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通道通江达海,行业巨头接踵而至,区域合作成果丰硕……江西“南大门”正从内陆腹地迈向双向开放新高地,自信而从容地走向全国、拥抱世界。11月上旬,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赣州龙南举办。云集2500名海内外嘉宾,签下千亿元项目大单,直播观看总人次达2.1亿……一场精彩的盛会,向世界展现了赣州开放包容、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地处江西“南大门”,赣州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和超常规的举措,深入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努力构建内外并举、全域统筹、量质双高的开放新格局。开放通道通江达海,行业巨头接踵而至,区域合作成果丰硕……今天的赣州,正从内陆腹地迈向双向开放新高地,自信而从容地走向全国、拥抱世界。11月7日晚,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在龙南县体育中心隆重开幕,图为喜庆热烈的开幕式现场。刘凯/摄
赣州曾是古代丝绸之路陆海互联的重要节点,但近代内河水运的没落和陆路交通的“更优替代”,让赣州在对外开放中失色不少。不沿边、不靠海,如何能“四面逢源”、八面来风?赣州树立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意识,全力拓宽开放通道、做强开放平台,想方设法拉近与外界的距离。扩大开放,首先要打通“出山路”。昌赣高铁、赣深高铁相继通车,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黄金机场迈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赣州港五云千吨级货运码头建成投用,“两横三纵”快速路网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水路空铁网”交通体系越织越密,昔日大山深处的“交通末梢”赣州,一跃成为承东接西、贯通南北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有“出山路”,也有“出海口”。在赣州国际陆港,龙门吊将满载“中国造”“赣州造”产品的集装箱搬上列车。随着汽笛声响起,一趟趟中欧班列从这里驶出,奔向中亚和欧洲。“建港以来,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1400多列,超过全省开行总量的75%,开行铁海联运‘三同’班列和内贸班列1.5万多列,港口吞吐量突破110万标箱。”赣州国际陆港集团副总经理郭锦介绍,这个“无中生有”建成的内陆开放口岸,如今已是“多口岸直通,多品种运营,多方式联运”的国际物流枢纽,班列开行总数及吞吐量位居全国内陆港口第一方阵。
赣州海关保障江西省首趟RCEP专列开行。王志飞/摄互联互通,提能增效。发挥国际贸易“起运港”“目的港”功能,赣州国际陆港今年开通了首趟RCEP专列,常态化开行“深赣欧”“粤赣欧”班列,先后开辟满洲里、二连浩特等6个边境口岸的出入境通道,与德国威廉港、法国达飞轮船等开展合作。发挥盐田港、广州港等沿海港口的内陆腹地港功能,赣州国际陆港在全国首创“赣深组合港”“赣穗一港通”通关新模式,创新推出“陆海通”联运中转,开通赣深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毗邻赣州国际陆港,江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赣州综合保税区从“新”出发,其规划调整近日正式通过国家验收,15万平方米的保税物流仓库和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年底可投入运营。高效便捷、立体多元的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发挥着联动效应,助力赣州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眼下,赣州正着力下好一盘大棋: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探索赣州国际陆港、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四区”融合发展,推动赣州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出山入海,物畅其流。今年前10个月,赣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62.1亿元,增长11.9%;锂电池产品、平板显示模组、家具、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7.2倍、2.8倍、24%、33.8%。赣州综合保税区。
两年时间,格力电器接连在赣州布局了两个百亿项目。总裁董明珠说:“赣州市委、市政府有求必应、有叫必到,诚意让人感动,无法拒绝。”为了“拿下”格力,当地政府组建工作专班,30天内完成2200多亩征地拆迁,39个有效工作日内完成3亿元工程量。“干就赣好!”“老区精神,湾区思维,特区干劲。”这是两句“很赣州”的话,如今已经成了全市上下共同的价值追求。开放,让赣州看到了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赣州强烈认识到:必须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下大力气推进制度型开放。“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围绕流程再造、制度集成、数字赋能,赣州连出硬招实招,“市县同权”“全产业一链办”、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惠企政策一站式集中兑现、设立企业“安静生产期”等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推广。对标,更要接轨。通过建立深赣政务服务“全域通办”机制,赣州与深圳、广州等6个大湾区城市实现151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一次办成,127项深圳政务服务事项在赣州24小时自助可办,深赣不动产登记实现“跨城通办”。与大湾区无差别、零距离的办事体验,为当地企业和群众所津津乐道。开放在于“地理”,更在于“心理”。只有思想解放、思路打开,才能把握机遇、赢得主动。南康家居小镇。
一支战略眼光高、开拓精神足、综合素质强的招商营商队伍,成为客商认识赣州、了解赣州的“第一窗口”。把握春节等节庆黄金期,他们主动登门拜访,深入对接企业;瞄准大湾区、长三角、闽东南等重点区域,他们加强产业研究,做好政策解读,采取小分队出击、一对一突破等方式招商“抢单”;“三请三回”“三企入赣”“粤企入赣”等活动中,他们热情宣传家乡、用心推介项目;为保障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他们全程保姆式服务;政企圆桌会上,他们倾听企业呼声、共谋发展良策……如今在赣州,“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氛围日益浓厚,各级干部改作风、提效率、敢担当,政商关系“亲上加清”。在营商环境评价中赣州位居全省前列,并成为江西唯一入围“中国投资热点城市”榜单的城市。2021年以来,赣州新签约项目1058个,签约金额8854.66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6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7个。吉利、格力、天能、美克美家……一批批行业“领头羊”“独角兽”扎堆落户赣州。临近岁末,赣州“热度”不减: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州、加拿大万锦市、匈牙利森特什市纷纷前来交流考察,探讨合作;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上,赣州企业、赣州品牌、赣州声音引发众多关注。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在赣州交汇叠加,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开放发展,既有坚实基础,也是必由之路。区域合作的“赣州篇章”中,“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核心章节。同饮东江水、共行京九路,老区湾区素来往来密切。赣深高铁开通,赣州全面融入大湾区“两小时经济圈”,两地之间在产业、科创、旅游、人才等各个领域加快“双向奔赴”。信丰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内工人在加工5G智能手机、车载触控显示屏。朱海鹏 / 摄——接稳“产业转移棒”。赣州深度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市场规则体系,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延伸和功能拓展,加快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深赣合作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努力打造大湾区产业协作高地和产业转移重要目的地。——打造“最美后花园”。唱响“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生态家园、世界橙乡”六大旅游品牌,积极对接大湾区客源市场,通过开展旅游推介、开行旅游专列、合作开发旅游项目等方式“引客入赣”;对接供大湾区农产品标准,建成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84家,认证供深“圳品”28个。——构建“人才强磁场”。依托与深圳市对口合作的机遇,陆续组织1632名干部赴深圳跟班学习、培训交流;建立“周末工程师”“科技副总”“托管制”“双聘制”等柔性引才机制,发挥驻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飞地、“人才驿站”等平台作用,吸引众多湾区人才前来创新创业。开放之门越打越开,热情好客的赣州,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目前,已与192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牵手”4个国际友好城市。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接待发展中国家内陆地区吸引与利用外资研修班……一系列经贸活动,架起了赣州与世界对话的桥梁。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赣州以开放的胸襟“走出去”“请进来”,在广阔舞台收获着更多的合作、友谊和精彩。
港背村的两次“靠山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