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么多年,华人在马来西亚仍是二等公民!

无影刀 补壹刀 2018-09-16

马来西亚大选今天拉开帷幕,纳吉布领导的国民阵线对阵马哈蒂尔领导的反对党联盟,谁能主宰马来西亚未来几年的沉浮,很快就将见分晓。



自1957年大马独立以来,反对党联盟虽然层出不穷,但国民阵线及其前身“联盟”还从未让政权旁落。不过,2008年,国民阵线的国会席次从绝对多数(66%以上)跌至63%,元气至今没有恢复,这次大选被很多人认为是马来西亚的反对党联盟最接近权力宝座的一次。


为中国人熟知的是,马来西亚公民中,华人占23%,印度族占7%,马来族占69%,除新加坡外,世界上再没有其他国家有如此高比例的海外华人。


刀哥曾多次前往马来西亚,在一些海滨城市,如新山(旧称柔佛)、马六甲、槟城等,华人众多,即使只用中文,也足以保证你在这些城市里畅通无阻。


但对马来族人来说,其他族裔比例较高,增加了他们的危机感,再加上历史、现实政策等原因,不同族裔间的矛盾在马来西亚比较严重,不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政党争斗以及选举中热炒的话题。


有新加坡媒体笑称,马国每一次大选几乎都会出现种族和宗教议题,似乎不谈种族主义就无法赢得选票。


华人牌


华人是非马来族最大群体,一旦遭遇种族议题讨论,他们往往首当其冲。


今年也不例外。今年2月,选战即将打响的时候,却有人将矛头直指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华人),说他通过侄子郭孔怀资助民主行动党(反对党联盟的成员),打算推翻国民阵线政府,以便建立一个由华人主导的政府。


执政联盟主要执政党巫统很快做出反应,提醒郭鹤年如今所得财富都仰赖于执政联盟的政策,甚至现任总理纳吉布也出面说,郭鹤年能垄断白米和白糖市场几十年,光有干劲、刻苦和自律并不足够,政府的政策才是钥匙。


亲执政党的媒体也接连向郭鹤年发难,一时间舆论汹涌,这逼迫长居香港的郭鹤年打破沉默,表示对他的指控是严重诽谤,他称自己“高度尊重毕生竭尽所能为马来西亚人民谋福利的国家领袖”。


大马很多分析人士都对大选前参选这套“杀鸡给猴看”的戏码了然于心。事情虽然最终被证明是无中生有的假新闻,但在这个过程中,政治人物获得发声机会,并对有产的非马来族裔选民产生心理威慑,因为谁都担心自己的财产因政党轮替而产生变数。


这一招可谓专门定制给华人的。就在2018年最新的大马富豪榜上,前10的富豪中有8名是华人,他们的确拥有很多财富,但在这个尊崇“马来人至上”的社会,每天他们都如履薄冰,屡屡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丹斯里是马来西亚国家荣誉,由国家元首册封给对国家有极大贡献的杰出人士,意为“护国将军”。马来西亚前10的富豪中,除阿南达和赛莫达外,都是华人。


与以往的大选话题略有不同的是,这次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简称“华社”)相连接的,不仅仅只有种族问题,“中资”也被炒热,被反对党联盟拿来攻击执政党联盟。


4月初,宣布参加这次大选的前总理马哈蒂尔攻击纳吉布政府向中国靠拢、过度依赖中国投资、向中国投资者大肆贩卖土地等等。马哈蒂尔说,如果能赢得大选,将更加严格地审查中国在马来西亚的投资。


这不是马哈蒂尔第一次将矛头指向中资,就在今年1月6日,他还在博客上发文,说马来西亚“最宝贵的土地将被外国人拥有并占据,简直就是外国土地”,被指含沙射影指责中国。


马来西亚这些年与中国关系拉近,以经济为主的合作众多,加上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启动,也惠及大马,如果这些都是马哈蒂尔指责的理由,中国显然不能接受。


中国驻马大使馆也不点名回应,“有的人在台上口口声声马中友好 ,下台后极力煽动仇华情绪;在台上时四处游说中资来马,下台后肆意污蔑中资,抢走本地人饭碗……如此翻云覆雨,何来起码的诚信?何以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有分析说,马哈蒂尔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要拉马来族裔的选票,却不好直接攻击华人,因为反对党联盟中的民主行动党正是以华人为根基的。剑指中资可以拉拢马来人,但说到底还是“打了华人的脸”。


话说回来,老到的马哈蒂尔既想通过批中资捞马来人的选票,对于华人他也在极力争取。今年1月,马哈蒂尔在参加活动时说,现在的纳吉布政府分化华人与马来人,但这些并不是健康的,他说大家都是马来西亚人,本来就该和睦共处,一起生活。


