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再看刻赤海峡大桥的垮掉……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更新至6月18日)
俄乌战争观察:析说“瓦格纳”影响战局和乌克兰的七月反攻(系列)
2022年10月8日,刻赤海峡大桥首次遇袭,我写过《俄乌战争观察:论刻赤海峡大桥的垮掉 》,今天,再次传来刻赤海峡大桥遇袭新闻,让人吃惊却不意外。
2023年7月17日大约凌晨3时,疑似遭到海军无人机或水面无人艇实为两次袭击,刻赤海峡大桥出现“紧急事故”,铁路和公路线全部中断。
就此,俄方从本土往克里米亚交通全部转向扎波罗热地区和赫尔松地区的公路、铁路。
俄军南方战场战略后勤线遭遇前所未有之压力。
——说来惭愧,我在《俄乌战争观察:双方战略应对和乌克兰在托克马克的“将军”》及其之后多篇文章,即推测认为,乌军形成了奥里西夫-托克马克凸出部,一旦战机成熟,即有可能袭击刻赤海峡大桥。
可见,乌克兰如要袭击刻赤海峡大桥以反击俄军入侵,并非意外之举。
然而,无论俄军如何号称全球第二,个子高大,是否发现和重视这个战略要点,都被“矮个子”的乌克兰如此轻松地拳殴眼眶,金星乱冒,其战略“拉胯”至此,确实可叹、可惊。
刻赤海峡大桥为连接俄本土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塔曼半岛与克里米亚刻赤市的铁路、公路两用桥,全长19公里,跨海7.5公里,2018年5月开通,既是俄国重要战略交通线,也是克里姆林宫对第一次“俄乌冲突”事件的“政治纪功碑”。
就此而言,乌克兰袭击刻赤大桥,既可高效压缩和限制俄军在南方战场的战略后勤,更可在政治上简明挥拳,“打脸”克里姆林宫。
曾经,在2022年10月8日刻赤海峡大桥遇袭事件发生,克里姆林宫与俄军为挽回颜面和扳回战略被动,凭借战略武器储备优势,对乌克兰全域展开近乎半年的“无差别战略大轰炸”,重创了乌克兰民生、经济、公共设施与战略后勤,也越发激化了俄国与欧美国家对立。
事实上观察俄乌战况、态势等等,可以确认,俄方照搬落后的“二战模式”的“无差别战略大轰炸”,消耗大量宝贵的战略武器,却没有击垮乌克兰军民抗战意志和取得预定战略目标,却反而“拱手”将“战争道德高点”转让欧美,空前激发了欧美及全球多国日愈加大援助乌克兰抗战……
俄军此举,损人不利己,确实得不偿失。
2023年6月24日爆发“瓦格纳佣兵叛乱事件”。
此后,克里姆林宫“逮捕了苏罗维金大将及他的一名主要助手”,开始“强势地清洗军方‘战略异己’”,颇有让苏罗维金“背锅”和借机向欧美国家“澄清事实”的模样。
(参考阅读《俄乌战争观察:含泪“顶锅”的苏罗维金和渐行渐远的白俄罗斯》)
7·17刻赤海峡大桥遇袭事件现场。
这里,再切转俄乌战场。
2023年春夏战事期间,乌军通过“弹性防御”,在乌东防线及顿巴斯战场极大迟缓俄军攻势、消耗俄军攻击势能,但是乌军也为之付出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代价。
故而从5月中旬俄军占领巴赫摩特城区之后,乌克兰受诸多政治、军事原因限制,仅选在巴赫摩特外围和顿巴斯战场其他方向,进行有限规模的战术性反击。
6月初,突发新卡霍夫卡水库溃坝事件,在“国际政治和外交”层面给予乌克兰极大战机。
就此,乌克兰战术反击从顿巴斯战场迅速扩展到扎波罗热战场、赫尔松战场及俄国境内浅纵深军事目标。
扎波罗热战场为顿巴斯战场与赫尔松战场结合部,战略价值极大,为乌克兰战术反击的主要战场。
其中,乌克兰在扎波罗热战场的主要攻击方向,主要选择在顿巴斯战场南部及扎波罗热战场东部结合部(顿涅茨克州西部与扎波罗热州东部边境地区)的马里克夫-武勒达尔战线;以及直接威胁扎波罗热纵深及后勤线的奥里西夫-托克马克凸出部。
