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几点启示

熊标 黎滢 当代江西 2023-12-14

96年前的今天,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茨坪,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始创建中国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90多年前,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性地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开辟了井冈山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方向。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要有敢于问路的历史自觉

1927年,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中。

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遭遇自成立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中国革命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之问?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局势,中国共产党发动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南昌起义,紧急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此后,党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琼崖起义、黄麻起义、弋横暴动、湘南起义等一系列起义,但由于缺乏经验,起义最终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

老路不通,出路何在?在此危难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闯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

井冈山道路是一条不同于俄国的革命道路,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它符合中国国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

今天,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基点上,意气风发地行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这同样需要我们党当年开辟井冈山道路时的那种历史主动和时代担当。

1936年,毛泽东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部分干部在延安合影。

要有勇于探路的坚毅斗志

井冈山道路的创建并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斗争只是在极为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在探索井冈山道路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时刻面临生与死、存与亡的考验,却始终斗志不减、勇毅前行。

冲破思想之困。在中国共产党开辟井冈山道路之前,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所推崇的模式。但是,俄国的革命模式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屡屡受挫,这引起了很多共产党人的思想困惑。

面对思想困惑,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摆脱了“城市中心论”的羁绊,冲破了思想之困。

饱尝生活之苦。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是很难解决吃饭问题的。毛泽东同志也感叹“吃饭大难”。其实,生活困难远不止吃饭问题,红军还面临缺医少药无盐的问题。

毛泽东曾写道:“在白色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军民日用必需品和现金的缺乏,成为极大的问题。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井冈山军民用“红米饭、南瓜汤、百家衣、金丝被”战胜了革命斗争中的生活之苦。

历尽生存之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敌人发动4次“进剿”,3次“会剿”,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每次都是生死存亡的考验。据不完全统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多达4.8万人,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5744人。

在生死考验面前,井冈山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受住了一次次血与火考验。

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闯出了井冈山道路,也要依靠斗争闯出新的赶考之路。

今天,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面临风险和考验一点也不会比过去少,需要经受的重大斗争也不会比过去少。因此,我们必须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动摇,毫不退缩,始终保持勇毅斗志直至取得胜利。

《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图书。

要有善于开路的必胜信念

一条成功的道路既要有问路的自觉、探路的勇毅,还要有开路的信念。井冈山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问路,勇于探路和善于开路的结果。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在面对革命的困难和挫折时,有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得多久”疑问?

为了克服这种悲观论调和动摇情绪,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坚定了军民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

这些著作提出了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科学揭示了井冈山道路必成、中国革命必胜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充分阐发了必胜信念的客观依据。

中国之所以要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井冈山革命道路:

一是基于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中国现时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的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

二是基于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深刻认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其意义决不限于边界数县,这种割据在湘鄂赣三省工农暴动夺取三省政权的过程中是有很大意义的。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三是充分肯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存在与威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

四是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是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的一个最要紧的条件”。正是有了这种奠基于客观依据的必胜信念,井冈山道路才得以开辟。

今天,我们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条道路注定不会平坦,我们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跟当年开辟井冈山道路时一样,锤炼开路筑路的必胜信念。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红色圩场“别样红”
竹子何以“生金吐银”
执掌“万岁军”的5位江西籍开国将军
江西何以成为“语文课文收割机”
《资本论》首个中文全译本的主译者
千年古村的重生密码
94岁“不躺平”的章金媛
瓷博会里遇见不一样的景德镇
王卓超勇闯九道生死关

最美乡村讲好体育故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