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淝水之战主战场到前秦帝王苻坚墓
一代帝王苻坚,十六朝时期著名的淝水之战,成为前秦走向覆亡、东晋得到喘息的转折点,也为后世留下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成语。虽是战败方,却统一了北方。
——寻访苻坚墓
日暮黯黯,花间向晚;
伤情处,高城望断。
倾盆的大雨洗不掉耻辱的印记,凄厉的风哀号着一个国家的灭亡。苻坚自以为的永世繁华,竟是握不住的水月镜花。阿房宫如云似锦的繁华荼蘼终成不堪回首的萧索凄怆,琉璃瓦一泻而下的飞珠碎玉断断续续成了欲语还休的哀伤。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时间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主要集中在304年到439年。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五胡十六国,其中出现了许多国家,苻坚就是其中一个国家的领袖人物,他所创建的国家是前秦,苻坚是五代十六国中前秦的皇帝。
苻坚登上皇位后,十分重视国家的发展,在他统治时期,前秦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周边北方的独立政权也都被苻坚统一。在之后苻坚发起了淝水之战,这场战争不但没有取得苻坚所希望的结果,而且被敌军打败,由此前秦陷入了一片混乱中,许多民族趁这个机会叛变,一系列的叛变使得前秦实力明显下降,之后的后秦帝王姚苌抓住了这个时机也开始造反,苻坚统一北方的局面就此被打破。
淝水,这只是淮河众多支流中的一条小河,要不是公元383年发生过一场战争,可能它永远不会被后人记住。而这场战争若是一场古代无数战争中平常的一场也罢,可能它不会被后人津津乐道。这场战争的不平常,并非表现在人们认为的“以少胜多”的特性上,而是表现在:参加这场战争的是谁?这场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历史很多时候是残酷的,苻坚是当时中国三分之二土地的执掌者,如此厉害的一个人发起的战争,本应是一场高规格的战争,但历史记录苻坚这位帝王的篇幅并不长,或许受正宗历史观的影响,苻坚虽然是皇帝,却是前秦的皇帝,不是东晋的皇帝,如果是东晋皇帝参加的战争,史书必将会铺陈渲染为一场高规格的战争。
相比于北方的黄河与渭水,这条淝水是太小了,苻坚征战渡过的河中,眼前这条淝水算什么?占据了寿阳城池,拥有了城墙和护城河,晋军要夺取寿阳恐怕很难,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壮阔不宽广的小河,淝水却伤了前秦整个国家的元气,也夺走了苻坚弟弟——前秦先锋部队司令苻融的性命,成为苻坚此后几年的噩梦。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价苻坚失败的原因是“骤胜而骄”,他引用了魏文侯问李克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淮南子》上有过记载:说魏文侯问李克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李克回答道:“屡战屡胜”,魏文侯不解说:“屡战屡胜对国家来说是大好事啊!为什么却招致失败呢”?李克说:“战争打多了人民疲惫,君主骄傲,骄傲的君主驾驭疲惫的人民,没有不灭亡的”。
东晋用了一个手段侥幸而胜,东晋的侥幸而胜,只是因为战前双方的达成了一个协议:前秦后退,让东晋军队过河以后,两军再开战。协议之所以达成,只是因为双方对这个协议都隐藏了各自的私心:前秦想在东晋军队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动手;东晋想在前秦后退的时候,制造前秦失败的假象。
事实上,当前秦按照协议后退时,东晋制造“秦兵败矣”的呼喊声真的取得了效果,在淝水边,在寿阳城池下,无数的前秦官兵还不知怎么回事的时候就跟着后撤,还没与敌人正面交战,就被对方的箭射死,前秦先锋部队总司令苻融就是这样死的。
战场的惨烈程度体现在无数秦兵的尸首上,苻坚怎么也没想到这样的局面,控制不了,只好奔逃。淝水之战真正损伤的不是前秦的兵力,而是摧毁了苻坚的自信、雄心、意志和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良好感觉。
于是静下心来便开始明白,淝水之战真正的意义不是以少胜多,而是阻挡了苻坚统一天下的脚步,让东晋能够继续偏安江南,流落到南方的汉族中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并直接影响到了此后隋唐等统一王朝的精神实质,让中原正统的王室得以生存下去,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并使之从所谓“五胡乱华”后得到喘息和重新崛起的机会。
枉诩雄师断江流,淝水不过落叶秋;
胜败难期自古事,荣辱易变瞬即休。
炎炎烈日在铮亮的兵戟上折射成灼人的痛,
青灰色的古城墙斑驳成亘古难言的沧桑。
梦已灭,千载过,徒留山河慰寂寥……
相关访古文章
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古迹探秘
扫码关注寻古迹的莲莲
微信号 : lianlian3368
愿用文字记录历史,行走在时间的长河里,浅吟低唱岁月的模样!~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