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任正非《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的几点心得(中):专利池

吴征高低 企业专利观察 2022-11-06

作者:吴征



上一篇谈到了合理专利许可费率,以及研发失败的成本也要考虑在内的问题。实际上,对于许可费是否要考虑研发失败成本这一点,网友也是意见不一。

来源:通信人家园

争议归争议,专利收费的高低有时和国际政治关系一样,最后决定权还得看手中的“武器”,比一比谁的拳头大。只要有实力,无论价格高低,都会有一套说的通的逻辑。

今天继续来谈论一下华为纪要中另外一个话题:精选专利池、专利运营公司开展合作。

这一点在纪要中只是简单一笔带过,但我认为这一点或许才是这篇纪要的“点睛之笔”,透露了华为要在专利许可上采取的基本策略。

观点三:

“第四,通过构建合作伙伴,精选专利池、专利运营公司开展合作”。

短短一句话,实际上透露出三个信号。

第一个信号,“构建合作伙伴”意味着华为的专利许可工作未来要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

除了传统的双边谈判外,另一个新的重要工作或许就是构建许可的合作伙伴关系,这里面列出了两种模式:专利池、专利运营公司

为什么华为的专利许可战略要逐步转向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时代变了,产业也变了

传统专利许可费来源的大头主要集中在手机行业,手机行业的前十个制造商,中国占据八个,这些厂商基本垄断了全球手机产量,这也就意味着专利权人(数量相对也不多)更喜欢一个一个的与这些手机厂商采取双边谈判的模式,其中高通、诺基亚、爱立信和InterDigital是更倾向于这种双边许可模式的。

但是随着5G应用领域的推广,尤其是从手机向汽车、物联网等行业的外溢,传统的双边许可模式因为实施人数量的猛增,就使得其很难维持,而借助专利池的方式,由专门管理管理机构去代为打理许可就成为一种势在必行的趋势,于是Avanci的诞生实际上就是瞄准了产业变化对于许可模式变化的需求,应运而生的。

而上述四家在手机行业坚持双边许可的权利人,也无一例外的都出现在Avanci专利池中,也表明他们也认可在汽车或物联网行业,双边许可模式或许要被专利池模式所取代。

所以,华为未来的许可很有可能也是采取“双边许可+专利池/第三方运营”的方式同步推进。在手机行业依然采取双边谈判,而在物联网等领域采取专利池等模式。

第二个信号,“精选专利池”意味着华为即将加入一个专利池,很有可能是Avanci。

如果构建合作关系成为未来专利许可方式的一个补充,那躲不开的就是与专利池合作,或是自己带头建立专利池。

但考虑到现状,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由中国企业牵头成功运行的国际化专利池,所以这条路,对华为来讲,难度太大,不太可能(深入的分析思考,结尾会讨论)。

所以,剩下一条路只能是加入已有的专利池

目前成熟的大型专利池只有MPEG LA、Access Advance管理的几个视频编解码专利池,以及Maconi管理的Avanci汽车和物联网专利池。其余由Sisvel、Via等管理的专利池规模都比较小,应该不会成为华为精选的对象。

而华为已经是MPEG LA和Access Advance专利池的成员,所以只剩下Avanci专利池了,在近日Avanci宣布LG加入之后,其4G/LTE的SEP专利似乎已经凑齐了75%左右,足够达到“精品”的标准了。

因此,华为纪要中提到的“精选专利池”,如不出意外指的就是Avanci专利池了,虽然二者在一年之前还是立场相对的两个阵营,华为一直在协助戴姆勒,甚至大众来反对Avanci专利池的某些许可政策。

但目前来看,似乎已经时过境迁了。昔日立场向左,似乎也不妨碍一起走向未来。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华为知识产权部长近日在接受IAM采访时也提到华为不排除加入Avanci(I do not to give the impression that Huawei will never join Avanci)。

可见,所有信号都在表明,华为加入一个专利池的步伐在加快。

如果是Avanci专利池,我估计很有可能在这两个月双方就会官宣。因为在年中Avanci正式推出5G许可费率前加入,凭借华为的5G专利实力应该能在池组织中获得更有利的位置。

而华为这一举措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是加入Avanci,华为能否将其专利许可主张也带入Avanci,甚至影响Avanci的许可政策。

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按整车(car-level)还是组件(componet-level)收费的问题。而且这一分歧也出现在Avanci成员内部,按照德国大陆集团在回复美国司法部的评论中,提到了在Avanci成员中有一些企业试图避免直接向汽车供应链中的任何蜂窝组件供应商授权,这些权利人包括诺基亚、夏普、爱立信、InterDigital等。(Such SEP holders include Nokia, Sharp, Ericsson, and Interdigital, among others. Their licensing agent is Avanci LLC which purports to be authorized by its members to offer licenses only at the end of the supply chain)。

