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乌军异动与反攻……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月6日)

贝利,我们的足球的“暗号”

少为人知的朝鲜战争:万岁军浴血白马山 

周末谈兵:远望班公湖,闲谈中印边境问题 

军事解读:从抗战到内战的五次会战——山海关会战
日俄战争往事:从日俄谈判到济物浦港的炮声……
俄乌战争观察:顿巴斯战场,将出现轮式战车与履带坦克的“革命性”较量……
俄乌战争观察:格拉西莫夫的上任和苏罗维金的退幕……
俄乌战争观察:从机动防御作战,谈索莱达尔镇突击战得失……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大胜?乌军设局?
俄乌战争观察:俄军索莱达尔镇的“胜利”和巴赫摩特南线的攻势
(图1)2023年1月19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
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的红色圆圈,为俄军地面进攻、一线炮火轰炸。俄军占领区的蓝色圆圈、红色爆炸圆圈,则为乌军导弹袭击,海马斯及火炮攻击。

2023年1月19日,俄乌战争进行第329日。

二战时期,德国、日本都是自负满身肌肉,喊着正义、漂亮的口号,闯进邻居家里,肆无忌惮打砸抢,终酿自己与人类历史的大悲剧。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回望当年柏林大轰炸、东京大轰炸、广岛原子弹等等德国、日本自噬苦果等等历史,还会有人傻乎乎地去心痛希特勒、东条英机吗?

本该没有这类人。

然而,现实确有些人因为智商、阅历、学识受限,又天生不甘寂寞,嗜好抢跑道德高地,也就沉迷自己想当然的“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的逻辑,非要以一个跳梁咬飞盘的刁转角度,情真意切地论证希特勒、东条英机等人可能确有“历史闪光点”。

然而,“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的底层逻辑,毕竟是基于丛林法则的喊打喊杀的旧时代逻辑。

如今,在文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无论信仰、意识形态和经济、政治、外交或者其他更复杂国家关系、利益,早就全面相互交融、影响,密不可分。

这是一个人类文明和国家关系正在快速成熟、稳重的时代。

战争本该远离我们。

然而,这样的时代,还是有人深信“大帝”思想,为国家之间信仰、意识形态、经济、政治、外交及国家关系、利益等等存在的正常分歧,动辄一个心情不好,就挥舞“西瓜刀”喊打喊杀,当然就会受到文明世界的排斥、反对。

综合开源消息,俄乌战争,全球声援、支援乌克兰抗战的国家约100多个,反之,全球明确表态声援、支援俄国的国家,貌似仅有伊朗、朝鲜。

我国与俄乌双方都是友好邦交国家,我国外长稳健和理性地强调了眼前的中俄关系,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

世事变幻、风云跌宕,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如今,全球100多个声援、支援乌克兰抗战的国家,虽然个别欧美西方国家确有其政治目的,但是,这些欧美国家毕竟是少数。其中,乌克兰及绝大多数支援乌克兰的国家,都是我国友好邦交国家和需要外交争取的国家。

可见,为一个陷足战争泥淖毫无胜望的贫弱大国,不惜站在全球100多个声援、支援乌克兰抗战的国家的对面,绝非明智之举。

时代变化,使得基于丛林法则的“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逻辑,早已破旧不堪且千疮百孔。

看到这里,不喜欢的读友或者愤然离去,那么,我即综述和推演最新的俄乌战争。

前面《俄乌战争观察:俄军大胜?乌军设局?《俄乌战争观察:俄军索莱达尔镇的“胜利”和巴赫摩特南线的攻势两篇文章,我对乌军在顿巴斯南线战略防御及机动防御作战、俄军机械化突击作战及攻占索莱达尔镇,均有详细论述和推演。

这里简要归纳为三:

一、俄军在顿巴斯南线及巴赫摩特的攻势,虽然在索莱达尔镇等局部地区得手,但是没有突破乌军防线,仅为有限战术价值的战斗胜利。

二、俄乌双方在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及顿涅茨克外围战场可能继续形成消耗战、持久战态势。

三、俄乌战场开始频繁出现异动,乌军在2月中旬前后,存在发起冬季反攻可能。

那么,也许有人质疑,为何我推测是乌克兰发起攻势而不是俄军发起攻势?

