洪流滚滚向前,约等于苏军以常规军队一路吃着核辐射,从东到西,平推西方……
苏军集结强大的常规军力和核武器如丢破罐子这般的稀里哗啦的不要命的进攻,以北约国家的综合战力、地理条件而言,显然根本无从招架。
按照演习假设,苏军在5天之内突破西德纵深。
在约10天之内,苏军进军抵达英吉利海峡东岸地区。
整个演习期间,苏军专门调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专门准备的高清转播车,及调集华约国家多个国家级电视台人员全程跟进,全程录像。
“西方81演习”军演影像。
“西方81演习”军演影像。
“西方81演习”军演影像。
苏联很快将预设军演内容影像流向世界,引起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诸多国家一片惊疑。
当时,无论苏联和华约国家,或者美国和北约国家,均认为苏军“1981-西方81演习”非常接近实战,大约两周,苏军及华约军队将在欧洲夺得完全胜利。
苏军“1981-西方81演习”参演军队数量之多、军兵种之全、作战部队分工之详细、后勤保障之完备、联合多军兵种进攻线路之缜密复杂,预设蓝军及北约国家军队反击作战之丰富,展现了苏军极强的组织、指挥、保障能力。
这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无疑,就苏军在“1981-西方81演习”体现出来的软、硬军事实力而言,确为人类核战争及机械化战争的巅峰军事行动。
“1981-西方81演习”干净利落地证明了当年苏军确实具有平推欧洲的战力。
当然,无论1979年的苏军及华约军队的作战地图及相关图上推演,或者“1981-西方81演习”,也都可以清楚发现,苏军的胜利,几乎建立在核战争基础上。
因而,这样的战争和胜利的代价之沉重,无论苏联和华约国家及美国和北约国家,都是完全无法承受的。
也是正因为能够清醒认知这个代价之沉重,苏军在1979年的苏军及华约军队的作战地图及相关图上推演,或者“1981-西方81演习”都有清楚标注:
苏军的军事行动,是反击作战。
——这是为史河湮灭的灰色的苏联记忆的一抹微弱的人性之光。
现在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在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确属暮气沉沉。
但是,即便当年苏联暮气沉沉,以勃列日涅夫和尼古拉·奥加尔科夫等对比俄国的现任军政老大,完全可见苏联当年军政精英无论军政经历、智商素质、战略眼光等方面,确实远超现在的俄国军政大脑。
尤其在战略眼光和格局方面,将苏联带上巅峰的勃列日涅夫的高度,更是现在克里姆林宫无法企及。
因此,如以现在军队数量、质量远远不如苏军;失去了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卫星国的经济、资源的供养;丧失了波罗的海三国及东欧战略纵深等等的俄国而言,空有继承苏联衣钵之名,实则根本无法与苏军相提并论。
勃列日涅夫(左2)和他的伙伴们。
现在来看,除却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在政治上的互不主动进攻,在激烈对抗同时始终能够保持冷静的退让、理性的妥协,这是苏联与美国同列为世界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清晰证明,在现代现代社会,如无保持冷静的退让、理性的妥协的政治智慧,绝无崛起世界超级大国的道理。
正因如此,冷战期间,苏军虽然有着强悍的常规军力、核武库,却非常谨慎处理对北约及美军关系。至于整个冷战期间,苏军无论在地图演习和实兵演习,几乎都有着北约军队打响第一枪,苏军和华约军队实施反击作战的假设前提。
此外,苏联与美国及更多的华约国家、北约国家都有对二战历史的惨痛经历。
华约国家与北约国家痛定思痛,因而在冷战对抗、对峙,双方却又始终在欧洲保留了一抹“虚伪”却不乏“真实”的温情脉脉的底线。
因而,冷战时期的由华约国家与北约国家激烈对峙而诱发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这两场热战,也都在欧洲之外亚洲打了。
至于华约国家与北约国家在欧洲的对峙,仅不过彼此调高广播喇叭,扯起嗓门吐着口水的激烈骂战而已。
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清晰可见:
最终,欧美的政治家们还是以亚洲人的鲜血和战乱为代价,在冷战格局下勉强维持了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的存在。
以文养文,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7月23日23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