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守住巴赫摩特,就是乌军对俄军的一次战略破局……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4-03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从张艺谋拍电影,漫说宋高宗和刘阿斗那些历史……
南宋往事说:和谈,也是一种有效的抵抗……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3月1日)
回望1979年中越战事四十四周年:全面解读老街、谅山和高平战场…… 

(图1)2023年3月1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
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圆环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对乌克兰的无差别袭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的红色圆圈,为俄军地面进攻、一线炮火轰炸。

2023年3月1日,俄乌战争继续第371天。

战争一年,网络关于俄乌停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问题,终于分流形成三个鲜明观点:

一种认为乌克兰立刻停止抵抗,即可“换取”和平。

一种希望俄罗斯立刻停止进攻,实现和平。

还有一种,就是认为乌克兰在其盟友支援、支持下,继续抵抗、打痛,甚至打败俄国,得到和平。

三个观点,逻辑不同,是非昭然,尤其关联人们的基础智商、伦理观、价值观,实为我们识人善恶和结交朋友的实在、可信的参考标准。

当然,就个人视角而言,参考俄乌国情、战争局势及其相关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等等情况,我个人认为俄乌双方都不会有退步换取和平的可能。

最终,鉴于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阵营与俄国实力对比悬殊,乌克兰可能会在其盟友支援、支持下,至少在恢复战前态势的前提下,实现和平。

但是,这需要较长时间。

至少,乌克兰从现在得到“防御性战略援助”,到未来得到“进攻型战略援助”,具备反攻俄军收复实力的力量,尚需要无法明确的较长的政治和战略缓冲时间。

就此,战争缓冲进入2023年2月,几经哈尔科夫反击战、利曼反击战、赫尔松反击战、俄军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战略轰炸等战事周折,也就逐渐在顿巴斯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和赫尔松战场再度形成了相持、消耗、拉锯态势。

如此态势,乌克兰正在不断得到盟国援助和道义支持;俄国则正在判读西方援乌继续囿于“战略防御”框架,且援乌行动模糊、犹豫、低效等现状;这也就使得俄乌双方都对2023年报以了极大希望。

乌克兰希望在年内击败俄国。

俄国则希望在年内,通过“核衡势”政治及“核威慑”战略,继续滞缓外援进场,继续以“保护八年来遭受基辅政权欺凌和种族灭绝的人们”概念,赋予和营造顿巴斯战场为俄乌“私人恩怨”战场,继而得以稳定和固化防线,以巩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及赫尔松地区等“新兼并领土”。

然而,这都是颇不现实的希望。

如今,实战显示:

因为外援迟缓进场,俄国得以凭借“夕阳武器”的数量、体量优势,通过在顿巴斯发起规模化攻势,正在缓慢实现其战略企图。

(相关细节请参考此前俄乌战争周年:回顾战争和战争的方向……《俄乌战争观察:解析梅德韦杰夫的“我们不需要没有俄国的世界……” 》

俄乌战争的继续趋向消耗战、持久战态势。

那么,如此战争态势,究竟利于何方?

此前,早在2022年9月哈尔科夫反击战之后,我就在多篇文章评估俄乌战争态势,认为哈尔科夫等战役没有逆转战争态势,俄乌战争将会以消耗战、持久战进行下去。

显然,战争态势如此炽烈,战争伤亡如此惨重,必然会对俄国、乌克兰形成灾难性影响。

但是,如果转换到政治、战略、外交以及“政治家”面子等等角度,我们又必须承认消耗战、持久战态势确属各方在“桌面下”进行接触、斡旋、达成妥协的起码门槛。

俄乌战争持续一年,已然唤醒了沉睡的北约,刺激了乌克兰的民族觉悟、催化使得欧美各国空前团结。就此,俄国出师不利又屡屡受挫,在政治、外交和战略层面弱势尽显,几乎完全失去夺得俄乌战争胜利的可能。

但是,北约、英美等方面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等方面继续封锁、限制、边缘俄国,却在俄乌战争上依然保持高度谨慎。

可能因为对“核威慑”及“核衡势”政治利益,对不升级、不外溢战争等等问题有了更多无法言喻的考量,北约、英美等方面对如何高效、鼎力援助乌克兰抗战,如何推动这场战争“妥善靠岸”,至今尚无形成完全清楚的政治、外交和战略的路线和行动。