2023年1月,巴赫摩特外围的乌军战术小组。

我个人在去年12月底的两篇文章《俄乌战争观察:俄军稳定防线和新年战略谈2023年,俄军将在乌克兰领土进行一场“卫国战争” 》,分析俄国2023年可能调整新的俄乌战争战略,俄乌军队战力对比等情况,认为俄军难以在2023年冬季战争组织战略进攻的理由有三:

其一、俄军深陷俄乌战争,既无法进攻取胜,同时“特别军事行动”背负国际国内政治压力、国内民族情绪压力,俄军撤退如有风吹草动,对俄国政治将会产生崩盘性后果。

为此,俄军迫切需要动员劳动力及动员兵、常规武器及战略武器库存、军工产能、石油及粮食资源等等传统机械化战争资源,以持久战和消耗战拖延时间,寻求政治解决俄乌战争机会。

(相关分析请参考《从俄军空袭乌克兰,谈制胜现代战争的三要素---芯片、卫星、思想》)

其二、基于上述分析,克里姆林宫必然调整战略,在军事、政治、外交上,形成为守住“吞并(乌克兰)领土”的战略防线,同时围绕防守这个防线,将俄乌战争从2022年的“特别军事行动”完全转向为2023年“卫国战争”。

简言之,在宣传和舆论上,俄军可能继续强势。

但是,俄军在2023年的战略核心,将完全转向战略防御作战,具体体现则为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守住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州实际控制区,以一场“在别的主权国家的领土上,去进行‘卫国战争’”,通过持久战、消耗战,寻求在政治和外交上要求乌克兰、北约及英美等国承认现状。

其三、俄军对一个主权国家不宣而战的军事底气,为前苏联遗留的庞大的步枪、坦克、火箭炮等“夕阳武器”和老旧战略武器,以及数量庞大、心事重重的“动员兵”。

然而,在现代化高科技总体战的时代,如此庞大的机械化军队投向战场,对战北约、欧盟及英美等4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联盟援助下的乌克兰,也就必然遭遇乌军效率更高、更快、更准的高科技武器和战略战术压制,宛如当年马克沁机枪面前的祖鲁人。

实战果然如此。

俄军从最早声势浩大,旨在灭国乌克兰的全面进攻、顿巴斯攻势,直至现在,格拉西莫夫大将以俄国防部副部长、俄总参谋长及俄军第三号首长之尊,指挥精锐部队每日苦战推进不过百米的目标,仅仅是战前人口不过2000余人口的小镇索莱达尔

综述至此,谁会相信俄军靠着“夕阳武器”和“动员兵”,还有从前的攻击能力?

反之,再看乌军,在索莱达尔激战之后,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频繁异动,举手投足间其中五个异动,极具战役和战略想象:

(图2)2023年1月19日,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及顿涅茨克外围战线态势图。

2023年1月19日,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的克雷明纳战场态势图。

战役想象之一:

参考(图2)乌军虽然在索莱达尔战斗失利,但是依然保持着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及顿涅茨克外围防线的战略完整和机动防御作战。

但是,乌军也在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托列茨克等地形成凸出部。

反之,从乌军10月利曼突击战,形成俄军克雷明纳凸出部之后,俄乌双方激战至今,俄军相继在巴赫摩特以北索莱达尔、以南克里什基夫卡、迈奥尔斯克等地形成多个凸出部。

战线犬牙交错,对俄乌双方而言,战机同等凸显。

然而,鉴于前述俄军2023年战略及俄军在索莱达尔战斗表现,在冬季作战期间,俄军显然难以组织强大机动力量对乌军凸出部进行钳击。

同时,得北约、欧盟及英美等4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联盟援助,乌克兰在高科技作战和后勤、机动等方面优于俄军,因而乌军如在作战信息与指挥、武器与设备等方面得到有力保障,完全可能选择俄军凸出部发起进攻。

战役想象之二:

在2023年1月以来,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乌军频繁以小规模战术分队、作战组,向P-66公路沿线实施侦查突击、地雷排除、试探性进攻。

为此,俄军也向乌军频繁发起有限规模的反击,一面尽量驱逐乌军,一面开始将重型装备、设备从流经克雷米纳的克拉斯纳河的西南沿线,转移到东北沿线,并且在相距克雷明纳15公里的北顿涅茨克外围,加速部署预备队和防线。

完全和此前利曼、赫尔松等战事作战套路一样,俄军这番操作,显然受到乌军强大的军事药,急于转入防御作战。

2023年1月19日,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的斯瓦托夫战场态势图。

2023年1月17日,巴赫穆特郊外道路乌军战车。

战役想象之三:

