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俞晓凡:依托“一带一路”税收分析 促进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依托“一带一路”税收分析 促进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俞晓凡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的国际税收合作重心由落实二十国集团(G20)国际税改成果、打击国际逃避税,转移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全面开放新格局(廖体忠,2018)。如何做好“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助力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税务部门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的内容与意义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国税发〔2007〕46号)中明确,税收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税收与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税收分析工作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促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的重要手段。 笔者认为,“一带一路”税收分析是对“一带一路”经济税收情况开展各类分析,据以对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措施建议的管理活动。“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具体包括“一带一路”经济税收分析、对外投资税收分析、跨境税收风险分析、“一带一路”税收政策效应分析等。 依托“一带一路”税收分析,税务机关可及时掌握本地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摸清“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和“走出去”纳税人税收底数;根据国际宏观形势、“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经济环境状况,结合“走出去”企业实践经验,探索设置风险监控指标,逐步建立分国别、分行业的风险预警体系,寓管理于服务,助力“走出去”企业规避风险;通过研究经济影响和税收数据增减原因,分析税收政策与跨境经济活动的定量关系,预测“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企业发展趋势,为税收立法、政策制定、协定谈签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一)与经济结合不紧,与服务管理契合不深 为了发挥好税收分析以税咨政的职能,近年来税务机关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但存在与纳税服务契合不深、与经济形势结合不紧的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速,“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虽与“走出去”企业管理服务工作紧密结合,但在探索管理服务新模式等方面还不够深入。由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政治经济情况复杂多变,从税收层面反映“一带一路”建设成效,以及研究税收政策变化对经济影响越发显得重要,目前“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在这方面存在短板。 (二)信息基础相对薄弱,较难支撑数据分析 目前“走出去”纳税人基础数据存在覆盖面不全、准确性待核验、时效性不强、稽核手段不足等问题,影响“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的效果。如税务机关目前通过“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主表”及“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明细表”“境外所得纳税调整后所得明细表”等,仅能知晓“走出去”企业境内经营纳税信息和境外税收抵免信息,缺乏对其境外经营投资信息的掌握;又如我国居民企业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境外企业股份未达既定或变动标准,无需报送参股境外企业信息,影响税务机关掌握信息的全面性、实时性。此外,“一带一路”相关税收信息由于其跨境的特殊性,引入如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外汇管理局、统计局等第三方的数据,也存在同样问题。 (三)沟通调研深度不够,分析成果转化不足 为了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与管理,目前税务机关多通过专项分析、实地走访、座谈培训等形式开展税企沟通。但由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走出去”企业数量日渐增多,且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型企业,税务机关与“走出去”企业的沟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的协调联动和成果转化机制不够明晰,导致各层级、各部门分析力量整合不足,难以发挥系统优势,税收分析成果转化率较低。 (四)分析方法和角度不够丰富,影响分析效果 囿于数据的不足和对实际情况掌握不全,目前“一带一路”税收分析角度和分析方法较为单一。宏观税收分析虽能实现对本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企业的“群体画像”,但对中长期趋势研判则缺乏系统性;微观分析虽可实现对重点企业的“白描”,但较难掌握苗头性、典型性现实情况,缺乏以点带面、由表及里的针对性剖析。 三、做好“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的建议 (一)明确时代要求,聚焦工作主题 新时代对税收分析工作提出了格局更大、站位更高、受众更广、任务更重、要求更严、分析更深的新要求。要进一步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意义,将“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主题聚焦于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做好“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就要提高对税收服务“一带一路”中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敏锐性,展现税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探究“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企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分析成果精心设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议题,提升我国的税收话语权,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共赢。 (二)坚守经济视角,发挥工作职能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顺应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时代要求。