因此,从2022年秋冬至今,受外援迟缓和将外援确定在“防御作战”框架等等限制,乌克兰迟迟无法对俄军发起攻势。

即便如此,北约、英美等方面依然有足够的实力稳步继续“消耗俄国”“放血俄国”,继续一劳永逸解决“俄国问题”的既定战略目标。

如此来看,在2023年继续维持消耗战、持久战,当然也就继续利于北约、英美等方面的既定对俄战略。

转向俄国方向,俄乌战争的消耗战、持久战态势显然可能对俄国形成更惨烈、更深远的“战略性伤害”。

但在,如是转在了克里姆林宫角度,消耗战和持久战也在利于克里姆林宫在政治、战略和舆论上继续“运筹帷幄”,转移民族情绪压力,重调外交方向,启动“堡垒经济”,以及将“特别军事行动”战略完成转型为“民族战争”或“卫国战争”。

显然,消耗战和持久战在俄乌战争进行期间及战后短期,利于克里姆林宫。

(相关详细分析,可以参考9月11日《俄乌战争观察:解说库皮扬斯克大捷之后的全局战争态势》 9月13日《俄乌战争观察:哈尔科夫收复,战争还要持续多久》9月29日《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退让与桌面下的妥协》等往期文章)

不过,鉴于俄、乌、英、美及北约等各方战略目标各不相同,各自确定的俄乌战争的消耗战、持久战的平衡点,当然也是全然不同。

截止目前,西方国家外援迟迟没有规模化入场。或如2022年那样根据俄乌作战节奏“添油进场”。

这样,俄国凭借己方库存、人口、能源等等优势,也在“机械化战争”框架内等来了进行消耗战、持久战的战机。

随着俄军在顿巴斯战场多个方向发起大规模攻势和推进,战至3月1日,克里姆林宫战略目标和俄军作战目标,都是更加明确地落在夺得尽量多的顿巴斯土地,稳定和固化防线,巩固顿涅茨克等四州“新兼并领土”方面。

在局部战场和“机械化战争”框架进行持久战、消耗战,这样的战争态势非常利于克里姆林宫且战且退,躲避国际国内政治风险;但是对乌克兰却事实性形成战争或冲突长期化、领土和主权模糊化等等不确定的战略不利。

为此,乌克兰必须要尽快打破克里姆林宫希望形成的战略平衡。

这样,乌克兰作为北约、欧盟、G7、英美及56个拉姆施泰因援乌联盟国阵营的对俄作战最前线,最重心,纵然欧美多国对战争各有战略设想,最终也必然会转而尽量配合乌克兰的战略方向。

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方向发起反击作战,有效打破俄乌战争及顿巴斯战场平衡,这是乌克兰打破克里姆林宫战略平衡的要点之一。

此外,乌克兰如是守住巴赫摩特及乌东防线,同样也可以打破克里姆林宫战略平衡。

前几篇文章详述了乌军在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方向发起反击作战战略必要性、可能性,相关细节请参考相关文章。

这里仅就乌克兰守住巴赫摩特及打破克里姆林宫寻求的战略平衡,参考(图2)系列,进行如下分析:

(图2-1)2023年3月1日顿巴斯战场及巴赫摩特战场态势图。

(图2-2)2023年3月1日顿巴斯战场及巴赫摩特战场态势图。

(图2-3)2023年3月1日晚间,顿巴斯战场及巴赫摩特战场态势图。红色箭头为俄军攻击,蓝圈为乌军主要防御阵地。


一,巴赫摩特是乌东地区最为重要的铁路和公路枢纽,既是乌军顿巴斯战区防御核心的门户,也是乌军转向战略反攻以后冲击顿巴斯腹地的跳板。


在战略面上,乌军在乌东防线实施机动防御、退后作战,当然存在以重大杀伤俄军有生力量而后放弃巴赫摩特的作战选择。因此,巴赫摩特得失不会对乌军乌东防御体系形成致命威胁。


二,俄国凭借己方机械化作战优势,向乌军利曼-希维尔斯克-巴赫摩特战线的多个方向发起大规模攻势。


但是,参考半年以来的巴赫摩特战事,俄军尽量集中精锐机动力量的重点进攻,伤亡惨重,进展迟缓,可以推认俄军如要以攻打巴赫摩特模式,继续进攻夺得利曼、希维尔斯克等要点,显然是俄军需要再耗费若干个“半年”才可能完成的事情。


仅此侧见,经过一年战争消耗,俄军无论兵力、士气、装备、弹药储备等等,已经无法匹配克里姆林宫勃勃雄心,难以继续对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乌军顿巴斯防御核心地区发起更大规模的战役攻势。


因此,俄军如此不惜代价血拼巴赫摩特,其实并非怀揣宏大战略理想,而应该是旨在夺取乌克兰后续战略反攻的重要“跳板”,以实现其稳定和固化防线,巩固顿涅茨克等四州“新兼并领土”的战略目标。


