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万里 共赴“疆”来

蔡善兵 当代江西 2024-01-05

眼下,“四季看新疆”之“走进口岸看新疆”主题采访活动正在天山南北如火如荼进行中。江西作为对口援助克州阿克陶县的省份,如何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推动阿克陶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

一个在鄱阳湖畔,一个在祖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江西省和新疆阿克陶县,相隔5000多公里,跨越了千山万水。因为援疆,我们心手相连,共赴“疆”来。

26年前,作为全国最早援疆的八个省份之一,江西肩负起对口援助克州阿克陶县的光荣使命。

多年来,江西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树牢“援助新疆就是建设江西”的理念,把阿克陶县当作江西“特殊第一县”,聚焦民生、智力、产业、文化等领域多点发力、积极作为,为克州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江西力量,赢得了克州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26年来,江西援疆人把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与克州爱国守边精神相渲染,将汗水播洒在克州阿克陶县的每一寸土地,先后选派11批758名干部人才赴疆对口支援阿克陶县建设发展。

特别是2010年开启新一轮援疆工作后,江西克服自身困难尽己所能,共投入援疆资金34.15亿,实施援疆项目544个,不断增强受援地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23年是第十一批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局之年。江西援疆干部人才秉承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崇高使命,主动作为、接续奋斗,圆满完成第十批援疆收官任务,平稳有序做好第十批、第十一批援疆干部人才轮换工作,全面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持续为克州及阿克陶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江西力量。

昆仑佳苑——异地搬迁小区(大)

民生援疆的江西温度

走进阿克陶县恰尔隆镇昆仑佳苑,一栋栋黄白相间的楼房错落有致,四周绿树成荫,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超市、饭馆、卫生院、学校、活动中心等便民设施应有尽有,一幅“烟火气”十足的民生画卷映入眼帘。

在昆仑佳苑社区大门旁边,2000多座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种植户麦麦提乌吉·希热艾力告诉笔者,从前他在牧区放牧或外出务工挣钱养家,离家远收入也不高,现在承包了大棚,种植甜瓜、西红柿、豇豆等果蔬,一座大棚就有1万元的收入,全年净收入约9万元。

“放羊娃”迎来“有工作、有大棚”的新生活,这是江西援疆结出的民生硕果,更是民生援疆持续增进各族群众福祉的一个缩影。

江西发挥援疆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援疆资金打造2012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免费给昆仑佳苑的农牧民耕种,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同时,还为昆仑佳苑新建了卫生院、幼儿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让村民不出小区就能上学、就医,享受社区服务。

今年9月,可容纳30个班900名幼儿的瑞金幼儿园、井冈山幼儿园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投入援疆资金2300余万元,前指协调瑞金市投入260万元、井冈山市投入300万元重点援建,打造具有鲜明江西红色文化特色一流的示范性幼儿园。

近三年来,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累计实施民生项目163个、基层项目156个,88%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

一组组数字映射出民生优先的援疆理念,一项项事关各族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建成投用,一个个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解决,让阿克陶县各族群众的生活越变越好,幸福感越来越强。

同时,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在南昌设立克州特色农产品展销交流中心、消费扶贫专馆和专柜、举办网络直播带货等,广开销路,把阿克陶县的“土产品”打造成网红产品,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价值2.9亿元。

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把就近就地就业和转移输出就业有机结合,有序推动自治区内跨地区转移就业6848人次,向内地转移就业7733人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7.58万人次。实施创业扶持工程,新增创业4097人次,创业带动就业5718人次。

一组组数据背后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汇聚起来便是阿克陶县各族群众真切可触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受益于江西大规模的援疆资金投入,阿克陶县乡村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住上安居富民房、走上柏油路、喝上自来水……成了阿克陶县农牧民的“标配”。

江西援疆农业专家和大棚种植户在一起。

产业就业援疆的江西力度

在阿克陶县城北轻工业园区内的一家药企厂房中,中药材生产线一派繁忙,中药材通过机器加工后在生产线末端装袋;皮拉勒乡墩都热村中药材示范园180亩板蓝根、红花等药材和依克其来村500亩金银花喜获丰收……

