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
当然,事实上乌克兰军队确实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并且可能会在2022年-2023年冬季再度发起攻势,继续巩固己方战场优势。
10-15公里距离,这时目前乌军装备的常规火炮可以实施火力压制的距离。
显然,俄军如不能在一二天的短期内发起反击,驱逐乌军,那么,乌军即可快速巩固阵地,建设信息基站,组织并发起炮火攻势,直接打击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的一线俄军阵地及其背后的军火库、运输线。
如此假设成立,如无重大政治、外交变故影响,可以断言,乌军可能会在12月中旬发起攻势,寻求决胜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场。
那么,俄军能否守住斯瓦托夫和克雷明纳?
我看,很难。
11月19日赫尔松战场态势图,俄军最新在赫尔松战场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其次解说赫尔松战场。
5月1日,当时还少有人关注赫尔松战场,不过,我在当时推文即认为赫尔松战场可能会演变为俄乌战争变数极多,最为麻烦的一个战场。
现在再看赫尔松战场,对俄乌双方确实存在着同样的变数和麻烦。
对俄军而言,赫尔松战场为俄军进攻乌克兰南方的战略桥头堡,为克里米亚地区战略纵深及水源地,承载着克里姆林宫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的主要战绩和政治想象,具有极高政治价值。
然而,现实背离克里姆林宫的政治想象,非常骨干。
从7月中旬以来,赫尔松战场一直成为乌军发起“烟头攻势”而实施“磨盘战争”的主战场,俄军高级指挥官及指挥所、部队集结地、弹药库、路桥码头等交通设施等等重要军事目标屡屡被乌军精准打击,损失极为惨重,成为乌军“放血”俄军在最大“磨盘战场”。
进入冬季作战之后,俄军在赫尔松战场不仅消耗、损失极大,而且还要承担继续加大的后勤保障压力及高科技作战压力。
这样,俄军如想维持赫尔松战场,就必须在冬季作战中继续付出巨大的兵员伤亡、物资消耗的代价。
同时,俄军还必须面对一个极大的变数:
既然战争没有绝对稳赢说法,那么,俄军可能付出了极大代价,最终却可能会受制后勤保障及高科技作战压力、冬季低温影响,而全线崩盘。
在军事上形同鸡肋的赫尔松战场,在政治上必须守。
可见俄军在赫尔松战场的政略、战略互不兼容,分歧极大。
因此,从9月中旬至11月6日,我在多篇文章论述赫尔松战场态势,认为俄军在赫尔松战场背靠第聂伯河形成了赫尔松-新卡霍夫卡防线,虽然没有网传那样被包围、被击溃之虞,但是,如果俄军陈兵第聂伯河右岸如不修正调整战略,极大可能会在冬季作战期间,受乌军高科技作战压制,受后勤保障无力而最终全盘崩溃。
果然,俄军里面也有高手。
最近几天,俄军在继续撤退赫尔松地区平民、部分重型设备;继续放出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舆论,同时,开始大幅调整赫尔松战区防御战略。
从上面赫尔松态势图可见,俄军继续维持第聂伯河右岸的赫尔松-新卡霍夫卡防线,同时在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快速建成了三道防线。
通过卫星地图比较发现,俄军第聂伯河左岸第一、二道防线-第聂伯河区域,原本为河流纵横的低洼湿地,平均海拔不过数米,既受俄军远近火力压制,也受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威胁,实为乌军反攻难以逾越的天堑。
这样,在12月份,俄军极有可能在作战被动情况下,从第聂伯河右岸退向左岸地区,而后凭借三道防线进行长期的阵地防御战。
显然,同样在赫尔松战场的第聂伯河左岸的俄军三道防线,应该是俄军战略与克里姆林宫的政略的折中方案。
除非俄军三道防线被击穿,或者后勤体系崩溃,否则,俄军不会从赫尔松战场撤军。
观察赫尔松战场态势,可以确认俄军以三道防线和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危机”构成的天堑,为夺得战略主动的乌军发起后续反攻造成了极大变数和麻烦。
乌军在赫尔松战场再无重演因古列茨河左岸攻势的机会。
现在,乌军不会以地面部队发起“碰壁”攻势,只能以高科技作战及远程精确打击优势,在未来持久战、消耗战中循序推进,用时间挤压空间,将俄军驱离赫尔松战场。
那么,俄国将如何应对乌克兰的“烟头攻势”、“磨盘作战”?