三,俄军继续强化巴赫摩特战场攻势,在多个方向取得了一定战术性进展。


此前,我在多篇文章认为俄军难以在短期内夺得巴赫摩特,为此,遭到一些酷爱受视频教育而认识俄乌战争的读者的严厉指责,从屁股坐歪、胡乱分析等等方面予以愤怒斥责,这让我确实倍感郁闷。


于是,本文专列一条,讲述俄军在巴赫摩特战场截止在3月1日的战术胜利。


连续两天,根据瓦格纳集团放出的视频、影像、参考(图2)系列俄军推进标图,可以确认,俄军完全控制了巴赫摩特以北地区、城北火车站、城北小部街区;完全截断了M-03、H-32等重要交通线,目前正在攻击克拉马托尔斯克-巴赫摩特的铁路线,从北、东、南方面完成了对巴赫摩特的包围。


现在,乌军唯有这条铁路线两侧及巴赫摩特往西外围地域,作为巴赫摩特最后的出口。


同时,这也是乌军部署了大量战略预备队的二防区域。


这样,乌克兰在不到200平方公里的巴赫摩特城区及二防区域战场,已经密集部署了超过40个营级作战单位及3个重炮旅的强大兵力。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马里亚尔就巴赫摩特局势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向巴赫摩特派出援军,同时强调称守备巴赫摩特为“战略性决定”而非“政治需要”。


就巴赫摩特战略价值理解,乌克兰守住巴赫摩特,即守住了战略反攻的决心!


当然,如要抵抗俄军巴赫摩特集群处在最高峰值的攻势,乌军必然为此浮出较大代价。


截止3月1日晚间,俄乌双方继续在巴赫摩特以西及西南外围激战。


俄军正在向乌军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穆特的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发起进攻,意图进逼威胁铁路线两侧,从西方截断巴赫摩特退路;同时,乌军则选在伊万尼夫斯克等地区,在俄军攻击轴线侧面,对俄军实施逆袭、侧击。


这是巴赫摩特攻防战期间较为罕见的俄乌野战。


乌军向逆袭、侧击俄军,既有保护铁路线和巴赫摩特向西出口的目的,同时可由这一系列激战推测乌克兰兵力有所加强,俄乌双方在巴赫摩特的攻防核心正在转向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穆特的高速公路沿线地区。


显然,俄军如是能够在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穆特的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实施突破,即可推向铁路线和完成合围巴赫摩特,这样,乌军也就难以守住巴赫摩特。


然而,在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恰西夫亚尔-巴赫穆特的高速公路沿线地区,乌军守备西北方向,占据高地和钢筋水泥建筑等有利地形,背后摆上三个重炮旅的强大火力,已经摆出了“血肉磨坊”态势。


纵然俄国有着库存、人口、能源等等优势,如这般在巴赫摩特及其外围战场不惜血本进行消耗战、持久战,除却见证克里姆林宫不惜一切代价夺得巴赫摩特的决心,实难确认俄军能够靠着“血战推进”夺得顿巴斯战事的最终胜利。


综前所论,最后,我还是维持此前判断,乌军正在加强巴赫摩特防御,尚无明确弃守、退防二线的迹象。


同时,从俄乌战争的政治、外交及战略现状来看,乌克兰如是无法尽快得到西方国家的规模化的外援,也难以在短期内发起战役规模的攻势,打破克里姆林宫希望构建的战略平衡。


这样,为击破克里姆林宫寻求的战略平衡,乌克兰会在近期内强化巴赫摩特守备,一则利用冬春之交的复杂自然条件,凭借有利地形和体系化防线进行防御作战优势,尽量重创俄军有生力量;一则通过巴赫摩特守备战再塑乌克兰抗俄决心和形象,争取西方国家加快援助。


——综合乌军战略、兵力部署及决心等情况,可以推测,至少在三月之内,俄乌将继续鏖战巴赫摩特战场,俄军难以夺得类似国内小视频每天都在精彩展现的巴赫摩特的全胜。


此外,我们还可以假定乌克兰守住了巴赫摩特会影响战事如何发展。


首先,在短期内,乌军可以选在斯瓦托夫方向,发起类似利曼反击战的战役规模攻势,再次打破俄军战略平衡,逆转顿巴斯战场被动态势。


其次,中长期间,乌军凭借巴赫摩特这个重要的战略跳板,一旦战机成熟,即可继续向俄控顿巴斯地区腹地发起战略反攻。


显然,战局如此发展,对靠着“核威慑”战略及核衡势政治、库存、人口、能源、“夕阳武器”等等“机械化战争”优势资源进行战争的俄国,实属是一个关于史诗级的举重的“相声”,或者“悲剧”。


发稿太晚,还望阅后认同,三点一转支持。

感谢诸君情谊,遥问春好。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私人微信,简单说明,然后交流。

2023年3月1日
橡树·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