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知识点+图文解读
课文朗读
♬ 点击上方绿标听有声阅读,解放双眼
电子课本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脚》《创意大惊奇》等。
二、故事背景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因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善于活用所学知识。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是天才的事,与自己无关,不相信自己能有发明创造,导致创造力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些情况而写的。
三、理解词义
1.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2.行之有效:(方法、措施等)实行起来有成效。
3.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4.汲取: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5.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
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7.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③):提出问题,引出观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第二部分(4—12):分析问题,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依据。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只要坚信自己拥有创造力,并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探求,就一定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五、问题解疑
1. 本文标题是论点吗?
不是,文章标题用肯定的语气,直接点明文章论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里面暗含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就不会放弃探求,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
2.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有何作用?
特点:本文开头通过图形提出问题,这种开头非常新颖,而且四个答案全部正确,这种问题更新颖。
作用:这个问题既像是几何题,又好像是智力测验题,生动有趣,引人思考,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引出了本文要议论的话题。
3. 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4. 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2)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 本文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列举了哪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2)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6.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7. 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关键在哪里?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六、课文主题
本文由一个选择题入手,阐述什么是创造性的思维,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希望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使自己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END
2019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第四单元
第14课 故乡第15课 我的叔叔于勒第16课 孤独之旅▍综合整理:中学语文网(转载请备注)
▍图片来源:百度
▍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音频来源:中央广播电台、酷狗、网络等
▍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
课程|视频|名著|专项练习
试卷|课件|教案|图文解读
每天推送中学语文各种资料
投稿/合作 微信:88281517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