7月以来,乌克兰军队持续作战,频繁发起战术性反击削平了俄军马里克夫凸出部,形成了奥里西夫-托克马克凸出部,形成了“战略面上”的进展。
就此,乌克兰凭借欧美与北约援助和支持,即可凭借有效信息、快速机动和远程精确打击,随时发起“烟头攻势”,攻击别尔江斯克(轰炸俄军第58集团军司令部)、梅利托波尔和托克马克(俄军战略枢纽)、马里乌波尔(战略要地)等目标,直接威胁俄军南方战略后勤保障。
显然,从上面战略态势来看,乌克兰在多次舆论声称“反攻克里米亚”的同时,突袭刻赤海峡大桥,迫使俄军南方战略运输线改道亚速海陆桥及扎波罗热地区,使之暴露在己方远程火力打击之下,堪类围棋“试应手”的好招。
此外,乌军还在继续选择巴赫摩特以北以南外围发起战术反击。
多方智库和媒体最近战报证实,瓦格纳佣兵及其作战单位已经完全退出俄乌战场,或者转往白俄驻防,或者转往罗斯托夫和别尔哥乐德等多个军事基地进行编组、补充。
瓦格纳佣军突然退出战场使俄军兵力凸显空虚,此外,再加上俄军高层近期频繁分歧、内耗,换防巴赫摩特战区的俄军第106空降师师长被突然解职,使得乌军在巴赫摩特方向的战术反击得到尽量多的战机。
截止7月17日晚间(参考图1),俄乌双方都在巴赫摩特战区展开攻击作战。其中,乌克兰军队继续推进和夺得巴赫摩特以北、以南外围多个要点和阵地。
目前,乌克兰就6月展开的战术反攻发布较多乐观战报,但是,乌军缺乏足够远程火力支持,缺乏足够突击性装甲部队,缺乏足够清障扫雷物资,也就难以突破俄军经营已久的“复杂而密集的雷区”。
相比巴赫摩特外围的雷区,俄军在扎波罗热战场部署雷区面积更广,时间最长,数量更多。
从多方智库、媒体等开源资料确认,再过去1个月的反击作战中,乌军损失约20余辆各型主战坦克,近半为“豹2”坦克。
其中,乌军按照“北约化军改”的精锐第33机步旅,在第一周攻击作战中,即损失约30%的“豹2”主战坦克;同样按照“北约化军改”的第47机步旅则在第一阶段反攻期间可能已经损失了30%以上的“布雷德利”步战车。
不过,前线乌军官兵对“布雷德利”步战车颇有高评。
近日,奋战前线的原乌克兰爱国导演森佐夫少尉即为第47机步旅的一个战术分队指挥官,他与伙伴在持续近周作战中,驾驶重达34吨的“布雷德利”步战车多次触雷爆炸,乘员除了轻微挫伤和脑震荡,却少有重伤和阵亡。
如此激战月余,乌军难以突破俄军按照机械化战争和大纵深理论部署的纵深防线,再加上储备弹药、兵力消耗过大,缺乏足够战略预备队,唯有放慢攻势,调整战术,以远程炮火和远程导弹有效攻击俄军纵深要点。
如此锲而不舍,乌军就算攻势放慢,但是只要在马里克夫-武勒达尔战线或者奥里西夫-托克马克凸出部的任意方向完成了5-10公里突破(具体分析参考《俄乌战争观察:双方战略应对和乌克兰在托克马克的“将军”》及其之后多篇文章),那么,乌军极有可能顺势突破俄军在亚速海陆桥地区约60-70公里防区,完全截断俄军顿巴斯战场、罗斯托夫大后方等与南方战场的战略联系。
乌军如是实现这个目标,俄军必成被动挨打态势。
于是,这里假设乌军在在扎波罗热的作战目标确定,那么,以乌军现有战力和扎波罗热战场态势,当然可以放缓地面攻势,稳步推进,重点以“烟头攻势”有效打击俄军纵深的交通后勤目标。
如此作战,显然相比此前正面硬推、强行突破等作战,显得更有智慧和更有效率。
再于是,即可断言,如是俄方在这次事件之后,依然无法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推动欧美和北约限制乌军这款反击战略,那么,近日之刻赤海峡大桥,必然为昨天赫尔松之安东尼夫斯基大桥,实为乌军打击和消耗俄军战略后勤的重要目标。
乌军如此“劈面拳殴”连绵不绝,克里姆林宫“鼻血长流”,当然也可能使得今日之“固若金汤”的克里米亚,变为昨天的“饥饿与困倦”的赫尔松地区(第聂伯河右岸)。
良心作文,挚友转发。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