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财政研究》王伟进等:从矛盾应对走向矛盾预防
从矛盾应对走向矛盾预防
——从财政支出看我国社会治理的演变趋势
王伟进 焦长权
内容简介
近年我国社会治理局面有了较大改善,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活力增强,政社关系互补性与合作性增强。应当看到,我国社会治理在国内外一直受到一种观点的质疑,即社会秩序以压力管控和刚性维稳为特征,以不计经济社会成本为代价,隐藏潜在社会政治风险(于建嵘,2012;汪玉凯,2014;肖唐镖,2015)。我国社会治理投入究竟有多大,发展趋势如何,投入主要方向在哪,如何认识这种投入结构的意义,成为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治理与财政支出
学界分析社会治理的维度与框架不一,社会治理外延差异巨大。当前主要有国家建设、社会转型、国家—社会关系、风险社会、社会政策几种框架,为理解社会治理提供了基本线索。社会治理概念首创于我国,与发轫于西方的治理理论有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分析范式要根植于本土实践经验(李友梅,2017)。基于党政重要文件的梳理表明,我国社会治理政策范围比较清晰,涵盖广义的公共安全(社会治安或狭义的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救灾或应急管理)、基层治理(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部分城乡社区管理事务)、社会组织、社会矛盾预防与化解(信访、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的调解、合法权益保护、科学决策、社会风险防范等)四大领域。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这表现为:财政是覆盖或牵动所有政府职能的综合性政府职能(高培勇,2014);财政为治理注入确定性;财政活动最能建立起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间的纽带联系;国内外实践表明社会秩序问题与财税问题密不可分。据此,本文依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7—2017年间的财政详细分类支出数据,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体制特征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社会治理财政投入快速增长,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中的地位凸显。2007年后我国社会治理的公共财政支出稳步上升,从2008年的9783亿元增至2017年的35750亿元,年均增长15%,从占GDP的3.06%上升到2017年的4.32%。社会治理财政总支出及人均支出水平已超过教育、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两大重要民生领域。社会治理思路的重要转型是从矛盾应对走向矛盾预防。直接应对社会矛盾的公共安全与矛盾化解合计(包括狭义公共安全、安全生产、食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矛盾化解、执法安防几部分)财政支出随着我国城镇化、现代化推进并未大幅增长,2010年达到近十年的峰值(占GDP的1.82%)后有明显下降,虽然2014年以来略有上升,2017年也仅占GDP的1.66%,而社会风险防范支出持续上升,占比较大。社会保障/社会保护的战线发生明显变化,更多强调普惠性的“五险一金”作用,补缺性社会救助战线收缩。治理重心下移与社会主体培育有积极进展,但社会活力维度所需财政配套略显薄弱。当前社区治理与社会组织方面的财政投入与公共安全、矛盾预防与化解等领域比,占比低,增长慢,明显滞后现实需要。地方承担了主要的社会治理财政支出责任。除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地震、民间组织管理事务中央财政占比稍高外,地方财政在各类社会治理事务中均承担了主要支出责任。一些重要领域出现地方分权程度超出效率原则的“过度分权”现象,这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社会治理顶层设计与地方深度创新难的困局。
论文框架概览
点击看大图
作者简介:
王伟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焦长权,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项目“项目制对县级政府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17CSH068)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第二期基础领域(社会治理)课题的阶段成果。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全文刊发《财政研究》2019年第9期
·衡霞等: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价值治理框架构建
·王鸿儒等: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能否提高流动人口医疗服务利用
-----策划:邢 丽
采编:于婧华 周广帅(实习)
点击“阅读原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