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日俄战争的隐痛:弱小的日本,何以胆敢发起日俄战争?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1月13日)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制导弹误炸波兰”事件解说俄乌在“非对称战场”的对抗
1904年2月-1905年9月,日本和沙俄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爆发战争,史称日俄战争。
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相交,欧洲霸权正值巅峰,近代文明徘徊在现代文明门前,殖民主义更是雾霾深沉,笼罩从远东到近东,从亚洲到非洲、美洲、甚至欧洲部分地区的广袤土地。
这个时期,诸如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自有其成熟的发展殖民地的经济、文化和行政套路。
而诸如德国、日本等新晋殖民主义,当然也就顾不上吃相,为求快速发展而对外鲸吞蚕食,掠夺剥削。
新老殖民主义狭路相逢,恶性竞争,使得地球变得越发狭小。
于是,老牌殖民主义和新晋殖民主义自然竞争也就产生了类似“精耕细作殖民主义”与“乱砍滥伐殖民主义”的矛盾。
再于是,老牌殖民主义的重商主义和新晋殖民主义的军国主义应运而生,相互对立,使得二者矛盾变得日益深沉。
二者矛盾激化继续促进重商主义和军国主义继续泛滥,使得列强之间也就各建贸易壁垒,加紧军备竞争,继续反推矛盾,加剧了世界动荡。
世界动荡之下,弱国、小国更是不堪其苦。
晚清时期的中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世界异常动荡的历史风口。
所谓殖民主义,顾名思义自然要移民、殖民。
欧美列强和日本等新老殖民主义要想在中国实现殖民目标,当然不会选择向人烟稠密的黄河、江淮、珠江流域等地动手。
于是,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满洲、朝鲜、蒙古及远东海参崴、伯力、库页岛等地,也就暴露在世界列强眼前。
1895年,日本取得甲午战争胜利,逼迫清廷签署《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时,日本不仅有了殖民台湾计划,也有了殖民中国东北地区的企图。
然而,日本的企图遭到同样觊觎垂涎中国东北的沙俄帝国的反对。
为此,沙俄拉拢法国、德国,炮制了抗议、迫使日本向清廷归还了辽东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新老殖民主义之间的一次冲突。
这样,摇摇欲坠的清廷也就在惊慌失措间,想起了联俄抗日。
1896年,清廷及李鸿章等高层以读透了《三国演义》的谋略水平,脚踩冰雪聪明,头冒乎乎傻气,想当然引用曹操刘备联手灭调吕布的“驱虎吞狼”之计,与沙俄秘密签订了《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明确将辽东半岛租借沙俄,租期25年。
凭借《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沙俄不战而夺得远东战略要地辽东半岛,以及有了将西伯利亚铁路支线修建、延入中国东北地区直至辽东半岛,控制远东不冻军港旅大的权利。
如此,沙俄凭借东清铁路,旅大港,即可对朝鲜半岛、日本、环渤海地区及清廷京畿要地形成辐射威胁。
——可谓是将沙俄引入东亚腹地的愚蠢决策。
1898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清廷沉浸“三国智计”的外交成果,喜笑颜开当然也就不会想到与沙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会为中国带来如何的灾难性后果。
现在来看,中东铁路无疑是将中国引入20世纪的上半个世纪不幸的灾难之路。
眼见《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日本朝野为此惊出一身冷汗。
日本非常清楚,俄国如果完成西伯利亚铁路、东清铁路、大连港的远东布局,即可随时快速将强大军事力量从欧洲投放远东,使得日俄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变得更为悬殊。
最终,强大的沙俄即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碾压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土……
顷刻之间,泰山压顶,日本无力正面应对,每日愁眉苦脸,确无有效应对策略。
1900年,极让日本焦虑的事件发生了。
