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旅人奔走途中,凉亭或为遮阳挡雨、休憩歇脚的妙处。然而,凉亭也能成产业?一起来看看南城县如何发展凉亭产业,叙写凉亭故事。“夜泊浔阳宿酒楼,琵琶亭畔荻花秋。”“连天大厦莫容身,小向湖边一问津。”“歌尽亭台收晚照,舞低杨柳带秋簪。”……自古以来,江西不乏造型轻巧、别具特色的凉亭,既发挥着行人休憩的实用功能,又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成为文人雅士题诗咏句的佳地。江西南城县素有“凉亭之乡”的美誉,理学大师朱熹曾在此游历讲学。十几年来,南城县围绕“亭”字做活产业文章,倾力发展防腐木凉亭、古建凉亭、桥面廊亭等,异军突起的凉亭产业正成为鼓起群众“钱袋子”,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防腐木凉亭产业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古建凉亭等多个产品畅销国内,还出口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多个国家。2023年,南城县仅防腐木凉亭一项的销售额就达到14亿元,创税2400多万元。江西省金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一批凉亭生产订单。吴国龙/摄
走进南城县金山口工业园区,数十家凉亭加工厂订单充足、生产正旺。位于长兴路的金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在数控设备前,专业技术人员正根据电脑里的图案进行精准快速雕刻,十几名工人则加班加点忙着制作园林古建筑的各种部件。“木料加工是咱们南城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南城几乎村村都有木匠,是家喻户晓的‘木匠窝’。”谈起凉亭产业的发轫、培育、兴起、壮大,金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负责人、现任南城县凉亭协会会长的刘世雄介绍说:“正是咱们老一辈木匠人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是校具(课桌椅)加工还是仿古木雕、凉亭廊亭整建,这些年都做得风生水起。”“我不是木匠出身,原来是一名货车司机,在拉货中偶然接触这个行业,发现凉亭产业有很大潜力,于是就全身心投入其中。”回忆起当初的创业经历,刘世雄颇有几分感慨。从一门心思转行学习园林古建技艺,进军凉亭产业,他一干就是十多个春秋。如今,公司生产的各类凉亭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还远销海外。与刘世雄的经历类似,“80后”创业人熊明在凉亭行业摸爬滚打已有10年,从开始的家庭小作坊加工到创办2家凉亭企业,他见证了凉亭产业发展的勃兴时期。南城凉亭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特”,源于时代新浪潮带来的新生机,让传统木工老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光彩。“一个产业的萌芽、开花、结果,除了要有一个创业群体艰苦奋斗、敢闯敢干、坚忍不拔的精神支撑,其实还跟好的政策阳光、雨露、养分密不可分。”熊明坦言。没有一帆风顺的路,也没有跨不过去的坎。事实上,从21世纪初“草根经济”发轫,南城凉亭产业发展就面临很多困难。“尤其三年疫情对凉亭市场的冲击很大,不过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政策鼓励、精准帮扶,最终渡过难关。”刘世雄说。刚开始,南城县凉亭制造的加工材料大多来源于当地木材,基本是自发式、杂乱式的粗线条小规模生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转型迫在眉睫。我们作为民营经济‘娘家人’决不能袖手旁观。”县工商联党组书记、县委统战部副部长丁国强的话掷地有声。“让凉亭企业抱团取暖,提高话语权;让凉亭企业有源头活水,发展不差钱;让凉亭企业巧妇有米,材料不受限,产业发展可持续。”丁国强告诉笔者,针对“小、散、乱”问题,组织成立南城县凉亭协会,规范生产类型和产品市场布局,推动产业由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升级,实现抱团发展。目前协会拥有46家会员企业,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2023年会员企业年生产销售各类凉亭产品20多万套,销售额近12亿元,创税2000万元。搭建政银企服务平台,通过“商联信贷通”“财园信贷通”积极为企业提供利率低、周期长、放款快的金融扶持,累计为凉亭企业提供授信8000万元、贷款3300余万元;依托中欧班列,每年为园林古建筑企业解决1.5万方木材供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南城凉亭产业融资难融资贵、原材料供给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发挥人才优势,组建“技术顾问团”深入凉亭企业“把脉问诊”“治病开方”是南城县推动凉亭产业发展的又一实招。“一方面围绕凉亭产业和企业技术需求,积极引导‘技术顾问团’成员结合自身特长,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解难、线上远程指导等服务,协调解决创新发展中的难题;另一方面聚焦市场需求‘对症下药’,积极引导企业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销售半径,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丁国强说。得益于县里“技术顾问团”的帮助指导,金点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这几年尝到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红利。公司通过更换智能化数控设备,运用现代化科技创新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配件加工,实行标准化生产,丰富了产品类型,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智能化改造,推进网络化市场布局升级,如今,南城凉亭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由“制造”向“智造”加速转型,一条完整产业链初现雏形。其中,“建昌凉亭”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出口额占到总销售额的20%以上。“凉亭生产是老手艺,需要慢工出细活。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园林建筑的快速发展,没有精进的‘工匠’精神,墨守成规注定是走不稳、走不远的。” 在江西易和木业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吴卫平正耐心地向年轻学员刘成解释着凉亭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从梁的位置及尺寸到角度的切割,一一为刘成演示,叮嘱他要坚守初心,做优产品设计,强化质量管控。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地另一家“老牌”凉亭制造企业——江西文青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也从人才中收获了“甜蜜”。依托多位大型古建筑与木雕设计师以及大批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的“智力”助阵,传统木作工艺与现代工匠创意相融共生,企业由此获得10多项产品发明专利,古建凉亭、廊亭、碳化木凉亭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实现出口创汇。为了更好地传承木作技艺,南城县组建了由老一辈企业家、技能人才组成的传承导师团,对新生代企业家、技工进行指导“传帮带”,让凉亭制造得以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加强交流学习,组织凉亭工匠参加中国古建筑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等展会经贸技术交流活动,赴乐平古建商会、黎川家具产业园等地开展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理念,拓展见识视野,拓宽行业发展思路。“通过学习交流和师傅指导,我不仅对园林古建筑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制作技能,现在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制作任务。”作为一名凉亭行业的年轻创业者,刘成对未来充满信心。
时光“宝盒”如何铸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