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跌落神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5月25日,美国商务部已经就解除对中兴公司的销售禁令,通报了美国国会,标志着“中兴事件”基本平息。
就在同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名为《世卫组织媒体声明:对空气污染不实报道保留法律追责》的文章,公开指明海尔涉嫌虚假宣传。
如果只看文章标题,肯定会一脸懵逼,这与涉嫌虚假宣传有啥有关系?
事件起因是不久前海尔举办的一场研讨会。
5月17日,海尔在京召开全球室内空气净化与人类健康研讨会。该活动由全球健康产业联盟与海尔空调联合发起,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协办。
就是在这个研讨会上, 号称“全球健康产业联盟”联合海尔空调输出了《全球室内空气净化与人体健康白皮书》。同时该联盟现场为海尔空调颁发“全球健康空气领袖品牌”证书。会上,“世卫组织专家代表王宏才表示,希望海尔空调研发出更多更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为全球空气治理持续献计献策。”
看完这段信息貌似没毛病,但问题就出现在这个环节,其中就有涉及世界卫生组织的三个假信息:
1、“全球健康产业联盟”疑似并不具备合法身份,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通过多方查证,均未发现此次研讨会以外的其他的地方提及该机构。
AI财经社在网上进行了检索,结果发现全球健康产业联盟的信息少得可怜。在民政部官网的“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查询”处,也未搜索到这个组织。
2、给海尔颁发的“全球健康空气领袖品牌”证书是假的,“世卫组织专家认可海尔空调‘造空气’”、“世卫组织专家代表:海尔空调为打赢全球空气治污战作出表率和示范”也都是假的。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强调,从未给任何机构颁发过此类证书,也从未对任何企业给出了如此评价。
3、所谓的“世卫组织专家代表王宏才”也是假的。事后王宏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从未说过自己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代表,只是代表他个人来参加会议。
王宏才百度资料中介绍,他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的副教授、主任医师,并不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专家。
也就是说,5月17日的这场研讨会,主办方“全球健康产业联盟”是假的,专家身份也是讹传,颁发的证书更是假的,纯属一场自娱自乐的闹剧。
研讨会发生一周后,世界卫生组织就针对上述事件发表了一篇名为《世卫组织媒体声明:对空气污染不实报道保留法律追责》的声明,文中指出了五个错误的信息,并表示对不实报道追究法律责任。(具体原文可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查看”)
世界卫生组织原文
事件发生后的5月26日,青岛海尔公司官方同时在其“海尔空调”微博与“海尔空调”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声明。
海尔空调微博声明
海尔空调微信公号声明
《声明》表示,海尔承认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的官方声明,称其对主办方“全球健康产业联盟”的身份认定上存在工作不严谨之处,因此向世界卫生组织及关心海尔空调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歉意。
网上对于海尔涉嫌虚假宣传事件议论纷纷,有人声讨海尔,说它对用户不负责任,有人评论说,海尔丢人丢到海外去了。
接连发生的中兴和海尔两个事件,告诉我们,中国企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中兴事件的本质是中国科技企业核心技术的缺失。那海尔涉嫌虚假宣传的背后,又是什么?
海尔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直非常好,是一个踏踏实实搞实业的企业。由于其拥有自主设计的家用电器芯片,海尔电器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
目前,海尔已经是全球中高端家电市场的领导者,与美的、格力组成了中国家电三巨头,在海外市场中打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中国制造的“名片级”企业。
近年来业绩也非常不错。根据海尔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海尔营业收入为1592.5亿元,同比增长了33.68%;净利润为69.3亿元,同比增长了37.37%。
营业收入仅次于美的。
靓丽的数据,再加上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地位和非常不错的口碑,这样的海尔为何会涉嫌虚假宣传?本号以为,背后的实质是文化自信的缺失。
这一点不光表现在中国的企业身上,更体现在许多国人身上。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枪炮声中被粉碎。尽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让我们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但文化自信始终没能完整重建。
具体表现就是,凡是外国的东西都是好的,电影只看美国好莱坞的,书籍许多人基本只看外国文学,动漫只看日本的......
为了增强自己的品牌形象,中国的企业不得不争夺“奖牌”和“排名”,尤其是外国机构颁发的奖牌和排名,来打造自己高品质的形象。只要获得了奖牌或者拿到了好的名次,仿佛就有了底气。一些企业产品本身已经不错,但没有什么奖项和排名加身,总感觉缺点什么,内心深处总有一股莫名的恐慌。
久而久之,这种文化的不自信就演变成了被“奖牌”和“排名”所绑架的社会现象。
此刻,你无论点进哪一家企业的官方网站,在它的介绍中必定会有一些“XX时间,被XX机构,评为XX企业”等字眼。而一些确实没有获得过这些证书或排名的小微企业,则会采取捆绑优秀企业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形象。例如曾经与名企有过某些交集,就会被写成“XX时间,与腾讯或者阿里旗下XX机构合作过”等等字眼。
无论是奖牌、排名还是与名企的交集,所有的字眼都只为证明自己牛B。
正是我们的这种对奖牌与排名的痴迷思维,给了一些机构,尤其是外国机构挣中国人钱的机会。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德国“红点设计大奖”。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就曾在一段采访中直言,红点奖其实就是一种商业炒作,却被中国人尊为设计界的“奥斯卡”。它在其母国德国并没有多大市场,却在中国火了,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有这个需求。
在中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看来,如果没有什么奖牌与排名来背书,总感觉自己的地位不够牢靠。
海尔涉嫌虚假宣传背后的逻辑就是如此,其本质就是文化自信的缺失,导致了我们对虚无与缥缈热衷,而忽视了真实。
什么是真实?电影《无问西东》里,清华校长梅贻琦对一学生说过,“真实是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中国的文化自信需要建立在企业的真实基础上。企业的真实则在于,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建立在自己的产品质量上,而非虚无缥缈的奖牌与排名。
这是中国企业需要解决的与核心技术同等重要的难题。
本号相关热文(点击即可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为“财经观潮”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写明作者、来源,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