5月,英、法、德、日、俄等八国组成联军,借戡乱义和团为名,进攻环渤海及华北等清廷京畿地区。这时,沙俄野心磅礴,干脆声称东北地区到处都是义和团,征调13.5万大军,大举入侵满洲。
俄军蓄意已久,进展神速,很快就控制、占领了东北全境诸多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地。
而后,沙俄并没有停止扩张,更是快速向地广人稀物产丰富的中国东北、以及相邻的朝鲜、蒙古、海参崴、伯力、库页岛等地区派出驻军,开始武装移民。
殖民主义出现以来,伴生的最大灾难,就是人种歧视、民族歧视,甚至种族灭绝。
为移民、殖民满洲及远东海参崴、伯力、库页岛等地,俄军所到之处,清洗土著人口,炮制江东六十四屯屠杀等等事件……
俄国短视且毫不掩饰的快速扩张,使其在远东的西伯利亚铁路、东清铁路、大连港等系列布局的威力,瞬间就暴露在世界列强眼前。
大连港控制渤海、黄海,对英国等欧美列强而言,由海路进出清廷京畿被受威胁。
就战略形势对日本而言,失去渤海、黄海控制权,甲午战争胜利果实也就完全付诸流水。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天津。
在当时头号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头号重商殖民主义国家美国等看来,以沙俄体制、野心和强大军力,一旦坐大,必然挟清、日、朝而控制远东,继而极有可能驱逐英、美、法、德等列强出局亚洲。
于是,英美等国以俄国野心勃勃,游说与俄国关系尚可的德国、法国,开始布局盘整沙俄。
英国当年,犹过今天美国,国力遥遥领先全球,实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英国与德国紧急磋商,达成协议:
第一,各国不得瓜分中国的领土;
第二,清国沿海、沿岸向各国开放,自由贸易。
老大出头,其余法国、日本、美国等国立刻附议,共同施压沙俄,要求沙俄和各国一样,在与清廷签署和约后,一起退出清国。
俄国在当时吃相难看但也大捞实惠,自然不会老老实实吐出咬在嘴边的肥肉。
沙俄寄希望实现西伯利亚铁路正式通车后,正式向列强摊牌造成既成事实。于是,沙俄一面搪塞,一面抛出要列强共同保障朝鲜中立的议案,“踢球”给了已经控制了朝鲜半岛的日本,以求搅乱远东浑水,争取时间。
日本被沙俄如此肆意捏住,摁蹭地上,心里愤怒,却也因为两国国力悬殊态度,最终也是敢怒不敢言。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这时,沙俄怂恿其余七国尽快撤军,自己却赖在东北及辽东半岛。
看着自己神圣的满洲老巢被当俄国人当成茅房,清廷这才明白,自己当年贸然采用李鸿章提议的驱虎吞狼之计,确实何其愚蠢。
清廷后悔之下,眼看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在即,俄国将在满洲摊牌,只得权衡利弊,可怜巴巴向英国、日本求救,继续使出“驱虎吞狼”之计,以求联合英、日,对抗沙俄入侵。
当时,清廷与日英俄等国博弈,在日俄战争期间,暗中支持日本。
为此,信奉重商主义的美国郁闷之下,也站在了英国身边。
万事具备,当时的全球大佬英国也就顺势出手了。
作为世界大佬,英国自己亲自提西瓜刀去砍砍杀杀自然不太方便,就像有部枪战片,大哥周润发想要搞掉仇敌万梓良,自己不动手,先要装备自家小兄弟刘德华一样。要遏制、打教沙俄,英国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兄弟美国。
就此,英美关门密商之后,旋即分头游说世界列强,以俄国在远东军国主义扩张和贸易壁垒事实,最终说服了德国和法国同意在爆发战争之后隔岸观火。
万事俱备,剩下就是找一个打手。
英国佬登高一看,有了:
那位被沙俄欺负得蹲在墙角,两眼含泪,怒火中烧的小日本,确属不错人选。
英国佬伸去热乎乎的大手:
哥看好你,给你刀,砍丫的俄国佬。
被沙俄掌掴得满脸通红的日本即刻喜出望外。于是,日本呼噜着用衣袖揩去满脸涕泪,颠颠跑去,亲热地抱住了英国佬的毛乎乎的大腿。
就此,1902年1月,为备战日俄战争,两国签订了《英日同盟协议》。
《英日同盟协议》主要内容为:
1、针对俄国的扩张,缔约国承认清国、朝鲜的独立,倘使缔约国在清国、朝鲜利益受到别国侵略,缔约国任何一方均可采取必要措施制止;
2、缔约国一方如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另一方严守中立;
3、缔约国一方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作战时,另一方应给与军事援助甚至参战,媾和时也须两国协商完成;
4、缔约国保障英国、日本在清国和朝鲜的特殊利益。
当天夜间,《英日同盟协议》签约消息传回日本,日本人欣喜若狂,欢呼不断,提灯游行。
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为之感慨,撰文喻称“日本此刻乐得,就像穷孩子被过继给了一个大财主当养子”。
1902年4月,诸事完备,英、美这对老兄弟拉上被沙俄一直恶搞的日本,并肩站在清廷身后,要求沙俄签订了清俄《交收东三省条约》。