在斯瓦托夫方向,从2022年10月利曼反击战至今,乌军经过近4个月逐步推进,在少为自媒体关注的不知不觉间,已经三路逼近斯瓦托夫。

北路,乌军以第92机步旅、第103国防旅一部、第14机步旅一部,基本夺得斯瓦托夫西北门户诺沃塞利夫斯基。

中路,乌军以第109国防旅、第103国防旅一部,占据斯瓦托夫以西要点纳迪亚。

南路,乌军精锐机动部队第66机步旅、第25空降旅主力已经夺得马基夫卡,对P-66公路形成极大威胁,同时也控制了斯瓦托夫向南支撑点。

乌军蓄势待发,对斯瓦托夫形成三路攻击态势,非常明显。

战略想象之四:

乌克兰可能谋求在外交和政治面上解决扎波罗热核危机,为战略反攻扎波罗热准备条件。

上述一、二、三条乌军异动分析,均为乌军可能发起战役规模反击分析。而扎波罗热方向,则是乌克兰战略反攻的主要方向。

扎波罗热战场的战略价值,我在此前《俄乌战争综述之十二:基辅的反击,扎波罗热与俄军下一个目标》 俄乌战争观察:顿巴斯战场的相持,赫尔松战场的对抗,扎波罗热战场的异动俄乌战争观察:乌军,将向扎波罗热突击》等等文章有详细介绍,请读友参考,本文不作赘述。

参考文前图1可见,扎波罗热战场连接顿巴斯战场、赫尔松战场,为俄军800余公里战线的战略结合部,必然为乌军发起战略反攻的主要方向。

然而,俄军占领扎波罗热核电厂的现实,中止了北约、英美及乌克兰的战略反攻想象。

目前,俄军多次强硬拒绝国际原子能组织斡旋,多次击退乌军特种作战袭击,已经将扎波罗热核电厂改变为军事基地,使之成为俄军在扎波罗热战线的战略“煤气罐”。

俄军搂定“煤气罐”,乌军在解决扎波罗热核电厂问题之前,投鼠忌器,自然无法向扎波罗热战线发起战略反攻。

事实如此,从2022年9月至今,乌军几乎没有向俄军发起任何形式的地面进攻,使得扎波罗热战场显得异常沉闷、枯燥、无趣和压抑。

然而,扎波罗热战线毕竟为乌军战略破局的主要方向。

为此,乌克兰无法武装解决问题,也就可能谋求在外交和政治面上解决扎波罗热核危机,从而为战略反攻扎波罗热准备条件。

2023年1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与乌克兰总理杰尼斯·什米加尔就乌克兰核电厂问题,在基辅会晤达成意向性协议,国际原子能机构拟向乌克兰所有核电厂派驻援助工作组,双方进行技术、管理合作。

显然,这是一颗曲线球,拐来拐去,目标就是扎波罗热核电厂。

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是否可能就此解决?

可能性非常小,但是值得期待。

2023年1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与乌克兰总理杰尼斯·什米加尔就乌克兰核电厂问题,在基辅会晤。

战略想象之五:

1月20日,周五,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盟国将再度召开会议。根据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透露,这次会议核心议题,即为对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和援助“更重型、更先进的武器”。

我看过较多国内自媒体,在搜集援助项目、清单方面资讯非常到位,这里就不作赘述。

总之,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盟国1月20日会议的结果,将为乌克兰发动冬季反攻奠定武器和物资上的准备。

一场大战,隐隐浮出。

于是,另外一个少为媒体注意却极为重要的信息,也在隐隐佐证着乌克兰发起攻势在即:

当地时间1月17日的《国会山报》报道,美国防部证实,当日,美国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与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瓦莱里·扎卢日尼,在波兰东南部一处秘密地点进行数小时会谈。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与美国防部并行,为美国各军事力量主要兵种首长小组。

参谋长联席会议没有直接指挥、调度军队的权力,而是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制定军事政策、规划、培训等等,以及向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提供军事建议。

扎卢日尼则为乌军最高指挥官。

显然,米利飞行数千公里与扎卢日尼会晤,二者密谈数小时,话题核心肯定不会局限在武器援助、人员培训、乌军体制建设等范围,而是乌军作战需要的北约、美、英军方在高科技灰色地带的助战和配合作战问题。

乌克兰五个重大异动,对俄军而言,无不是战役、战略级别的重大威胁,尤其对誓将“特别军事行动”进行到底的克里姆林宫而言,乌军仅需任意一条异动践于实战,那么,俄军靠着老旧的“夕阳武器”和动员兵,都将大概率重演一场哈尔科夫突击战或者利曼突击战。

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情沮丧的坏消息。

我这样写了,老老实实按照战场态势说话了,心里也在哆嗦:

那些信奉“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和信奉俄军为你而战的读友,还望仅将文章当做战况综述一读,手下留情,别再留言骂了。

累心。

望诸君阅后,能三点一转支持。

新年顺利,阖家健康、安顺。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1月19日22时20。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