所以,这些政治人物无论出言批评华人,还是支持华人,都不过是打“华人牌”罢了。


种族魔咒


马来西亚华人众多,还有约7%的印度族裔,并非偶然,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来,马来西亚不仅正好位于中印之间,还占据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塞。



航海业大发展之前,印度和中国的商船可以恰好借助季风来到这里,久而久之,很多中国人和印度人就在这里扎下了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甚至也在马六甲留下了传说和痕迹。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有过几次动荡,驱使广东、福建、广西东南地区的中国人,大规模下南洋寻找出路。有些时候,华人甚至成为一座城市的主体人群,比如1891年的吉隆坡,总共只有43786人,中国人却占了79%。


中国人的经营头脑发达,再加上有同乡互助的传统,整体上占据着经济优势,对当时的马来半岛贡献很大,1893年,雪兰莪州89%的收入是中国社会的移民间接提供的。直到今天,华人占据经济优势的局面依然没有被颠覆。但另一方面,华人内部的分化也很大,除了大商贾富甲一方,也有人还靠卖苦力赚钱。


中国人和印度人渐多,马来世界逐渐成了一个名义上的“多元社会”,但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不同种族过着几乎平行、互不干涉的生活,英国人也乐于对他们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殖民者认为中国人和印度人只是“暂时”住在这个地区。


当时,不同族裔和固定职业连接在一起,比如大部分马来人生活在乡村,从事农渔业,也有一些人在政府中做职员;华人主要在市镇经商;印度人的职业常常是棕榈园和橡胶园工人。


英国人的政策让马来地区种族分离问题更加严重,给当地种族融合道路投下了长长的阴影。


二战时期,日本占领了马来地区,并赋予马来人和华人不平等的地位。日本人甚至把之前只有英国人才能担任的行政职务授予一些马来人。


但坚持抵抗侵略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成员却多是华人,甚至有些华人还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慷慨的资金支持。


日本殖民政府发动马来人组成警察力量与华人反抗者对抗,让种族间对立的情绪空前高涨。


走出了被殖民时期的马来西亚,种族对立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最初的执政联盟(国阵的前身)由三大党构成,其中巫统对应了马来人群体,马华公会对应了华人群体,而国大党则代表印度人。


但这种简单的组合,却没有对应大马种族裂痕深刻的问题。


在20世纪50年代大马争取独立的过程中,这三大党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了一个社会契约。这可能是大马种族问题无法弥合的当代起源。


这个契约大意是,在政治上,承认马来人作为“大地的子女”的地位,将占据这个国家的主导地位,马来人拥有各种特权,比如马来地区行政机构马来人与非马来人比例为4:1等。此外,将马来语定为国语,伊斯兰教是官方宗教。


作为回报,其他种族的一些诉求得到满足,比如他们将得到马来西亚的公民权,可以自由经商,不必担忧财产被没收或遭到歧视性税收,等等。


这个契约最终被写入马来西亚《联邦宪法》第153条,即最高元首(马来西亚君主)有责任根据这条文的规定,维护马来人及沙巴与色拉越土著的特殊地位,以及保护其他族群的合法权益。


至此,大马从法律上确立了“马来人至上”的原则,成功创造了马来西亚的种族魔咒。1969年5月13日,这一契约结出恶果,酿就马来西亚史上最大规模种族冲突事件。


当时,执政的联盟党在选举中失去了66%的绝对多数席位,让以华人党派民主行动党为首的反对党联盟抢了风头,马来人由此产生了失去特权的恐惧,他们在5月13日当天与正在吉隆坡游行庆祝的华人群体发生冲突,冲突也很快蔓延整个大马。


事后,据官方统计,“五一三事件”造成数百人死伤,超过6000人的家园和财产受损,其中大部分是华人。


从1969年到现在,那样烈度的种族冲突再没发生过,所有大马领导人也都强调种族团结,现任纳吉布政府甚至提出“一个马来西亚”政策,以刻意淡化种族之间的裂痕。


与之相对应,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也多次表示,马来西亚华人是马来西亚人,不是中国人,他们效忠的是马来西亚政府。即便如此,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于大马之上。


2005年,现任大马国防部长、时任巫统青年团团长的希山慕丁在该团大会上高举并挥动马来短剑“克里斯”,被普遍认为是在威慑其他族裔,象征意义重大。这件事引起了大马华社对巫统的反感。



今天,没有一位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在台面上不强调种族团结、融合,但同样的话语说了那么久,也恰恰说明马来西亚的种族矛盾解决之路,依然漫长。


现实困境


刀哥在东南亚长待过一年,其间数次到达马来西亚,在遇到困扰时,马来西亚华人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令人有些感动的是,他们说的是标准国语。