这个条约规定,俄军即年开始,在18个月内,分三期完成满洲撤军。
沙俄眼见英、美出面,见势不妙,也就规矩完成了第一期撤军,撤走了奉天辽河以西的军队。
然而,等到兑现后来两期撤军,沙俄拖来拖去,也就拖到了1903年。
这时,西伯利亚铁路支线东清铁路全线即将通车。
如此一来,沙俄有了快速向远东输送兵力、物资的能力,辽东半岛的形势也就随之直转之下。
日俄战争期间攻打203高地的日军敢死队。
也就在这年,俄军更是越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境内,直驱三八线地区,兵锋遥指日本。
这段历史,也是后来苏美分划占领朝鲜分界线的由来依据之一。
显然,俄国野心膨胀,已然踏破了英国、日本、美国和德国、法国在远东利益的底线。
于是,全球列强便在远东问题上形成两大针对俄国远东扩张策略的集团:
一个,是英日同盟为基础,得到美国支持,清廷配合的反俄集团;
一个,是游离在英日和约和法俄同盟之外首鼠两端的法国,隔岸观火的德国,以及由更多被《英日和约》震慑,不愿卷入战争的骑墙国家组成的观望集团。
至此,在日俄战争前夜,俄国已经被欧美列强排斥、孤立起来。
于是,在英﹑美默不作声的大力支持下,选择在西伯利亚铁路支线东清铁路全线通车的最后窗口时间,日本主动出击,正式发起日俄战争。
当时,俄国作为传统欧洲军事强国,有欧洲事务裁判者之美誉。国力、军力更是远超日本。
然而,俄军在日俄战争表现极为蹩脚,结局也是一场闹剧:
拥有百万大军总兵力,1.41亿人口的俄国,在日俄战争期间,无论海战、陆战、进攻战、防守战几乎每战必败,最终败在仅有25万总兵力,4400万人口的小日本的手下。
奉天会战,俄军以装备精良的37万陆军,以多打少对战27万日军,最终居然节节败退(有喜欢这段历史朋友留言,我将续写日俄战争);在对马海战,俄国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更是遭到日军联合舰队拦击,几乎全军覆没。
就此,日俄战争惨败,沙俄所谓的大国威仪跌落尘埃,国家经济濒临崩溃,军事实力严重削弱,使得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更是危机四伏。
沙俄爆发革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当时,在殖民主义乌云笼罩下,沙俄在日俄战争惨败消息传遍全球,不仅激起各地民族主义对殖民主义的激烈反弹,同时对印度圣雄甘地,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以及才从伦敦脱险搭船返华途中的孙中山,都是莫大的激励。
在交战双方来看,直至现在的俄国史学界,主流观点与沙俄时期完全一致,依然认为,日俄战争为“俄国为保卫欧洲文明,反击黄祸——用现代技术武装起来的蒙古人的新群体的作战”。
日本史学界则认为,“日俄战争既是一场拯救亚洲的战争”,也是日本为“保卫日本和亚洲,对野蛮、非文明、且持有武力的俄国的自卫作战”。
然而,日俄战争虽然终结了沙俄一家独大,鲸吞远东、中国东北的企图。但是,日俄在战后排挤清廷而签署《朴茨茅斯条约》,事实上也达成两个殖民主义国家联手瓜分、侵略远东及中国东北的事实。
在《朴茨茅斯条约》条约中,咸鱼翻身的日本全然不顾战前与清廷约定,不仅夺得朝鲜半岛控制权,旅顺口、大连湾的租界权及其附属特权,更得到了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的大片领土,以及南满铁路及其支路、利权、煤矿等。
此外,随着日本加剧殖民满洲,俄国借《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为幌子,也对蒙古开始动手动脚。
这样一来,清廷收回来的仅是纸面上的东三省主权。
由此,日俄两国竞相开始向远东、蒙古、东北地区广泛实施武装移民,为后来二十世纪初期,困扰中国政治稳定和国防安全的“满蒙悬案”埋下恶劣的前因。
而日本根据《朴茨茅斯条约》夺得利益,更是将辽东半岛据为己有,改名为关东州,并且在旅顺设立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
护路南满铁路之外,关东军司令部也组织日本实施武装移民、殖民。
1919年,关东都督府陆军部扩大建制并且改名为关东军司令部。
于是,日俄战争及日俄《朴茨茅斯条约》也就胡搅蛮缠地彻底瓦解了庚子国变后由欧美列强主导的《辛丑条约》,以及清俄《交收东三省条约》对中国国土完整性的起码承诺。
日俄交战,日俄联手,使得日俄战争终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苦痛的一幕“闹剧”。
就此,清廷领有和控制的东北及远东、蒙古地区也被剥离出了《辛丑条约》及清俄《交收东三省条约》条款,处于无可挽回地沦为被殖民状态,被瓜分状态。
于是,到了后来,铭刻历史深处且隐痛至今的“蒙古独立”事件、“九一八事变”事件,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