政治、外交与谈判,可能是俄国在现阶段重要的选择。
其二、俄国为扳回正面战场全局被动,因而必须维持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非对称远程打击,以非对称战场牵制乌军在正面战场的冬季攻势。
同时,俄国还将在战争盘外,通过政治与外交的手段,寻求重启俄乌谈判。
从图1可见,俄军苦于正面战场作战被动,为最大程度牵制乌军冬季攻势,增加乌军战略后勤负担,因而绕开了俄乌正面战场,开辟了非对称战场,以战略远程火力对乌克兰后方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
俄军实施战略轰炸至今,重创了乌克兰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但是似乎却并没有对乌克兰冬季攻势造成更大影响。
11月7日,随着北约及美、德等国援助包括NASAMS防空系统在内的多种防空武器已经进入乌克兰战场,俄军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必然无法对乌克兰施加更大的压力。
战至初冬,俄军又将走向一个迷茫的战略十字路口。
显然,现在的俄军已经再无战争初期的气焰、锐气和战力,也绝无依靠“原始的”动员兵和机械化武器夺得一场现代常规战争胜利的可能。
于是,克里姆林宫从乌军发起红利曼战役及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之后,即将俄乌战争的攻略重心,放在了具体战场之外的非对称战场及政治、外交方面。
其中,核威慑战略及核衡势政治,即为俄国以非战手段谋求扳回战局的核心战略。
现在,俄国核威慑战略昙花一现,即受北约及英美等国强硬反制,似乎完全失败。
然而,鉴于核衡势政治关系全球合法拥核大国的国家利益,俄国依然可以核衡势政治为核心施展外交手段,继而对俄乌战争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
从3月以来,我曾在多篇文章详细推论,受核衡势政治利益推动,俄美双方会在桌面下接触、谈判。
果然,到了11月初期,诸多媒体开始陆续爆料,声称最近数月以来,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一直与俄总统国际事务助理尤里·乌沙科夫、俄安全会议秘书尼古拉·帕特鲁舍夫等进行秘密谈判,并且就俄乌战争和核衡势政治等方面达成了一些意见。
(类似分析,请查阅往期文章,本文不赘述)
俄美暗箱接触的舆论传出,正逢美国聚焦国会中选,并且一些共和党候选人发声质疑军援乌克兰,声称要考虑取消对乌克兰的财政和军事援助,一时之间,看似俄国多管齐下,正在政治与外交面上挣得了一丝主动。
然而,北约及英美等国主流政治对俄国本就成见深沉,等待多年,如今终于等来了并且稳稳把控着的一劳永逸的“放血俄国”的战略机会。因此,仅靠几个赚选票的非主流零星声音,北约及英美等国主流政治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个机会?
确实如我此前预期,俄美暗箱接触最终出现了一个比较幽默的结果:
站在乌克兰身后的美国,受俄国无奈选定,成为了核衡势政治代言人及俄乌谈判的斡旋人。
请美国人出面斡旋俄乌战争,这一幕,高度类似甲午战争时期,站在日本人背后的英国人出面斡旋清廷与日本谈判。
于是,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0月4日签署了拒绝与俄国现任总统谈判的相关法令,以及克里姆林宫签署吞并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法令,俄乌双方完全针尖麦芒的冰火态势下,11月8日,泽连斯基终于在其Telegram频道发布视频,提出与俄重启谈判的“绝对明确”的条件。
泽连斯基声称:
“恢复领土完整,尊重《联合国宪章》。
赔偿战争造成的所有损失,惩罚每个战争罪犯,并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再次发生。”
看似,泽连斯基为俄乌谈判重启开了一个门缝。
然而,在目前俄国常态下的政治及军事结构下,泽连斯基的“绝对明确”的条件,确是克里姆林宫、俄国杜马及国内民族情绪完全无法接受的条件。
显然,就目前北约与英美、乌克兰在俄乌战争的高度一体化战略关系,乌克兰方面为开启俄乌和谈而提出的“绝对明确”的条件,必然也是北约与英美刻意“拱火”的“绝对明确”的条件。
或者说本身就是圈套。
如此被乌克兰、英美等西方国家刻意下套而推为“卡门”,克里姆林宫本意希望靠着政治、外交手段化解战局危机,如今却又被卡在这个“绝对明确”的条件的门缝,实属进退两难。
当然,这也是以凭借一国之力单挑北约、英美等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的难处。
2022年11月9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