梁静茹、光良、品冠、阿牛这些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以及因参加《奇葩说》而大火的颜如晶、陈咏开和胡渐彪,他们都是马来西亚华人。


现在想来,马来西亚华人之所以在海外如此之久,还能独立保持自己的文化、语言等传统,和大马的政策没有能够很好地让华人融入当地社会不无关系。


又因为华人在马来西亚一直被视为“二等公民”,在教育等方面处处受限,才更加激发出他们自力更生的空间。


直到现在,在政府“一个马来西亚”的口号下,大马华人遭受的冷遇在继续。


有马华学者曾发文举例,马国国立大学的学额分配上,马来人享有的保留“位子”占巨大比例。官方的采购与政府的开发项目,也以马来人的企业为优先,甚至是唯一分配对象。此外还有林林总总明显有益于马来人的官方社会经济行为。


虽然当下在马来西亚华人的经济地位占据优势,但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受教育权利依然要面对明显的不平等待遇,并且没有改善的迹象,这难免让一些人心灰意冷,造成不少马来西亚华人近年来用脚投票,移民新加坡、澳大利亚、欧美等地。


随着中国国力日益上升,在中国寻找机会也成了马来西亚华人的新选择,相比之下,他们能熟练操着国语、方言、马来语、英语等,是难得的多语人才。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和马来西亚建立了很多互利的合作,马来华人正好可以发挥语言和文化等优势,获得新的机遇。


但恰恰是这种中国与马来西亚关系的进一步紧密,经济联系加强,却又让马来西亚华人面临新的现实困境。


马来西亚建国前,马来地区华人和中国的联系非常紧密。1909年,清政府宣布“血统主义”,承认中国男性的后代都为中国公民。1900年到1910年间,孙中山8次访问马来亚,获得了南洋华人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资金和精神支持。甚至在辛亥革命后,中国国民政府还介入了南洋地区华校的教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


槟州华人大会堂成立于1881年,当年孙中山酝酿革命时曾在原址发表演讲


甚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国内的国共争斗也在马来亚、新加坡等南洋地区也有不同形式的表现。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宣布不承认双重国籍,身在马来亚等地区的华人只能在回到中国和留在当地做出艰难选择。随着马来西亚建国,选择留在大马的华人与中国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即使这样,华人依然没有得到信任。


现在,马来西亚有些华裔政党和人士提出“中国强大就是马来西亚华裔的利好”,不少中国人也有这种想法,但实际情形要复杂得多。


一位对马来西亚有深入了解的学者告诉刀哥,其实这要看中国如何与当地不同族裔互动。如果中资在进入马来西亚时,能够惠及当地社区的管理者和红利分享者,也就是马来人那里,当然会让马来西亚华商作为中国与马来西亚沟通的桥梁地位得到稳固,甚至有利于当地种族矛盾的缓和。


但如果因为图方便,中资在进入马来西亚时更多只让华商受益,而让马来人和其他族裔无法分到一杯羹甚至感受到伤害,那么马来西亚很可能兴起“中国威胁论”,引发马来人对华人更大的猜忌,在未来中马有利益摩擦时,马来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也可能会朝着当地华人的方向喷涌而出。这并非威言,因为马哈蒂尔已经剑指“中资”了。


马哈蒂尔宣布,一旦当选,他将重新审核在马的中国投资项目。


现在很多关心马来西亚华社的人,都希望马来西亚能走出种族隔阂,真正成为“一个马来西亚”。


刀哥却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2012年,我和同学在马六甲一家火爆的娘惹餐厅吃饭,突然听到熟悉的国语,转头一看,是一位皮肤黝黑的马来族小哥。后来才知道,他读的是华校。我一直记得他腼腆笑时露出的洁白牙齿。


2013年,我和朋友迷失在槟城国家森林公园里,天空阴霾密布,感觉大雨将至,我和朋友想要尽快返回森林入口,却不知道如何返回。在一片空旷的沙滩上,可能是看出我们的困局,一位马来小哥走近,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用水上摩托将我们带出了森林。途中我们问他为什么会中文,他说自己的女友是华人。


除了这些,马来西亚处处可见马来人、华人和印度裔相互交融的痕迹,这也造就了马来西亚独特的魅力。那么,又有什么是不能消融的呢?


(特别感谢:广西民族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所长葛红亮)



 往期精彩回顾:


   “蔡元培”这条鞭子,该放下了!


   老马,谢啦!


   辽宁舰有伴了,中国即将踏入双航母时代


   美国在寻找下一个麦卡锡


   就是今天,金正恩会文在寅


   这个邻居不那么讨人喜欢,咱也得和它处好!



用苹果的刀客,请在这儿赞



投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