但是按照华为之前在协助戴姆勒和大众对抗Avanci专利池成员的过程中,华为是一直都坚持组件级许可的。所以,华为的这种坚持与加入Avanci后应该如何调和,倒是值得关注。

但我猜测,这一点或许已经在大众一个月前宣布接受Avanci的4G许可计划时,整体轮廓都已经有了。华为或许在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因我在上一篇大众的文章中已经提到了

华为在大众与Avanci就4G许可谈不拢期间,在去年7月7日,很奇怪的与大众的供应商突然达成了4G的许可协议。实际上给外界传递的一个信号是,大众不是不接受4G许可,因为大众的供应商与华为签署4G,就把组件级许可的生米做成了熟饭,这样的话是有利于大众在与Avanci谈判时进行可比要价的。最终上个月大众与Avanci就4G达成了许可,也就意味着其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华为的角色问题,可能已经都定好了。

所以,华为可能并不是现在才传出来有关是否要加入Avanci的声音,很有可能是在大众和谈中就已经基本确定了。这也是为何一听到大众与Avanci和解后,第一个印象就是华为,所以组织撰写了这篇《大众最终接受Avanci的4G许可计划,是否意味着华为也快入池了?

第三个信号,“精选专利运营”公司开展合作。

目前不清楚华为纪要中将专利池、专利运营公司分开表述,到底是想表达一件事,还是两件不同的事。如果是一件事,那就是和Avanci相关。如果是两件事,那就是除了Avanci之外,华为还有可能会和更多的专利运营公司合作。

如果是后者,也就意味着在专利运营中或者说专利货币化的过程中,将会比Avanci有更多的玩法。

因为Avanci毕竟只是一个管理组织,从目前来看,它应该不会像MPEG LA那样主动去起诉,更多的还是池成员单独或是组团去起诉。

但是,专利货币化中,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如果不起诉,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很有可能会被反向劫持,达不成货币化的目的。

所以华为后半句的意思是否是要和一些能够代表华为起诉的专利运营公司合作,弥补这块短板,目前不确定,但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

这样的话,华为就可以多种方式来推进专利货币化,一方面可以以华为自己的名义主动提起诉讼,例如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在回答IAM时还提到了华为不排除用诉讼的方式(we never eliminate litigation from equation);另一方面,华为也可以采取类似爱立信或诺基亚将专利打包转让给Coversant或Unwired Planet等专利运营公司的方式,以这些主体来主张权利,简单说,也就是华为可以自己培养一批NPE,让NPE在专利货币化的方向上去冲锋陷阵。

实际上,大部分专利来自于华为的敦骏科技就算是一个不错的运营先例。当然还可能存在一些并不容易被外人所获知的方式,例如在EVS上,Crystal Clear Codec(CCC)手中拿着华为在诉讼后赔偿的专利来实现运营,华为在这起案件中到底是真赔偿,还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协议中也有与CCC的利润分成,这是外部看不到的,但如果是后者,也算是一种运营。

不难发现,剧本如果真按此发展,应该很快就可以看到华为的大动作出来,而且是全面出击。

这也是为何我会说华为纪要中这短短的一句话,其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才是整个纪要中对专利许可工作指导最精华的部分。


结语:专利池与中国思考

很多人看完这篇华为纪要之后,普遍被华为任正非的知识产权观点所折服。很多人也很冷静的总结出一句话:这也只有华为才行,别人学不来。

确实,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差距的,很多国内企业即使有这个意识,也很难做出华为的样子。

华为站在当前的位置上,有其对专利许可的思考和企业利益的考量,很多人也会希望华为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代表中国企业在国际专利许可道路上趟出一条中国风。

但是和专利申请只涉及自己相比,专利许可、专利池、专利运营涉及的面就更广了,不仅是双边、更是多边的考量,能否做得好,这对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来说是迈上了一个新等级的考验。

所以,从这个角度再来品位纪要中任正非所提到的“同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求速胜,也不怕败。……,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沟通和谈判,理清双方的关系。在谈判过程中,逐渐锻炼一支善于沟通和谈判的队伍当有一天我们走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时,就可以来合理分配价值链了,那个时候你们这些‘高僧’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就会发现,华为知识产权部在做着一个可以称之为中国企业先锋队的事情,就是打造一支站在专利权利人位置,对外收取“专利费”的队伍。

