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静心的秘诀——文運老师课堂答问

2017-05-09 文運 文運心田

导读:


1.心不能静,是因为没有持守自己的边界。不知道自己的边界,我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烦躁。


2.每件事情都有我们可以持守的合理边界。持守住边界,心才能稳定,各种静心训练方法才能派得上用场。


【收听本音频的喜马拉雅链接,请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按:近日,文運老师应邀为中国农业大学的同学们讲解《礼仪的本质》,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以下是答问的部分内容。


提问同学:老师好!可否请您谈一下静心的秘诀?


文運老师:关于静心的秘诀呢,跟大家分享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任何静心秘诀,都不出这几个字。知止,就是知道自己的边界。


同学们问这个问题,我想,可能是大家觉得自己总是静不下来,总是比较烦躁。烦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边界。当我们没有边界的时候,就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要流浪到哪里才是结束。如果我们有边界,对取舍就会比较清晰。


我们前边分享的礼仪的本质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有边界,那么面对老师,要怎么对待,就会比较清晰。在老师面前,我们是要学知识、长能力的,那么在言行中体现出对老师的感恩和尊重,就可以了。我们也就不需要挖空心思去讨好老师,更不需要因为老师一堂课没有表扬,就失魂落魄。


再比如,上大学,也是为了学知识、长能力,因此,我们就不需要太在乎卡拉OK不如谁唱得好、球赛比谁少看了几场,等等——这些都在学知识、长能力的边界之外,可多可少,根本没有必要纠结。


所以,静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自己的言行有边界。言行有边界,心才可以稳定。稳定就是不动摇的意思。我们说一个人不动摇,也就是说他持守在特定的边界之内。要在特定的边界内持守,当然先要知道边界在哪里。比如说,要在农大上学不动摇,首先就得知道农大的边界在哪儿。边界,也就是学校的围墙嘛。如果根本不知道学校的边界在哪儿,也许都走到林大去了,走到北航去了,还以为自己在农大不动摇呢!


所以,静心并不神奇。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乃至说任何一句话,都要知道边界在哪里。无论是同学们要保研呢,还是要工作呢,每件事情都有我们可以持守的合理边界。 首先知道那个边界,然后持守住那个边界,我们就不会再动摇了,心就稳定了。


心稳定了之后,才谈得上具体的训练方法。比如说,我们可以观呼吸呀,站桩呀,打坐呀,默诵自己喜欢的一段话呀……这些都是静心的具体方法。将来哪些同学愿意深入交流的时候,我们再详细探讨,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因为后面的这些方法都需要体会和实证,不只是在嘴上说说。别人在嘴上说一个小时,也不如我们自己感觉一分钟。


总的说,静心最重要的前提,就是“知止而后有定”,也就是知道自己语言、行为和心念的边界,进而能够不动摇。这样,观呼吸、站桩、打坐这些方法才能派得上用场。否则,表面上在观呼吸、站桩、打坐,但心里边是滔天巨浪,那就没什么用了。


【本文及音频的版权属于文運老师。欢迎转载、引用,敬请注明作者、出处。】



同学们的听课心得

关于如何静心的问题,老师的回答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我觉得好高深啊。这种感悟一定是有很长的人生经历之后,才会有的吧。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由于自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欠缺,今天第一次在文運老师的分享课上听到这句话,在老师的讲解下发现这句话可以运用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要知道事物的边界在哪里,不能越过边界,意志才能明确、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我想这句话也值得我用一生去领悟、去追寻。


文運老师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不论是对不太了解的问题先提问清楚,或是在解答时强调每个人的决定会因立场而不同,都传达出他平等温和的态度,我认为这也是我和很多同龄人欠缺的地方。可能因为阅历或是眼界不够,也可能是少年意气,我们常常比较尖锐,与人交往中可能有意无意刺伤他人。这是我在努力改正的地方,希望以后能变得足够平和。也可能这就是老师能心静而我们难以做到的原因吧。希望以后我说话、处事也能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知止而后有定”。我有时候会感觉到烦躁,感觉到不安,这其实就是因为我对自己的边界认识得不够清楚。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首先应该做好自己边界内的工作。比如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学好专业课,并且通过阅读来拓宽视野。那么,有时候少看了多少电视剧,少玩了多少地方并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苦恼。明白自己能力的边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会给生活减少很多烦恼。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经常会带来挫败感。王小波曾经说过,人类的愤怒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搞清楚自己的边界,搞清楚自己的能力,然后内心才能保持安定,保持宁静,不骄不躁。




文運老师简介

文運老师,文学学士、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中国青年报》“文运新语”专栏作者;发起“明德共学”人才公益事业,提出了“探索根本规律,发现内心世界;追求无限价值,担当天下道义”的学习宗旨和“回归文化经典,共享前人智慧;塑造共同语境,促进相互信任”的共读理念。


与文運老师交流,加入微信群学习,请联系“明德共学值班员”(微信号:mdgxzby)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添加



本公众号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过往文章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