“以前,村子周围有很多野生中草药,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靠种植中草药增收。现在中草药都是订单式种植,不愁销路,每亩地能收入3000多元。”墩都热村村民居曼·阿西木说道。

阿克陶县位于帕米尔高原,当地产出的药材品质好、药用品质高。依托江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和科技优势,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从中药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和中医服务全产业链出发,积极谋划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阿克陶县中药材产业加快发展。

近三年来,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累计安排2335万元资金用于中药材种植加工、桑葚种植等特色产业,一批批江西援疆干部带领当地农民从认识中草药到种植中草药,再到销售中草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安排援疆资金2500多万元,采取“企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户”模式,中草药种植面积扩大到6000余亩,增加10余个种植品种,建立中草药种植产业合作社2家,带动种植农户87户、389人,人均年收入增长3000余元。

同时,成功引进药业公司落户阿克陶县,建设年加工能力3000吨中药材(初加工)和药食同源产品等生产项目,带动农牧民就业200余人。

投入援疆资金5000万元助力兴建克孜勒苏中医医院新院,建设南疆一流中医院,进一步加强传统中医药文化在新疆的传播与推广,奋力谱写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蓝图。

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对中药材进行包装。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江西省坚持把产业援疆作为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抓项目、搭平台、引龙头、拓市场等措施,不断增强受援地内生发展动力。

充分发挥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大招商推进产业大发展,深化赣新两地产业合作,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2020年以来,“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共开展招商引资186次,对接洽谈企业292家、商会协会61个,成功签约项目23个,资金37.4亿元。

今年以来,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突出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探索产业就业援疆新路径,依托当地资源要素优势和边境口岸优势,强化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招商引资工作,密切加强与江西省龙头企业沟通对接,深化两地在资金、技术、人才的合作。

推进阿克陶江西工业园、城北轻工业园、小微企业孵化园、现代农业示范园、阿克陶县冷链物流中心等项目,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红色经典进课堂。

文化润疆的江西厚度

在阿克陶县雪松中学的主教学楼顶上,一行“感恩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感谢江西省的无私援助”的火红大字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学校里随处可见蕴含红色记忆的江西元素——红杜鹃广场、井冈山烽火雕塑、秋收起义雕塑等等,让阿克陶县的群众更习惯于把这所中学叫作江西实验中学。

多年来,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组团式”教育援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打造示范校、办好江西班、引进赣教云、唱响“红杜鹃”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了教育援疆效益和阿克陶县百姓教育满意度,让江西教育援疆品牌闪闪发亮。

在克州江西实验小学(阿克陶县实验小学)等6所受援学校,成立了“红杜鹃社团”,引导学生在生动的社团实践活动中传承红色文化;

编纂“红杜鹃红色文化校园读本”,极大提高阿克陶县中小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启动“红杜鹃微讲堂”,把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舞蹈、红色诗词等红色资源引入校园课堂……

一个个教育援疆项目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激发爱国情怀。

立足阿克陶县域实情,江西援疆前方指挥部突出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兼顾职业教育,挂牌建设克州江西实验中学、克州江西实验小学,新建井冈山幼儿园和瑞金幼儿园,集中援疆支教及当地优质师资重点打造4所江西样板示范校。

在克州江西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和克州三中每个年级开设红杜鹃江西班,援疆支教教师与受援校教师混编教学。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援建阿克陶县职业高中3个实训室和骨干专业,全程指导帮助学校转设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以“组团式”援疆为纽带,加大受援地实用型、紧缺型人才选派和培养力度,不断提升受援地“软实力”。

同时,立足江西红色文化和克州守边文化禀赋,加强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实施赣陶两地“红杜鹃·百校万生”结对共建工程,组织190名赣陶青少年分赴两地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浸润传统文化、体验风土人情、了解援疆历史、体验科技魅力等为主题的融情实践活动,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对口援疆是国家战略,相信在国家关心下,江西与阿克陶同心,“疆”来可期!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追溯92年前的“开国大典”
驻村书记的“驻”心记
陶阳里:守护瓷都“城市记忆”
红四军出击赣南历险记
江西智库峰会如何聚才引智
与军山湖来场“蟹”逅
央企青睐芦溪为哪般?
一颗“橙”心为守“根”
老“疮疤”如何变新风景

从飞行大会看见“星辰大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