“一带一路”相关税收政策和征管服务措施如果运用得当,既可增加财政收入,又可刺激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均衡增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守经济视角开展“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可以剖析“一带一路”相关税收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充分发挥税收分析以税咨政的职能。 一是根据国际资本流动特点及趋势,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的策略。通过按国别、行业等维度研究“走出去”企业的效益水平、产业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如何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带动贸易、产业发展提出决策建议。如基于我国中医药诊疗评价标准不完备,主体市场被其他国家传统医药业挤占,以及中医药专利不断被西方发达国家抢注的现状,税务部门根据中药出口情况、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产业统计面板数据等,测算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贸易密集度,研究分析各类中医药产品的比较优势、中医药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产业链条及各环节利润率。从税收角度,为企业在建立中医药海外中心、设立海外公司、并购海外工厂时选择合适的公司组织形式和投资架构提供建议,分析各类涉税安排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助力企业拓展中医药跨境贸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中医药产业提升国际市场占有度,树立国际标准制定权威,提升国际化水平。 二是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出发,研究如何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互利共赢。通过研究国内税收政策(加速折旧、增加投资税收抵免等)、税收协定条款、投资目的国(地区)税收征管等情况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为各方企业提供决策指引,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如从政策导向、政策着力点、政策效应、政策协同等角度研究我国及“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政策及财税优惠政策,通过梳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基本情况、基建特别是公共道路情况、汽车需求结构、现有各类产业政策,为相关企业投资经营提供政策指引。 (三)树立数据治理意识,筑牢工作基础 涉税数据是税务机关可以主动管理、开发的资源。用数据说话、让数据发声,增强税收数据治理能力,提升税收数据对“一带一路”税收分析的支撑作用,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基础数据及指标体系。完善“走出去”企业基础信息体系,做好“走出去”企业信息、境外被投资企业信息的采集和核实,提高信息精准度。依托金税三期工程,充分整合多方数据,完善电子数据传送链条,实现境内外投资经营情况的汇总集成。充分利用现有第三方数据,如海关进出口数据、对外支付数据、“一带一路”板块上市公司公开信息、其他经济部门及金融机构数据等,整合各方共享数据,加强各方数据情报交换。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数据来源,可将税收信息沟通机制纳入“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利用以上基础数据构建多种指标:“走出去”企业经营指标、发展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指标、涉税风险指标,“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经济情况指标,分国别分类别出口商品总额、退税额指标等。 二是提升数据质量,构建“一带一路”税收数据库。税务机关要紧跟数字技术发展,探索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追踪、获取数据,动态管理数据,在关注数据内容、存储方式和获取方式的同时,提升数据使用效率。通过分析数据需求,倒逼数据供给侧改革。通过发现数据应用中的问题,相应调整数据报送要求,健全数据收集、供给机制。同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炼有价值的数据需求,在不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构建更大范围、更高精准度的“一带一路”税收数据库。 (四)盘活沟通机制,体现工作实效 盘活现有税企沟通机制,积极拓宽税企沟通渠道,建立与“走出去”纳税人的长期沟通机制。可借助现有电子税务局、税企微信群、微信公众号、12366服务热线、纳税人学校等平台,帮助“走出去”纳税人了解掌握税收政策,引导纳税遵从。建立全社会参与的“一带一路”涉税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掌握新信息。可设立“一带一路”政府专属平台,与其他部门、机构合作,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实时收集掌握纳税人“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活情况”、新情况;发挥好重大“节、赛、会”作用,梳理相关“节、赛、会”的“一带一路”合作成效。如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达成的商务合作项目、投资清单,摸清本地“一带一路”已开展项目,拓宽待发展项目,在此基础上深度调研分析,抓住苗头和主要矛盾后,提出紧贴企业和基层税务机关实际的税收管理服务建议。依托跨国公司在本地设立的地区总部,深入了解“一带一路”项目中新的合作领域、合作模式,分析企业面临的“走出去”新问题、新需求,特别是探索兼顾数字经济发展的“一带一路”政策及下一步管理服务的需求。 为体现税收分析工作实效,应促进数据集聚,输出税务机关及企业先进经验,以分析促进管理服务的融合。可从设立方式、投融资方式、海外经营主体以及海外利润回流等角度,归集“走出去”企业投资架构、经营决策、股息分配、关联交易过程中的涉税风险指标,建立“走出去”企业税收风险模型,给“走出去”企业提出风险防控靶向性建议,助力企业走远走实;还可对“走出去”企业开展产业分析,深入分析产业价值链的布局,提出配套政策建议,以更加有效地深化国际产能合作。 (五)厚植分析人才,丰富分析方法 应多措并举培养既具有国际宏观视野和战略思维,又精通国际税收业务、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税制及征管情况、具备先进的数理分析和建模能力的人才。一是通过建立“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工作制度,完善人力资源供给机制;二是通过组建“一带一路”税收分析团队,在实践中发现、历练人才;三是通过项目管理和团队制相结合的方式,在确保分析成果能够指导具体工作的同时,培养分析人才的多元化思维;四是通过与“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全球治理及区域或国别研究院加强学术交流与联系,问计相关咨询机构、税务中介机构,借用外脑拓宽思路;五是灵活采用各类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提高分析工作;同时要将全面数据与典型数据结合使用,注意避免证实性偏见。END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
(本文刊载于《国际税收》2020年第9期)
往期回顾
龚辉文:2020年上半年国外税收大事盘点——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把握国际税收前沿 研判全球税收大势
长按左方二维码关注最新动态
投稿平台:
http://tg.ctax.org.cn:8081/
码上订刊:
http://app.ctax.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