实际上,一直以来,中国的许可市场,因为长期向外国权利人缴专利费,实际上是锻炼了一批擅长站在实施人位置的许可谈判专家,就像中国足球队的守门员都是世界级的道理。

但是这个角色转换之后,站在权利人的一方,应该如何更加国际化,华为应该是成建制锻炼这个队伍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我理解任正非此话的意义就在于此,培养一支站在权利人位置的许可队伍,从这个角度上看,华为是从零开始,也就代表中国是从零开始。

而至于未来能不能培养出“高僧”,也许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那时的“高僧”,一定是要能够掌握合理分配价值链的技能的。

所以,这个里面的“当有一天我们走到世界领先的位置时”,我认为是一语双关的,既是表明华为的技术和产业领先了,也寓意着华为的专利许可工作也达到世界领先,即能够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了。

但目前来看,华为在5G技术上是达到了领先世界的目标了,但是在5G专利许可工作上,还难言世界领先,可能还是一个学生,很多价值链的分配技能(制定专利许可规则)还需要不断摸索完善。

也许加入专利池,或是Avanci,就是华为许可工作进化的一部分。

但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下,还是想就此多说两句。

中国最早接触专利池的领域就是视频编解码和DVD,当年给6C、3C和1C缴费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虽然中国也自己推出了一些标准,但始终走向不了国际舞台。所以这个领域中国企业比较弱,目前国外企业牢牢占据了视频编解码各个专利池的控制权。中国企业被动跟人走,也无可厚非。

难得的是,中国以华为代表在5G技术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实现了反超,领先了世界。但是技术上的话语权,并不意味着在专利许可规则上同样拥有话语权。这一点从华为拥有最多的SEP专利,却公布了最低的5G许可费率就可以看出。目前在通信行业牢牢掌握行业许可规则的还是高通、诺基亚和爱立信等一批老的专利运营玩家。

这不仅体现在其双边的许可谈判中,更是在其对专利池的理解、组织和规则制定上,要远远好于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甚至华人,都没有一个能在国际上牵头组织建立可被广泛接受的专利池,就是最好的例证,说明我们国家在专利许可规则制定上要补的课还太多。

如果把专利池需要的法律文本、台前谈判小组、幕后会计支持、第三方专利评估和组织管理作为一整套体系来看。

中国目前几乎在各个环节都是空白。

但是国外运行了几十年的经验,已经将专利池这门生意的分工做的非常细了。不说别的,光一份几百页密密麻麻的法律协议文本,中国自己或许都没做出来过。

这就像CPU、操作系统一样,当你习惯使用西方技术时,不必考虑背后架构和代码的问题,但是直到自己靠解决卡脖子问题时,才发现,所有基础工作需要一步一步的做起才可以。

这条路,没有捷径。

对华为而言,最捷径和见效快的路就是加入已有成熟专利池,像Avanci。而最难的路就是带着中国的企业们也尝试搭建一个国际化的专利池。

还是以Avanci为例,如果将已经在池中的许可人中国移动、大唐电信、中兴、OPPO、TCL,再加上华为,这些权利人的SEP如果能占到25%左右,也完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如果再能加上小米、vivo、联想(摩托罗拉),甚至是更小一些的上海朗帛、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中科院系、北邮等,你会认为这是一个“扶不起”的无线通信专利池么?

显然并不会,当然国际化的模式是能更多的吸引国外权利人也能入池。所以,由中国企业按国际标准主导建立一个专利池,不香嘛?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你一个“键盘侠”什么都可以写,说起来容易,但在国内根本没有可实施性。确实,现实情况是,国内企业宁可选择与国外合作,也很难与内企业间有更深的合作,因为把“内卷”和争”得太重了。

但是从中美关系和科技竞争的展望来看,我相信恐怕所有人都会相信“未来的情况一定会比今天更糟糕”这个判断。

看看俄罗斯的情况就知道,将中国企业排除在IEEE之外不是没有发生过,中概股一直笼罩在被迫退出美股的威胁中,难道未来就一定保证中国企业不会被国外专利池因各种原因踢出来么?到了那时,中国如果还想依靠知识产权来激励创新,一样还得重头自己搞专利池,就像自己搞芯片、搞操作系统一样。

所以,中国专利界的有些事情,确实需要重新思考了。不仅仅是企业自己思考,政府也要思考,国外那种完全企业自发行为构成专利池的模式,或许并不一定适合于中国企业。这时,政府应发挥担当和牵引作用,但是手一定不能伸得太长,更多的还是交由专业的人去办专业的事。

而只有中国自己主导的专利池建立起来,能够推出更FRAND的费率,才会逐渐参与到全球专利的定价权游戏中,成为出价的一方。

只有你会出价了,你才能掌握合理分配价值链的技能,才会变成一名真正的“高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