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回避和别人比孩子,这是让父母看到差距的唯一途径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心里对孩子的期待与日俱增,于是,我们开始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予和别的孩子比:
同事的孩子比我家小强还小,却弹了一手好钢琴;
对门家的小明和我们家小强同岁,已经会认三百多个字了,我家小强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
小强班的好几个小朋友在英语比赛中拿了奖,我家小强只捧回了个纪念奖……
我知道,很多人是鄙视和别人比孩子的,有个说法大家应该都听过:自己飞不过人家,就在窝里下个蛋,等小鸟出生后,去和人家的小鸟比,希望以此来争回自己这只老鸟的面子。
这是讽刺某些父母的,意思是说,你自己比不过人家,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看上去不至于那么惨,因为,我没比过你,我的孩子可是比你的孩子并不差,甚至,比你的孩子还要优秀。
这样的讽刺话听上去有些道理,因为它是量身定做的,很让某些做父母的被戳中痛点,反而觉得自愧:凭什么自己不行,就要逼着孩子行?自己做不到的,却要孩子去争取做到,这听上去很不近人情。
可是,
不比就万事大吉了?
就太平无事了?
显然不是。我们做父母的,当然不应简单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更不应不顾孩子的具体情况,让他们去弥补自己当年的人生缺憾,但是,这不等于说,比孩子就完全是错误的。
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从某种意义上说,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同龄人中,从客观的角度去比较,是让父母看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差距的唯一途径。
孩子都是自己的好。就像在朋友圈里晒图片,很多人喜欢晒孩子,在这些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帅气和漂亮的。其实,这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父女版或母子版,因为爱,才会觉得帅气和漂亮。实际上,自己的孩子或许只是一般般的男孩或女孩。
于是,就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一边贴上照片后美滋滋的,另一边却有人在撇嘴:哪是什么帅哥美女,很普通嘛。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一颗冷静的头脑,除了相貌之外,对于孩子的学业乃至品行,有些父母也会犯上述错误,觉得自己孩子挺好,虽然把自己的孩子看成一朵花的父母并不占多数,但是,有相当多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至少抱着这样的态度:还行。
可实际上,问题往往就出现在这个“还行”上,得出这个结论,往往是因为许多父母只看到自己的孩子,而没有看到或者不清楚别人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一旦当他们向外看去,了解了同龄孩子中优秀者的情况,才会猛然意识到:以前的这个“还行”说得太轻松了。
而这个时候,自己的孩子常常已经被落下一大截了。
前天刚从国内回来,过年期间,与一些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见面,分外开心。酒桌之上,最常问起的就是孩子的情况。让我感慨的是,很多同学当年读书时成绩平平,可是孩子却颇有出息,有的在著名大学读书,还有好多在读研究生,也有的大学毕业后,出国读硕读博。
与父母当年相比,这些孩子在学业上无疑是前进了一步,有一些甚至是大大前进了一步。这对父母是一个很大的安慰,它的意义与前面的讽刺故事刚好相反:虽然自己这只笨鸟当年落后于同龄人,但自己的后代却表现不俗,甚至可以称得上惊艳。
相反,有的同学当年很优秀,可是孩子在学业上却一无所成,在大学招生比例如此之高的今天,仍然无法顺利走进大学,即便得到一个念书机会,也是读得连滚带爬,在校园里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甚至半途而废。
酒桌之上,没有人愿意过多展现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可是,这样的父母的内心一定五味杂陈,看着同学的孩子有出息,想着自己家中不求上进、浑浑噩噩的孩子,内心的伤感可想而知。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要有意去比孩子,而是在生活的轨道上,许多同龄人因为生活态度不同,努力程度不同,随着时光的流逝已经渐行渐远,这种差距以及它将对未来人生所带来的根本性的影响,让作为过来人的父母们感慨万端。
没有比较,就无法鉴别。可是,有时候,没有比较还罢了,更坏的是高估了自己的孩子,这就为将来埋下了尴尬的伏笔。
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小时候很乖巧,因为父母在各自家中都是老大,作为长孙、长外孙,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是两个家庭的掌中宝。又因为不吵不闹,脾气好,因此在父母眼中是个听话的孩子,在两个家庭的老人眼里更是个宝贝,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赞美之词。
他的父母都没上过大学,从小也很注意培养,书桌之上摆满了各种书籍,更有世界著名大学巡礼系列丛书,似乎在预示着将来不凡的人生前程。
其实,这个孩子天资一般,但是因为从小在家庭中,特别是老人口中听到的都是好话,因此内心存在着一种自满感。中学毕业后进入一所不错的大学读书。这让他的内心更加自我感觉良好,言谈之中常常流露出骄傲的情绪。
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虽然上了大学,但读得并不顺利,四年下来成绩平平。可是从小到大的家庭内部夸奖让这个孩子心气很高,后来连续几年报考研究生,都没有考上,内心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
他的父母感叹说,如果当年家里不给他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夸赞,把他和同龄人进行客观的比较,或许能够帮助他找到一个符合实际的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识,那样,他后来的求学之路也许能够走得相对顺畅。
一个孩子和同龄人相比处于一个什么水平,最有发言权的是老师和同学,而绝不是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局外人,要想知道自己孩子的切实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这个比较不是攀比,而是在比较中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最准确的认识,从而为指导孩子提供一个最佳的参考系。
毫无疑问,有不少孩子,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就像数年前那句人人皆知的央视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们在许多孩子还在昏昏然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并且从各方面着手准备,为未来的人生开启了第一道大幕。
为什么不比较呢?不比较,不会知道有差距,更不知道差距在哪里;有了比较,才会知道自己既不是帅哥美女,更远远谈不上学业优秀。比较,可以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孩子,可以让父母知道自己该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比孩子,听上去有点俗,可是如果能够知道它其中包含的积极意义,那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一件好事。回避不是办法,“和自己比”更是欺人之谈。
在此给大家一点温馨提示,见到老同学,老朋友,酒桌之上,有胡侃吹牛的工夫,不妨多谈谈孩子,不是为了狭隘的比较,而是通过了解别人的孩子,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们
加拿大之声是汉加风平台之子品牌,聚焦于加国政治、财经资讯、社区动态。致力揭示事件背后的深度、温度;传递正义、担当;体现社会责任。旗下品牌栏目:《加拿大骗子曝光台》揭露各类大小骗子、骗术;《汉加风系列》为时事评论;传递百姓之声,为华裔融入加国社会而奔走努力。
新闻线索:vanwestc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